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精選26篇)

本文已影響 2.76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精選2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精選26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

一是什麼。知彼解己,通過深入瞭解對方的需求,建立起相互信任,從而達到相互瞭解,加深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高效習慣之一。

二爲什麼。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只造了一張嘴,卻給了二個耳朵,就是要讓多聽,少說,用心傾聽別人的話,聽出言外之意,能夠明白別人的顧慮和真實想法,這是達成有效溝通的基礎。

三如何做。就是用心去傾聽,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把自己代入對方,如果是你在同樣的場景和情況下,你是如何想的,依據是什麼,擔心的是什麼,深入徹底的瞭解對方。

有效的溝通分爲4個階段,一是複述別人的話,目的是讓自己專心去聽;二是加入自己的解釋,明確理解正確;三是滲入自己的感覺,體會對方的情緒;四是分析與感情並用。

讓自己進入對方,理解對方,書中的原話是這樣的,人類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心與心的交流真的很難,所以知己難得。

在交流的過程中,總是不知不覺在做這4件事,就是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爲人師、自以爲是,是一種阻礙心與心交流的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

天氣炎熱,工作量大,但是銷售額確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收入不高,員工士氣低落,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事。

基於這個問題,我有機會讀了這本書,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路徑。下面我就從這本書中學的一種習慣於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積極性。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己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瞭解了積極性,我們再來聊三個問題;其一、是什麼影響了人的積極性;其二、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其三、我們該怎麼做;

其一、影響人積極性主要來源於三個論點,是基於我們在面對環境或者問題時的反應,也可以說是用來解釋人性的三種觀點。第一是基因決定論,認爲人的本性是由祖先遺傳下來的。比如說,一個人不善於言談,那麼會說是遺傳原因,因爲他父親就是這樣;

第二是心理決定論,這個是強調人的本性是有父母的言行或者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決定的。例如一個人不敢與陌生人說話,是因爲小時候留下的陰影;

第三、環境決定論主張環境決定人的本性,也就是說周圍的人與事,經濟狀況、國家政策都可能影響到。例如一個人會因爲今天是晴天或者陰天來影響自己的心情。瞭解這三個論點可能讓我們更容易分析我們面對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爲三類:其一是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爲有關)——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培養正確的習慣來解決,這個關係我們日常管理的現象是我們的時間管理、個人魅力、知識儲備、身體健康等方面,都是可以通過自我約束達到的。

其二是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問題是與他人的行爲有關的)可以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管理員工的日常考勤、業績達成層面,以身作則的管理方式可能比制度與說教更爲有效。

其三是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無能爲力的問題,例如過去,和現在面對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我們的心態,微笑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瞭解了以上的三個層面,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一個積極主動地人呢?

第一步、直面自己,真正認識解決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當問題來臨時我們做出的反應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要學會正面面對;第二步是加強自我修養,保持學習力,日常表達是把如果變成我可以模式;第三步是做出承諾,養成立即行動,言出必行的習慣;第四步是把以上的模式堅持30天,變成習慣。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在於,當問題來臨時,鴕鳥會把頭埋入沙堆,而人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讓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積極面對未來的每一個挑戰,祝大家在下半年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3

拜讀了本書之始,是抱着讀雞湯的心態的,但只在開篇就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作者點明,這7個習慣並不是自己發明的而是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尤其是成功者的身上,作者只是把這些習慣發現,整理,推廣,以至於廣泛運用,在生活工作中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受益,細細品味,深深感悟,以下做出我的讀書感言:

習慣一: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積極主動是做所有事的要素,是爲自己負責的核心,沒有積極的心態,沒有主動的精神,將會一事無成)

習慣二:以終爲始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有計劃有節奏的做事,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有明確的目的,纔不會偏離人生的軌跡,如同伐樹的小故事,做的在好在快,但是砍伐的方向是錯的,結果必將背離預期)

習慣三:要事第一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與實踐。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等同於和時間賽跑,要確定事情的重要性,理清調理,集中精神和時機優先做最重要的事,多餘時機做次要的事,碎片時間做不緊急的事,否則會本末倒置事事無成)

習慣四: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富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淺顯的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事情,也叫透過事物看本質,最完美的成功即是雙贏甚至多贏的成功,)

習慣五:知彼解己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的關係。

(站到對方的角度去分析和考慮遇到的問題,和主觀的認知會有很大差異,被認同是個體交往最被滿足的一種心態)

習慣六:統合綜效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於個人之見的辦法。

(自身的學識經驗能力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基於公平公正的立場找到最有利有效的解決方案纔是最完美的答案)

習慣七:不斷更新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或情感四個基本生活層面不斷更新自己。

(先在平時中運用好的習慣,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好的習慣會深深融入一言一行中去)

平時接觸和本身運用多的是雙贏思維,就針對這點發表下我的看法:雙贏思維是過程,是一種方法。用雙贏思維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合作的時候有很多付出是沒有結果的,比如約談一個客戶,談產品,談政策,談要求等等,但最後,常常是沒有能夠合作。當用雙贏思維去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我談的根本不是客戶所需求的,客戶的痛點不在這裏,對方沒有獲取自己想要的,無法打動他來做我的產品,發現客戶的問題,幫他指出並能解決,公司的發展如何突破,員工如何管理會更有激情,產品如何盈利,我們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和現在的狀態結合,創造出1+1大於2的結果,才說說服和打動客戶的本質,即使現在沒有成功合作,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獲得了一個朋友。你可能儲存了一個口碑的,釋放了一個信息在對方的心裏。在合適的時機必將以我的產品作爲第一選擇來接納。

很多人過計較階段性得與失,但人生和工作都是一個過程,目標是終點,路途的經過更重要。由此以終爲始變的十分重要。確立了這個,我們會更有效率感,更接近你想要的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七個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用它的指引,我們行走的會更遠,當我們把七個習慣作爲與人接觸交往的時候,任何的問題都可以運用,用它來促進自己,而不是束縛。從時間效率到過程結果上,我們要處理的更有條理會看的很遠,格局變的更大。持之以恆必然有之前不敢想象的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4

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如何解讀這七個習慣,從字面意思瞭解,七個習慣通俗易懂。簡而言之,要求我們工作中化被動爲主動,凡事要有計劃與目標,清楚事物輕重緩急,明確他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對等,切勿損人利己,也避免捨己爲人。同時取他人之長補個人之短,互爲學習、互爲尊重,充分利用團隊力量將個人力量發揮極致,善於總結、改善,溫故而知新,螺旋式上升。

總結而言,似乎每個習慣簡單易行,但將其全部執行並貫徹始終卻寥寥無幾,這就是人與人區別所在。成功之人出類拔萃,他們運籌帷幄,統籌全局,謙虛好學,精於安排,善於總結,總能快常人一步。他們的共通之點不難發現,七個習慣已經融入他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爲習慣,正如書中所言,日積月累沉澱的本能或自我意識,良好的習慣成就卓越,而打破不良習慣則需要破繭成蝶般的毅力,所以成就卓越的人萬里挑一。

平凡如我們,如何在平淡的生活和不變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第一步走出舒適區,擴大影響圈。公司之於你即關注圈,個人職能即爲影響圈,只關注影響圈,只會故步自封,永無進步。關注圈內時刻反映了你的不足,同時也提供你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就在於你是否主動去爭取。積極主動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有時候你離成功只差一個開始而已。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之中,學習是你的密匙。工作中,個人能力在不斷增長,個人經驗在不斷積累,這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很多人甘於平凡,安於一席之地,卻不知在享受安穩的過程中,被慢慢超越,最終被取代。所以不斷地學習,才能驅使你不斷進步。常言,職場如戰場,能力纔是決定你成功的關鍵,只要優秀如你,機會從不缺失。

我是一位模具設計師,做好每一副模具的設計是我的職責,使每一副模具高效、高質量地打出產品是每一個模具設計師和工藝工程師的追求,設計和工藝相輔相成,不懂工藝的設計師是缺乏靈魂的。所以對我而言,設計是本能,工藝則是我將設計應用於實際的牽引繩,因此對工藝的不斷深入則是對我自身的不斷完善,同時公司的產品成千上萬,我能遇見的只是冰山一角,走出我狹窄的影響圈,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才能不斷地自我充實和完善。

追求卓越固然很難,但突破平凡卻是我們伸手可及,我認爲七個習慣主旨並不是讓我們成爲卓越之人,而是讓我們積極有效地生活與工作。每個人都可以運用七個習慣在自己的影響圈內成爲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5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成敗。習慣會深深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習慣的養成,是需要花精力,有意志的刻意練習的。雖然都知道一個習慣的養成可能只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或者幾天就可以了。但是七個習慣的養成,就不那麼容易了。作者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概念,必須由內而外的塑造自己。說實話,當我把這些原則和標準再梳理一遍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堅持太難,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想法,讓自己放棄了做得更好的機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用心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界成功的彼岸。七個習慣相輔相成,即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練,並由依靠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透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自身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要事第一,與人們經常強調的工作要抓重點的講話精神有着相同的精髓。毛主席曾說過,凡事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切勿眉毛鬍子一把抓。繁忙的工作中,我們有時往往會顧此失彼,因此要養成有效避免我們走彎路。

再比如不斷更新的習慣。如果說世界上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那只有一樣,就是變。在風馳從曾經的一個小作坊,到飛速發展成如今的風馳公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應時而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站在功勞簿上止步不前,特別像我們這些在公司呆了十幾年的老員工,思想容易固化,做事一成不變,默守陳規,我們必須要讓不斷更新成爲一種習慣,否則就會被淘汰。

還有雙贏思維,雙贏思維是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框架與心意,是爲人處世的一種積極思維,目的是更豐富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損人利己,亦非損己利人。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我認爲雙贏思維把人引向了更高層次,也是做人境界,似乎更高於佛家學說,即現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總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所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工作方法,更表達了一種新的思想水平,體會和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不僅能指導我們的工作,更能多方面、多角度有效提升個人的自身建設。

我們常說:我不小心忘記了…我遲到是因爲……這件事沒做好責任不在我……我們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找藉口或是抱怨,而不是去認錯、去改變、去面對。我們必須像高效能人士一樣,爲自我的行爲及所做的選擇負責,像他們一樣,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的事情,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工作範圍和影響範圍,用心的心態讓自己擁有選取的自由。

要相信,腳步達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達到,眼光達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達到,只要堅信這個信念,將所學所思運用於實踐中,無論是爲公司發展還是個人的自身建設,都必將得到昇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6

這個月學習了一本關於職場成長的書籍,非常有感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職場人必讀的一本書了。恰逢同學的公司上了這門課程,分享給我文稿,系統翻閱了一遍。內容既系統又嚴謹,乾貨滿滿,收穫頗多。

本文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給我影響最深刻的三個習慣,如下3點: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我意識、良知、想象力和獨立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本章節打動我的一句話:人有選擇的自由。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的抉擇,我們無須存在優越感或是自卑感,只要一個人能爲他自己的選擇擔起責任,他就該享受其權利。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

習慣二: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本章節印象深刻的一個觀念: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要事。以前以爲“緊急且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最重要,過分注重,消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忙於其中。這種認知一直持續到現在,作者表明其實緊急只是別人的要事,對你來說並不一定是要事。“不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比如鍛鍊身體、看書拓寬視野、學習專業知識、看望親人、與朋友保持聯繫、制定個人規劃、建立人際關係、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於未然等等,纔是需要我們花費更多時間來減少“緊急且重要”事務的數量。

習慣三: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對組織而言,不斷更新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對家庭而言,不斷更新通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科研工作如此,個人成長亦如此!改變行爲,改變思維!2021,積極主動,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7

以前收集過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的PPT,覺得這本書對於職業習慣的養成很有幫助。原著沒有花時間認真的讀一遍。這一回認真的把原著看了一遍,仍然的很多的收穫。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花精力,有意志的刻意練習的。雖然都知道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花21天。但是七個習慣的養成,就不那麼容易了。作者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概念,必須由內而外的塑造自己。說實話,當我把這些原則和標準再梳理一遍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堅持太難,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想法,讓自己放棄了做得更好的機會。

總結一下這七種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修養內在品德出發,由內而外開啓改變之門,從個人的成功到人際關係的成功,進而達到全面觀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說人生最佳的投資,就是“自我投資”,那麼本書中提及的七大習慣,絕對值得我們每個人投資。

我們面對工作和生活,會有各種壓力和機會,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反饋和選擇。這個時候,就需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能夠做什麼,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講品德也好,說信念也罷,其實就是“原則”讓我們與別人區別開,讓我們能夠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別人,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最本原的東西。

主動積極是心態。不管是做什麼工作,心態都非常重要。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積極心態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是驅動行動的發動機。

以終爲始,是指得目標管理。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在哪裏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產生混亂,就不會盲目行動。而目標管理要細化成每年每月每週每一天,纔會有實際的意義。如果目標只是一個數字或者是一幅圖畫,而不是細化成的一張每天應該做什麼的執行表,就沒有做到位。

要事第一,是指時間管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都是一天24小時。但是爲什麼有人可以年紀輕輕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因爲他的效率非常高。當我們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時候,當我們每天不是都在做救火隊員的時候,我們的效率就很高。把握時間,其實就是非常嚴格的自我管理。做好要事第一,你就不會產生混亂。

雙贏思維,是爲人處事的一種積極思維。有時候過分強調“利他”,會讓人覺得委屈自己。而雙贏甚至多贏是更積極更平衡的一種思維。我們有時候爲了達到目的,會委曲求全,這其實從本書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想法。不能爲了工作而乎略了家庭乃至自己的身體。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裏最著名的一句話。不論是職業的選擇,還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具體的工作,這句話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統合綜效,是一種戰略思維,是站在高處看全局的一種思維。往往在工作中,我們只做到了樹木,看到一個點的好與壞,可能會有一些片面的想法。而當我們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全局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更全面,就不會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

最後一條,就是我們不能停止學習和進步,要不斷的自我迭代和更新。時代的高速發展,知識的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人的成長曆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前三個有關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將更能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個人獨特的才幹與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產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並且內心平和。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個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時候,事情對錯的尺度已經無關乎是否會與別人的看法一致。

你會意外地發現,當你不再介意別人怎樣看待你時,你反而會去關心別人、關心他們所處環境以及與他們的關係。你不再讓別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爲你發現了一些恆久不變的內在本質,可以作爲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種習慣,能夠重建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係。原本不錯的交情則更爲穩固。

第七種習慣可加強前面的六個習慣,時時爲你充電,一步步地達到真正的獨立與成功。

成長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只能強化這七個習慣,讓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被時代淘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8

近日,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通俗易懂,讀來頗爲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維博士通過運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最終告誡我們,如果能遵循這七個原則,並把他們化爲行動,那麼實現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會遙遠。

這是一本關於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的書,書中認爲人生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依賴階段2、獨立階段3、互賴階段,也就是從0到一1 ,1一N的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依賴階段的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你”,如“這事都是因爲你,纔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爲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常常需要別人來對他的問題負責,需要別人對自己情緒負責,最終需要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如果我們能真正擺脫依賴,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階段:獨立階段。在獨立的人的語言中,經常會聽到“我”字,比如“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計劃、“我”的觀點。然而,從依賴到獨立是人生成長中最艱難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蛻變。所以,當我們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公里征途中,我們走到了哪裏?是0.1還是0.9?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科維認爲接下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賴。互賴階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贏我也贏,即以實現“雙贏”爲目標,他們不僅能看到雙方的差異中各自的價值,也能看到雙方合作的潛力,最終達到1+1>2。

20xx年我就要踏上寧杭文旅市場部的新崗位,對我而言面臨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讀到這本書,彷彿讓我看到了一盞明燈。書中講到的兩大思維模式“遵循原則”和“由內而外”,就像是新徵途上的指南針和發動機,可以幫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選擇正確的方向。

文旅工作對我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戰性的,特別是進入市場銷售這一隊伍,就越發有難度了,這不禁讓我壓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適應新崗位,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呢?科維在書中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從七個習慣的第一個習慣做起:積極主動。我們常常會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我們人生的這場演出,導演就是我們自己。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失去信心,放棄希望,還是自己當導演,去積極主動地應對困難呢?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積極主動,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從依賴到獨立最關鍵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從正心、修身做起。那麼,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我們不妨經常問一問自己,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我是否保持着一顆“初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9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所著,這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不斷更新。整體分析這七個習慣,發現執行力價值最高的習慣之一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鍛鍊自我領導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書中解釋自我領導是在決定哪些事情重要,自我管理主要是將不同重要的事進行優先排序,並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做到自律和條理清晰。作者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在自我領導過程中是右腦在起主導作用,而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左腦起重要作用,用來對重要的事進行分析和排序。

書中認爲做到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需要有獨立的意志,是否具有獨立意志的表現是誠實守信,品行合一。這種由內而外形成的自我管理,是獨立意志的具有體現。由於自我品行良好,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很痛苦與艱難,同時,在獨立意志指導下的人們將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衝動與情緒。讀到此,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有助於我們進行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良好的品行又是自我的一場修行,在不斷歷練中淬取精華,這也許就是支撐人不斷奮鬥的精神食糧吧!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做的並不好,(嗯嗯,如果好的話也沒有必要再看此書了)。書中認爲,做到要事第一要對時間進行管理,分辨出輕重緩急同時培養組織能力,此過程的昇華便是個人管理了,個人管理最有效的結果是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書中作者提供了對周圍事物如何進行分類,書中認爲可以把身邊事物分爲四種,第一緊急而又重要的事,如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工作;第二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比如預防某種意外發生而做的準備、可以提高自我價值、培育高產能的活動、工作計劃等;緊急但又不重要的事如接待訪客、電話、會議、某些在自我能力之外的公共活動等;第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如電話、信件、消磨時間的活動等。書中指出,高效能認識一般都能把第二類事物做的很好,成績平凡者都把時間浪費在了第三類、第四類事物上,(嗯嗯,我是第三類)。如何糾正、改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書中建議我們以周爲單位安排計劃,可以從自我不同角色着手,比如作爲子女,這周幾要給父母打電話,作爲女朋友,哪個時間要去約會等。

要事第一這個習慣的養成過程是自我領導跟管理的一個過程,願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自我原則爲中心,關注個人注重的焦點問題以便於對周圍事物的時間分配與管理做出合理判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0

本週每天晚上3個小時,加上一個周天的時間,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一遍閱讀。

這七個習慣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性格構成。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內心的那個聲音是,這本書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會少走很多坑,這本書裏的這7個習慣,有6個在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按照這本書裏的在做了。這裏不是要吹噓什麼,只是想表達,我們應該感謝所有的痛苦、不適感、焦慮、忐忑、突發問題、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無不如閱人無數。一個人的氣貌,和他走過的路,遇過的事兒,閱過的人成正比。

前面說了,這7個習慣就是一個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過得的這40來年,一個最直接的感觸就是,但凡讓你成長的都是讓你痛苦的。無論青春期的小弟弟變大,還是學生時代的早自習晚自習,乃至工作中的成長。所以,我現在很享受每一次讓自己痛苦的過程,雖然這一過程的痛苦那麼撕心裂肺,口裏的潰瘍成片的長,失眠,便祕等等,但這就是成長。其實,我這裏想表達的是良好的習慣越早建立,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賦能,如果我能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運用這7個習慣,那麼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我,但是,人生沒有如果。這7個習慣,越早知道,越早養成這7個習慣的人生,應該均會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嶇的人生。

一、積極主動

回想我們有多少人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自己走過來的這一生的,從學生時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這裏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只是態度上的,行動上,他更多的是先從思想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判,且自己給出後續的行動措施,然後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據,積極主動推動,並不斷執行,不斷校正,直至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爲終

這裏的以始爲終,我生活工作中理解爲結果導向。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確定自己想要的之後,再根據我們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體的推進計劃。如果沒有以始爲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走一步,看一步,那說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溝裏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個人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都應該給自己一個規劃,在涉及規劃的時候,從工作和生活兩個維度給出自己一年想要實現哪些?然後在把年目標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麼在分解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緊的,除了緊急重要的事項之外,我更喜歡這本書的這個時間矩陣的第二象限:

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燒雞毛的逼着去做事情,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這樣的人生纔是自己的人生。這樣活出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就目前我的個人的工作而言,每天會有很多突發的工作去處理,但我每天一定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爲的那個樣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進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一時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燒雞毛。因爲我們想成爲什麼樣子,他是不會成爲什麼樣子的,只有我們爲了自己想成爲的那個樣子,積極主動的去改變的時候,加上日積月累的沉澱,纔會由量到質的顯現。

四、雙贏思維

這個思維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確切說不應該是習慣,更應該成爲準者,否則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沒有任何個人隱私的時代,靠信息不對稱坑蒙拐騙的獲取一些個人好處也好,公司利益也罷,都是不長久的,因爲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出來混,早晚要還的。所以,什麼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互利互惠纔是王道。

五、知彼知己

這個是在這個7個習慣的互賴期的第二階段,在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你得了解對方,知道對方的習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讓的度在哪裏,自己的底線在哪裏,這樣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罷,你才能更好的去積極主動,才能更好地去以始爲終,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統合綜效

這個我個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個習慣給連貫起來,從而達到1+1=無限可能的效果。這裏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我們要尊重差異,這一點是我自己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點。當然,這裏的尊重差異不是說沒有原則,這裏的尊重差異是在原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最大能限範圍內形成最大的合力,讓自己的生活工作產能最大化。

七、不斷更新

這個用一句互聯網思維的話說就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爲中華之崛起兒讀書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即便你有那個情懷,你的胸也撐不起這個懷。所以,一個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斷以積極主動的思維態度,結果導向的目標感,再加上這個7個習慣的其他4個,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個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絕倫,也至少不會碌碌無爲,落寂而終吧。

這本書因爲是斷斷續續的草看的第一遍,很多需要練習的章節並沒有認真去聯繫,所以,對自己後面的具體落地還沒那麼清晰。個人感覺,這本書之所以是經典,與書中的那些給我們診斷的聯繫題有很大關係,一個人只有真真切切的給自己用號脈的具體診斷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理性陽痿,還是心理性陽痿。後面自己第二遍的時候,需要把相關的習題做完,一邊確定自己是哪方面的陽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1

初次翻看此書,被內容的實用性激發興趣;內容涵蓋了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作者站在哲學的高度,靈活指導,攝入淺出,給我帶來很多新的認知。

看到序言部分,被一句話吸引:“要做一個領導,你要知道自己是誰,這是你做事的基礎。”“領導力就是清晰的指出別人的價值和潛力,使對方受到鼓舞從而有所意識。”一個人最難的是自知,對自己的認識程度,直接決定了認識別人的程度,從而影響自身的領導力;個人理解,領導力更偏重於一種溝通方式,通過發自內心的,非指責,非命令的方式,激發對方的工作和生活熱情。

變化的世界,不變的規則。最能觸動我的是對於恐懼和不安全感的解讀:最輝煌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依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我面對超出能力範圍的事件,會本能的產生恐懼心理,隨着時間臨近,不安全感愈發強烈,這個時候,我可能纔會去尋求幫助;而沒有做到,問題出現,立刻尋求同伴的幫助。

“情感銀行”。看到這個詞,對我的感情生活有很大的啓發。人們總是習慣記住過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這是出於人類幾千年來進化出的本能反應;正是這個本能反應,容易讓我們淡化經歷過的美好;“情感銀行”,讓我可以把經歷的開心美好事件集中存儲;經常回顧,幸福常伴。

書中闡述的七個習慣的個人理解:

1,積極主動:主動行動,以自己的經驗和理性做出抉擇。

2,以終爲始:每個決策的下達,是發展的啓點。

3,要事第一:工作事件分主次,優先以最好的狀態解決主要矛盾。

4,雙贏思維:開放的態度,互敬互惠。

5,知彼知己:有效的溝通,從傾聽開始,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提供最佳方案,把流程和錯誤降到最低。

6,綜合統效:類似求同存異;整個己方和對方的需求,提出讓雙方共贏的方案。

7,不斷更新:個人層面,在精神,身體,情感等方面,不斷補充營養,終身學習;團隊層面,更多是的運行模式的持續優化,團隊成員的共同成長。

七個習慣模型,給團隊和個人,帶來的是可以達到一個持續高品質發展的運行狀態。

通讀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完美;是從個人內在自我提升與完善爲起點,輻射周圍的一種,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的成長與管理方案。首先,這是需要到達一定的境界,方可實現,我覺得,目前,我可以以此爲終身的奮鬥目標,朝着這個方向邁進。目前的我,讀出另一份感受:完美的背後,似乎隱隱有作者的壓抑,有那麼一絲壓抑感,部分理論有些機械化,可能是爲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運用。

說說通讀後的收穫:說一點,情感賬戶中的七種投資方式:

理解他人:其實核心在傾聽,聽得越多,越能夠理解對方的表達。

注意小節:細節的意義非凡,有時候,我還要學會全局的視角審視當下發生的事件,統合考慮。

信守承諾:言出必行,許下的諾言,盡全力兌現,這一點無論在親情,愛情,工作種,都至關重要。

明確期望:及時,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期望,願景,否則會和周圍的小夥伴形成代溝,或者埋沒自己的價值。

正直誠信: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中,保持自己的底線,做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勇於致歉:犯錯,是一個加深感情,提升自我的機會;但是我有時候因爲個人的侷限性,會羞於承認錯誤,這一點還需要努力修正。畢竟,沉浸在過往的錯誤中,沒有任何意義,它只能帶給自己更多的痛苦。

無條件的愛:有人說,當你被愛過,你才能學會愛別人;我想說,我們只有會愛自己,才更會愛別人;愛,是一種行動,看得見,摸得着,沒有什麼條件,那樣去做,我就歡喜,綿綿不斷。

七種投資方式,是對人生的投資,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2

過去大半年的時間,我非常認真地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在讀的過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可以說,這是一本影響了我世界觀的書。

首先,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完整的體系。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立馬就能感受到,這本書是經過無數次修改打磨的,以至於整本書從來到尾,環環緊扣,沒有半句廢話。甚至有些時候,爲了說明一些觀點,作者還特地爲之創建了相應的模型。

因此,這本書絕對不是在簡單地闡述一個觀點,而是在論證一整套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系。從基礎邏輯到上層操作,樣樣齊全。比如,有人把這本書類比爲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其實無比恰當。這本書就是一個人的操作系統,如果你裝上了這套系統,就能夠最有效地運轉你的人生。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一本書再好,也不可能全部都適合你。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人畢竟不是計算機,不可能有一套適配全部的系統。事實上,正是因爲這本書有價值的地方太多,體系太完備,反而更應該引起你的警覺。因爲你極有可能會因爲裏面很多“深以爲然”的閃光點,而選擇盲目接受整個一套打包的價值體系。

這樣做,看似方便高效,卻會對你的獨立人格,有極大的損傷。所以,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你我一起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3

最近在多看閱讀上通過聽書的方式聽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說實話不太適應“聽書”這種方式,作爲一個四川人我還是更喜歡休閒的捧着一本書,喝着茶慢慢的看,或是在公交車上用電子書一頁一頁的閱讀順便打發路上的時間。聽書這種方式總感覺會聽着聽着出神,但是我發現這種方式卻能很好的提高閱讀效率。

最開始選擇這本書是因爲覺得自己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想要通過一些學習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聽完這本書發現其實內容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可以聽完就能有所提升或是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可以幫助提高個人工作效率。書中主要介紹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提升自我,從三個方面可以提升團隊,最後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要事第一,有效地管理自己。在我們的一生中想完成的目標可能有千千萬萬,每一個都要長期努力才能實現,可人的一生時間有限,滿打滿算也不過幾十年時間,再加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讓實現目標困難重重,那該怎麼辦?既然時間不夠用那我們需要培養的就是強大的時間管理能力。”感覺這就是我們現在工作內容的寫照,每天工作強度大,責任重,要求高。那怎麼去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呢?作者提出了二維分類法,將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分爲了四類:一、即重要又緊迫;二、重要但是不緊迫;三、不重要但是緊迫;四、即不重要也不緊迫。在處理這四類工作時作者又提出了兩點需要注意,一、抵制誘惑,對那些很想做又不重要的事情堅決說不;二、學會授權,不要凡事親力親爲。第一點也許就是我們現在急需要做到的——“抵制誘惑”。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爲一些小事糾結,鬱悶以至於浪費時間精力。我們應該更多的將精力放到更重要的客戶身上,學會取捨。

“統合綜效,進行創作性合作。相信不少人在工作中都害怕跟別人出現意見不統一的地方,因爲不同意見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分歧,但實際上在合作的過程中差異才能真正帶來成果。”書中講到團隊合作中有的人會相互提防,覺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有的團體會心平氣和的討論,選出最好的方案。但是也有第三種方法,選取每個方案中合理的地方組成一個全新的方案。雖然這個講述的是團隊合作時的處理方法,但是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是有值得學習的方法。我們現在處於學習的階段,有很多前者的經驗可以學習,但是並不是所有方法就一定適合我們。我們每個人在處理客戶時,都有自己的風格,都有自己的一些小習慣。但是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處理方案都是大致一樣的。所以我們可以學習別人長處,加以利用形成適合自己的話術或者方法流程。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學習別人的長處,保留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風格。

“不斷更新,保持高效能狀態。一把刀需要經常磨才能保持鋒利,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才能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保持進步。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更新就相當於對自己投資,我們自己纔是我們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作者提到可以從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四個層面出發提升自我,調整好自我後再出發。人應該不斷的塑造新的自我,打造符合時代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在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個世界沒有捷徑可以走,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都需要拿成績、成果來說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裏面做更多是事情,完成更多的工作,做出更多的成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將所有人都知道但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給人以振奮和鼓勵。它讓我對每一種習慣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積極主動”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以始爲終”是要樹立始終如一的人生目標和行爲準則,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幾十年如一日;“要事第一”是學會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學會妥善安排,分清主次;“統合綜效”則是通過合作找出最佳方法,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知彼解己”不僅針對敵人,更要了解身邊的環境和人;謹記“雙贏思維”才能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具有“不斷更新”的良好思考、學習、創造能力,纔是真正的可靠。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一個人若能集這七個習慣於一身,纔可謂真正的高效能人士。共勉!爲成爲高效能人士而努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5

本週,我們共讀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習慣四——雙贏思維。Steven已經在文中解釋得非常明白,自己/對方+贏/輸組合的4種模式中,只有雙贏的情況擁有巨大的長期價值。

“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爲自己之失。”這是柯維博士在書中對雙贏者的描述。

不把世界看成一個零合遊戲場,而是有足夠的蛋糕可供分配。雙贏,是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去搶別人的蛋糕。基於此,我有兩個不同的觀點,和大家探討!

01、優勝劣汰的黑暗森林法則何解?

其實,最開始看到“雙贏”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科幻作品《三體》裏的“黑暗森林法則”的觀點,它基於作者筆下的宇宙文明兩條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擴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於是,文明與文明之間,相互不可見,不主動尋找(增加暴露自己的風險),只要發現,不接觸,遠距離毀滅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這像極了黑暗森林,有多個獵人,都有槍,相互之間有好有壞,爲了保全自己,只能是隱藏在黑暗中,只要有光或者聲音,就直接開槍。

和這個觀點相似的,在社會心理學中,另一個概念叫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稱零和遊戲,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爲“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這個概念背後隱藏的邏輯是,“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這個角度,貌似和Steven的觀點相悖了啊?其實不然。

我仔細想了想,任何事情都不應該二元對立地來看待。同樣,任何一個概念,也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甚至因人而異。

以上的概念,並未明晰是什麼樣的語境背景。如果這麼界定就很明晰了

1、除了零合遊戲,還有負和遊戲、或是正和遊戲,語境很重要。

2、“互惠共贏”的語境,是基於“雙方合作”的基礎。

3、與合作相對的是競爭;“在有限的資源裏,如何競爭”則完全是另一個話題。

4、對21世紀的地球人類來說,“資源”相對“無限”。(三體裏說的資源有限,講的是宏觀宇宙物質總量,不可同日而語)

5、在目前“資源相對無限”的情況下,基於雙方合作的基礎上,尤其是商業領域,“互惠共贏”是最有長期價值的事情。

經過以上一番發散思考,優勝劣汰的黑暗森林法則,僅存在於“資源有限”的競爭語境之下。而本章Steven講述的是“互惠共贏”,是資源相對無限的合作語境。

02、合作語境下的互惠共贏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爲了“更好地生存”。而不斷抱團變革的歷程。從原始社會的羣居,到後來的採集文明、狩獵文明、農耕文明,人類是通過打破一個個小團體、小氏族、小部落的邊界而建立了整個文明史,推動人類社會的車輪滾滾向前。這是合作。

合作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就是互惠共贏。而互惠共贏又建立在另一個重要的前提下,就是你相信“資源是無限的”,你相信與他人合作,“贏”的東西會更多。

《人類簡史》裏,提到一個觀點:人類祖先開展合作,建立在“集體想象”的基礎上。這個“集體想象”逐漸創造出了神話、圖騰、文字符號、政治原型,其中發展出的最重要的三個普世共同體是:宗教、貨幣、帝國(可無限擴張和自我複製的政治模型)。也就是說,人類祖先正是因爲集體相信,才凝聚到了一起。

雖然我的頭腦和意識告訴我,OK,Steven說得確實很有道理,而且我在頭腦層面也確實認可在這個語境下的道理和邏輯。我當然知道,合作共贏是多麼重要,沒有它,就不可能有企業,不可能有國家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但好歹也算學了兩年心理學,我總還是有種隱約模糊的覺察:在頭腦意識不到的地方,在潛意識深處,我對“合作共贏”好像是有限制性信念的。換句話說,我的頭腦告訴我要這麼相信,但潛意識卻是半信半疑。這也是爲啥我一邊讀書,一邊腦子裏自然就聯想到黑暗森林法則的原因。

這個限制性信念是什麼呢?它來源於哪裏?我應該怎麼破除它?

自由聯想的時候,我就想到了以前上學的時候。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會告訴我們:錄取名額是有限的,高考就像獨木橋,一定要競爭。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時刻:無意識地把自己的同班同學當做是競爭對手,然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遇到疑惑了,自己悶着,總之是不會和同學討論的。高中的學習就像是一段孤獨的朝聖。直到現在,我再去仔細覺察的時候,也還是會發現,偶爾自己和同事、朋友相處的時候,潛意識裏總有個要“一較高下”的封閉概念浮出來。

這是我的限制性信念,我重新反思了下,這麼定義會更清晰

1、高考具有侷限性,只是在那個特殊環境下的特殊場域而已。不代表整個世界。

2、作爲一個成人,“世界”的定義可以無限大。

3、競爭時需要展現力量。合作時需要互惠共贏。Steven也談到了建立共贏的品德、關係、協議、制度的重要性。

4、判斷何時、何地、如何競爭與合作,這需要智慧。也是我要不斷學習和思考的。

任何的限制性信念,覺察到它,並及時修訂更新,其影響不攻自破。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寫的一本教育類型的書。這本書以作爲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職人員、軍隊官兵裝備書而出名,中國青年出版社甚至將這本書稱爲“在美國影響力經次於《聖經》”。我認爲這本書可以有它這樣的成功是因爲它徹底的改變了讀者對自己思維的理解。它讓讀者們認真思考:爲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行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都爲了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外表。比如說,很多課程就教那些領導者如何微笑、如何着裝、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等等。這樣的個人魅力卻也是表面的,因爲他依靠欺騙和玩弄。柯維告訴我們這樣的表面的行爲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內心品德的強大,就像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要比一個機械化的微笑和優美的着裝更能說服別人。這也就體現出了現在社會的一個問題:重點從對內心的培養轉移到了對外表的注重。這樣的轉移會讓人們更難獲得成功。

這本書告訴我的第二點就是人必須以原則爲中心纔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則是指引我們行動的價值觀。原則指引着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引導着行動。有些原則無法否認地給人們帶來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勞等等。如果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這些原則作爲標準,那我們就更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原則,那麼效率也許就會變低。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了付出纔有收穫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如沒有耕地就沒有收穫似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爲一個價值觀,一個原則,並讓它來指引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爲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捷徑而浪費時間,而是踏踏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創建了一些我認爲可以幫助我成功的原則,比如勤勞和誠實。如果我要做的事情與這些原則互相矛盾,那我就會立即放棄做那件事來避免走彎路。

“七個習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作者相信的是一個人環境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柯維提倡的就是不能讓環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而是鼓勵我們去積極的改變這個環境和調整自己來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們學校,我們經常會聽到“我現在的成績就是全是因爲我的老師太差了”之類的抱怨,但是其實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樣的老師會有不同成績的學生。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去怪我們的環境,並以此把指責從自己轉換到了環境,卻沒有意識到我們自己纔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這讓我更清楚和正確地看待環境與成功的關係,並讓我更容易地總結我失敗的原因。

雖然我對這些複雜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這本書對我的正面影響已經是是十分巨大的,因爲它讓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確的行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7

現在社會的人普遍處於一個精神壓力十分緊張的狀態,爲了生活不比別人差,不惜把自己弄得落魄不堪,雖然這種追求的代價顯而易見,但也於情於理。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追求不一樣,但以本人的淺見,只要生活過得去,能夠了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追求什麼,追求的事物有何意義,追求的事物有何好處, 心靈上得到滿足,那就是最大的滿足,應儘量把所有的追求簡單化,習慣化,不然物質上再多的滿足那也不是真正的滿足,會有多少人願意孤身一人居住在一棟金碧輝煌的宮殿呢,那心靈上的空虛是冰冷的是引人匱乏的。追求都源於我們的生活的思維習慣,沒有思維習慣的魔力,是不能讓我們有這麼多異於常人的想法。

在粗略的閱讀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後,一個感想,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會有多遠?儘管書上內容所教授的知識是得到論證的值得肯定的,但是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呢?是不是能應用到每一種對事對人的方法上呢?我對此有一些疑慮。

撇開其他特殊情況與特例,這本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爲人處世的的方法,更多的是對這個社會的深刻感悟。讓我更瞭解自己更能改變自己,讓我瞭解並應用多種思維方式,也讓我明白,由人組成的社會,由社會改變的人,是一個協作增效的整體,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正是因爲有個人的發展,人們相互學習的發展,社會才發展的如此迅速,也正是人們不斷激發自己的才能與潛力,社會纔有如此明顯的進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8

什麼是高效能?簡單解釋就是,高效率有能力的意思,成爲高效能人士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之一。我覺得這是一種自由意志體現的生活方式,選擇高效有趣的生活,生命才充實而豐富多彩。

那麼如何成爲一位高效能人士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學習他們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包括閱讀、鍛鍊、良師、益友、追夢、早起、積極、個性、分享、思考、反饋、舉止禮貌等等。

首先,身心的鍛鍊是成爲高效能人士的必備習慣。身體鍛鍊,顧名思義就是運動健身;而內心鍛鍊,就得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擴展並鞏固自我的知識體系,從吸收世間優秀的知識信息到懂得如何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應用,因而修煉更加智慧的大腦和更強大的內心。

與良師益友們在一起。不同人帶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的故事經驗獲取方式和新的交流學習體驗。和優秀的人們在一起,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與精神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自己,從而也讓自己逐漸成爲優秀人士中的一員。

早起是一種個人時間的自由管理體現,早起的時間利用能夠決定一天是否過得充實而高效。早起可以用來安排一天學習工作生活的計劃。當然,早起可能適合某些人羣,夜貓子型人除外,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纔是最好最有效率的。

舉止得體禮貌,不僅僅表現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種對自我尊重、自我關愛。我們常常強調要加強自我內在修養,就是要通過外在肢體與語言來表現出來自身的內涵與品格。而文明禮貌,是做人的基本,更是自我價值的尊重。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19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爲之前看過李開復 的《做最好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麼較爲顯着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爲一個高效能人士的最好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闢,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於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爲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 幹,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並非因爲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爲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並不是有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堅持了纔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麼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0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爲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麼較爲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爲一個高效能人士的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闢,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於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爲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

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幹,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並非因爲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爲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並不是有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堅持了纔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麼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1

漫長的暑期來臨,炙熱的天氣無不考驗着人的意志,尤其是在繁重瑣碎的工作重壓之下,難免神疲怠倦。最近讀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深刻領悟了需要用生命去踐行的“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人生精化。

節約不必消耗的時間,高效地度過每一天,這想必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事情。雖然大多數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又被每天冒出來的各種瑣事衝昏頭腦,則又將希望寄託於明天,進而陷入永無頭緒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據書中給出的七項高效習慣,結合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的切身經歷,我打算從這幾方面培養職業習慣,來成就自己的格局人生。

首先談的是積極主動去工作。工作的情緒狀態必然影響着工作的質量效率,我們不能被迫地去從事工作,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願意去服務奉獻,既然選擇了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這份工作,就是肩負了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必須要熱愛它,而且也有義務去承擔它。從心裏、從行爲上,都要主動地去做有益於工作的事情,這樣能避免消極懈怠心理,從而實現高效工作模式。

然後要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這樣的思維模式使得我們從事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改變踟躕不前的現狀,領先一步跨越上路。正如我們繁重的監控工作,8小時奮戰卻貌似忙成了12小時,大事小事總是不斷,重要的事有時會被瑣碎的事擱淺,忙亂無序這就造成了工作的低效。這時,我們需要以終爲始,學習高效能人士,在電腦前、在桌面上粘貼便籤,在筆記本上列明每天要完成的實務,達到的工作成果,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這樣即使工作再忙碌,也有明確目標來提醒,從而少走彎路高效工作。

接着是要擁有雙贏的思維。設身處地地思考青銀高速組織想要實現的青銀願景,又將需要集體中每個人通過怎樣的努力工作、服務、貢獻來達成,愛崗敬業助推青銀組織發展的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在奉獻之中昇華實現;此外,還要與其他同事一同進步、努力、拼搏,在共同生存與發展之中,獲得比孤軍奮戰更多的上升空間。雙贏思維下,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再者是聆聽溝通統籌綜效。工作需要溝通,以最直觀簡明地瞭解事務狀況,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達成共識後有效展開工作,統籌資源綜和能效,更具目的性。

最後是不斷更新精進自我。科技網絡異常發達的今日,並不是空有執行力就能快速開展任何工作。而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知識理論,革新工作觀念方式。

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一個人的人格,不要讓經年累月的不良習慣羈絆我們的人生,從現在做起培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從而深諳謀略成就格局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2

博學不窮,篤行不倦!

蕭掄謂有文章曰:“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孟郊在勸學中亦云:“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在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感謝融譽生讀書活動讓我們重拾書本,能夠再次從古往今來偉人的文字中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境界。

讀完《高效能人士的期個習慣》這本書,我不禁感嘆,它不愧爲融譽生必讀書單的第一本。這是一本可以多次閱讀,反覆琢磨,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的書。它所提到的七個習慣具有很高的普適性,我相信,其中肯定都有能令我們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部分,甚至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這本書並不是講所謂“假大空”的道理,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小故事來進行循序漸進的講解;並不僅僅提供工作事業上的指導,而是在爲人處世以及生活的各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幫助。從這本書中我第一次聽說可以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的混合體,第一次聽說成熟的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和互賴期,而佔本書主體的七個習慣,也並非相互割裂的七個主體,是相輔相成、互相印證的。

在提高個人修養方面,我們需要養成“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的習慣。方誌敏說,我們活着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爲。積極主動的人關注自己的影響圈;以終爲始的人學會高效的自我領導;要事第一的人掌握有重點的管理方式。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流水式的記賬工作,猶如一灘毫無波瀾的水,我們的工作有寧靜的水灣,洶涌的暗流和美麗的浪花朵朵。每一項工作,我們在心中都要有一個合理的主次排序,重要的工作往前放,具體在我工作上就比如新系統的上線,資金的調撥規劃,而每一項工作,無論大小,都不是能夠無腦完成的,完成前總要思考這樣的目的和動機,從而從根源上發現和解決問題。

在社會合作溝通上,我們要遵循“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的原則。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雙贏在曾經的商場人眼中難以理解,但法國有這樣一句諺語:聰明人與夥伴同行,步調總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區域其實處於城市公司與集團中間,是從上至下溝通的橋樑,反饋的渠道。我們要做到有同理心,理解城市公司遇到的各方困難並給予區域的幫助,理解集團需要達到的高標準並提供有力的支撐,從而最後達到雙贏、三贏的局面。如果在溝通過程中遇到了意見不一的情況,也並不是說哪一方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各方因爲所處角度不一,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們也要努力做到設身處地想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法。

最後,“不斷更新”是我們永恆不變的追求。所謂“滿眼生機轉化均,天工巧人日爭新”,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我們內在不變的是對事業的熱情,而外在不斷地變通與創新則是唯一不變的追求。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說:“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到了現在,不斷更新自我的法則依然適用。在融創,今年是各個新系統上線的一年,光拿我接觸到的財務方面來說,經營分析系統、收入合同系統以及物料盤點系統都是剛剛上線使用或已處於測試階段,銀企直連繫統會在近期上線,SAP系統也是今年才上線使用,處於運營維護期,到現在依然會出現各方面的問題。所以融創近十年的飛速發展中,“變”的文化十分深入人心,如果我們不懂變通,一直沿用舊系統,那麼遲早也會被社會、被市場所淘汰。

一本好書猶如一個老友,陪你經歷人生的低谷與高峯,伴你走過生活的風霜和雨雪。荀子曰:“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讀書最終的目的還是運用於工作和生活,學而不行,只會按圖索驥,紙上談兵;學而行之,方能時刻自省其身,而通人情練達。作者:胡雨露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3

人們常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無疑告訴我們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好習慣和壞習慣並存的,好習慣的多少往往會對成功與否起決定性的作用。在競爭力日漸激烈的社會,一個人要是想成功,想成爲一名“角色”,甚至想要創造印在史冊的卓越痕跡,就必須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養成這些品質,與一個人的好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對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直接的影響,因爲它貫穿人的一生。下面我將談一下看完這本書後,對這七個習慣的一點感想。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即在工作中催生改變。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初入愛柯迪,面對新的環境,未知的事物,十分好奇,對待工作有一種莫名的衝勁,交代的工作會認真完成,碰到不懂的會主動去詢問前輩們,現在回想一下,這大概就是積極主動的習慣讓我避免許多沒必要的失誤。就好像打籃球被圍堵去突破的時候,變向運球多運幾次就成功躲開對手了。除此之外,這個習慣還有其他的作用。當我們在開發新類型產品時,總會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點,積極主動的人會竭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會消極迴避,甚至謙虛低身向別人請教。總之,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樣,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

習慣二:以終爲始

以終爲始即是要在工作中樹立自己的目標,如果把我們每個人比作航天員,月球及未知的宇宙便是我們的目標。柯維教授提到的第二個習慣要求我們做到事事有目標,朝着目標制定行動計劃,一步一個腳印。例如,打造隱形冠軍、鑄就百年企業是IKD的願景;再比如,新產品壓鑄試模中一次成功試出合格的產品,這是我們作爲壓鑄模具工程師的目標。總之,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朝着目標前進會讓我們時刻充滿激情,永遠積極向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告訴我們要學會做自己時間的主人,不要被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牽着鼻子走,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要能夠分清工作事務的輕重緩急,因爲我們常常會把緊急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我會將比較重要的事情在郵件中置頂,將公司製作的電腦桌面壁紙利用起來,用壁紙背景上的“緊急事項區”、“正在處理事項區”、“待辦事項區”、“臨時歸放區”來區分不同的事情,將要事放在一個獨立的區域。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即是待人處事的原則了。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亦是如此。工作當中總有難事、繁事,一味地將工作任務、責任推給他人,是不可行的,這隻會惡化雙方之間的關係。我在工作中遇到新項目的開發,前期流道渣包的設計時,會去壓鑄車間、模具車間尋找並瞭解類似產品實際生產中的情況,然後將好的方面運用到新產品中,這樣我們設計方案思路打開了,車間師傅的工作也省事了,達到了雙贏。畢竟不是所有的競爭都是要撕破臉皮的,競爭中合作,合作中成長,何樂而不爲呢?

習慣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即是移情溝通的原則。正所謂,傾聽是有效溝通的橋樑。習慣五知彼解己要求我們以理解對方爲前提,傾聽者要學會站在講的人角度上去思考,並模擬自己在做這個工作中遇到了相同問題的處理方式是怎麼樣的。要做好這點,我們還可以學着去了解對方的講話語氣、肢體動作等,在瞭解對方的同時也讓對方瞭解自己,這纔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我常常在工作中感受到與人溝通的有效性,比如在模具設計中,聆聽實際試模師傅的試模問題點,並做好記錄,那麼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就有方向,能夠避免類似的失誤。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即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習慣六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要去系統性思考,不要僅僅停留在一個方面,而是要透過這個事情發散更多的方面,從而衍生出更全面的內容。同時,它是前面五個習慣的集中考驗,只有做好前面,才能綜合綜效。平時工作與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大局觀思想,多方位思考問題。比如一個新產品來的時候,我們除了設計出良好的澆注系統外,還要綜合考慮後道工序是否方便加工等事項,最終得出一個滿意的方案。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即始終堅持自我提升。每個人都想擁有自由的時間,想過自己嚮往的人生,這往往不是財富能解決得了的,因爲財富可能總有一天會用完,而知識不會,倘若你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提升自我,知識在你腦海裏別人是拿不走的,而且自己變得優秀後,財富自然而然也有了。所以,在平時工作中,我們要多走出去,多去別的兄弟工廠、標杆工廠或企業等地方學習,或者通過互聯網等平臺進行學習,因爲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纔不會被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所淘汰。

在閱讀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以後,把自己以前零零散散的總結算是清晰地歸納了,更明白自己今後需要注意什麼、需要做什麼,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會好好用這七個習慣來時刻提醒着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在第一次粗略地瀏覽了一下時,感覺枯燥乏味,讀的次數多了,就會慢慢發現裏面的精氣真髓。從而潛移默化地加深我的感知感悟,擴大了我的視距,使我的認知提高了一個層次。本書通過有趣味性的實例,講述了良好習慣對於個體及企業團體成敗的影響。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書中介紹的七個習慣,讓人深思、令人回味。

第一積極主動這個詞的涵義不僅僅是主動採取行動,在工作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積極主動是我們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所必須具有的人生態度,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自己總有選擇的權利。所以,要對自己時刻有一份責任感,因爲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而自己並不是環境或他人的附庸。因此,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主動的人所取得。每一種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收穫。同時,那些似乎看是逆境的環境,其實是隱藏着諸多的良機。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不少令自己沒有重視的陋習,這些不良習慣勢必會影響思維的連貫性,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在工作中不要由於沒有成功就不停地找藉口責備他人,埋怨他人。總認爲是事情找上自己,使自己無法主導或推動事情的進展。其實我們要以樂觀人生態度,積極面對一切,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天的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分析問題所在,處理好,最重要一點就是要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習慣是生活的累積,是能夠刻意造成的,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並且做的更好。在整個人生中,主動和態度都起着雙重作用:你既激勵別人,別人也激勵你。要從工作中找到樂趣,使它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產生最佳影響效果。對於那些有積極主動的人來說,積極主動就是一切成功的起點的,

第二以終爲始是首先確立在做任何計劃時,先擬出願景和目標,確定自己的行爲與目標保持一致。在清晰明確目標後,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纔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我們很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和明確人生的目標,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只是爲忙碌而忙碌着,往往缺乏的是規劃,沒人去想很遠,所以目標決定是很重要的。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都要經過規劃和目標,其次纔是實現。遠期目標決定的是未來,而不是到了未來我們在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並且規劃它們。要積極努力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在工作中要勇於探索,不再只是被動地、盲目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只有調動自己的主動積極性,確立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切合工作中的實際,然後全力以赴地奔向自己人生目標。第三要事第一是一種自我管理的原則,怎樣掌握好“要事第一”的管理。重點是,它要求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要分輕重緩急,無論事情迫如何切,個人與組織均要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如果弄不懂什麼是“要事”,就難以把時間掌握好。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由價值觀來決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部室的工作性質屬繁雜瑣事諸多,以前在工作期間,感覺到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由於沒有掌握高效能的自我管理的工作方法,經常被這些事弄得不能靜下心來。有時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矇蔽,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其實這也與平時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有關。現在認識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方法。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確保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第四雙贏思維是通過雙方共贏的角度來尋求互利互惠的共同願望,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時,要換位溝通,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雙贏就必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感受,是對人的品德、能力、價值的認可,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要求。

雙贏精神無法存在於你爭我奪的環境中,雙贏思維是在不傷害自己還要讓雙方互賴的一種合作方式,而不是做損人利己之事。要學會雙贏的思維,同時,也要有利人利己觀念的豁達胸襟。在助人成功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工作的快樂。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及感覺,共享與他人的互惠互利和資源合作成功的喜悅。第五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去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因爲“知彼解己”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一定要拿出誠意來,坦然而談。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流暢自然。

傾聽是一門溝通的藝術。要了解對方,首先卸下心防,專注於對方所說的話,傾聽及迴應理解對方含義、動機及感受,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忽視對方發泄情緒,沒有耐心去了解對方通過語言音調所表達出來的感受,就更談不上了解對方,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真誠地給予迴應,讓對方覺得自己真正被瞭解。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解己需要勇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才能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第六統合綜效的精髓是以真誠瞭解的意圖,去傾聽有效的、正確的讓每個人都受益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要大家齊心協力,比自己各自奮鬥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號召大家要有合作精神、團隊精神。並且能夠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達到統合綜效。綜合綜效是以原則爲中心的領導方式和培育方式的精髓。要實現人際關係中的綜合綜效,首先實現個人的綜合綜效。要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能夠正視個人認知的侷限性,通過真心誠意與人交往來獲得更多的信息。而統合綜效的溝通,則需要每個人都敞開心扉,坦誠相待,貢獻自己的想法,並接納別人的優勢,從別人的想法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部分。當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分歧的時候,那分歧的部分肯定有自己沒有想到的東西,這時就需要別人的看法來拓展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尊重差異的存在,相信這些差異有助於增強自

己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大家彼此加深溝通,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衆志成城。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5

在讀完了這本書以後對我的影響很大,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進行能達到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由內而外”的修煉。本書一共分爲四個部分和十個章節,分析如下:

在第一部分當中主要寫了“重新探索自我”從由內而外的造就自己,首先,從自身的品德做起。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成功的基本觀念也發生了改變,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即成功與否取決於個性、社會形象,以及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圓熟技巧。這種思潮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看重人際關係與公關技巧;一是鼓吹積極進取心態。過分的強調個人魅力有時甚至不顧及道德原則,毫不避諱地鼓勵玩弄手段,欺騙他人,柯維對這種現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暫的人際關係中,有時你的確可以憑藉個人魅力暢行無阻,但是,“光有技巧還不夠”,相對於一些次要優點,只有道德才是溝通的利器。事實上,很多具備次要優點的人,也就是社會公認有才華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內在的本質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說服力,惟有修養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快樂。其次,要認識自己的“心靈地圖”。柯維說,人腦海裏有許多的地圖,但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兩類:一是關於現實世界的,一是有關個人價值判斷的。顯然,第二種說法只是“地圖”一詞的引申意義,是指心靈的地圖。

在第二部分主要講了個人的成功要從依賴到獨立,也就是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是第一。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根據情緒和外在環境來下決定;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專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要事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和時間。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第三部分主要講了公衆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簡單的可以理解爲互相幫助,合作共贏,人作爲一個獨立的主體,離不開大衆的發展,通過合作的方式獲得更大的效益。要想在工作當中跟對方合作首先就要了解對方的需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與對方開啓真正的溝通,坦誠相待,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還要有勇氣,則可大幅度提升溝通的效率,實現1+1>2的成效。

第四部分主要講了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個人及組織而言,不斷地更新及不斷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路徑。

最後,我們如何成爲高效人士那?:

1.養成主動去改變環境的觀念,把自己的影響範圍儘量擴大到關切範圍;

2.確立明確的目標和自己的價值觀,並且在做決定時知道什麼對自己更重要,並放大期望週期朝着目標前進;

3.制定計劃,學會對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說不,每週有重點,並且花一點時間在以2位中心目標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到對人:

4.正直誠懇的對待每一個人,所謂loser心態就是想着損人利己或者損己利人,遇到衝突時要儘量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利人也是利己;

5.主動傾聽去理解別人的想法而不是好爲人師或者進行價值判斷,並且承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6.最高級的溝通是大家都對事不對人,能坦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集思廣益,爲同一個目標而頭腦風暴,找到更好的方案;

7.鍛鍊身體、忘記過去、常讀常新、真誠待人,不斷學習堅持。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讀後感 篇26

正如一個人的傑出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秀並不因爲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爲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着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衆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爲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爲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爲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纔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