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一年級課件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件2篇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件一:數一數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件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數一數,初步接觸1-10各數,初步學會數出個數在10以內的物或人,初步學會用1-10各數和同學交流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瞭解分類數數的方法,感受從“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獨特價值,初步體會符號化思想。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喜歡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會按順序數出10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從兒童樂園的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數學問題,小朋友們將在數學課上學到很多有用的本領。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到兒童樂園去玩一玩,好嗎?不過,今天到兒童樂園玩,跟平時的玩可不一樣,我們要用數學的方法去玩、去觀察、去思考。

二、自主探索,體驗領悟初步感知。

(1)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都畫了些什麼?

(2)小組交流後集體交流。

(3)描述:燦爛的陽光下,綠樹成陰,鮮花怒放,鳥兒歡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歡樂地飛舞着,小朋友們自由自在地在兒童樂園裏盡情遊玩着,他們有的在騎木馬,有的在盪鞦韆,有的在坐小飛機,有的在滑滑梯。看!他們笑得多開心呀!學完今天的新本領,咱們也到兒童樂園去玩,好嗎?

2.看主題圖數數。

(1)提問:圖上畫了滑梯、鞦韆、木馬等東西,還畫了人、鳥、花等,你能數出每一種有多少個嗎?

(2)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3)集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按順序數,並指出在數較多的物體時,可以數一個輕輕地劃掉一個,防止遺漏。

如果有學生數的角度與書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師也應該加以肯定。如有學生說:“有2個小朋友在盪鞦韆”,“有2個小朋友在騎木馬”等等。

3.總結方法。

(1)開展討論:怎樣數數又對又快?

小組討論後再集體交流。

(2)小結:數數時,要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可以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這樣就不會多數或少數了;如果數的是畫在書上的圖,可以用筆點着數,或者數一個用筆作一個記號,這樣數就又對又快了!最後數到幾,就說明一共有幾個物體。

三、鞏固深化,寓教於樂

1.按順序數數。

談話:你能看着圓點圖,按順序從1數到10嗎?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數一數。反饋:指名數一數。

2.談話:剛纔我們數出了兒童樂園裏事物的個數,並且用圓點圖表示了這些事物的個數。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自己身邊事物的個數嗎?如第一小組有6位同學??

組織交流。

3.用點子圖表示個數。

(1)提問: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想用哪些符號表示?

(2)討論:我們就先用點子來表示。有1個滑梯就用1個點子表示。(出示點子圖)怎樣表示鞦韆的個數?爲什麼?(出示點子圖)怎樣表示木馬、小飛機、蝴蝶、小鳥、氣球的個數?(出示點子圖)

(3)探索:圖中什麼物體的個數可以用7個點子來表示?8個點子呢?怎樣表示氣球的個數?(自己在書上畫好)10個點子表示什麼?

四、總結提升,激發學習責任感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數,你們學得開心嗎?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從現在起認真學習數學,與數學交朋友,長大後爲祖國作貢獻。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件:比一比

教學內容

比長短、高矮(教科書第4-5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體會比較的一般方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與事實,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會比較長短、高矮和輕重。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長短、高矮和輕重是相對的。

教學具準備

主題圖、光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

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和老師比身高,請學生說一說比的結果。說明:高和矮是比較的結果。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好嗎?揭題。

二、聯繫生活比一比

1.比長短。

(1)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從上往下觀察主題圖,說說圖上畫的是哪兒?從圖中你能看到些什麼?

(2)觀察兩根跳繩,通過討論和交流,弄清圖上畫的兩根跳繩就是兩個小朋友用的。

(3)指導學生用在□畫畫√的方法在書上比較兩根跳繩的長短。

(4)同桌交流比較的結果,相互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爲全班交流做準備。

(5)交流反饋,說說比較兩根跳繩長短的方法,感受長短是比較的結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題圖,觀察,說說圖中兩個小朋友誰高誰矮。

(2)追問:從哪幅圖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兩個人的高矮?學生彙報交流,體會高矮的基本方法。

(3)請兩個學生上來,照樣子比一比。

3.比輕重。

(1)出示天平,進行介紹。

(2)掂一掂鋼筆和橡皮哪個重,然後放到天平上稱一稱,觀察誰重。

(3)看主題圖,說明石榴和柿子是從樹上採下來的,觀察一下哪個重些。指名交流。

4.體會比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方法。

(1)提問:圖中哪些物體之間還可以比一比長短與高矮?

(2)組織小朋友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蒐集討論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導交流。

(3)要求小組內推選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較物體,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較的結果。如兩棵樹的高矮等。

5.組織討論,加深認識。

教師出示一枝鉛筆,組織學生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要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必須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才能確定。教師拿出不同長度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相對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綜合運用,發展學生的比較意識

1.想想做做”第1題。

(1)光盤出示兩幅圖,觀察第一幅圖中誰的鉛筆長,再說說第二幅圖中哪支鉛筆最長。

(2)同桌比一比鉛筆的長短。指名彙報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按要求在書上練習。

(3)提問:爲什麼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學生體會最高、最矮的含義。)

3.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獨立完成,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進一步體會比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題。

(1)讀題,學生自主練習。

(2)巡視,蒐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3)學生交流,說明自己的想法。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5、找幾個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提問:今天在學習中,你比較了哪些物體,比的結果怎樣?學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學生回家在自己家裏找一些物體,比一比他們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件2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