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高一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高一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一、爲什麼要做數學筆記?

(一)、從感知規律來說,做筆記可以加強記憶。

課堂上學到東西很容易忘掉,因爲課堂的記憶只是短暫的,記得快忘的也快,如果筆記上不留些痕跡,哪裏去找記憶的空缺。

記筆記可以看成是學習成績提高的重要途徑。雖然有些同學沒怎麼記筆記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筆記在平日積累、期末複習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這一點不可否認。

(二)、做筆記可以促使聽課更加專心。

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來說,一定要記筆記。除了極個別的學生,許多學生都有上課時聽得很懂,似乎理解了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但下課後不會做題,也不知老師上課時對這些內容是怎麼講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步驟是什麼。

有些學生,資質屬於郭靖那一類,那麼他就必須記筆記,反覆鑽研,雖然不能自創,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師所教,如果老師教的得法,那麼這種學生也可以成材,甚至是大材,至少應付高考得箇中等成績不成問題。

對於自制力不是很強的同學來說,做筆記可以促使上課不睡覺。現在學生聽課容易走神,如果讓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記筆記不僅可以積攢學習資料,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集中精力聽課,預防開小差。

(三)筆記在學生構建知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筆記是學生認知地圖。思維必須擁有一認知地圖以此去引導他的思維,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繫,以系統的方式將它們組織起來,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以此爲出發點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是培養學生構建知識地圖技能的重要實踐活動。

筆記是構建知識的索引系統。構建知識體系最爲重要的一環,是對所學知識抽取出一個骨架性的知識結構,以此作爲學習或複習的導向系統。構建知識體系另一個層面的操作方法,是列出某一方面內容的主要概念、規律、實驗、人物或年代等重要知識線索,將內容變爲這種概要性的知識點,會使有關知識、規律的掌握變得更爲容易。

筆記可以作爲一個檢索系統起作用,幫助學生組織一門課程中的浩如煙海內容,使其變得更容易記憶。而且,每門課程的各部分知識都具有內在的相互聯繫,結構化的索引系統可以幫助人們很容易從一種知識找到與其相關的知識。所以說,記筆記的過程,就是這種抽取、構建知識體系的實際操作過程的反映。

二、怎麼樣做數學筆記?

既然學習數學做好課堂筆記至關重要,那麼如何做數學筆記呢?

(一)、記提綱

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並且講課時老師會將備課提綱書寫在黑板上,這些提綱反映了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並且有條理性,因而比較重要,故應記在筆記本上。

(二)、記問題

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於課後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

(三)、記疑點

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這類疑點,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後,便於課後與老師商榷。

(四)、記方法

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於啓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並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

(五)、記總結

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尋找存在問題、找到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總之,數學筆記該記,但是並不是把老師講的全部記下來,要有篩選的記,把一些自己認爲重點的,比較難的或者一時間想不通的記下來,以後有空再翻出來看看,加深印象。當然要取得好的成績,光是記還不夠的,記住,記完,要看啊,還要勤奮才行。

高一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高一是整個高中時期非常關鍵的一年,尤其是數學學科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千萬不要等到高二高三才去補習,那個時候可能已經顧不上了,高中的數學要有個適應期的,它的難度比初中數學上升了很多。高一時,每天一節新課,普通班一個學期要學兩本書,實驗班甚至更快。鑑於高一數學是整個高中的基礎,我建議新高一的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預習

預習下一天的課程會讓你在新課時胸有成竹,老師講起來你會更易理解,對於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更要認真聽講。

2.認真記課堂筆記

因爲初中數學的難度相對較低,許多同學不記筆記也可能考一個不錯的分數,但到了高中就不同了。我在這裏介紹一個學習很好的同學的筆記方法:每一門課都要備一本筆記本(可以挑一本漂亮點的筆記本記數學筆記,以便增加數學學習的興趣),每一頁都用線劃分成兩部分,三七開即可,左邊用來記上課的筆記,右邊寫上學習心得,預複習情況,不懂的.問題等等。這樣筆記本價值很高,便於高三複習。

3.獨立完成作業

有些同學可能會偷懶,直接表現就是抄作業。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抄作業和自己做作業的區別,剛開始可能看似考試成績差距不大,但到高二高三時效果就出來了,抄作業的同學考試分數可能會是獨立完成同學的零頭,這一點毫不誇張,剛步入高一的同學可以向你身邊的“過來人”打聽一下。

4.理性選擇參考書

高中數學光看書是不行的,參考書是學習數學的助手,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好工具。對於那些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建議買一些提升空間大的參考書,對於初中數學成績一般或者不理想的同學,建議你買一些基礎性比較強的參考書。一句話:適合自己的參考書纔是最好的。

5.做好錯題記錄。對於高中生而言,數學錯題本的作用是很大的,最大的作用是便於高三的複習,當然,經常翻看錯題本上面的習題,也有助於數學思維的訓練。錯題本在於慢慢積累,可以將平時測驗中的做錯的題記錄在案,期中、期末測驗中發現的問題自然更不能輕易放過。記錄的時候不能只記錄做錯的題,更重要的是記錄爲什麼自己會犯錯,找出自己做題的思路問題。

另外,與數學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師眼中學生是平等的,所以有不懂的就問。不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也不問。你有什麼學習心得體會也可以和老師溝通,當然,也可以和同學溝通交流。一個老師面對的是多個同學,老師的時間有限,在老師繁忙的情況下,可以多和數學好的同學多交流,這些都有助於你提高數學成績,並且可以提供學好數學的信心。

高一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基本要素。小學數學是由許多概念、法則、性質等組成的確定體系。學生的學習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改組或重新組建認識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認識規律,着眼於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首先教師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意識地把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學生對新概念的建立,有的是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觀察總結,而有的則是根據舊知識進行推理的結果,引入新概念大致有以下幾種途徑:

1、形象直觀地引入

所謂形象直觀地引入概念,就是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提出問題,引入概念;或者採用教具、模型、圖表、幻燈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等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逐步抽象,引入概念。如,在三年級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樑架,電線杆上的三角架等,它們爲什麼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2、從生活實例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結合生活實例引入概念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它可以使數學由“陌生”變爲“熟悉”,由“嚴肅”變爲“親切”,從而使學生願意接近數學。例如:“直線和線段”的教學。可呈現四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一: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突出散亂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圖片二:斜拉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圖片三:一個女孩打電話,用手指繞着彎彎曲曲的電話線。圖片四:建築工地上用繩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畫面,突出筆直的鋼絲繩。然後提問:“剛纔你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你能給這些線分分類嗎?你有什麼辦法使這些線變直?”這些熟悉的生活現象不僅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更激起了學生探索慾望,爲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

3、從計算引入。

當通過計算能揭示數與形的某些內在矛盾或本質屬性時,可以從計算引入概念。如,教學“互爲倒數”這個概念時,教師先出示一組題讓學生口算:3×1/3,1/7×7,3/4×4/3,9/11× 11/9……,算後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都是幾個數相乘,它們的乘積都是幾。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象這樣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爲倒數。其它如比例、循環小數、約分、通分、最簡分數等都可以從計算引入。

4、從創設情景中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之前,老師要積極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感到問題是真實的、具體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喚起學生的積極思維。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同學們,我們平時所見的車輪都是什麼樣的?”學生會肯定地回答:“都是圓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麼行,方的怎麼滾動啊?”“這樣的行嗎?”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一橢圓形問。“也不行,顛得厲害。”教師再問:“爲什麼圓的就行了呢?”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板書:圓的認識。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几句話,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舊概念的複習引入新概念。

一個概念並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處在一定的概念系統中,處在與其它概念的相互聯繫中,學生的學習都是通過概念同化習得新概念的。學習複雜概念之前,先學習更一般更簡單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這個上位概念作爲新概念的的先行組織者,聯繫學生已學過的有關概念來闡明新概念的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闡明約數與倍數的概念。在公約數與公倍數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實踐表明,用先前的一個概念推導出新的概念,這樣的既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識結構形成的更完善,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起聯繫的思維方法,形成邏輯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