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雜詩·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

本文已影響 1.67W人 

【詩句】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詩·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

【出處】唐·王維《雜詩·其二》。

【譯註】(君)來之時,綺窗前的梅花開否? “寒梅”是生活中極爲常見、不惹人注目的細小事物,遊子遇故鄉人, 不問別的,只問寒梅,因爲她是故鄉的象徵,是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 詩句平淡、質樸,寓情親切、自然。

注: 綺窗,有鏤空花紋的窗子。

【賞析】有人從家鄉來,久居他鄉的遊子自然有許多話要 問。這兩句詩即是問話:你來的時候,我那窗前的梅花可曾開 花?綺(qǐ)窗,鏤花的窗。詩中只問梅花,其思鄉之情可 見。詩句以小見大,寓巧於樸,詩味濃郁。

  【全詩】

《雜詩》其二

[唐]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鑑賞】

這是一首思鄉的詠懷詩。思戀故土、懷念親人,是我國古代詩歌常見的主題之一,往往表現羈旅流寓的遊子在人生道路上遭受困頓、體驗不堪忍受的孤寂時的情懷和寄託。一般的思鄉主題的詠懷詩,往往直接描述抒情主人公輾轉反側、長吁短嘆那種無可排遣的憂愁本身,或者借景抒發矇矓但卻濃烈的情緒,使得情景相生相長。而作者在這首詩中卻獨闢蹊徑,採取一種尋常而又尋常的問答體,而且還是那麼漫不經意,彷彿只是同家鄉來客隨便寒暄了幾句,優遊不迫,簡簡淡淡:啊,您是從家鄉來的,總該知道一些家鄉的事吧。更妙的是,作者似乎並不急於傾聽同鄉那瑣屑但可能是撩撥人心的樁樁件件的敘述,而是話題一轉,沒頭沒腦地問起貌似迂闊的問題。綺窗,是指鏤花的窗格。您來的那日,窗前的臘梅花開了嗎?作者信口問道。這一方面體現出詩人投射於想像中家鄉梅花的細膩、敏銳的'感覺,具有某種象徵的意味;另一方面,在表現手法上又因此賦予了這短小的篇幅以深遠雋永的表現力,使得這十個字包容了千言萬語,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此外,這首詩的前兩句描述的是此日此時,而後兩句描述的卻是千里之外的空間和若干日之前的時間,在短短四句中如此時空交錯、現實與想像並織的結構,不能不使我們佩服作者駕馭五言絕句技巧的高超本領。

  【評說】

黃叔燦《唐詩箋註》:“與前首(按:指《雜詩·家住孟津河》)俱口頭語,寫來真摯纏綿,不可思議。着‘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

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通首都是詢問口吻,而遊子思鄉之念,昭然若揭。”

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陶淵明詩云‘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幾叢菊’。王介甫詩云‘道人北山來,問鬆我東岡。舉手指屋脊,雲今如許長’。與右丞此章同一杼軸,皆情到之辭,不假修飾而自工者也。然淵明、介甫二作,下文綴語稍多,趣意便覺不遠。右丞只爲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於此下復贅一語不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