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1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文化。

2、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中國傳統習俗,以及在端午節時的活動。

3、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體驗端午節的習俗,並且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宣傳。

4、通過活動讓全園的老師以及幼兒重視中國傳統節日以及文化。

二、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

與端午節的節日氛圍相適應,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圖片、故事以及傳說等。

2、材料準備

彩紙、彩筆、膠水、剪刀、絲帶、橡皮泥等。

3、音樂準備

憶端午兒童歌曲——端午節

三、活動形式

由全園老師、幼兒共同參加,家長配合

四、活動過程

1、x月x日、x日全園老師蒐集端午節活動資料(部分資料見附件),做端午節的相關環境創設。

2、x月x日

老師給幼兒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傳說等,讓幼兒瞭解端午節以及端午的文化。佈置週末的家庭小任務:

1)讓孩子瞭解屈原

2)讓家長配合,給小朋友們帶五彩線,以及準備荷包

3、老師給幼兒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賽龍舟(見附件),讓幼兒理解龍的中華民族的圖騰,老師向幼兒介紹龍的組成,以及富有的意義。

組織小朋友們畫龍:

(1)給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老師事先準備好畫好龍框架的圖畫,不帶有顏色,發給小朋友,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想法塗上顏色

(2)畫出自己想象的龍(一定要讓小朋友先畫在講解,讓小朋友充分想象)

在老師講解之後讓小朋友在圖畫紙上畫出自己想象中龍的造型。

(3)製作龍的.環創

老師帶領孩子利用準備好的材料(例如:生日蛋糕盤、紙殼等)製作一條龍的環創(見參考圖片)。

4、x月x日

老師給幼兒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見附件),讓幼兒瞭解在端午節食用的特殊的食品糉子以及糉子的組成。

1)用橡皮泥或是果泥做糉子。

2)用彩紙疊種子,並做以裝飾。

3)用彩紙疊糉子,並在老師的幫助下,把做好的糉子做成風鈴,懸掛在班級。

五、活動延伸

1、讓小朋友瞭解更多的中華傳統,以及習俗,將在幼兒園學習到的關於端午節的文化講給爸爸媽媽聽。

2、可以把自己畫的畫和做好的糉子送給自己的親人,並祝福他端午節快樂。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糉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卻沒能夠把屈原救上來,後來每年五月初五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糉子

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味道。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3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賽龍舟是集體活動。通過遊戲感受賽龍舟的激烈氛圍,體驗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龍舟、比賽賽龍舟、普通船圖片;鼓和紙棒。

活動流程:

首先,在比賽中展示龍舟比賽的圖片,引導孩子理解這項活動。

1、圖中的人正在進行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區別?

2、引導孩子觀察討論。

雕刻師:圖中的人正在進行龍舟比賽。賽龍舟的船是龍的形狀。我們平時看到的船都是普通的船。

第二,通過圖片讓孩子瞭解龍舟比賽的故事。

雕刻師講述了《賽龍舟傳奇》的故事。

現在你知道龍舟是怎麼演變的了嗎?引導孩子根據故事進行討論和回答。

第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孩子瞭解龍舟的特點。

1、你見過龍舟嗎?它的特點是什麼?龍舟中間是什麼樣的?兩頭在哪裏?水龍頭在哪裏,像什麼?

2、請觀察圖片並回答。

肖老師:龍舟有龍頭、龍身、龍尾、槳和舵。龍林將被畫在龍身上。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龍頸長。龍頭裝在龍的長頸上,龍頭和龍的尾巴微微向上翹,像一隻野鴨浮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龍舟在哪裏嗎?引導孩子知道上饒的龍舟是江西最大的龍舟。

4、要明白賽龍舟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大家的配合。

1、龍舟需要多少人?爲什麼不能一個人做?龍舟上的人如何分工才能讓龍舟快速划行而不互相碰撞?

2、經過觀察、思考和討論,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師:通常龍舟上至少有17個人。一個人劃不了龍舟。這是一場需要每個人相互合作的比賽。划龍舟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一個是舵手,一個是鼓手加油,一個是橈手。隨着鼓聲的節奏,龍舟可以快速前進。

5、通過遊戲感受賽龍舟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成年人划龍舟的方法。現在讓我們分組玩這個遊戲。我會當鼓手給大家加油,你會隨着我的鼓聲抓着手來回划水。大家的行動來了!否則,龍舟無法快速向前划水。

(2)、孩子們分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試着按照老師的節奏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纔我們划龍舟的時候,大家的槳都是同一個方向,沒有碰撞,你是什麼感覺?

老師:玩這個遊戲,一定要聽同一個鼓,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每個人都要有相同的速度和動作,這樣才能一起完成龍舟划船。所以你可以看到,龍舟劃得很快,在家裏都配合的很好,這也是他們如此出衆的原因。

活動擴展:

引導孩子回家和父母講龍舟的故事,和父母玩龍舟遊戲。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4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糉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活動過程:

一、端午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源於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楚國亡了,屈原心裏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端午的習俗

1、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3)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4)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5)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三、學習兒歌《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四、吃糉子

1、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糉葉。

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3、幼兒品嚐。

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納日鬆幼兒園開展了“快樂端午糉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具體如下:

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9日

活動主題:

快樂端午糉飄香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端午節有關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安排:

1、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瞭解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糉子、香包、綵線)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3、快樂端午糉分享活動。

通過親子分享糉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養愛(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秀6

大班親子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設計意圖: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

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端午節親子活動:“端午糉飄香”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糉子的糯米、葦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糉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糉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爲不讓魚類吃掉其屍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糉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糉子,後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糉子、吃糉子,共同分享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製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