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一試題

2016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3.95W人 

  【2016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2016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一、基礎知識(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點綴(zhuì) 嫋娜(niǎo) 瀰漫(ní)  脈脈含情(mài)

B.處理(chù) 顫慄(zhàn) 霎時(shà) 蓊蓊鬱鬱(wěnɡ)

C.混沌(dùn) 落蕊(ruǐ) 房檁(lǐn) 揠苗助長(yà)

D.曲折(qū) 莖葉(jìnɡ) 倩影(qiàn) 纖塵不染(xiān)

解析:A.“彌”應讀作mí,“脈”應讀作mò;B.“處”應讀作chǔ;D.“莖”應讀作jīnɡ。

答案:C

2.下列各句空格處應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

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爲了這永遠向着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爲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繫住它,仍舊讓________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靜 品嚐 軟弱     B.幽僻 品嚐 柔弱

C.幽僻 賞玩 柔弱 D.幽靜 賞玩 軟弱

解析:“幽僻”指幽靜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貼切;②句用“賞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相照應;“軟弱”的對象常常指人,所以③句用“柔弱”更貼切。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B.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C.我疲累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

D.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裏來,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解析:“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前應加“叫”或“讓”字,使與前文的主語“我”相對應。

答案:D

4.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一組句子,語序恰當的一項是(  )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________________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①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 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②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 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

③樹縫裏 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④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爲月光留下的。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 ①③④

解析:這段文字緊緊圍繞“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順序展開,由遠景到近景,由高處到低處。④句緊承前面的“楊柳最多”,然後按照“樹色”“樹梢”“樹縫”的順序展開。

答案:B

二、閱讀理解(46分)

(一)現代文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談談現代散文

中國現代散文,發端於偉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郁達夫曾說:“五四運動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個人’的發現。”正是這種“發現”,溝通了我國新文學和世界現代文學的精神聯繫,奠定了“自我”在現代散文中的主體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劃時代意義。散文的寫作從此變得面貌一新:不僅由“白話”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體”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轉換;而且,由“代聖賢立言”變爲“表現自己”,從內容記寫上實現了和世界文學的同步對接;同時,“文章”上升爲“文學”,則又極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審美品位”。現代散文石破天驚般的輝煌發展與巨大業績,是繼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後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體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裏,真實而獨特的寫作“主體”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郁達夫所說的“‘個人’的發現”云云,其實指的正是走進散文之中的那個活生生的“自我”。在鬱氏看來,文學作品都是變化了的作家之“自敘傳”,散文當然更不例外。據此他指出:“現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徵,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裏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他這裏所說的“個性”,還有林語堂此前所說的“性靈”,指的也都是這種“自我”。

散文是一種“實”“虛”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所謂“實”,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實的客觀外物。寫作“主體”生活在社會現實裏,處身於這些人、事、物、景的現實生活環繞之中,他自然會有所觀照、感應,併產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寫出這些激活“主體”精神映射的“實生活”來就顯得很有必要;它實在是營造作品精神家園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構築整座情感大廈必不可少的“鋪墊”。

在散文的“實生活”層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運動”。在這裏,“真實”是絕對的要求。其記寫應準確無誤,取信後世,力戒虛構編織,矯情僞飾。散文的這種“紀實性”,是“文體”和讀者之間千百年來所達成的一種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動的。

散文需要寫“實”,但寫“實”並非終極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鋪墊好這些“基石”後,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領域大膽進發,構建出一個精神或心靈的大廈!而這即是寫“虛”。寫“虛”,又可向兩方面發展:一是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着力,走客觀、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勝——雜文、隨筆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類自身”的觀照上着力,走主觀、向內的路,主“情”,重人性開掘,求心靈淨化,以情感的明淨、深沉動人——藝術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刪改)

5.下列對“現代散文”的有關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郁達夫認爲現代散文是作家心靈的真實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體現作家的個性。

B.現代散文以白話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實現了大的變革,從而和世界文學同步對接。

C.現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審美品位,使散文這種文體獲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輝煌。

D.五四新文化運動促進了個體對“自我”的發現,使現代散文不再只是“代聖賢立言”的文章。

解析:B項,張冠李戴,“從而和世界文學同步對接”是由於散文在內容上對“自我”的發現。

答案:B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散文是虛實結合的藝術,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礎之上,又要寫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現實生活是作家營造精神家園的基石,散文應該真實地表現這種生活,而不能矯情、虛構。

C.散文的用意是表現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並以此打動人,所以寫實並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

D.雜文和隨筆着力於表現 “人與社會”的關係,藝術散文則着力於表現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解析:D項,曲解文意,藝術散文觀照的是“人類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答案:D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項是(  )

A.現代散文由於對“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先秦之後的古代散文卻完全淹沒了自我,是沒有“心”的應時之作。

B.郁達夫認爲,文學作品都是變化了的作家的“自敘傳”,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實再現,沒有虛構和想象的成分。

C.只有以開掘人性、淨化心靈爲要務的散文才會深沉動人,這樣的文章虛實結合,有着特殊的藝術魅力。

D.現代散文之所以廣受讀者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這些作家能依據“紀實性”原則,反映真實的生活,表達真摯的感情。

解析:A項,主觀臆斷,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現代散文中的主體地位”和“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可知,中國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項,過於絕對,“都是其生活的真實再現,沒有虛構和想象的成分”錯;C項,以偏概全,“只有以開掘人性,淨化心靈爲要務的散文才會深沉動人”錯,在“人與社會”關係上着力的散文一樣可以動人。

答案:D

(二)課內文本閱讀(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①窗是朝東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點鐘左右太陽便照進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線射個滿室,直到十一點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熱。這公寓裏還有幾間空房子,我原有選擇的自由的,但我終於選定了這朝東房間,我懷着喜悅而滿足的心情佔有它,那是有一個小小理由。

②這房間靠南的牆壁上,有一個小圓窗,直徑一尺左右。窗是圓的,卻嵌着一塊六角形的玻璃,並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個大孔隙,手可以隨意伸進伸出。圓窗外面長着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裏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當公寓裏的夥計替我提了隨身小提箱,領我到這房間來的時候,我瞥見這綠影,感覺到一種喜悅,便毫不猶疑地決定下來,這樣了截爽直使公寓裏夥計都驚奇了。

③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當我在這小房中安頓下來,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牆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着,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爲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但我並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瞭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瞭解我的語言一樣。

8.第①段着力描寫了房間的環境,有什麼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房間朝東,“可畏的光線射個滿室”,“令人感到炎熱”,但我還是選擇了這個房間,襯托了“我”對“綠”的喜愛。

9.作者說:“我原有選擇的自由的。”爲什麼還是“了截爽直”地選擇了這個窗朝東的房間?(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因是可以欣賞窗外的綠色。從側面寫“綠”,表達作者對“綠”的迷戀和摯愛。

10.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現自己對“綠”的喜愛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11.說說你對下面句子的理解。(5分)

我疲累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過對比表現他對毫無生機的生活的極端厭棄,運用“涸澈的魚盼等着雨水”的比喻說明綠色對於他來說就是生命。

(三)課外文本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超山的梅花

郁達夫

①凡到杭州來遊的人,因爲交通的便利,總只在西湖一帶,登山望水,漫遊兩三日,便買些土產,如竹籃紙傘之類,匆匆回去。而離杭城三五十里稍東偏北的一帶山水,現在簡直是很少有人去玩,並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樣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餘年前,杭州人的好遊的,總沒有一個不留戀西溪,也沒有一個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那時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徑都是水道。舟入塘棲,兩岸就看得到山影;到這裏,自杭州去他處的人,漸有離鄉去國之感,因而塘棲鎮和超山、獨山等處,便成了一般旅遊之人對杭州的記憶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棲鎮南,據說高有五十餘丈,週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於皋亭黃鶴之外,故名。超山腳下,塘棲附近的居民,因爲住近水鄉,阡陌不廣之故,所靠以謀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所以超山一帶的梅林,成千成萬;由我們過路的外鄉人看來,只以爲是鄉民趣味的高尚,個個都在學林和靖的終身不娶,殊不知實際上他們卻是正靠此而養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來是開在立春前後的;梅乾極粗極大,枝叉離披四散,五步一叢,十步一阪,每個梅林,總有千株內外,一株的花朵,又有萬顆左右;故而開的時候,香氣遠傳到十里之外的臨平山麓,登高而遠望下來,自然自成一個雪海;近年來雖說梅株減少了一點,但我想比到羅浮的仙境,總也只有過之,不會不及。

⑤從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車路上,過臨平山後,兩旁已經有一處一處的梅林在迎送了,而匯聚得最多,遊人所必到的看梅勝地,大抵總在汽車站西南,超山東北麓,報慈寺大明堂前頭,梅花叢裏有一個周夢坡築的宋梅亭在那裏的周圍五六裏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謂宋梅,是一棵曲屈蒼老,根腳邊只剩了兩條樹皮圍拱,中間空心,上面枝幹四叉的梅樹。因爲怕有人折,樹外面全部是用一鐵絲網罩住的。樹當然是一株老樹,起碼也要比我的年紀大一兩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卻不敢斷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國清寺的伽藍殿前,看見過一株所謂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臨平山下安隱寺裏看見過一枝所謂唐梅;但所謂隋,所謂唐,所謂宋等等,我想也不過“所謂”而已,究竟如何,還得去問問植物考古的專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從梅花林裏穿過,西面從吳昌碩的墳旁一條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頂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許多同夢也似的疏林,一株兩株如被遺忘了似的紅白梅花,不少的墳園,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邊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爲超,就有點感覺得到了;從這裏向東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無數的果樹,不斷的低崗,還有塘的兩面的點點的人家,這便算是塘棲一帶的水鄉全景的鳥瞰。

⑧從中聖殿再沿石級上去。走過黑龍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頂,第一要使你駭一跳的,是沒有到上聖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築的天門。到了這裏,你才曉得超山的奇特,才曉得志上所說的“山有石魚石筍等,他石多異形,如人獸狀”。諸記載的不虛。實實在在,超山的好處,是在山頭一堆石,山下萬梅花,至若東瞻大海,南眺錢江,田疇如井,河道如腸,桑麻遍地,雲樹連天等形容詞,則凡在杭州東面的高處,如臨平山黃鶴峯上都用得着的,並非是超山獨一無二的絕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後,則北去超山七裏地外的塘棲鎮上,不可不去一到。塘棲鎮跨在一條水的兩岸,水南屬杭州,水北屬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衆多,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鎮集,但比起有些縣城來,怕還要鬧熱幾分。所以遊過超山,不願在山上吃冷豆腐黃米飯的人,儘可以上塘棲鎮上去痛飲大嚼;從山腳下走回汽車路去坐汽車上塘棲,原也很便,但這一段路,總以走走路坐坐船更爲合適。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

(原文有刪節)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文章以遊蹤爲線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風土人情一一呈現在了讀者的面前,使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B.塘棲地處水鄉,耕地不多,因而鄉民多種果樹以謀生,故而纔會有如此多的梅林,並非鄉民趣味高尚,學林和靖梅妻鶴子的緣故。

C.文章字裏行間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以及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D.文章先敘述後議論,或虛或實,喚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鳴,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訪古的遊覽。

E.文章筆觸清麗而又飽含深情,語調悠閒而能敘事狀物,有着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然後令人掩卷難忘。

解析:C項“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錯,文中並不是“處處”都有體現,如“因爲怕有人折,樹外面全部是用一鐵絲網罩住的”;D項“先敘述後議論”錯,應是“寫景抒情結合”。

答案:CD

13.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麼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作者把超山今昔不同的地位進行對比,既是讓讀者對超山的歷史有個全面的瞭解,也爲下文具體寫超山的梅花作鋪墊。

14.請從修辭和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文章第④段的內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如“一株的花朵,又有萬顆左右”,寫出了超山的梅花之多;(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如:“自然自成一個雪海”,寫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白、之多;(3)使用對比的表現手法,如“比到羅浮的仙境,總也只有過之,不會不及”,突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美。

15.請探究文章的結尾爲什麼要寫塘棲鎮。(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結構上,和前文內容呼應;(2)在內容上,是超山的梅花給塘棲鎮的人們帶來了富庶安定的生活,意在提醒鎮上的人們也應盡心盡力地維護和愛護梅花,揭示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三、語言運用(12分)

16.請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不超過15個字。(4分)

本報廣州2月18日電(記者林潔) 今天,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籃球協會聯合主辦,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廣州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承辦的“CBA與我共成長公益計劃”活動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舉行。活動中,由外來務工子女、少年宮學員組成的廣州市少年宮希望籃球隊,還與CBA全明星隊員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CBA與我共成長公益計劃”是由中國籃球協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展成立,旨在資助貧困青少年文化體育事業,傳播公益理念和籃球文化。據廣州市少年宮黨總支部書記李約堅透露,廣州市少年宮爲此將在籃球興趣班增設免費名額,爲熱愛籃球但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孩子們提供訓練機會。

(摘自2012年2月19日《中國青年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BA與我共成長 公益計劃走進廣州

17.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西方國家對中非關係的種種偏見皆緣自以赤裸裸的一邊是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對非關係,一邊是對其在非洲的殖民歷史和損人利己的政治現實意圖採取選擇性屏蔽的雙重標準來維護傳統勢力範圍的畸形思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變換句式的能力,作答此類題,先找到句子的主幹,然後把修飾成分組合成單獨的分句,此句的主幹是偏見源自畸形思維。然後剝離出這種思維的特點,一邊……一邊……,明示了其兩個特點。最後指出這種思維的目的。

答案:西方國家對中非關係的種種偏見皆緣自一種畸形思維。這種思維的一大特徵就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一邊是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對非關係;一邊是對其在非洲的殖民歷史和損人利己的政治現實意圖採取選擇性屏蔽。其目的是維護傳統的勢力範圍。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選話題,寫幾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4分)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幫助我們攀登知識的殿堂;

書籍好比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啓智慧的窗戶;

書籍好比一盞明燈,它能幫助我們驅散無知的黑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仿寫句式的能力。示例話題是“書籍”,內容闡述的是書籍的功效,使用的修辭手法爲比喻和排比。題目要求另選話題,不得繼續使用“書籍”,據此,可以聯想其他事物或情感,注意要使用比喻與排比的修辭手法。

答案:友情好比一根琴絃,它能幫助我們撥動孤寂的心絃;友情好比一支畫筆,它能幫助我們繪就多彩的圖畫;友情好比一縷春風,它能幫助我們吹開冰封的心靈。

四、寫作(50分)

19.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按照要求寫一篇作文。

《荷塘月色》寫景狀物精彩,意境優美,語言富有韻味。《故都的秋》也寫景狀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濃郁的情思,作者的襟懷、志趣、性格也洋溢在字裏行間。《囚綠記》寫景狀物新穎獨特,含蓄蘊藉,寫出了景物的“靈性”。儘管各篇課文情感的表達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這些課文不僅展現了景之美、情之濃,而且蘊含着豐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發讀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多方面思考。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巒、寂靜的森林、廣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幅美麗的圖畫,試擷取一片最美的風景寫篇抒情文章。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1.2016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試卷及答案

2.2016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試卷

3.2016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4.2016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

5.高一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題(帶答案)

6.2016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測試卷

7.高一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練習題及答案按課時

8.2016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測試卷

9.2016必修二第三單元綜合檢測語文試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