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優選14篇]

本文已影響 1.7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優選14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讀的經典歷史小說。它通過描寫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來表現英雄人物如何利用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與對手隨機應變、鬥智鬥勇。《三國演義》就像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每讀一次《三國演義》,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挾天子令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萬大軍南下,打算一舉掃平蜀漢和東吳。劉皇叔和孫權決定組成抗曹聯軍。諸葛老師是劉皇叔的全權代表,周瑜是孫權軍隊的最高統帥。雖然雙方是聯合軍隊,但周瑜妒忌諸葛老師的才幹,總是給他設絆子,搞破壞。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周瑜藉口缺少箭支,要諸葛老師十天之內製造十萬支箭,最後陷害沒成功,留下了千古笑柄。

讀着讀着,我想到以前學校裏發生的一件事。那一天,學校舉行語文考試。一位跟我比較要好的同學考出了98分的好成績,我卻只考了86 分。放學回家的時候,我越想越難過,覺得她很有可能是作弊得來的,或者是老師偏心,就故意問她:小李,你這次怎麼考得那麼好啊?當時我有些嫉妒她,因爲我平時的.成績都比她好,可是這一次卻被她超過了,心裏覺得很不服氣。有一段時間,都不願跟她說話,和她一起回家了。

讀着讀着,你會發現:周瑜作爲諸葛老師的友軍統帥,不跟諸葛老師好好合作,反而因爲嫉妒,多次設計謀害,最後竟被活活氣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終身遺恨。爲什麼要去妒忌別人呢?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的成績嗎?這樣的人是沒有勇氣的!當別人取得好成績,受到大家尊重和愛戴,如果我們不去尋找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不虛心向他學習,反而諷刺甚至中傷別人,那是多麼愚蠢無能的表現啊!

讀着讀着,我明白了不能妒忌別人的才幹,如果要想取得跟別人一樣的成功,那就努力去做。

你瞧,小時候數學常常考不及格的華羅庚爺爺努力去做了,他後來竟然成爲了數學家!

你瞧,殘疾張海迪阿姨也是努力去做了,她居然掌握了多種語言!

你瞧還有很多很多。

努力去做吧,成功等着我們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人們都認爲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但我們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爲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其中,我還喜歡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爲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爲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爲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有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爲,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這三國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我的最愛,它是我特別鍾情的一本書,百讀不厭的一本書,給我教益頗深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拜讀它,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時代,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故事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到了中低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禮賢下士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拜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它讓我明白了許多生活學習做人的道理。在我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學會了如何微笑,直面生活;在我悲傷痛苦的時候,我學會了如何樂觀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三國演義》真是伴隨我健康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郭嘉乃是三國演義中曹操早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謀士,但是由於身體比較的虛弱所以在壯年36歲就過世了是在是十分的可惜,因爲郭嘉的能力是絕對不會在諸葛亮之下的,所以在曹操知道郭嘉死後,那真是十分的心疼呀!因爲自己能統一北方與郭嘉有十分大的關係。

一是在曹操想攻打袁紹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謀士都建議說:“不能打,打的話一定會遭到劉表的偷襲,而且劉表手下有劉備意事他一定會勸劉表來攻。”正當這時曹操沒有知己的時候而想就此罷手的時候,郭嘉站了出來說:“主公儘管攻打,劉表是不會來攻打的。”這話讓曹操聽得十分的順心於是信心十足的去攻打袁紹,果然劉備勸劉表去派大兵攻打曹操的都城洛陽,但是劉表說:“哎呀!我看這幾天有許多的兵士都病倒了,所以還是不要去啦!”但是時候劉表又找劉備說:“哎呀是我的不對,當時就應該攻打曹操。”劉備也沒有辦法呀於是就說:“沒事反正事情已經過去了。”這正和郭嘉料想的'一樣。所以曹操順利的打敗了袁紹的殘兵順利的統一了北方。但是就在這次戰爭之後郭嘉便在途中去世了。

在與袁紹前部作戰的時候,曹操曾在議事的時候問“大家”天下誰是英雄,郭嘉說:“非屬主公與劉備矣。”曹操又說:“劉表如何?”郭嘉說:“劉表十分的貪婪,十分的愚笨。但是相反主公卻十分的明知。劉表豈能比之”曹操又說:“那袁紹如何。”郭嘉說:“袁紹蠻橫驕傲,但是相反主公仁慈謙遜袁紹豈能比之。”曹操又說:“那西涼馬騰可比吾乎?”郭嘉說:“馬騰雖有計謀但是太過於放縱自己,而主公你有自控之能馬騰豈能豈能抵乎?”曹操又問:“張魯可?”“不可張魯雖明智但是太過於相信自己,而主公能用能人賢士張魯不可比也!”郭嘉說。曹操又說:“袁術總可以吧!”郭嘉又說:“不可。”曹操問“爲何”郭嘉說:“袁術雖有玉璽在手,但是袁術不會用人他手下的能人稀少,而我方兵強馬壯,又有將軍,謀士相扶,一旦交戰必是我方打贏!”……郭嘉又說:“主公你有這麼多的優點還愁天下不統一嗎?”

可見郭嘉是多麼的厲害,智慧是多麼的高,怪不得曹操這麼喜歡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短短的一首詩就梗概了《三國演義》中物是人非,變化莫測的局勢,但在這短暫的輝煌消匿之後,留下的則是他們永恆的情。

還記得當年桃園酒後,三兄弟結拜嗎?也許後人早已忘卻,可他們三卻刻骨銘心,好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言壯志!

他們共同征討四方,血戰沙場,面對強敵毫無畏懼,傳唱了“三英戰呂布”的佳話,面對誘惑毫不妥協,譜寫了“過五關斬六將”的傳奇。

可最後的結局卻不盡人意,關羽因大意而失掉荊州,張飛憤憤不平,在準備替二哥復仇的一天夜裏慘遭迫害,劉備聚集的百萬大軍也被陸遜火燒七百里。

“情到深處,紅箋爲無色”他們的故事只有不盡的悔淚才能訴說的罷。

寒門出生的徐庶可謂王佐之才,與三國中那些泛泛之輩不可同日而語,早年輔佐玄德(劉備),爲其出謀劃策,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可,在這戰事紛紛的年代,實在是無法忠孝兩全,無奈之下,走馬薦諸葛,爲劉備光復漢室的事業做出了最後一筆巨大的貢獻,隨後奔赴曹營,原本想好好盡孝,可是母親不堪恥辱,自縊而亡,最終落得“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結局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軍閥割據的東漢末年,收到一封家書是何等不易!徐庶即使明知可能一去不返,但卻義無反顧地去了曹營,落幕雖不華麗,但一片誠摯的孝心不知感動了後世多少孝子,讓多少背井離鄉的`遊子潸然淚下!

在這百年的混戰間,天下無安定之所,就連軍營裏都危機重重——當時曹操在立嗣上猶豫不決,時間一長,其下屬就分爲兩派,一派擁曹丕,一派擁曹植,他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弄得軍營烏煙瘴氣。

終於,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曹丕成功登基,不過,在繼位後竟步步相逼曹植,殘害手足,以除後患!被曹植悲憤欲絕的七步詩堵得啞口無言。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也許在多年後的某天,曹丕會爲自己當年的殘忍而懺悔吧,畢竟血濃於水,這惺惺相惜的手足之情,又怎抵不過所謂的江山社稷呢?

一代英雄終成幻夢,一代情誼鑄造永恆。羅貫中筆下紛紛擾擾的情使人物無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演義了一場流傳千古的三國傳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在校的學習生涯裏,除了有學習陪伴我們,在課餘時間裏,我們可以看一些有趣的書籍啦~討論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謎啦!做一些有利身體健康的運動啦……但是更多的同學都選擇了沉浸在書的世界裏當中,然而在這龐大的世界裏,有千千萬萬本有趣的書籍。在這其中,我挑選了本考驗人物兵法、計謀、才能並戰爭不斷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藝術價值是不容低估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完《三國演義》後,我在其中找到了許多金礦,更是在金礦裏,找到了許多的黃金。

在書中有很多真實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它們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學習借鑑的形象出現在人物對話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將人物描述的淋漓盡致,這語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將一個個歷史人物點活了,將他們展示在眼前。曹操在書中的形象是奸詐貪婪,詭計多端,爲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但與歷史中形象卻相反,現實是生活節儉,勳勞宜賞,他還是中國歷史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劉備在書中形象是:總是以淚洗面,膽小怕事,做事優柔寡斷,武功也單是比劃幾下,卻又很溫文而雅。與現實中形象大大相反,現實中的他是勇敢,氣血方剛,武功高強,在歷史上的黃巾起義中勇敢作戰,怒鞭督郵等。孫權:紫髯碧眼,膽略過人,但又夾雜了些狡猾,與歷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謀,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歷史上著名軍事家。不僅是在歷史有所發現,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書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擁劉貶曹。劉備在書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書中發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覺得劉備“仁”中有些虛僞,如:趙雲在長阪坡奮力殺出重圍,才救出了阿斗。劉備見了阿斗,並不是看一下他有沒有受傷,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並罵之:“爲汝這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所以故有‘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還有戰敗拋妻棄兒,甘夫人剛亡又娶了孫夫人……這卻是爲是展示他以事業爲重,以百姓爲重,愛民愛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書中重用賢能,下禮賢士,才智多謀等好方面卻被忽略了。

《三國演義》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詭雲譎,敵人的險惡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辯,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盡如此,幻化夢中我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由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爲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着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爲“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模。羅貫中在羣衆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徵引的資料(還包括《世說新語》及注中的資料),經過巨大的創作勞動,寫在了規模宏偉的鉅著——《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24卷,240回。後來經過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形成我們現在所見的《三國演義》120回版

由於人文出版社選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頗有出入,將擁劉抑曹的思想發展到一個幾乎病態的角度,且大量地刪除了原文中讚揚曹操一方人物的詩詞和評論,所以給世人造成一種三國演義打擊曹操、歌頌劉備的錯誤印象,且該批改版將劉備一方無限神化,甚至將諸葛亮準備將魏延燒死在上方谷這樣的情節統統刪除,將諸葛說成是一個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這是大家閱讀時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於該版本選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沒有將毛家父子的批語選入,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爲該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實本書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過是刪除了批語部分,加入了編者的註腳。請讀者朋友們閱讀時注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路慢慢兮。讀研時,老師常說,要讀兩本書,一是書本,這是小書;二是社會,這是本大書。兩者要結合,多讀多想。只是當時比較惘然,比明白深意。工作兩三年後,漸覺其中的深意。讀萬卷書,讀書本,古爲今用;行萬里路,就是多見識,就是讀社會這本大書,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多經歷,增長才幹。知行結合,纔是成人之道。

三國是本讀不盡的好書,常讀常新,細吸品味,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一部宏偉的歷史小說,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著作。我在領略了三國時期那些亂世英雄的豪邁、勇猛、謀略之後,可謂是頗有感觸。而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是曹操。

曹操,多少年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辱罵和唾棄。起初看到他說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時,我也曾一度認爲他是一個狂妄、狠毒、陰險的奸詐小人。但在我深入閱讀後,我改變了對曹操的看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寫的《龜雖壽》裏的兩句話,這,其實就是曹操的價值觀。從這篇作品中我們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個擁有鴻鵠之志的人。儘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職,但他並沒有活在當下,安於現狀,而是有着偉大的理想,招兵買馬,討伐董卓,統一北方。一個有着博大胸懷,心中有着高遠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邁大氣。

人們誤解曹操的,其實還有一件事情:曹操誤以爲有人要暗殺他,所以殺害了縣令陳宮的朋友——呂伯奢一家。但我認爲,那也是曹操的一種無奈啊!在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誰能分辨出,誰是忠心耿耿的.人,誰又是心懷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們應該去理解他,而不是罵他惡毒。畢竟曹操那會兒是身處在那樣一個人心叵測的時代。

說曹操奸詐的,更是荒誕。曹操的謀略才能在“官渡之戰”裏展現得淋漓盡致!袁紹軍隊聲勢浩大,而曹操才七萬人馬,換作他人,恐怕早已嚇得不戰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靜,截去了袁紹的糧草,大敗紹軍。而我們稱曹操此舉爲奸詐,難道不過分嗎?軍事上本來就有“兵不厭詐”一說,更何況曹操只是略施小計而已!

當然,作者羅貫中的確是將曹操作爲一個“亂世奸雄”來寫的,難免會有些地方將曹操描寫得負面了一些,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爲某人的個別行爲舉動,就否定了整個人。根據自身的喜好,將過多的自身情緒,帶到另一個人身上,這是很傻的作法。

我們應該從曹操身上學習:學習他的志存高遠,學習他對人才的愛惜,學習他對百姓的愛憐之心,學習他的文采超羣。

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而不是盯着別人的缺點不放。凡事都有多面性,所以,我們要全面客觀地看待事情。

以上是我讀三國對曹操的見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暑假期間,我看了很多很多書,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三國演義》,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本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的羅貫中寫的。這本書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和興衰過程,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風雲畫卷。全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劉備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關羽之忠,張飛之莽……每個人都寫得栩栩如生。

不過,《三國演義》中最讓我感慨萬千的.還是呂蒙,呂蒙是吳國的一員大將,他小時候家家徒四壁,沒有錢讀書,後來英勇善戰當上了將軍,呂蒙作戰雖然很猛,但是因爲目不識丁沒有文化,所以沒辦法把他自己的經驗用文字總結起來,於是孫權鼓勵他去讀書,學點知識。但是呂蒙說:“軍人只要能上戰場,打好仗就可以了,讀書練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我有很多的軍事需要處理,沒有時間用來讀書。”他就以這個理由一直推託。孫權舉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多次告知他學習的重要性。呂蒙聽了孫權的話,非常感動,便抓緊時間開始學“四書五經”和各種兵書。因爲呂蒙孜孜不倦的努力與堅持,沒過多久,他能夠引用很多古文來說話了,後來終於成爲了東吳的第三個大都督,周圍的人都說他不再是那個“吳下阿蒙”了。

我也曾經是那個“吳下阿蒙”,記得剛學寫作文的時候,拿起筆就抓耳撓腮,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幾個字來……記得有一次又要開始寫作文了,我又在那犯愁了,這時媽媽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文文,寫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長期的積累,所以你需要多去閱讀增加知識積累……”聽了媽媽的話後,於是我一有空捧着書認真閱讀,不過開始我只是爲了完成任務而去看書,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書會給我帶來很多見識和樂趣,因爲書本可以帶着我遊遍祖國大好河山;書本可以帶着我穿越歷史;書本可以帶着我遨遊太空……慢慢的我也成了一個手不釋卷的小書蟲,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的文章還獲得過很多的獎哦!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與書爲友,與書爲伴,讓書籍助我們健康成長,走向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大家都聽說過《史記》吧。《史記》記錄了當時的人或事,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當時的歷史。《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難道也是鐵面包青天——大義滅親嗎?當然不是。他當然也有七情六慾,例如司馬遷敬仰的人去了他寫作“逝”,司馬遷厭惡的人去了他寫作“死”。這難道不是區別嗎?我們再看回《三國演義》。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是不是都覺得劉備一方是好的,而曹操一方是壞的?這是爲什麼呢?兩人不都是受壓迫而推翻朝廷,自立門戶,想要統一領土嗎?兩人的初衷不都是一樣的嗎?告訴你吧,是應爲你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影響。很顯然作者是偏向於劉備的。舉兩個例子。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你們是不是覺得劉備禮賢下士、尊重人才?曹操又何嘗不是呢?當他的手下愛將戰死沙場時,他不也痛哭流涕嗎?只是大家看法不同而已。

劉備從不剝削農民,張飛當將軍時還嚴令行軍路上不得搶奪農作物。有兩個小兵隨地摘了兩個橘子還受到重罰,農民們直誇劉皇叔的軍隊好。曹操也是啊,有一次大家要經過麥田,他說誰要是踩壞了麥田就砍頭。結果他自己的馬受驚踩壞了麥田,他還不顧衆將反對親自割斷了自己的一縷頭髮。大家對諸葛亮這個名字不陌生吧。什麼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是用來形容他的。大家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聰明對不對?其實曹操手下也有這麼一位得力干將——司馬懿。聽到這個名字你們不要急着說在著名的空城計中司馬懿還不是被諸葛亮給騙了。我告訴你,事實比這更復雜。你們注意到諸葛亮在大開城門的同時還安排了幾個人在城門前掃地,這個小細節至關重要。諸葛亮其實在告訴司馬懿“各掃門前雪”。司馬懿就是曹操派出來對付諸葛亮的。他要是把曹操都算計不過的.諸葛亮給滅了,等待他的並不是封官加爵,而是除之後患——曹操也怕司馬懿造反。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無法和曹操抗衡,於是找了個藉口退兵。並不是諸葛亮的琴聲有多麼的小橋流水人家。

在我的口中你是不是又看到了一個與衆不同的《三國演義》?再去仔細品一品《三國演義》,你也會有不同的收穫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歷史就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鐵礦,只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沉澱更多的精髓,而不會因爲人們的挖掘而減少。如果說三國是這座鐵礦中一塊美麗而碩大的礦石,那麼陳壽則原封不動的將其挖掘了出來,組合在一起成了廣爲流傳的《三國志》,羅貫中卻將陳壽挖掘出來的鐵礦石加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飾品,匯合成了同樣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首飾與原料本是同一種物質生成,可內容卻截然不同,原料是真實而死板的,首飾則是原料經過藝術加工後美麗而精緻的。

就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做個對比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同樣一個故事,在這兩部書中卻有着千差萬別。在《三國志》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主要收錄在《隆中對》一章中,這一章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一代天驕諸葛亮對當今天下形勢淋漓盡致的分析以及對前來問計的劉備給出精妙絕倫的建議。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這些分析的話語卻連亮點都算不上,反而在《隆中對》中僅僅用“凡三往,乃見”五個字就一筆蓋過的內容,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最爲主要的情節,在羅貫中的筆下,三顧茅廬以劉備爲主角,諸葛亮世外桃源般的.茅廬爲中心展開了離奇曲折的故事,且對其中天氣、景象、語言、動作等細節都進行了極爲細緻的描寫,如在小說中提到劉備先後將其認爲是諸葛亮的三個朋友以及他的弟弟與叔父,這些在《三國志》中完全沒有提及,甚至在真正歷史中也並不完全存在。由此可見得羅貫中的文采有多好,僅僅只通過《三國志》中的五個毫不起眼的字便能聯想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情節,使得劉備寬容一切的精神完全蓋住了諸葛亮的光芒,也正是因爲羅貫中生動精彩的描寫,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才能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爲婦孺皆知的典故。

小說雖然精彩,且更使人喜愛,但我們不能根據一部小說來評價一段歷史或一個人,更不能完全依賴於小說而淡忘真實的歷史,畢竟小說裏參雜了許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就像我們不能因爲首飾的精美而忘記了它真正的原料一樣。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三國演義》這樣一篇精彩的典故,它使一部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活靈活現,也同樣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驚喜與興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可謂是一大奸臣,無情無義,狡詐多疑。"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此話一杜撰出更是被後世人恨得牙根癢癢。讀了《三國志》之後,我感受到的卻是曹操的宅心仁厚,知人善用。可以借用其中的兩則小故事來共同體會一下。

其一:畢諶爲曹操的'手下,張邈叛亂擄走了畢諶的家人,曹操很惋惜地放他離去。而後張邈被曹操打敗,畢諶被生擒,曹操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然後命畢諶擔任高官魯國國相。

其二:曹操很青睞魏種,兗州叛亂時期說:"唯魏種且不棄孤也。"可是魏種卻叛逃了。曹操聽說後大怒:"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大概意思就是不逃到國外去,就不會放過他。沒過多久,叛亂平定了,生擒了魏種。曹操卻因爲魏種的才能,不但沒殺了他,還依舊任命他爲河北的太守。

從兩則史料記載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曹操不但不是心胸狹隘、生性多疑的人,反而對於賢臣良將十分的大度,對於重用的人從不猜忌,就比如勸降了關羽之後,委以重任,卻不加一絲防範,才也給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創造了機會。

除此之外,我覺得用雄才偉略、曠世英雄來形容曹操一點都不爲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曹操力挽狂瀾,匡扶漢室,剷除奸佞,對內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我想,對於世人的評價,曹操應該也是一笑而過吧。

至此這讓我想起了《鄒碧華》電影中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話:

即便是你友善,有人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動機不良,

無論如何,你還是應該保持友善;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

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會使你容易受到欺騙和傷害,

無論如何,還是要誠實與坦率;

其實,做人如此,工作亦是如此,保持誠實與坦率,時刻用熱情的言語、積極的行動去迴應羣衆關切,不因外界環境變化而改變初衷,爲你所熱愛的事業奮鬥不休,足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學生時,讀《三國》看到的更多的是戰爭和計謀。現如今,再讀《三國》,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爲人處世。 步入三是而立之後,我們越來越感嘆這人生啊,其實書中一切皆有提示。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啓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關羽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爲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爲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啓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爲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人人都說做人要學劉備。劉備的成功並不是他自身有多大的才能,而是他做人的高明,讓他一步步走上高臺。書中有一段寫到,趙子龍單騎救主,當趙子龍獨身一人把劉阿斗就回來站在劉備面前時,劉備居然把阿斗擲於地上,表明我的兒子沒了不要緊,要是你趙雲出事了,我的損失可大了。這劉備是多麼會做人啊!兒子已經救回來了,但仍要表明自己對於子龍是多門看重,趙子龍聽了務必要加爲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呀!還有一段,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事業上的成功與我們爲人處世有密切聯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纔是成功之道。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提起曹操,人們腦海裏便會浮現出一張這樣的京劇臉譜:水白底,上鉤青紋,眉心紅點,典型的奸詐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我以爲,曹操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

英雄表現一:治世之能臣

人們之所以認爲曹操“奸”,是因爲它“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在我眼中,這只是他在亂世中的英雄所爲。衆所周知,漢獻帝軟弱無能,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後,採用嚴格的法律法規,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此外,他唯纔是舉,廉潔奉公,社會風氣日益好轉。在此基礎上,他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如屯田制,戶調製等,不僅很快地恢復了農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還有效地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試問,若無曹操的“強硬”,何以平天下?連毛主席都曾經說過:“曹操是白臉奸臣,那是封建正統制造的冤案,這個案要翻”。儘管曹操權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終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孫權派使者向曹操稱臣,並勸他做皇帝。但曹操將其書信給羣臣看,說“是兒欲據吾著爐火上耶!”羣臣也乘機勸他,但是他卻說“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足見其爲人真摯,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實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現二:亂世之奇才

“說曹操曹操到”,其實說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僅是一位能臣,還是一位軍事奇才。官渡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操之軍事之纔在戰役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是袁紹。當時,袁紹後方穩固,兵精糧足;而曹操處於四戰區域,兵殘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懼。面對袁紹大軍的白馬之圍,他親自上陣。用計佯攻,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調轉方向,打得袁軍措手不及,曹操初戰得勝。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持久戰中,曹操處境極爲困難。袁軍作高櫓,起土山,挖地道,無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等法破解。最終決定勝局的戰役是烏巢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獻計偷襲。曹操在分析了形勢後,果斷地採納意見,最後打敗袁紹。想想看,許攸可是袁紹的人吶,曹操的膽識和用人,真讓人歎爲觀止。縱觀官渡之戰,曹操雖身處劣勢,但他有膽,有謀,有文,有武,不愧爲“非常之人”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本三國演義,一羣英雄人物。我獨愛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有膽,有謀,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