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2016音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多媒體教學系統能爲我們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教學信息的多媒體化有利於爲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2016音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2016音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1】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教學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信息爲一體,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內容與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在“以學生髮展爲本,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新課標思路的影響下,以強烈的真實感和直觀表現,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注意的持續,並通過人機互動操作,改變普通的接受性學習,倡導接受、體驗、發現、探究和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向創造意識轉變,從而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的教學效果也難盡人意,而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自然的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節奏,體會音樂的意境。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裏產生種種豐富的想象,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定會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

在欣賞管絃樂合奏曲《驚愕》這一課中,爲了讓學生能更快地瞭解樂曲裏面的各種樂器的形狀結構和音色特點時,我通過電腦分別插播每一種樂器演奏的MIDI音樂片段,然後利用電腦展示每種樂器的圖片給學生看,使學生對每種樂器從形狀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當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樂器的音色,從而更進一步的去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緒。在欣賞教學中,我曾經對不同的班級做過這樣的嘗試:聽磁帶錄音的班級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佔百分之六十,教學效果一般;而通過多媒體欣賞音樂的班級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佔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學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學生對於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能更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 在欣賞課中的應用

長期以來,欣賞課的教學模式變化不大,教師往往採取先介紹作者、背景、樂器、然後就是聽賞每一段後分析情感這個方法,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在上課的時候還能勉強聽,到課後能說出點東西來的還不多見。那麼,我們能不能試着運用探究發現式的方法來學習呢?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爲主要特點的探究活動,特別是在進行瀏覽性欣賞與增大課堂容量的教學活動中。如在課例《漁舟唱晚》的教學中,教師在欣賞了本課曲目後有讓學生欣賞了不同風格的作品,在教師舉例使學生感受了音樂中的動與靜之後,學生便根據自己的音樂體驗,在因特網上搜尋以動爲主的音樂以及以靜爲主的樂曲,同時將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給全班欣賞。這樣,不僅即時反饋了學生對靜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化爲一個主動學習者,更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了許許多多的曲目,使課堂容量在不知不覺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學生上網搜尋曲目時,必須指定網站並指定內容。如:古典音樂。由於學生平時上網聽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個網站隨手可揀的也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素質良莠不齊。爲了確保讓學生欣賞精品音樂,唯有指定範圍。這樣同時能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另外,在欣賞課中,有的教師爲了追求視聽相結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樂配上了很生硬畫面。這樣不僅歪曲了音樂,同時更扼殺了學生對音樂的想象、感受、體會。所以,千萬不要爲了盲目追求視聽教學模式而給音樂配上了很生硬畫面。

信息技術在音樂學科中的運用的確給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我們既要用好信息技術,又要注意信息技術可能給教學帶來的弊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創新人才,更需要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思路,不斷學習琢磨,才能在長期的學習、使用信息技術這個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時正確的把握好“度”使之爲教學的最優化服務,以此實現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是音樂教學流光溢彩。

  【2016音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2】

現代社會隨着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把信息技術廣泛的運用在音樂教學中,對音樂教學的改革尤其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和空間,極大的豐富了音樂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和創新性的學習。

下面筆者就自己十多年來如何在音樂教學工作中將現代信息技術和音樂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精心組織生動而富有活力的音樂教學,粗略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是一門情感性藝術,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師一本書、一架琴的教學套路,集聲、光、色、影於一體的優勢,設計出具體、生動、形象的審美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鬆愉悅中得到情感體驗、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軟件展示了蒙古人民生活的美好畫卷:遼闊的草原、成羣的牛羊宛如白雲一般、一頂頂蒙古包灑落在草原上、“那達慕大會”上蒙古人民載歌載舞、進行摔跤、射箭、賽馬比賽等場景(配上蒙古風格的音樂)。極具異鄉情調的生活環境、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場景是那樣新穎,激發了學生對草原生活的嚮往,產生進一步瞭解蒙古人民及其生活的興趣。

二、擴充信息,豐富教學資源 。

數千年來,人類創造的音樂作品浩如煙海,教材只是選擇了其中極少的一些優秀作品。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顯然是不夠的。信息技術地發展與應用,極大地拓展了音樂教育的時空界限。影視、廣播、網絡上關於音樂方面的資料是應有盡有,爲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實施因材施教。在教學《過新年》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學完歌曲,再讓學生談談家鄉過年習俗的教學程序,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我國各個地方是怎樣歡度新年的,各國人民在過新年時有些什麼不同的習俗,慶祝新年的歌曲還有哪些等,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鑑賞能力。

三、直觀形象、突破教學難點。

音樂是情感藝術,也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中,藉助視覺的直觀來幫助聽覺感知,既適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音樂童話故事《龜兔賽跑》一課,如何讓學生從衆多的音樂片段中分辨出烏龜與兔子的音樂形象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製作了烏龜和兔子跑步的動畫,分別配上大管、單簧管的樂曲。通過鮮明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單簧管音域寬、高音優美動人,善於演奏快速的曲調,好像小兔子活潑輕巧、蹦蹦跳跳的樣子,情緒是歡快的;大管音色低沉、渾厚,音樂速度慢,適於表現烏龜的沉穩笨重。學生們對大管、單簧管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兩種音樂形象也有了清晰的認識,能夠隨着音樂童話故事的發展,準確地判斷並做出烏龜及兔子跑步等不同動作。藉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有利於學生準確地把握藝術形象、理解音樂作品。

四、藉助平臺,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使得學生音樂創作能力得以實現和發展。傳統的音樂課堂上,教師常常會啓發學生根據音樂表現的場景畫一幅畫。那麼能不能讓學生自己練習作曲呢?藉助於各軟件平臺,圓孩子一個小作曲家的夢,已不再是遙不可及。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在小學高段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迸發出初級的創作靈感:一句句富有想象力的歌詞,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小旋律,一個個簡潔明快的節奏等,我嘗試利用“TT制譜”軟件平臺,讓學生自己自己創編旋律,或爲旋律製作伴奏。我還利用PremierePro、PowerPoint或會聲會影等軟件製作、播放一段很有特性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創作,然後拿幾個學生的“作品”,利用軟件(fina2006、SONAR、TT等)製作,進行配器,讓學生自己來欣賞自己的“作品”,效果非凡。由此可見,無論是情感的體驗,還是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樂器的搭配等,都要發揮學生極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但信息技術只能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應根據教學的需要而使用。尤其在音樂這門情感藝術的教育中,教師的情緒、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上的交流與互動是信息技術無法勝任的。另外,製作課件時,不能過於追求美觀、講究技巧。如果運用媒體過濫,感觀刺激過多,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根據教學規律及教學實際,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其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優勢,將美術、文學、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對改革音樂學科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影響。

1.2016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2.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3.2016年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4.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5.淺談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6.2016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7.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8.2016年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9.2016教師學習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10.2016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