教育範文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7篇

本文已影響 1.67W人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7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該書鑽石版精選柯維博士“七個習慣”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爲忙碌的我們帶來高價值的自我提升體驗,用更少的時間參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續成功之道。

書中提到七個習慣如下:

1、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做決定。

2、以終爲始: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如使命宣言。

3、要事第一:夢想的組織與實踐,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4、雙贏思維: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態意圖,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利人利己。

5、知彼解己: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

6、統合綜效:揚棄敵對態度1+1=1/2,不以妥協爲目標1+1=1。5,也不止於合作1+1=2,而是創造式的合作1+1大於2。

7、不斷更新:在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6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原文摘錄:這七個習慣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狀態下運用效果最佳,每個習慣之間關係密不可分。越是積極主動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實施自我領導和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從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務(下文重要不緊迫)的更新活動;越能先理解別人,就越能找到統合綜效的雙贏解決方案;越是改善培養獨立性的習慣,就越能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下提高效能;而自我更新則是強化所有這些習慣的過程。

其中,我對第五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和第十章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最有啓發。

01、要事第一中的時間管理矩陣:

第一象限既緊迫又重要;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第三象限緊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迫。

我們之所以疲於奔命,覺得很累那因爲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一象限,其次花在第四象限用以逃避現實稍作放鬆,用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少之又少。如果這樣意味着我們陷於處理危機的生活中。

還有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三象限,往往緊迫的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未必。這是我們太在乎別人而忽略了自己。也會時常感覺很累。

而高效能人士是這樣處理:

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因爲不重要。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這樣會減少第一象限的出現頻率。

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帕雷託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而我們常常會犯的錯誤,以爲重要緊迫的事情是第一位,其實不然,花在第二象限更多的時間原來纔是最正確的選擇。

02、從四個方面磨鍊自己(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鍊。鍛鍊身體提升耐力韌性和力量。

精神層面:能夠調動人體內具有激勵和鼓舞作用的資源。忠誠,學習,冥想。

智力層面:主要靠教育,藉此不斷學習知識,磨礪心智,開闊視野。閱讀,想象,規劃,寫作。

社會、情感:理解別人,服務,增進安全感,堅守原則,肯定自我,與人爲善。

在這兩點上印象最深刻:在拓展思維上,定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每週一本書。磨礪心智上就用寫作這個方式。

從本書中我將改變自己原來總是在第一象限中忙得團團轉,筋疲力盡,而是致力於重要不緊迫這第二象限,另外,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一週一本書,還有就是每天堅持碼字。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讓你變得更好。而習慣的養成也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恆,方可習慣成自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2

博學不窮,篤行不倦!

蕭掄謂有文章曰:“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孟郊在勸學中亦云:“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在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感謝融譽生讀書活動讓我們重拾書本,能夠再次從古往今來偉人的文字中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境界。

讀完《高效能人士的期個習慣》這本書,我不禁感嘆,它不愧爲融譽生必讀書單的第一本。這是一本可以多次閱讀,反覆琢磨,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的書。它所提到的七個習慣具有很高的普適性,我相信,其中肯定都有能令我們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部分,甚至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這本書並不是講所謂“假大空”的道理,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小故事來進行循序漸進的講解;並不僅僅提供工作事業上的指導,而是在爲人處世以及生活的各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幫助。從這本書中我第一次聽說可以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的混合體,第一次聽說成熟的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和互賴期,而佔本書主體的七個習慣,也並非相互割裂的七個主體,是相輔相成、互相印證的。

在提高個人修養方面,我們需要養成“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的習慣。方誌敏說,我們活着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爲。積極主動的人關注自己的影響圈;以終爲始的人學會高效的自我領導;要事第一的人掌握有重點的管理方式。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流水式的記賬工作,猶如一灘毫無波瀾的水,我們的工作有寧靜的水灣,洶涌的暗流和美麗的浪花朵朵。每一項工作,我們在心中都要有一個合理的主次排序,重要的工作往前放,具體在我工作上就比如新系統的上線,資金的調撥規劃,而每一項工作,無論大小,都不是能夠無腦完成的,完成前總要思考這樣的目的和動機,從而從根源上發現和解決問題。

在社會合作溝通上,我們要遵循“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的原則。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雙贏在曾經的商場人眼中難以理解,但法國有這樣一句諺語:聰明人與夥伴同行,步調總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區域其實處於城市公司與集團中間,是從上至下溝通的橋樑,反饋的渠道。我們要做到有同理心,理解城市公司遇到的各方困難並給予區域的幫助,理解集團需要達到的高標準並提供有力的支撐,從而最後達到雙贏、三贏的局面。如果在溝通過程中遇到了意見不一的情況,也並不是說哪一方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各方因爲所處角度不一,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們也要努力做到設身處地想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法。

最後,“不斷更新”是我們永恆不變的追求。所謂“滿眼生機轉化均,天工巧人日爭新”,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我們內在不變的是對事業的熱情,而外在不斷地變通與創新則是唯一不變的追求。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說:“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到了現在,不斷更新自我的法則依然適用。在融創,今年是各個新系統上線的一年,光拿我接觸到的財務方面來說,經營分析系統、收入合同系統以及物料盤點系統都是剛剛上線使用或已處於測試階段,銀企直連繫統會在近期上線,SAP系統也是今年才上線使用,處於運營維護期,到現在依然會出現各方面的問題。所以融創近十年的飛速發展中,“變”的文化十分深入人心,如果我們不懂變通,一直沿用舊系統,那麼遲早也會被社會、被市場所淘汰。

一本好書猶如一個老友,陪你經歷人生的低谷與高峯,伴你走過生活的風霜和雨雪。荀子曰:“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讀書最終的目的還是運用於工作和生活,學而不行,只會按圖索驥,紙上談兵;學而行之,方能時刻自省其身,而通人情練達。作者:胡雨露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3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曾對近200年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進行的潛心研究,他發現前150年的作品強調“品德”爲成功之本,內容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進行品德的修養。而一戰後不久,人們對成功的觀念,由注重“品德”轉移到了強調“個人魅力”,即認爲成功與否更多取決於一個人的個性、社會形象、人際關係以及圓熟的處世技巧。這類作品有些固然承認品德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多半重視不足,沒把它看作基本要素,它們看重的是怎樣對人們施加影響以及人際交往的捷徑。然而,即使你可以玩弄手段,可以投其所好,賣力地結識他人,努力地維持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只要你有人格上的缺陷一一比如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時間久了人們難免會猜疑,你的任何努力都會被別人的戒心當作別有用心。也許憑藉個人魅力,你可以取得一時的成果,但這種方法得來的成果是脆弱的,好比玻璃杯一樣經不起生活的撞擊,而隨着人際關係經不住考驗而破裂,成功也就離你遠去了。

成功是由內而外的創造,而不是複雜的技術活,是時間和感情的積澱,而不是憑藉技巧得來的獎勵。歸根到底,我們的本質要比我們的言行更具有說服力,而人格魅力論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由內而外的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品德的修養應該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修養。

好的品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但從小學就開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我們,並沒有真正地擁有書本所教給我們的品德,或者是在日後長期的實踐空白裏淡忘了。我認爲優秀品德的缺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品德修養的好壞,表現在人的行動上:你擁有樂觀的品質,那麼任何事都不會使你悲傷;你懂得時間的寶貴,你就會想盡辦法利用每一分鐘;你知道和氣是美德,就自然地學會控制你的情緒;你瞭解堅韌是最偉大的品質,就會堅持到底,直至成功;你明白愛是最美的語言,就會用全身心的愛去迎接每天。卓越的人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好品質,好的品質決定行動,而行動的貫徹,往往是難度最大的一環。書中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因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因此,習慣是你貫徹好品德的利器。

如果說好的品質是成功的必需品,那麼習慣就是一種讓你得到這些必需品的最佳途徑。因爲習慣的形成是從顯意識到潛意識的轉變的過程,好的品質的表現形式是相應的行爲,而一旦這些行爲成爲你潛意識的一部分,你也就具有了這些好品質。而習慣可以分爲兩種模式:思維習慣和行爲習

慣,前者是後者的前提,有了思維習慣也就有了行爲習慣。因此,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是首要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先轉變思維,進而影響自已的行動。而把我們所學的好品質轉換爲具體的行爲,再以習慣做爲工具加以掌握,我想我們的成功就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

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教學經驗爲基礎、總結了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所需要的七個習慣。內容循序漸進,前三個習慣先以個人領域的成功爲基石,過菠到後四個社會領域成功的習慣。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部分,都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由於它處處透者智慧,以至於我們需要精讀幾遍才能瞭解其問的深刻哲理,而把這些行爲的規範同自身的狀況結合起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問,所以我認爲這本書應當作爲一個伴身之物,時時研讀,一日三省其身,真正地把作者所描述的好習慣變成爲自己的習慣。我想等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都會找到自己人生的真諦。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想渴望成功的我們最先培養的,是尋求智慧的習慣,我想借着大師們的智慧,我們都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遲早我們也會總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4

初次翻看此書,被內容的實用性激發興趣;內容涵蓋了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作者站在哲學的高度,靈活指導,攝入淺出,給我帶來很多新的認知。

看到序言部分,被一句話吸引:“要做一個領導,你要知道自己是誰,這是你做事的基礎。”“領導力就是清晰的指出別人的價值和潛力,使對方受到鼓舞從而有所意識。”一個人最難的是自知,對自己的認識程度,直接決定了認識別人的程度,從而影響自身的領導力;個人理解,領導力更偏重於一種溝通方式,通過發自內心的,非指責,非命令的方式,激發對方的工作和生活熱情。

變化的世界,不變的規則。最能觸動我的是對於恐懼和不安全感的解讀:最輝煌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依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我面對超出能力範圍的事件,會本能的產生恐懼心理,隨着時間臨近,不安全感愈發強烈,這個時候,我可能纔會去尋求幫助;而沒有做到,問題出現,立刻尋求同伴的幫助。

“情感銀行”。看到這個詞,對我的感情生活有很大的啓發。人們總是習慣記住過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這是出於人類幾千年來進化出的本能反應;正是這個本能反應,容易讓我們淡化經歷過的美好;“情感銀行”,讓我可以把經歷的開心美好事件集中存儲;經常回顧,幸福常伴。

書中闡述的七個習慣的個人理解:

1,積極主動:主動行動,以自己的經驗和理性做出抉擇。

2,以終爲始:每個決策的下達,是發展的啓點。

3,要事第一:工作事件分主次,優先以最好的狀態解決主要矛盾。

4,雙贏思維:開放的態度,互敬互惠。

5,知彼知己:有效的溝通,從傾聽開始,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提供最佳方案,把流程和錯誤降到最低。

6,綜合統效:類似求同存異;整個己方和對方的需求,提出讓雙方共贏的方案。

7,不斷更新:個人層面,在精神,身體,情感等方面,不斷補充營養,終身學習;團隊層面,更多是的運行模式的持續優化,團隊成員的共同成長。

七個習慣模型,給團隊和個人,帶來的是可以達到一個持續高品質發展的運行狀態。

通讀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完美;是從個人內在自我提升與完善爲起點,輻射周圍的一種,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的成長與管理方案。首先,這是需要到達一定的境界,方可實現,我覺得,目前,我可以以此爲終身的奮鬥目標,朝着這個方向邁進。目前的我,讀出另一份感受:完美的背後,似乎隱隱有作者的壓抑,有那麼一絲壓抑感,部分理論有些機械化,可能是爲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運用。

說說通讀後的收穫:說一點,情感賬戶中的七種投資方式:

理解他人:其實核心在傾聽,聽得越多,越能夠理解對方的表達。

注意小節:細節的意義非凡,有時候,我還要學會全局的視角審視當下發生的事件,統合考慮。

信守承諾:言出必行,許下的諾言,盡全力兌現,這一點無論在親情,愛情,工作種,都至關重要。

明確期望:及時,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期望,願景,否則會和周圍的小夥伴形成代溝,或者埋沒自己的價值。

正直誠信: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中,保持自己的底線,做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勇於致歉:犯錯,是一個加深感情,提升自我的機會;但是我有時候因爲個人的侷限性,會羞於承認錯誤,這一點還需要努力修正。畢竟,沉浸在過往的錯誤中,沒有任何意義,它只能帶給自己更多的痛苦。

無條件的愛:有人說,當你被愛過,你才能學會愛別人;我想說,我們只有會愛自己,才更會愛別人;愛,是一種行動,看得見,摸得着,沒有什麼條件,那樣去做,我就歡喜,綿綿不斷。

七種投資方式,是對人生的投資,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5

讀過這本書後,我發現書中講解的七個習慣更像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構成。這七個習慣對人性格上進行重塑,如果養成這七個習慣,人生路上也能少走很多彎路。

一,積極主動

回想曾經的自己,真的只是在被動學習,沒有學習的目標,漫無目的。老師教哪學哪,作業做哪就做哪。要是學習上自己能夠積極主動,我想我能有更好的成績。書中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不只是態度上,行動上的,它更多的是先從思想上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測,且自己也有後續行動的措施,然後積極主動,絕不動搖地去執行,並不斷調整,直到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爲終

想想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有多少是堅持到底的,真的是少的可憐。如果我能將那些想做的事情堅持到底,我想我能學得更好,書中以始爲終,在我理解看來她就像是指路的燈,告訴我目標是哪,提醒你堅持下去,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後,再根據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步步爲營,如果沒有以始爲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若是走一步看一步,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這樣你無法確定自己走的路是不是對的。

三,要事第一

生活中事情繁雜,大致分爲,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的四大類。我們往往是不知道怎麼分配時間,而導致時間花在了不該花的事情上,而那些要事一個也沒完成。書中的“要事第一”,是指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緊急的事,不管每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脫身,也要抽一點時間出來幹自己重要的事情,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這樣可以做到事事有條理,從而不會忘記最重要的事情。

四,雙贏思維

人們都是自私的,只要沒有波及自身利益自己就不會有過多的想法,但這種想法是危險的。“雙贏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你好,我也好,大家更好。在一個集體裏面,只有集體好了,個人才能更好,每個個人都應盡力去維護集體,最終受益的也還是個人。而反過來也一樣,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雙贏思維,鼓勵我們相互協作解決問題,並找到互惠的解決方法。

五,知彼解己

我們處事的時候往往自以爲是的去判斷事物,去評價工作,別人犯錯也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別人。在交流中也是以自己的經歷觀念去對別人的觀念進行評價,這是一種低效率的交流情況。這種情況下,集體效能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學會換位思考,以此來加強團隊戰鬥力和協作精神,關鍵時刻能互相協作打硬仗,通過每個人的切實努力,我們可以發揮出更強的能力。

六,統合綜效

做什麼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懂得合作才能將效率最大化。書中指出,既不按照自己的方式,也不遵循別人的方式,而是通過合作創造出1+1>2的高效方法,一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大家綜合討論進行解決,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個團隊可以走的更遠。

七,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只有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的能力才能利於不敗之地。就像擁有才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只有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具有真正可靠的經濟實力。我們要不斷更新的四個方面,身體方面:適當運動,有助於健康;精神方面:盪滌心靈的塵埃;心智方面不停的自我教育;社會情感方面:歷練待人處事之道。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始爲終的願景,要是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終效的合作和不斷更新的創造他們相輔相成。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6

本書則講的是實踐潛力,它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人品爲基礎,以及到達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內外修煉”;它不是高談闊論的說教,而是透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闡述自我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僅是一些大的管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它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情,能夠說爲我們開啓的不是一扇門,而是一扇扇門。

書中以七個習慣展開記述,它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意願”三者的混合體。習慣的確很重要,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說:“習慣就彷佛一版權法纜繩,我們每一天爲它纏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會變的牢不可破。”所以說,不管是領導、職員、還是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書中還提到“成熟模式圖”,即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爲依靠期、獨立期,互賴期。人類都是從依靠到獨立,然後從獨立到互賴。這三個階段中都會養成不一樣的習慣,也就產生了習慣的轉變。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主要是:

一、用心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他所說的用心主動不僅僅僅是指行事採取用心主動,還意味着爲人必須要對自我的人生負責,用心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外界條件所控制。但作爲一位領導,他的理智務必勝於衝動。甚至就應避免衝動。應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爲自我行爲的內在動力。

我們不管做什麼,都就應主動而非被動。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僅能針對特定的環境選取回應方式。更能主動的創造有利環境。採取主動不等於膽大妄爲,惹事生非或滋事挑釁,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我有職責創造條件。

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當今社會,成功人士並不算少,但大多數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都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好處。

書中所說的“以終爲始”有兩個原則基礎,一是“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有是先在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後付諸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也就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明確目標,根據目標在確定以後的實踐。“以終爲始”的另一原則基礎是自我領導。但領導決不一樣於管理,就像史蒂芬說的“成功甚至求生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於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確。因此,無論在哪個行業,領導都重於管理。”要想做一個好的領導,不妨以原則爲中心,撰寫一份屬於你自我的使命寓言,並付諸實踐。

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非淺的習慣。它能夠說是前兩個習慣的具體實踐,書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好處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習慣一的基礎是人類特有的四大天賦。即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以及最重要的自我意識。習慣二的基礎則是想象力和良知這兩大天賦。而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就是發揮人類的第四大天賦獨立意志。有了它,我們就能夠主動作爲,而不是被動的聽命。

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我們總是把此刻這個社會當作競爭的角鬥場。看事物也就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爲自我之失。利人利已者則把生命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

雙贏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史蒂芬列舉了六個交往模式,即:

損人利已(贏/輸)捨己爲人(輸/贏)

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

利人利己(雙贏)好聚好散(無交易)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7

本書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衆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羣體的互信互;而第七個習慣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簡單說七個習慣爲:

1、積極主動

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羞恥嗎?或許會,因爲也許你要怪自己當時爲什麼沒有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而是在空等機遇垂青。當看完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時,有一種心得很簡單:不用等往前走了那麼一大段路再來扼腕回首,現在就該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機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着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

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以終爲始

“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3、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說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積極主動添加成長動力,自我領導指明成長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長重點。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4、雙贏思維

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5、知彼解己

人們高呼理解萬歲,是因爲還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隱藏在背後。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6、統合綜效

我們要雙贏,我們開始相互理解,我們該開始協同合作。綜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們共同的目標,然後協同研究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時候,1+1就不僅僅是等於2。協同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博採衆長,變阻力爲助力,最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着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爲他們帶來公衆的成功。

7、不斷更新

企業先開發出一個信息化系統,然後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完善,最終滿足企業的信息化的需求。當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這一信息化系統再通過不斷的優化、完善來滿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環發展。人生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達成某種成功,畫好某個成長的圓,我們又得通過不斷的鍛鍊、磨礪,再爲某種成功努力。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裏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爲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所以,請,打開這扇“改變之門”吧!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人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