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冀中的地道戰》是一篇記實文章,介紹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

  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1

《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要求我們教學時讓學生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體會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鬥志、無窮的智慧。但抗日戰爭畢竟距離現在太遙遠了,單憑課本中的文字,學生的想象會受到一定的阻礙。爲了完成教學目標,我運用以下方法:

一、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首先讓學生認真地觀看電影《地道戰》,課上又播放課文情景朗讀,使同學們全面瞭解地道戰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及人民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力。又讓他們仔細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個部分?說說爲什麼?爲突破難點,抓住重點,我引導學生在瞭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並從中感悟到這樣的表達順序的好處是使複雜的冀中地道很有條理地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對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較清楚的瞭解。在教學時重點讓學生理解第四至七自然段,因爲這幾個自然段闡述了地道的構造及特點。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地道的特點,讓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課文的文字描述,畫出地道示意圖,並讓學生結合示意圖,作簡單的介紹。這樣學生一下子興趣盎然,讀起課文來就仔細了。整堂課都是學生參與,學生設計,真正當了教師! 不足之處:學生畫好地道示意圖後,應指派組內代表在黑板上演示並畫出設計圖,再做作詳細介紹,我想會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及充分體會出課文表現出人民羣衆的`無窮智慧。

  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2

《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在語文版教材中也選用了。它要求我們教學時讓學生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鬥志、無窮的智慧,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同時瞭解冀中的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由於地道的式樣多,有一百多種,有大洞、小洞、出口、氣孔、迷惑洞、孑口、有廁所、有住人的等,構造非常奇特。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地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地道里面的構造,同時設計一個情境“假設有一隊日本鬼子進村並且發現了地道,他們會有怎麼樣的遭遇以及村民們又將怎麼樣利用地道打擊日本鬼子”。然後讓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課文的文字描述,邊讀邊動手畫一畫。

爲突破難點,抓住重點,我引導學生在瞭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看全文重點寫了什麼,在重點部分的前後各寫了什麼內容,幫助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並從中感悟到這樣的表達順序的好處是什麼。這樣的表達順序,使複雜的冀中地道很有條理地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對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較清楚的瞭解。

對於生活在現在的兒童來說,怎樣讓學生全面、清晰地在頭腦中形成對地道戰結構的瞭解,使他們認識到地道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特殊作用呢?單憑課本中的文字,學生的想像未免會受到一定的阻滯,畢竟距離現在太遙遠了。所以,課後,要求學生去下載電影《地道戰》看一看,或查找有關資料的任務,較全面地瞭解地道戰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及人民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還可以自己設計一幅地道圖。

  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3

《冀中的地道戰》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時,應重點讓學生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鬥志和無窮智慧,有效地利用“地道”巧妙地與打擊日寇,與敵人周旋,顯示出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同時讓學生了解冀中的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地道戰是冀中一帶人民首創的鬥爭形式,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發揮了一定的特殊作用。由於當年的地道戰畢竟距離現代的小學生生活很遙遠,他們對地道的結構特點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使學生學習課文受到了阻礙,僅憑課本中的文字是很難達成教學目標的。

那麼,怎樣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地道的結構特點和地道戰的巨大作用呢?

我的具體做法有以下三個亮點:

一、佈置有效預習作業。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首先佈置了預習作業:1.認真觀看電影《地道戰》;2.結合電影《地道戰》讀課文;3.上網查閱有關地道戰的資料。

課前預習有諸多好處:第一,預習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課前進行彌補。第二,預習有利於聽課時跟着老師講課的思路走。明確哪些知識應該集中精力去聽,便於理解和消化。第三,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帶着問題聽課與質疑。第四,預習可以提高做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上課時着重記錄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內容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

二、巧妙設計聰明問題。設計“聰明問題”,着力碰撞思維火花。“問題”設計尤爲重要。歌德曾說:“要想得到聰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富有吸引力,就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這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十分有益。

爲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時,我重點讓學生理解第三至七自然段,因爲它闡述了地道戰的產生和作用,以及地道的式樣、構造及特點。地道的式樣多,有一百多種,有大洞、小洞、出口、氣孔、迷惑洞、孑口、廁所、住人處等,構造非常奇特。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地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我先讓學生仔細研讀課文三至七自然段,詳細瞭解地道里面的構造;然後設計了一個情境問題:“假設有一隊日本鬼子進村並發現了地道,村民們將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日本鬼子”?學生興趣盎然,展開深思,異常投入,回答問題十分恰當,再現了當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精彩瞬間。

三、讓學生做導遊解說“地道”。爲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特意安排學生當導遊,對參觀地道的旅遊團隊介紹“地道”,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語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講解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的確,冀中人民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敵人來了,他們就鑽到地道里去,讓敵人撲個空;敵人走了,他們就從地道里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靠着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後游擊戰爭。這真是一個“奇蹟”。

我認爲,這堂課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