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百年孤獨閱讀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1

百年孤獨之後,我飛到了這個孤獨的夜晚。

我是一隻飛蛾。我把翅膀打扮成灰棕色,沒有顏色,就像我的心情一樣。我以爲我可以隱藏我的孤獨。

聽說白天有一隻蝴蝶追求花的美麗和芬芳。但我追求一種光。我不喜歡這一天,因爲它沒有溫度。蝴蝶有五顏六色的翅膀和溫柔的舞蹈。人們用最華麗的詞藻寫出優美的詩篇,並加以讚美。而我註定要獨自躲在這寂寞的夜裏。但我從不覺得難過,也不自卑。但是,我很孤獨。

百年孤獨帶來一個清醒的夜晚——沒有月光的溫柔,沒有暖風的矜持,只有蛙聲,撕裂了一整夜的鮮血。這個夜晚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個音符,也是最美的……我終於想追求一個熾熱的光,用我的全身。

絲光似乎很遙遠。我來不及安撫受傷的翅膀,帶着一絲痛苦追趕它們。是的,這是一堆火,一團熊熊的光。我累了,累了。沒有絲毫的恐懼和猶豫,我孤獨、痛苦、疲憊,毫不猶豫地飛向光明。

一隻飛蛾,在經歷了百年的孤獨之後,終於在烈火中變成了透明的靈魂。

而那個靈魂,終究會回到那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2

當我合上《百年孤獨》最後一頁的時候,突然覺得前所未有的蒼涼。“家裏第一個人會被綁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會被螞蟻吃掉。”當Melquiades的準確預測成爲現實時,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到了盡頭。從繁華到化爲塵埃,卻只用了一百年。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我們擺脫不了落後的命運。

對我來說,看完整部作品的感覺就像是每天晚上聽一個白鬍子老者坐在神燈前,講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昏暗的燈光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寧靜。無論是從美女雷梅黛絲的天使般的提升,還是房子裏死去的幽靈的流浪,還是奧雷連諾上校發動的戰爭,阿瑪蘭達的情感生活波折,魔幻與現實總是交織在一起,不是跌宕起伏,而是環環相扣,像流水一樣,沒有任何突兀和荒誕,卻讓人清醒。

其實,布恩迪亞一家經歷的歷程,恰恰是對抗孤獨的過程。他們有的懷抱熱切的理想,敢於嘗試新事物;有的努力工作,孜孜不倦地學習;有些人充滿激情,在情感上忠於自己的內心.無論是學業上的學習,理想上的奮鬥,還是享樂上的沉迷,他們總是對生活充滿激情,但現實並沒有讓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馬孔多的保守、落後和災難一次又一次地打擊着他們,使他們在夢想一次又一次破滅後變得失望、沮喪和充滿孤獨。就像書中多次提到的死亡預言,命運之神已經在羊皮紙上寫下了結局,誰也無法改變。

這讓我想起一篇文章,裏面說,嬰兒從媽媽溫暖的子宮裏掉下來,說明她是孤獨獨立出生的,會有自己的路。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害怕孤獨,所以人們總是渴望融入社會。我們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遵守社會規範。歸根結底,我們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讓自己的內心不再孤獨。其實在人會死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會一如既往的孤獨。再輝煌的過去,也會像馬孔多颶風一樣把一切都吹走,什麼都不留下。

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也有自己的羊皮書,所以很多事情不必強求,來了就該來,來了就該放棄。雖然聽起來有點不作爲,但是以後爲什麼不理智一點呢?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3

這是另一個屬於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世界,一個凝聚的宇宙。

夜裏,我猛然驚醒,書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裏來回迴盪。馬孔多鎮的布恩迪安一家。在這個家庭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情感交流,缺乏信任和理解。雖然很多人都在努力打破孤獨,但都失敗了,因爲他們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來統一分散的力量。這種孤獨感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也瀰漫在整個拉丁美洲。政客的虛僞,統治者的殘酷,民衆的盲從與無知,拉丁美洲天生的孤獨,還有一些人的努力。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因爲對現狀不滿意,想改變馬孔德的處境而感到孤獨;有的在吉普賽人長期的孤獨中長大,從小就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洞察力和隱藏自己的能力;有的明明慾望很強,卻只能在那種氛圍中壓抑自己;還有的以挑戰世界、迴避世界的方式表達抗議,但最後只能以離開來表達不滿;有的整天把自己禁錮在鍊金房和羊皮書裏,從而忘記了現實中的孤獨,滿足了骨子裏的孤獨天性。

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孤獨。他們被內心折磨,獨自享受那種孤獨。孤獨是什麼,可能是我心裏最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無法根除的東西。它就像是靈魂中的黑洞,連它自己都很難看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孤獨,有那麼一瞬間你不想把自己的痛苦告訴任何人,而是在折磨中忍受孤獨,你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裏,默默享受這份孤獨。

人一旦遇到傷心的心境就不需要有人出來安慰了,因爲你感受不到他的孤獨,但是你的善意勸說刺痛了他的孤獨,讓他感到孤獨。適當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心。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曲子,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只是表達孤獨的藝術,只有他自己懂。

孤獨希望與沉默和黑暗聯繫在一起,但人要面對陽光,是否會在無限的孤獨中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4

在拉丁美洲文學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作家卡斯帕塞對自然和諧美德的欽佩,這些流派深深地感染了人們。還有著名的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其魔幻思維和對現實世界的講述,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作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讀《百年孤獨》,會發現作品中有兩個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講的故事大多荒誕;第二個是名字的重複和作品中同樣奇怪的東西的重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持續四年以上的雨。一個老牧師不能只喝一口可可茶就飄在空中,死人也不會因爲受不了孤獨而回到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家庭周圍。更奇怪的是,在這本書裏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家族裏,這個人要麼叫阿卡迪亞,要麼叫奧雷連諾,從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亞到最後一任守護者奧雷連諾,家族裏各種奇怪的事情反覆發生。結合作者的創作時間和生活環境,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象徵着什麼。

在《百年孤獨》中,作者用夢幻般的語言描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與背叛,榮耀與夢想,資本主義的出現,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這可能會影響拉丁美洲,但他們集中在一個名爲馬貢達的小村莊。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成員都深深捲入其中。在故事的結尾。家族最後的守護者奧雷連諾讀着記載這個百年家族命運的羊皮紙,說道:“裏面的一切我都看見了,已經知道了!”作者通過這個總結性人物的口,表達了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拉丁美洲近代的歷史是重複的,拉丁美洲的發展和歷史進程是停滯的。

這個家庭的創始人老布恩迪亞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戚朋友們歷經艱辛來到了一個廣闊的新世界。那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還沒有命名,這片新大陸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建立統治者來管理。他們過着類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收穫的喜悅。他們把文明帶到這片土地上,並把它命名爲馬孔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布恩迪亞逐漸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氣。不僅因爲他感覺到了什麼,還因爲他根本沒有意義,老布恩迪亞開始在他自己的實驗室裏做金屬金魚,但他每次做20個就把它們熔化掉。這象徵着馬孔德歐的近代史,甚至是他開創的拉丁美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一個循環。

阿卡迪亞和奧雷連諾是家族的第二代,但這兩個人走上了相反的道路。阿卡迪亞小時候隨馬戲團出海,十幾年沒有回來;而奧雷連諾則走上了當兵的道路,掀起了幾乎波及全國的內戰。內戰的起因是F會強行管理馬孔德的“天堂”。這象徵着文明開始後對壓迫的反抗。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奧雷連諾,是一個有着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他的士兵經歷了無數次戰鬥,最終讓F坐在談判桌對面。然而,他爲之奮鬥的和平很快就死在了下一代的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的時候,他已經老了。他試圖再次爲捍衛人民的自由而戰,但發現自己無能爲力。最後他也陷入了循環燃燒金魚的'怪圈。

這個家庭代代相傳。每一代成員都經歷了漫長曆史中的動盪時刻,逐漸老去。第三代阿卡迪亞見證了壟斷資本的崛起和剝削的兇殘。之後,奧雷利亞諾見證了這片處女地自給自足農業的最後也是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入侵和自給自足的滅亡。當家族的男人去世後,這個百年家族迅速走向衰落,直到家族最後的守護者奧雷連諾在羊皮書上發現,這一切只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命運,是一個永遠走不出去的輪迴。而這個百年世家終於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再也不會出現了。

烏蘇拉是另一個貫穿整個家庭的人。她沒讀過羊皮卷軸,但她遠比其他人有先見之明。早在羊皮書被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心裏對自己說:“這些事情,我在發生之前就已經看到了,也早就知道了。”。這個智者象徵着什麼?普通人有沒有永恆的智慧,還是歷史週期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沒有華麗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令人費解。看完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掩蓋自己的思想。對拉丁美洲百年孤獨的反思。我忍不住沉浸其中。我想這就是這部作品如此迷人的原因。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5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文壇。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6

003010中,奧雷連諾是個開朗的胖子。他精力充沛,經營彩票生意,喜歡邀請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並且在拉手風琴的時候,他不停地喝醉。然而,他還是不停地說人生苦短。畢竟會很安靜很孤獨。每個人都深受折磨,但臨牀表現各不相同。

晚年時,奧雷連諾上校把自己鎖在梅爾基阿德斯的一個作坊裏,製作小金魚,每次製作時,他都把金魚放入熔鍊的火焰中燃燒。如此反覆,他在那羞澀而冷靜的思考時間裏等待死亡。阿瑪蘭達坐在糖漿般的陽光下,日復一日地編織裹屍布,白天編織,晚上撕掉。麗貝卡把口袋裝滿泥土,從小就偷偷咀嚼,喜歡那種像蚯蚓一樣接近死亡的香味,而她父母的頭骨在每次噩夢中總是嘎嘎作響。而老布恩迪亞,他的思維像一個滑動的螺絲釘,整天被綁在棕櫚樹上,風吹雨打。他睜大了眼睛。他到底在想什麼?沒有人喜歡享受孤獨。爲什麼我還是希望更多人喜歡這本書?借用那些搖着存在主義旗幟的人的理論,我們應該先把自己推向絕望的盡頭,然後再回來建設希望的王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懂得珍惜生命。我們不需要悲劇,但我們要有悲劇精神。即使你只活一次,也應該沉下心來,在這個五彩繽紛、喧鬧的世界裏,走在土地的旁邊。

在時間裏,所有活着的生命都在節奏上行走,不僅僅是第五交響曲,還有命運的旋律。即使是獨自行走的人,也不僅僅只有一次吸氣和一次呼氣,每分鐘心跳50—80次。生命還活着,還在蔓延,也許,下一秒就會開滿春花。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7

上學期,爲了練習英語,我努力讀了大約三章英語。寒假回來,因爲耐心有限,找了箇中文版看。當我讀這本書時,我覺得它毫無意義。作者似乎正忙着講這個家庭的故事。此外,憑藉着奇幻甚至奇異的想象力,我總是有一種畫面感,腦海裏不斷閃現插圖。在這個想象中,短短的一百年似乎描繪了太多的東西,比如馬孔多和人的幾次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尤其是讀到火車來到馬孔德歐所帶來的各種現代工業文明的成就,莫名其妙地讓我想起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文字上的忙亂描述,和新事物的迅速崛起完全一樣。(奧運會開幕式煙囪從地上升起,老農民被趕走)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豐富。雖然我從來不喜歡東西太多的小說,但是《百年孤獨》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就像作者說的“嘿,我不想寫那麼多,就刷刷吧。”作者在平靜地講故事,但卻讓人深思。這些東西不是作者強加的,而是故事原本就有的東西,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世界裏。

因爲我之前看過兩遍,關於“何塞阿爾-卡蒂烏布恩迪亞”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他通過自己的研究可以發現地球是圓的,他的冒險精神和特殊的研究精神讓人記憶深刻。當我不知道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時,我以爲他會被孤立在文明的邊緣,所以我告訴周圍的人,如果這樣的人處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中(一個符合科技發展的環境),他一定是一個科研天才。後來慢慢看的時候,百感交集。他的評價是有人在他死時說的那句話:“我來參加國王的葬禮!”。他確實是這個孤獨家庭的國王。

說到孤獨,叔本華說:”人生的空虛不在於人的孤獨,而在於心的寂寞“,這個家族裏的人似乎都是這樣,輾轉反側,都沒有一個人得到內心的充實(可能第四代裏的蕾梅黛絲是個例外,這裏我沒看懂)

讀這本書,我感覺不用帶着主觀的色彩去讀,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有發光的地方,但同樣又沒有人是完人,可憐、可悲、可敬、可嘆,可是你又沒有時間去感嘆,作者拖着你一路小跑,於是你看他們的故事,時光在字間穿梭,這樣一個人的形象會在你的心理不斷地完善起來,但同時你又看不清楚,看不真切。這也許是我閱歷不夠的原因吧,所以說:似懂非懂,還得交給時間來琢磨。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8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着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爲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爲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並隨着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爲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着細小處爲民造福,蘇軾處處爲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擡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9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爲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獨創新穎倒敘手法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是全書的第一句話,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這種獨創、大膽的敘述手法在我們讀來,給人一種驚人之感。

魔幻現實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爲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爲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作品的預見性

作品在“冰塊”和“石頭”中開始,在一陣風中結束。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虛構市鎮馬孔多的興衰在一系列的遺忘和孤獨中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也許是第一遍閱讀的緣故,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鉅作讓我有些懵懂。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1967年6月29日小說發表。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着爲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裏描述的一個幾乎神話般的小鎮馬孔多,這是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整個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縮影,是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是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

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他們在自己的孤獨中終其一生。雖然布恩迪亞家族歷經

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10

當你讀不懂這樣的作品時,不要試圖去理解它。不要強迫自己去面對看似混亂的劇情,不要強迫自己去理解人物代代相傳的關係,不要一直試圖去梳理一些名字不同的相似人物。這些障礙的存在表明,你不需要閱讀它,至少目前不需要。就像我高中的時候,出於好奇買的,一個不熟悉這個世界的孩子爲了一點點虛榮心看了這部作品,認真看了,卻讓我害怕。翻了兩章,不敢再接了。

和很多人的經歷相同,我把它放在書架的最頂層,記憶裏告訴自己,我讀過它,然而不過如此,因爲我沒有看下去。

幾年以後,經歷了許多不想經歷的事情,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卻沒有了過往的浮躁,在一個清冷的午後重新去閱讀它。

你彷彿重新發現了一個被廢棄已久的寶藏。曾經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卻像滔滔江水一樣一波一波的撞擊你的心靈。睡夢中還會讚歎怎麼會有這樣環環相扣精彩絕倫的敘事方式。冷靜旁觀的口吻,讀罷卻激起心底最深處的蒼涼。

因爲年少的無知與浮躁,我差一點錯過了它。所以當你還未嘗過痛苦,當你還未開始嘗試看透生命,請好好的收着它,不要讀它。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11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書中描述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是孤獨終老,經歷大致相同。在馬孔多這塊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每天重複着同樣的故事,住在那裏的居民註定是不幸福的。政客的虛僞,統治者的殘暴,民衆的盲從與無知,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何塞阿卡迪亞布恩迪亞和他的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勇氣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爲馬孔多隱藏在廣闊的沼澤中,與世隔絕。他決心開闢一條連接馬孔多和外界偉大發明的道路。他曾經向妻子抱怨,“世界上正在發生驚人的事情。我們身邊有很多神奇的機器,就在河對面,但我們還是像驢子一樣生活在這裏。”不幸的是,他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死在了那棵樹上。何塞死了,和馬孔多文明一起。幾代人之後,同樣的悲劇不斷重演,導致馬孔多的狹隘、落後、保守、沒落。最後整個馬孔多被一股來歷不明的風吹走,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壓抑的,因爲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氛圍,只有孤獨和頹廢。才發現原來我那麼害怕孤獨,那麼討厭孤獨。每一天,我們都生活在另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裏,科技先進,文明先進,我們在不斷的向前奔跑。於是我們開始反思,是節奏太快了嗎?是不是節奏太快了?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找個安靜的地方,讓靈魂得到安息?但是,只有當我們停下來的時候,我們纔會發現,那纔是我們想要不斷前進的。只有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才能快樂。

當我讀到奧雷連諾布恩迪亞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只剩一小塊皮的螞蟻吃掉時,他終於破譯了梅爾凱德斯的手稿。手稿開頭的題字是:“家裏第一個人會被綁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會被北方的螞蟻吃掉。”原來這份手稿記錄了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就在他翻譯完最後一章的那一刻,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颳走了,村子從此消失了。

心裏有什麼東西輕輕的爆炸了,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雲爆炸了,就像一朵要開的花。我多麼希望每個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想要的不是一個活潑的外表,而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12

大一的時候,我在室友的書櫃上發現了一本書《百年孤獨》,借了來看。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接一個的看完。看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釋然。我放心了,布恩迪亞一家也放心了。

《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鎮馬孔多的興衰。說實話,這本書真的很難懂。僅僅因爲人物之間的關係不清楚,人物的名字相似但不同,這就令人頭痛。但是,好書有一種想努力讀下去,想再讀一遍的衝動。當你真正走進布恩迪亞家族,你會感受到你想要擺脫孤獨的糾結、矛盾和痛苦,但你離不開它。

我認爲大多數中國讀者被馬爾克斯的作品所吸引的原因,無非是獨特的魔幻寫作手法和其他深刻的主題。從寫作手法來看,馬爾克斯一直被貼上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標籤,但魔幻是外在,現實是內在。這種外在與內在的結合使得《百年孤獨》從小說一開始,當吉普賽人帶着磁鐵觀衆來到馬孔多時,這種現實與魔法的結合已經讓讀者陷入了源於神話傳說的令人震驚的現實與幻想。從主題內容來看,從小到大,《百年孤獨》被認爲是拉美鬥爭史的終結。沉浸在《百年孤獨》中的孤獨的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之外的憤恨和抗議,是作家研究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和這片大陸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和想象力所形成的倔強自信。

很多人只是對《百年孤獨》望而卻步,想去讀,卻無法深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卻又不敢去觸碰。

百年孤獨閱讀心得13

世間盡是我知己,何懼無人度良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一千多年前,一個老翁,孤舟泛江,獨釣江雪。他是柳宗元,他有一雙通靈的眼睛,他能看出盛世背後的淒涼,能望盡煙花散盡時的落寞,他也能窺視他身體裏那個名爲寂寞的小孩。

寫《小石潭記》的時候,柳宗元的心裏也一定是孤獨的,所以整篇文章讀起來有一種清淨的感覺,文中的“水尤清冽”,清澈的水可以望到底部,河水給人寒意,也許正是因爲柳宗元能夠把世間一切都看透,所以他纔會感到孤涼。在望到,“不可知其源”時,內心馬上聯想到了自己的仕途和未來,也像這小石潭一樣隨波而灣,前途未卜。

人有時候無由來的感到孤獨,儘管周圍人聲喧雜,而自己也會像個冰雕一樣的感到孤獨。然後耳朵會開始聽不到聲音,就像老舊的臺式電視機一樣,會有刺耳的嗡嗡聲。耳朵,因爲孤獨能開始聽到心跳,聽到血液流經大腦,聽到身體破碎的聲音。

我以前經常會在半夜醒來之後再也無法入睡,窗外的路燈冷的暖的,好像都與我無關。所以深夜一個人的時候,人的思維最活躍,我會思念某個人,會幻想世界末日,會在空白的本子裏大片大片的畫畫,這些畫一筆構成,線條交錯,雜亂無章,不見開頭,難覓結尾,就像我的思緒一樣的亂。末了戴上耳機,在震天響的音樂裏沉沉睡去。

昔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挺孤獨的人,然後一天一天的難受,一天一天的難過,那種孤獨感,就像是胃裏翻江倒海,想吐。最近我在翻郭敬明的書時,讀到了一句話“只要我們以相同的姿勢閱讀,我們就能互相安慰。”這本書都快被我翻爛了,可我卻是第一次爲了這句話而感動不止。我和街邊的路燈一樣在半夜清醒,我和月亮一樣,始終無法和太陽嬉戲,我和它們一樣孤獨。哦不,因爲我們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並不孤獨。

當然,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時候,比起孤獨,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寬慰,處境相似的一人一景,肯定也在以某種超脫的形式互相安慰。

所以世間萬物皆爲我知己,那又何懼身邊無有佳人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