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六年級課件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通用12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課件,教案是描述如何進行一堂課的教學,通常都是教師書面上的文字,課前備課是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課件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通用12篇)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1

教學目的

1. 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讀題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開始——

二、失母之痛——讀

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你不懂的詞。

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一段,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麼?

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爲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麼?

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補充: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我回到家裏,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學生讀資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爲痛苦的.文字:

課件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 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兩個“不知道爲什麼”,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學們想知道的,請你讀讀下面的幾則日記,相信你一定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一)異國思鄉——品“糊”字

日記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我的心是否也跟着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他的心會怎樣活動呢?他的心都會回到哪裏,都會看到什麼呢?

體會一個“糊”字。

爲什麼作者說這是淒涼的但又是甜蜜的?

淒涼是因爲什麼?(遠離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爲什麼又會是甜蜜的?(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裏,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彷彿就在身邊,心中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理解,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書。

(二)觸景傷懷——寫“哭”字

讀這一段,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他會做些什麼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到房東太太的表現,你會怎樣理解這三個字“真想哭”?

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麼?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請你拿起筆把你想象到的寫下來。

學生讀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讀幾篇日記,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過渡:此時,再讀三自然段相信同學們一定對兩個“不知道爲什麼”有所瞭解,但老師讀到此卻突然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 入夢,而作者在後文偏偏卻又要《尋夢》,夢境已經如此之頻,作者何故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麼?

四、夢中尋母——感

指名讀《尋夢》,的兩個段落,交流讀後的感受。

比較“面龐”與“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龐。

再讀《尋夢》,談你的感受。

小結: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爲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爲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

再來齊讀《尋夢》的結尾,感受遊子的愛國之心。

五、總結昇華

對讀首尾兩個自然段。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2.有關榕樹的資料、圖片、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法?(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揮學生想象。)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你知道嗎?(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結合你課前查找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鑽進土裏,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幹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佔地達16畝。被當地人稱爲“神樹”。“天堂中的樂園”。又因爲上面棲息着許多鳥,被人們稱爲“鳥的天堂”。)

4.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練習:選擇畫線字的正確讀音。

波浪(b% p#) 縫隙(x9 x@) 一簇簇(c) sh))

樂曲(yu8 l8) 興奮(x9ng x@ng) 應接不暇(y@ng y9ng)

2.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分。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前前後後,時斷時續。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留戀:捨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來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應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暇:空間。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

2.彙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

(1)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2)學生彙報:

課文可以分爲四個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遊玩。

(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我們今天就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溼潤的山風 輕盈的雲霧 無字的.歌謠 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 優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綠 清新的綠色

4、剛纔你們通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遊覽了雨中的山林。你願意用讀的方式帶着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後)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

(3)學生彙報,老師給予指導。

(四)、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1、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閱讀。《雨》(馮劍華)

3、作業:(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着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4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設計理念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 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2、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憑直覺,你認爲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學生大膽猜想)

我們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裏你留下了什麼?

通過計算,你有什麼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確實太短暫了,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轉眼就沒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究竟寫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註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覆讀。

(學生自由朗讀)

剛纔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是啊,告訴我們日子怎麼一去不復返呢?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

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應該怎樣讀?你能不能試着來讀一讀。

(教師範讀 學生練習。)

對了,以後碰到問號的時候就要讀出“問”的感覺。

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呢?我們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讀課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們來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着作者的`描寫,想象文中描寫的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

同學們都讀完了,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麼?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後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同學們真不簡單,邊讀邊想象就有了這麼真實的感受。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句話、每個詞、每個標點符號。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組內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說感受,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麼?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

同學們能不能講出自己的一些和時間有關係的故事。

(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

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進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 。

(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舉例: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

這一段話應該怎樣讀呢?(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的適時恰當的評價。)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象到了什麼?作者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5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學習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學習準備:

收集大瀑布的資料。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學法提示:藉助工具書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讀通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 我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能完成以下習題

外國人的名字、地方的名字很難讀,我能準確讀出來,並給帶點的字注音。

塞( )特凱達斯瀑布 菲( )格雷特 巴拉圭( ) 伊泰普

我要熟讀以下詞語,並給帶點的字注音

洶( )涌 汛( )期 震耳欲聾 濫坎濫伐

枯槁( ) 酋( )長 哀悼 奄奄一息

2、 我能通過課文內容理解詞語意思

紛至沓來

奄奄一息

3、 讀讀課文,我能梳理課文內容

4、課文采用的是倒敘的手法,也就是先寫事情的結果,然後寫事情的起因、經過。這樣我能給課文分成三部分,分別是:

二、深入學習、合作探究

學法提示:我要藉助課前閱讀提示讀文想象,體會菲格雷特總統爲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該怎麼辦?

1、 我要邊讀邊想象課文是怎麼描寫以前的大瀑布和現在的大瀑布的?

以前的瀑布是這樣的,如:

尤其是每年潮訊,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1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我對這段話的體會很深,作者都用了那些說明方法的

現在的瀑布是,如:

它在羣山之中無奈的、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竭,奄奄一息。

我的體會是

2、我發現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3、課文以“大瀑布的葬禮”爲題,又以倒敘的手法敘述,我覺得這樣寫的好處

4、課文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我要有感情的多幾遍讀,爭取把課文的內容講給家人聽。

三、達標提升

我要聯繫實際和同學交流讀文後的感想

四、拓展閱讀

你見過黑色的閃電嗎?

1974年6月23日17時45分,著名的天文學家契爾諾夫在一場大雷雨襲擊札巴洛日城時,親眼看到一次飛速滾動的黑色閃電。開始是強烈的球狀閃電,在灰色雲層的背景下看得很清楚。無獨有偶,包格旦諾夫上校於大白天在莫斯科城也看到一個平穩的、冒着氣的黑色閃電,直徑大約30釐米,像是霧狀凝結物。它的身後呈淡紅色的陰影,周圍呈現深棕色的光輪,像燒紅了的大火球,飛快地滾動,不久就爆炸了。

科學家們觀察研究後發現,黑色閃電與人們常見的天空中的條狀閃電有很大的不同,它常附在樹上、桅杆上、房頂上和金屬表面上,呈現出瘤體狀或泥團狀。當人們用物體敲打它或摘除它時,它便會燃燒或爆炸。‖黑色閃電的“本來面目”很難被認清,人們往往把它看成是一隻鳥兒或其他物體。當人或飛機接近它時,它就會變成球狀體併發生爆炸,因此是最危險的閃電。‖黑色閃電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研究的結論是:它是由分子氣溶膠聚集物產生出來的。是由於太陽、宇宙光、雲電場、條狀閃電等因素長時間作用於空氣產生的。當聚集物基本上聚成球狀時,就會變成能爆炸的黑色閃電。

1.“直徑大約 30 釐米”一句中的“大約”能否刪去?爲什麼?

2 .第三段分爲三個層次(已在原文中用“‖”標出),請寫出層意。

3 .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是。

4 .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向他人介紹預防雷電危害的.常識。

五、相關鏈接

森林是人類的朋友,尤其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更是功勞卓著。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災害的作用非常大。據專家測算,一片面積 10萬畝的森林,相當於一個 200 萬立方米的水庫 。這正如農諺所說:“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這種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學家稱之“吞水吐雨器”。

它的另一種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類。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氣很少,氣溫很高,生物難以生存。大約在 4 億年前,水陸變遷,海里的先進植物來到陸地,陸地纔出現了森林。森林慢慢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時吐出新鮮氧氣,調節氣溫,這才具備了人類生存的條件,科學家又稱森林是“吞碳吐氧器”。

森林,是地球生態的主體,是地球溫度的總調度室,是地球的綠色之肺。森林維護地球生態環境這種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體都不能取代的。 但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的是,地球的綠色之 肺正在 日益。近 200 年來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被採伐和毀掉;而另一方面由於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劇增加。此消彼長,地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主要表現爲全球變暖,引發了熱浪、颶風、洪澇及乾旱,嚴重威脅着人類的生存。

讓我們大力植樹造林,並且保護好森林,使地球的綠色之 肺恢復 健壯,改善地球的生態環境。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童話的特點。

2、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

3、積累有關語句。

能力目標

設計幾種花的發言。

情感目標

培養謙虛的品質。

教學重點:

瞭解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

郭沫若的《山茶花》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讀

媒體出示問題

1、板題、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3、歸納出示問題。

(1)文章出現的幾種花各有什麼特點?

(2)讀了課文,你受到哪些啓示?

4、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讀題

(2)質疑問難

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

二、自主學習、深入理解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交流讀書情況

(1)通過讀書,你瞭解到什麼?

(2)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內容?

(3)課文的主題是什麼?

3、自由讀課文。

4、交流讀書情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研讀體悟,合作探究

相應出示媒體

1、在上面的問題中自由選擇一個或兩個,反覆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

2、合作學習。

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

3、分組彙報。

4、積累語句,指導感情朗讀。

(1)“若按嚴格的花時來說,她們……”

(2)“白丁香正在半開……”

(3)“一個小男孩飛跑過來……採摘着野生的二月蘭”

(4)“月兒行到中天……都有點不好意思。”

5、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不同花的個性特點。

6、自由選擇,自己體會。

7、合作學習,解決難題。

8、交流句子。

9、分角色朗讀,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通讀全文,瞭解特點

媒體出示特點

1、自由讀全文,思考。

這篇童話有什麼特點?

2、討論交流。

3、自由讀全文。

4、交流。

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特點。

五、延伸拓展,積累運用

1、如果馬蹄蓮、天堂鳥等花也加入這場討論,他們會說什麼?請設計它們的發言。

2、閱讀郭沫若的《山茶花》,爲山茶花在花兒比美大會上寫一份發言稿

3、交流花兒的發言。

4、課外完成。

培養學生說話和寫作能力。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7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語文與生活: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指導正確的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地讀書。

教學過程: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7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題。

2、你能體會出老師這麼講的意思嗎?

讀書貴疑,在讀書的過程中提出疑問,並努力解決疑問,就能夠獲得真知。

3、齊讀老師的.話,深入理解老師話的意思。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讀題

2、書怎麼可以煮呢?你對煮書是怎麼理解的?(交流)

3、是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煮?你覺得哪些書要煮?哪些書不要煮呢

4、你覺得該怎麼煮書呢?(分享曾經煮熟的收穫)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他針對讀書中可能存在的誤區,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讀書方法,讓我們一讀一讀,看看從中你有什麼收穫?

2、自由讀讀四則名言,交流從中得到的收穫。

3、齊讀四由名言。

4、抄寫四則名言。

四、補充一些名言分組進行研讀,並交流收穫。(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五、作業

課外記熟這四則名言,找來魯迅的名著讀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誦讀與積累,提高閱讀量,激發學生多渠道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閱讀經驗,陶冶學生的情操。

2、寫好鋼筆字。

教學過程:

一、誦讀與積累

1、審題。

2、自讀《今古賢文》,弄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交流對《今古賢文》的理解。

4、練習誦讀,準備表演。

5、配樂表演。

6、背誦 形式:小組比賽背誦;集體背誦;接力背誦

二、寫好鋼筆字。

1、審題。

2、這句話出自《學與問》,讓我們一起認真讀這兩句話,進一步瞭解其中的含義。

3、指導書寫。

(1)觀察作品,整體感知,從大小、佈局、形狀上去觀察、揣摩。

(2)練習,書寫時注意用筆的輕重 ,講求提、按、頓、挫。

(3)反饋。

(4)面批,並進行指導

4、小結。

三、作業。

1、讀背誦讀部分內容。

2、寫一段話,用上《古今賢文》中的句子。

3、練習寫好鋼筆字。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8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啓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爲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3、蒐集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格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格言,誰來讀一讀?

出示格言: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團結就是力量。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師:讀後你有什麼想說的?誰來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格言?

師小結:這些格言都闡明瞭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爲真理(板書:真理),這些真理也常常成爲我們的座佑銘,指導我們的言行。

2、今天,老師再送同學們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這也是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的課文。

3、讀課題。誰能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的?(學生自由發言。)

4、爲什麼說這也是一條真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

二、生初讀課文,師檢查自學。

1、大屏出示詞語,領讀、不瞭解的詞義藉助工具書學會。

2、開火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三、直奔重難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認真讀這段話,你能讀懂這段話的意思嗎?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2、學生質疑,相機解決疑問:

“司空見慣”是什麼意思?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追根求源”是什麼意思?這段話中的“?”指什麼?“!”指什麼?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3、同位討論,思考。

4、學生彙報,教師評議。

5、師:科學家們說,把“?”拉直變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怪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9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徵、妖魔、恐怖、一無所有、鬨堂大笑、能歌善舞、讚歎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爲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爲藏文化的“活化石”。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關於“藏戲”哪些方面的知識啊?

板書:藏戲

二、初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關於藏戲的哪些內容?

提示:其實,這是在鍛鍊學生的概括於理解能力,只要學生弄清楚了文章的寫作順序,然後逐段分析即可,挺簡單的。

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爲序,以總—分—總的關係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爲藏戲的開山鼻祖”。緊接着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三、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藏戲的哪些方面的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提示: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加以理解,可以結合第一個問題作答。

對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課文開篇的表達方法新穎獨特,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爲本文將着力描述面具的顏色、形狀及作用埋下伏筆。

②還是從西藏高僧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這句話在全文謀篇佈局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前面總括藏戲三大特點,用“還是”轉折,介紹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及藏戲的形成。唐東傑布是藏戲的創始人、開山鼻祖,沒有唐東傑布就沒有藏戲。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傳奇故事: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爲超越尋常的故事。

③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樑,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繮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間接歌頌了唐東傑布的高尚品質,說明他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也說明民間藝術源於生活,根據時代的需要而產生。

④面具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爲什麼得以保留?這個句子作了精當的回答。句子的前後部分是因果關係:“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是結果。象徵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戲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純潔,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誇張的手法:爲了啓發觀衆的想象力,用誇大的事物來表現。比如,藏戲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兩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⑤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衆就行。

唐東傑布組成藏戲班子的目的是“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所以對演出舞臺、道具等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有觀衆,能起到宣傳效果就行。

⑥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戲沒有劇本,全靠師父言傳身教,全靠在戲班排練和演出過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曆史的藏戲得以保留和發展,成爲藏文化的“活化石”。

四、比較一下《北京的春節》與《藏戲》在寫法上的異同。

提示: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爲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爲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北京的春節》有較大的不同。從內容看,《北京的春節》介紹的是節日風俗,而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從表達順序看,《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爲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爲序;從表達的方法看,《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採用比喻、反問、象徵、誇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看,《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準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而本文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板書設計:

藏戲

主要特點:“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

開創:唐東傑布“發誓架橋”“組成第一個藏戲班”“留下了58座鐵索橋,成爲藏戲的開山鼻祖”。

藏戲重要特徵:面具的含義象徵、誇張手法

其它特點: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

傳承: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補白練習,瞭解雖然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生活窮苦,但是主人公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鄰居的善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課文《跳水》,大家是否記得它的作者是誰?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另一篇文章《窮人》。

2、板書課題,齊讀。課文寫的是處於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發生在窮苦勞動人民身上的一件事情。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瞭解窮人的生活。

(1)既然課題是《窮人》,那麼,我們先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窮人的生活的。請大家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然後從課文中劃出說明生活窮的句子。

(2)以輪讀的形式交流。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桑娜一家生活很窮苦。漁夫( )出去打魚;桑娜( )地幹活,可是還只能( )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 )冬夏( )光着腳跑來跑去;他們吃的是( )麪包,菜( )魚。

(4)雖然課文中沒有出現一個窮字,但是桑娜一家的生活真是( )。請你能不能突出窮字,讀讀課題。

2、細讀課文,瞭解桑娜的善良。

(1)雖然,桑娜一家生活只能勉強維持,但是,當桑娜發現鄰居西蒙病死了,馬上把她的兩個孩子抱回自己家。(板書:抱)

(2)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回到家裏,她的心情猶如洶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讓我們讀讀她的心理活動。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輕聲讀,想想你從桑娜的這段心理活動中讀出她的幾種感受?(擔心,害怕,堅決)指名讀。

(4)讀了桑娜的這段心理活動,大家有沒有覺得她的想法不連貫,內容有跳躍呢?那麼讓我們用文字代替這幾個省略號,把她的這段話補充完整吧!

(5)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6)請一位學生把這段補白後的內容說完整。

(7)再讀這段心理活動,讀出感情。

(8)課文中寫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現在你知道她爲什麼這樣做嗎?

3、學習1127節,感受漁夫的善良。

(1)桑娜是善良的,她寧願自己受苦,也要關心別人,那麼漁夫呢?同桌以直接對話的形式,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

(2)說說最能說明漁夫善良的一個字。(板書:熬)

(3)如果把這個熬字去掉行嗎?

完成練習,寫一寫:此時漁夫已經想到:抱回西蒙的孩子,自己將( );桑娜將( );自己的五個孩子將( )。

因爲想到了這些,所以,他用了熬這個字。但是,儘管這樣,他還是要把西蒙的孩子接回來。看得出,他和桑娜一樣,都很

三、總結:

課文寫了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桑娜一家生活極度貧窮,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在我們讀者的心裏寫下了一個端正的人字。(板書:人)請你強調這個人字,再讀讀課題。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11

教材分析:

位於四川松潘藏龍山上美麗神奇的五彩池絢麗斑斕,作者用生動、明快、極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語言,爲我們講述了五彩池的數量、顏色、大小、深淺、形狀以及池水顯出神奇色彩的奧祕,使人讀後不禁陶醉於祖國的山水美景,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爲了我們魂牽夢繞、心馳神往的地方。

學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本課是六年級的語文課,由於六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課前讓學生收集五彩池的有關資料和圖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但他們自制能力差,好動,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夠強,學習靠興趣,因此教學時,巧妙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激發興趣,激發探究的慾望。

2、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六年級學生能讀通、讀懂課文,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學中,讓學生用讀讀、劃劃、說說、議議的方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主動讀議探究,從而體會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語言文字更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4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點詞句感悟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瞭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4、感悟課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姿,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觀看五彩池圖片,整體感知五彩池。

2、緊抓“五彩池的神奇”,統領全文,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當小導遊,爲五彩池寫一段廣告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五彩池這一奇特景觀,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分析:

l、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用讀、劃、說、議的方法自主學習,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和媒體輔助給學生充分創設的語言情景,從而體會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導學生理解五彩池顏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課前與科學老師協商讓學生做三棱鏡折射實驗,讓學生初步感知七色光現象;課中引導學生回憶三棱鏡折射試驗,合作、探究池水顏色不同的成因,以此突破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做“三棱鏡試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詞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板書:五彩。引導學生說出由此想到的詞語,如色彩豔麗、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等。

2、揭示課題《五彩池》。

二、觀看美景,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初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遇到讀起來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最後能達到讀正確、流利。

(2)思考:關於五彩池的傳說是怎樣的?出示閱讀要求

2、教師檢查初讀效果。

(1)出示詞語:藏龍山、熾熱、舀水、橄欖、檸檬、矗立、眼花繚亂、菜碟

(2)學生自由練讀,指名練讀。

(3)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複述關於五彩池的神話故事。

4、(過渡)瑤池只是人們的一種夢想,作者看到了神奇、美麗的五彩池時,他感到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現在就讓我們到五彩池去遊覽一番。播放五彩池神奇、美麗的風光。出示課件

5、學生觀看後表達自己對五彩池的感受。

學生回答預設:五彩池是美麗的,神奇的。

三、品詞析句,深入感悟。

1、(過渡)五彩池的確神奇、美麗。作者筆下的五彩池更是令人神往。它到底神奇在哪?美麗在哪?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細細欣賞。

閱讀提示:

(1)默讀第3、4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最能體現五彩池神奇、美麗的詞語和句子。

(2)思考:它們爲什麼能體現它的神奇和美麗?

2、在小組裏讀讀你劃的詞語和句子,並互相說說爲什麼能體現它的美麗和神奇?

3、全班交流。

交流預設:

形狀各異

(1)引導學生根據讀課文再加上自己對這些形狀的理解及平時的生活經驗將五彩池畫下來。

(2)全班展示學生畫出的各種形狀的五彩池。

(3)看到這麼多形狀的五彩池,學生談感受,然後將這些感受帶到文本中,教師指導朗讀、背誦。出示課件

顏色絢麗多彩

(1)觀看五彩池美麗的景象。出示課件

(2)我們來看看描寫顏色的詞語:咖啡色、天藍、檸檬黃、橄欖綠,這些描寫顏色的詞語既準確又生動,引導學生說出更多這樣的詞語。

(3)五彩池還會有怎樣斑斕的色彩呢?引導學生展開想像,仿照這一段說一說。

(4)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練讀、試讀、指名讀,讀出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並指導背誦。

數量多

(1)理解“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出示課件

(2)理解“漫山遍野”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還有哪些詞也說明了水池非常多?

(3)引導學生回答: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把水池比作寶石?比作鮮花也挺美?由此體會作者比喻的準確形象,並能運用到今後的寫作中。

(4)教師指導朗讀、背誦。

大小不一、深淺不同

(1)引導學生找出段落,回答:“不足”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不過”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出示課件

(2)教師指導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1、思考:五彩池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形成原因。

1、小組交流討論五彩池的美形成的原因。

合作要求:

(1)每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五彩池的美形成的原因。

(2)小組討論將每個原因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3)討論結果由組長彙報。

2、全班交流談論結果。

3、全班觀看形成原因的示意圖。出示課件

三、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討論怎樣記住這個字。

2、讓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3、指導學生注意生字之間的聯繫和規律,如: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位置等。

4、學生練習書寫。

四、拓展練習。

課後查閱有關五彩池更詳細的資料和圖片,用一句話或廣告語來介紹五彩池,爲五彩池作廣告,或以小導遊的身份用一段話來介紹五彩池。

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件 1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課文原聲朗讀,多媒體課件。

2.小說《盼》原文。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查找生字詞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比引入,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你們是喜歡下雨還是討厭下雨?能說一說爲什麼嗎?

2.對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主人公對於下雨是喜歡呢還是討厭呢?爲什麼本課的題目叫“盼”呢?(不要求學生回答,只是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以便閱讀更有興趣。)

3.導入:下面同學們就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看看主人公對下雨是怎樣的態度。

設計意圖:有對比才有發現,通過設置對比情境,讓學生去發現文章的韻味。

二、突破字詞,掃清障礙

1.挑選本課生字詞,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2.教師檢查學生讀音情況,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

比如,“甩”讀shuǎi,不讀suǎi;“脣”讀chún,不讀cún。

3.結合課文,引導學生說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聲不響”“逗引”“瑪瑙”等詞語的含義。

引導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學會應用。

預設:

窸窸窣窣: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嘟囔:指連續不斷地自言自語。

瞟:“目”與“票”聯合起來表示“目光輕快地掃過”。本義:掃人一眼。

不聲不響:沒有一點兒聲響。形容做事謹慎,不張揚。

逗引:指用言語、行動逗弄對方藉以取樂。

瑪瑙:一種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種顏色,多呈層狀或環狀,質地堅硬耐磨,可用作磨具、儀表軸承等,也用來做貴重的裝飾品。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內容爲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練習寫生字。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袖”“縮”“甩”“嚷”“醬”“脣”這幾個字。

比如“袖”“縮”“嚷”是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邊部首要寫得細小一些;“甩”是一個獨體字,書寫時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區分開來;“脣”“醬”是上下結構,“脣”字書寫時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醬”字書寫時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加上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基本上可以將課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爲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也爲下面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三、粗讀課文,弄清原委

1.學生快讀課文,爲每個自然段標上數字,思考:文章的標題爲什麼叫“盼”(板書)?全文一共描寫了幾件事?注意引導學生破題,激發興趣;同時理清課文脈絡。

提示:“盼”是文章的感情基調。全文圍繞這個“盼”字一共寫了五件事:

第1、2自然段:媽媽給“我”買了新雨衣。

第3自然段:“我”盼着變天。

第4~15自然段:雨天“我”想穿雨衣。

第16、17自然段:“我”擔心明天雨停。

第18~20自然段:“我”終於如了願。(適時板書)

(對於第一個問題不強求學生回答準確,也不必浪費過多時間進行討論分析,這裏教師可以直接點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調。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很可能不能完整或者準確地表述故事脈絡,只要能夠把事情的發展說清楚就行。)

2.過渡:通過閱讀,我們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知道作者圍繞“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爲什麼主人公見到媽媽送她的雨衣後那麼興奮嗎?

設計意圖:課文主要是通過事例和心理兩方面描寫來襯托“盼”的,理清故事的發展脈絡就是從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從而也幫助了學生解答課後的第一個思考題。

四、拓展閱讀,加深理解

1.教師展示鐵凝《盼》的原文,讓同學們想一想爲什麼“我”收到媽媽送的雨衣很興奮。

預設:

生1:因爲“我”討厭下雨,而六月裏經常下雨,一下雨我們就只能擠在教室裏而不能出去玩。

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學放學的路上不會淋溼。

生3:因爲“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別高興。

2.總結:大家說得都很好,正因爲有大家說的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着下雨,盼着在雨天裏不必躲閃盡情玩耍。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讓學生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也爲下節課分析文章的感情脈絡打下了基礎。

五、結合課文,佈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積累本課優美的詞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個句子。

3.閱讀課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課文裏的哪些詞句說明“我”非常興奮。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生字詞,運用重點詞語,有助於夯實基礎知識;讓學生試着通過片段分析既可以幫助理解課文,也能爲今後的'寫作提供借鑑。

第二課時

一、問題切入,導入新課

1.問題切入:結合上節課的作業內容,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裏的哪些動詞說明“我”非常興奮。(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2.導入新課:從這些動詞我們可以判斷出主人公對這件新雨衣非常喜歡,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裏穿上,那麼她到底能不能如願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

設計意圖:從作業檢測入手,切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一舉兩得而又順理成章。

二、研讀課文,把握主線

1.教師引導學生分層次解讀全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提問:上節課我們理解了爲什麼“我”收到媽媽的雨衣後異常興奮的心情,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和主人公一樣或類似的事?當時的感受如何?

提示: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後面一系列的心情變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論舉什麼事例,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行。

(2)從主人公收到雨衣後“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一系列動作,以及直到媽媽的一聲喊才趕忙脫下了,而此時的襯衫已經讓汗水浸溼了,充分說明了主人公收到雨衣後的興奮心情。(板書:興奮)

(3)請大家用“直到……才……”說一句話。(通過造句,熟悉“直到……才……”這一句式。)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我”盼望變天的心情。

(1)課文中一開始就提到“我開始盼着變天。可是一連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藍瓦藍的,夜晚又變成滿天星斗”。在這裏,作者用“可是”一詞說明了什麼?(說明事實和“我”盼着變天的願望恰恰相反。)(板書:盼望)

(2)於是“我”每天放學就有了什麼想法?(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幹,還能長雲彩嗎?爲什麼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就總是“晴”呢?)

(3)爲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爲天空長了雲彩才能下雨,“我”纔有機會穿上雨衣。)

學習第4~15自然段,體會“我”想穿雨衣的急切心情。

(1)分角色朗讀:學生分角色、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提示:可以由老師來演媽媽,兩個學生演主人公蕾蕾,一個讀對話,另一個讀旁白。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提醒學生揣摩角色心理,注意朗讀語氣的變化。

(2)提問:這一部分有沒有描寫主人公心理的句子?有的話請畫出來。

預設:“雨點兒打在頭上,纔是世界上美的事呢!”“我嘟囔着,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3)討論:主人公爲什麼會覺得“雨點兒打在頭上,纔是世界上美的事”?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只有雨點兒打在頭上,“我”纔可以有理由回家穿上雨衣,感受雨中嬉戲的快樂了。

(4)課堂討論:“我嘟囔着,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表達了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提示:讓學生展開想象,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引導學生從“嘟囔”一詞的含義入手,結合前後語境理解主人公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而媽媽沒有注意到外面下雨的情況,不讓她出門時她內心的急迫。(適時板書:急迫)

學習第16、17自然段,感受“我”內心的美好憧憬。

(1)課堂提問:用一個詞語概括第16自然段主人公的心情。

只要學生認真閱讀,很容易找到反映主人公心情的詞語——擔心。(板書:擔心)

(2)討論:結合課文,說說:“路燈照着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一句中的“珍珠瑪瑙”是指什麼?爲什麼說“可雨點兒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提示:“珍珠瑪瑙”指的是雨點兒。主人公想象着自己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點兒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濺,那種快樂的心情比看見珍珠瑪瑙還要高興。

(3)學生大聲朗讀:齊讀課文第17自然段,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雨後街景的美麗,體會文章中的主人公內心的美好憧憬。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

(1)課堂提問:快讀課文第18自然段,爲什麼主人公覺得雨點兒是“甜絲絲”的?(只要學生結合前後語境,能從主人公的心情分析就行。)

(2)從大家的回答我們知道主人公是因爲內心激動和喜悅,所以才覺得雨點兒是“甜絲絲”的。(適時板書:喜悅)

(3)寫作指導:當主人公第二天去上學發現又下雨時,不僅感覺雨點兒是“甜絲絲”的,還感覺自己的心又像“要從嗓子裏蹦出來一樣”,於是“幾步跑回家,理直氣壯地打開櫃門,拿出雨衣”。這裏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同學們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學會運用各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

2.整體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概括感情主線。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培養概括能力。

(1)讓學生再次快讀課文,並用幾個詞語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興奮。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擔心。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喜悅。

(學生髮言不必要求簡潔準確,只要能表達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個別地方表達不準,教師再做引導,不用深入分析。)(補充完善板書內容)

(2)昇華主題:從全文的感情脈絡可以看出,主人公從收到雨衣後的興奮,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擔心,直到終如願以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美好的願望支撐我們快樂成長。

(板書:有希望,就會有快樂)

設計意圖:從分析每層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段,從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線索,並適時進行分析和總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昇華文章的主題。而借鑑課文中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巧。

三、設置作業,課外延伸

1.畫出課文中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語句,選出你認爲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課外閱讀《盼》原文,說說當“我”終於穿上雨衣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

設計意圖:這兩項作業意在引導學生感知心理描寫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課外閱讀量,體會原著的魅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