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1.31W人 

信息技術是人類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標準化的經驗、知識、技能和體現這些經驗、知識、技能的勞動資料有目的的結合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1

一、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爲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爲“信息化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諮詢系統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於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麼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2、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採用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發佈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總之教師要從多方入手,使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幹,學會創新。

四、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爲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佈置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五、加強教學評價,多肯定學生。

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教師對於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

信息技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信息技術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信息技術素養是根本。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2

通過參加鄉鎮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學習,我懂得了許多新知識,拓寬了視野,真是受益匪淺。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它不但普及廣大社會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還走進了校園,無聲地改變着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等。

首先,通過了這次培訓,我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爲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信息技術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爲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爲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傳統教學重經驗、輕創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爲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爲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爲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爲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爲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另外,我還學習並掌握瞭如何在網頁上抓圖,如何在ppt文件中插入flash動畫,如何使用Photoshop軟件,如何親手製作flash小動畫,如何做幻燈片,如何運用excel的強大功能進行數據處理,如何下載文件,如何處理音頻和視頻文件……這些知識對我的教學和生活都是非常實用的。學習和實踐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我在課件製作、資源收集、網絡互動等今後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3

日前,筆者學習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適切應用》課程,頗有感想。誠然,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已被廣泛運用到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猶如一股新鮮的血液注入了沉寂的機體,給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限的活力,因而倍受執教者的青睞。有很多的執教者樂此不疲地熱衷於利用畫面、音樂、色彩來營造教學情境,刻意追求把課堂變成一個有形、有聲、有色的藝術天地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這本無可厚非,此也正展示了多媒體技術較傳統教學手段的優越性。可問題在於如果這些“畫面”的提供造成語文課堂教學功能的缺失,便會事與願違,使課堂教學徒具觀賞性而失去實際效果。筆者認爲,有些“畫面”說到底不過是對詩文的“圖解”,提供它們,實在不當。而“畫面”僅僅是問題的“表”,問題的“裏”卻反映了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或者說是教學設計出現了偏差,悖謬於文學鑑賞規律。這樣,就必然造成語文課堂教學某些功能的缺失,而且這種缺失往往是不易覺察的。

首先,有些“畫面”的提供喪失了最有價值的語文訓練環節,改變了語文教學過程的性質。現行新編高中語文教材,其主體是文學作品。而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尤其是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素養,對此《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求學生親身參與閱讀活動,心靈“直面”課文及作者,以自身的生命激情與文本和作者熱烈相擁。

通過語言的品味、揣摩來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從中受到某種感染和啓迪。按照鑑賞文學作品的原則,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以語言爲媒介,並結合學生自己的審美經驗,來塑造藝術形象,從而獲得某種審美愉悅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想象,再創造,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很顯然,如果把語言轉化成“畫面”,直接提供給學生,這就跳過了思維、想象的環節,變成了被動的認知、識記的過程。

其次,這些“畫面”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抹殺了個性差異。鑑賞文學作品,需要想象力的參與,因此教授此類課文亦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大好時機。可是學生的想象力是有差異的,各自的審美經驗亦不盡相同,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就會千差萬別,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對於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理解,想象力豐富的同學可能會把橋想象成天空中的彩虹一樣,凌空飛架,美麗壯觀;想象力弱些的同學可能會把橋想象成是他們縣裏、市裏最長的大橋,只是比它又高大,又長了一些;若能這樣,亦即達到了鑑賞的目的。正如浙江師大人文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研室主任潘涌所論:“當閱讀教學回歸到每一個學生的個體,且不受教師和教學參考對課文預設目標的控制,那麼,由於學生閱讀期待、心理積澱和文化背景的諸多差異,必然會對同一篇課文產生自己的原初反應,並在繼續深化閱讀中而逐漸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思考和體驗,這種閱讀個體精神反應的獨特性構成了閱讀羣體之間精神反應的差異性,使諸種心智‘浮出’課文,翩然起舞,從而形成閱讀教學中的共鳴、爭鳴、交融、存異等狀態——而這正是閱讀教學中令人激賞、令人嚮往的一種理想境界。”但若此時出示“武漢長江大鐵橋”的畫面,又把藝術的真實拉回到生活的真實,讓所有的學生的想象力都定格在同一層面上,抹殺了個性差異。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4

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從教學整體上看,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於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爲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律。

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爲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爲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英語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爲我們英語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