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一試題

高一語文必修2練習試題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語文學科的基礎就是閱讀,儘管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有聽、說、讀、寫,但是如果沒有閱讀作爲基礎的話,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升的。今天,小編特意爲大家推薦高一語文必修2練習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語文必修2練習試題

1.文學常識填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現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戰士。代表作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自華'佩弦'秋實'散文家'詩人'學者'背影'你我'歐遊'雜記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霎時( ) 斂裾( ) 點綴( )

嫋娜( ) 羞澀( ) 脈脈( )

顫動( ) 宛然( ) 酣眠( )

蓊鬱( ) 媛女( ) 倩影( )

鷁首( ) 惦念( ) 踱步( )

答案:shà jū zhuì nuó sè mò chàn wǎn hān wěng yuán qiàn yì diàn duó

3.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翻樣子吧。

B.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闢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C.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D.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攏着輕紗的夢。

答案:C

解析:A項,“翻”應爲“番”。B項,“闢”應爲“僻”。D項,“攏”應爲“籠”。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總之,《荷塘月色》的語言藝術確實達到了作者所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

B.“另一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此時的“我”與平常的“我”有何不同?

C.這個“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樸素,恐怕連人格的高潔,思想的純正,感情的真摯都包含在裏面了。

D.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曾將點綴於荷葉之間的白花喻爲“剛出浴的美人。”

答案:C

解析:B項,逗號應該改爲問號。連續問,每個問句都應該用問號。C項,“高潔”“純正”後的逗號應改爲頓號。D項,句號應該放在引號的外面。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考古部門在南京老城牆的門西地區發現一處古建築遺址,該遺址雖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但根據方位和時代判斷,很可能是疑似金陵鳳凰臺遺址。

B.這本《朱自清作品精選》書頁上多處做了精讀的記號,可見即使告別校園多年,他對朱先生的作品仍有着磁鐵般的吸引力。

C.朱自清把誦讀作爲理解與欣賞原著的重要方法,主張閱讀詩詞需要吟誦,閱讀其他經典文學作品也需要反覆熟讀。

D.近日土耳其表示,在建設安伊高速鐵路二期工程,將尋求中國的幫助。這爲中國鐵路總公司打入歐洲市場提供了一次機會。

答案:C

解析:A項,語意重複,“可能”與“疑似”重複,可刪去“疑似”。B項,主客體顛倒。應將“他對朱先生的作品”改爲“朱先生的作品對他”。D項,成分殘缺。應在“二期工程”後加“時”。

6.作者由對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寫轉到對採蓮情景的描述,這種手法屬於 ( )

A.想象 B.聯想

C.用典 D.反覆

答案:B

解析:聯想是指由於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於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A項,想象是人在頭腦裏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文中在轉到對採蓮情景的描述時並未形成新形象。C項,用典指的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等。雖然對採蓮情景的描述有用典,但與題乾的要求不符。D項,反覆是爲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描寫轉換時並沒有使用這種手法。

7.下列四個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一項是 ( )

A.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

B.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爲月光留下的。

C.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答案:B

解析:A項,將“陰陰的樹色”比成“煙霧”。C項,將“葉子”比成“舞女的裙”。D項,將“顫動”比成“閃電”。

8.下列各項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 )

例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A.一個渾身只有一條短褲的男孩子,揮着一根樹枝,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B.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D.我順着柳蔭小路漫步,只見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樣羞澀地低着頭,在朝輝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答案:D

解析:D項使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例句與A、B、C三項都使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例句中用聽覺寫嗅覺。A項,用聽覺寫視覺。B項,用聽覺寫視覺。C項,用視覺寫嗅覺。

9.下列對句中加點的動作描寫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動作輕柔,怕驚醒妻兒。)

B.路上只我一個人,揹着手踱着。(沒有目標地、悠閒地慢慢欣賞美麗的風景。)

C.這樣想着,猛一擡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作者思考問題過於投入,不覺已經回到家門口。)

D.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照應開頭的“帶上門”。)

答案:B

解析:“悠閒”不對,作者欣賞風景是爲了排解煩悶,並不悠閒。

10.下列對句中加點疊詞的表達效果的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點明瞭妻子半睡半醒的狀態。)

B.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鬱鬱的。(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樹木多而密且茂盛的樣子。)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不僅描繪出了路的彎曲,而且準確呈現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曲徑通幽”的園林之美。)

D.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寫葉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樣清淨美麗。)

答案:D

解析:亭亭:形容高聳。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葉子的出水之高。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荷塘月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卻以作家靈敏的觸覺去感受它,觀察它,品味它,從而細緻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邊的荷香月色”。

①那裏有畫,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

②朱自清曾說,作家應“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於平常身歷之境,也含有驚異之感”

③在那詩情畫意裏,蘊含着作者藝術上的孤詣與苦心

④讀着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麗的畫面立即呈現在眼前: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像縹緲的歌聲

⑤荷塘就在清華園裏,是作者“日日走過”的,可謂“平常身歷之境”了

A.④①③②⑤ B.①③②⑤④

C.④③①②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A

解析:作答本題,首先應通讀本段文字,聯繫供排句瞭解文段大意。然後根據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判斷順序。文段是關於《荷塘月色》的賞析,有比較明顯的句間邏輯關係。如①句從內容看應該承接④句而來。③句“那詩情畫意”承接①句“那裏有畫,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⑤句寫“平常身歷之境”,與橫線後的轉折聯繫緊密。故正確的排序爲④①③②⑤。

12.判斷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是否可以刪除,並說明理由。

(1)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爲盛;從詩歌裏可以約略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否。“頗”是表程度的副詞,意爲“很,相當地”。如果刪除“頗”字,將不能夠清楚地表明作者此時內心不寧靜的程度。

(2)否。“像”是“好像”的意思,表達的是不肯定的意思,如果刪除“像”字,就是“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這與事實不相符。

(3)否。“約略”的意思是“大致,大概”,表示不十分精確的或不十分詳盡的,如果刪除,表示的意思就比較肯定,與前面的“似乎”不吻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