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3.71W人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

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重點的詞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

聯繫前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4、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爲什麼?(小小組討論)

(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癒合”和生孤單失羣”的意思。

(2)讀了這個句子,你了什麼?(同桌交流)

(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 );叫得悲慘,因爲( )。”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

(4)再讀這句話,現在你又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5、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 )掉了下來,因爲( )。”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6、說到底這隻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爲什麼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裏會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組研究、交流;

可提示: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麼關係?

8、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後,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羣、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爲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裏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隻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

9、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通過兩個具體的故事表現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程度。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抓住重點詞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三天前”“終於”“一動不動”“小心翼翼”“寶貝”等重點詞語,通過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談體會、感情朗讀、造句……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二、創造想象空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想象來源於生活實際,但由於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學法布爾找紡織娘這件事時,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是怎樣找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有的學生說,紡織娘的顏色與草叢的顏色差不多,要非常細心才能找到;有的.學生說,草叢中有刺,法布爾有可能被割到;還有的學生說,法布爾可能會遇到蛇、毒蠍之類的東西,十分危險……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探索精神,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摒棄繁瑣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的是怎麼教,至於教什麼學什麼都被忽略了。就像廚師做菜,過分強調菜的花樣,講究色、香、味、形。至於菜對人體的營養卻被忽略了。因此,學生儘管吃了許多精緻的“食品”,卻仍然“營養不良”。因此我在執教這一課時,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舊模式,徹底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空洞的說教,通過運用恰當得體的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

四、不足之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如筆者早先所說“預想很豐滿,現場很骨感”,本課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1、由於爲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入部分對《昆蟲記》一書介紹花費時間過多,以致整個教學過程前鬆後緊。筆者今後當努力學習把握課堂節奏,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在保證學習效果的同時保障教學進度。

2、在引導學生品味詞句暢談體會的個別環節,囿於教學預設,對學生的回答抱有高期待,沒能客觀地面對差異,面向全體。今後教學預設應更開放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收穫成功。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爲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爲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爲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爲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爲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着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啓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爲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詩歌內容簡單,但字裏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愛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優點與不足: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詩歌特點,將教學本課的思路確定爲:情境促讀,讀中悟情。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含義。這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致盎然。比如老師精彩的範讀,精美的畫面,動情的語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寓意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我致力於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同時這節課還補充了課外詩等以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

2、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

3、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閱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⑴ “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爲什麼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是在想什麼呢?原來,“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徵。面對這個結合着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爲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願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學生閱讀時要注意讀好“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⑵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爲什麼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沉默不語呢?工程師“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徵着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程師沉默不語;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後作出安排。學生們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着氣。”“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一個“長久地”說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那麼,工程師是爲什麼嘆氣呢?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築公路的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因此,這聲嘆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爲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嘆着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之前,看到工程師在嘆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這兩句話語速也要舒緩、語調同樣要略顯低沉。

⑷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說。‘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工程師的話是陳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比較平靜。工人們的話則是出於對橡樹的愛護,因此他們的話應該含有一定的激動的情緒,讀出來應該略顯激動。

⑸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覆,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爲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後的一種輕鬆心態。因此,這段話讀起來要輕快,但一連串的動作名詞“拿出、走到、打進”,語速稍緩、語氣略重。

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爲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爲好,但人們爲保護橡樹卻將其築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爲橡樹特別設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⑺ “坐車過往這裏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不約而同地讚歎”,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讚賞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決定、行爲 (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高尚的心”則是對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非常準確的、也是最好的評價。學生閱讀時要注意這兩處的詞語。在準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領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爲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把自己認爲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參考資料】

〖橡樹〗

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澱粉。樹皮和殼鬥可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灌木〗

無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較矮小,近地面處枝幹叢生。例如紫荊、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師〗

技術幹部的職務名稱之一。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專門技術任務的設計、施工工作的專門人員。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種廢水的管道。

〖瀝青〗

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膠狀,有天然產的,也有分餾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來鋪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稱柏油。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這是人教版第六冊教材的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寫的。考慮到在一節課裏要基本完成教學內容,我爲四年級的孩子選擇了這篇比較短小淺顯的課文。儘管評課的老師給了我很多鼓勵的話語,但我想起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保留自己的判斷!老師們爲了鼓勵我才儘量說優點,我自己知道,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一些遺憾。這隻能說明,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還不夠強,現場調控能力還有待加強,而思考和實踐。

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預料的不一樣的。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異的。這就決定教師必須敏銳地察覺他們的思維過程,從錯綜複雜的信息中提煉最值得探究的教學問題,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走個來回,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揣摩、感悟、體驗、想象去解決心中的問題,把學和教、預設和生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風箏”飛得多遠,“線”永遠在老師的`手中。在教學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來指導學生理解全文,但是,由於疏漏了讓學生說感受的環節,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從學生閱讀的心理規律上來看,學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後一句,而是寫工程師和工人們沉默的話。在對學生學情的估計和及時調整策略上,我顯然缺乏教學機智。我想在探究“工人們和工程師爲什麼嘆氣”這個問題前,還是應該先讓學生解決“馬蹄形”是什麼形狀,從而對課文意思有一個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讓樹,還是把樹砍了吧?”這個問題,就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爭辯思維,更有興趣地去讀書。

因此,教學是要充分預設的,同樣的教學內容,到不同的班級去教,過程也是不一樣的,教師最要緊的是現場靈活的調控能力。在細節上,還有很多毛病,比如一開始自己也有些緊張,說明缺少實踐鍛鍊的經驗;對多媒體課件的操作不夠靈活,導致不小心把後面一張幻燈片提前放了出來;對時間的控制不夠完美,導致教學出現了幾十秒的多餘時間,又讓學生提問,使教學又終點回到了中國;對板書的設計雖然比較有新意,但是當時考慮到時間,漏了“和諧畫卷”這幾個詞,我想如果加上,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總之,在辛苦的過程裏,我們會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課題、上課都是一樣。我想起一個朋友的話:“做一棵會思考的蘆葦”吧!在過程裏,我們感受着快樂!同時我也要感謝我們這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重點】

目標1、2、3。

【教學難點】

目標2、3。

【教學準備】

1、學生:

收集牛郎織女(包括乞巧節)和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及其它神話故事。

2、教師:

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神話故事的課件(展示故事主要情節,並教師配說對白。見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本單元導語

瞭解本單元學習內容。

(板書:神話故事、民間傳說)

二、瞭解“乞巧節”,學“乞”

1、引入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29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齊讀“乞巧”(“乞”三聲,區別乞──氣)

2、通過課前蒐集的信息,你瞭解“乞巧”嗎?

(四人小組交流、抽說、補充。見124頁)

三、讀詩,(學“霄”),講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1、自讀,齊讀詩。

2、學“霄”(“霄”夜。上“雨”字頭,下“肖”)

3、詩中講了一個什麼神話故事?(板書:牛郎織女)

4、生用課前蒐集的資料講故事。

⑴ 四人小組交流、補充(可用圖書),教師參與交流補充。

⑵ 抽講,其他學生可補充。

⑶ 出示課件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畫面,師說白。見後

⑷ 每位學生自己講講故事:

(再出示故事課件)

出示簡筆畫,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這樣的故事?

(板書:古人的.豐富想象)

四、讀詩,理解大意

1、根據故事和信息自讀理解詩意,小聲說話。

2、四人小組交流,師參加。

3、抽說,其餘補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晚,家家戶戶的人們擡頭望無際的夜空,只見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見了。家家好在乞巧節時望着秋月,穿針,向織女乞取智巧。)

4、讀詩、背詩:

⑴ 齊讀;

⑵ 比賽朗讀;(男女生)

⑶ 同桌互讀;

⑷ 齊讀;

⑸ 背:

(提示:根據第1、2句意)

① 自背;

② 互相抽背;

③ 齊背。

五、拓展

你還知道什麼神話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資料: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她心靈手巧,能織出五彩的雲錦。織女和牛郎結爲夫妻後,織女再也不給天帝織雲錦了,天帝用天河將她們夫妻隔開,只准每年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一次。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我曾經在小學時學過《燕子》這篇文章,我也曾經看過特級教師執教的《燕子》實錄,我也曾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表《談燕子一課板畫的運用》一文。

教學這一課時,我多次用了板畫。如學習第一節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練地畫出一支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就隨手在黑板上畫出了綠柳紅花嫩草;學習第三節小圓暈,就在黑板上畫出一圈一圈的小圓暈的形象;尤其是寫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畫上一段五線譜,學生立即理解了這個絕妙的比喻,彷彿聆聽到演奏美妙的樂曲……

喜愛畫畫!課餘時間尤其喜歡畫卡通人物,喜歡黑白搭配的黑白畫,清晰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彩,真是一種享受!學校開會時常常偷偷畫上幾筆,自我欣賞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當我發現,在課堂上,有時隨手畫上幾筆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來陣陣歡笑。在批改作業時,在學生的本子上畫上一個大拇指,一個笑臉,對我來講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學生常常捧着我的畫說:“劉老師,你當美術老師吧!”我想如果有機會讓我當美術老師,我一定乾得很出色!

規劃我的人生,有一條就是學習繪畫和設計,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會開始做!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下面是我在《趕海》二上時課堂引入部分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在音樂結束時告訴我: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播放《大海啊,故鄉》,學生閉目欣賞)。(音樂止)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生作舉手狀)

生: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

生:我想到了海邊有海鷗在飛翔。

生:我想到了我們去北海游泳的情形。

生:我想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小孩在撿貝殼。

……

師:同學們,有一個朋友名叫楊謙。他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寫的《趕海》,跟他一起去感受趕海的樂趣。

(師板課題:趕海)

(播放畫面)

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海邊,此時正好是退潮的時候。你現在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嘩嘩”的海水聲。

生:我看到了大海潮水正往下退,還發出“嘩嘩”的聲音。

生:我看到了浪花一下退下去,一下又涌上來,好像不捨得離開。

師:是啊,退潮時的.浪潮可有意思了。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並用筆畫下描寫浪潮的句子。

……

自評: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根據文本的內容,以欣賞音樂《大海啊,故鄉》來引入課堂,意在創造一種輕鬆、柔美的意境。

同時,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張開想象的翅膀,既是想激發學習學習的興趣,又是想過渡到作者聽此歌想到童年趕海的趣事,從而把學生從課本外走進課本內。這樣的課堂引入帶有相當明確的目的,尤其是所提的問題“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所以我認爲,這樣的課堂引入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走進文本,應該算是一種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引入吧。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一、結合文本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翠鳥的課文有着其特殊性,結構很清楚,每個段落的層次也十分明顯。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時,就抓住了對於翠鳥外形描寫和行動敏捷這兩部分。圍繞着這兩部分來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將課文進行深入的研讀,首先自己要確定在教學中應該把握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應該如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來落實。同時結合語文工具性學科的特點,將語文能力的培養也同時落實到其中,這樣使學習和培養能力雙管齊下,努力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適當的教法學法。

課文教學中的教學重點是對翠鳥的外形特點的理解,通過對顏色的'描寫來感受翠鳥顏色鮮豔,並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同時也要體現對翠鳥小巧玲瓏的描寫,學會抓住個別詞語來體會感悟,發現表達時運用的比喻的修辭方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介紹清楚事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這些特點,並結合板書將其進行整理和概括,滲透對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導。對於難點的第二自然段翠鳥行動敏捷的理解,採取了學生圍繞“從哪兒可以感受到翠鳥的行動很快?”這個問題,讓學生自我展開學習,從而找到自己體會最深的詞彙和語句來結合生活實際談各自的體會,這樣讓學生獨立的發現和感悟,教師再給予及時的知道和點撥,學生對於難點的理解比較到位。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讀書,自然就能聲情並茂的讀出語氣了。學生也在模仿中學習着怎樣抓住關鍵詞句來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換詞中積累詞彙、運用語言。

三、體現整體把握和建立聯繫的特點滲透寫法。

課文的學習最後要回歸到整體上,畢竟這是一篇完整的課文,不能割裂開來獨立的理解,這樣學生的學習是斷節的。所以,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個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圍繞“寫翠鳥的外形和它的行動敏捷有什麼聯繫?”這個問題,學生將課文這兩個自然段聯繫起來想,使得課文成爲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不但滲透的課文在構段上的特點,也在有意識地使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最後的說話訓練也是在對課文整體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學生用“喜歡…喜歡…還喜歡…” 的句式進而來再次對課文表達的內容進行系統全面的概括。

不足之處:

在理解翠鳥顏色鮮豔的特點時,沒有結合插圖來具體的感受,因此,學生在對於“橄欖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沒有很好的發揮課件的作用。課文結尾處應該再對文本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時間上把握還需要在緊湊一些。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翠鳥》一文,備課中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堂中,感到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然後分組交流的完成爲學生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彙報交流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準確與生動,培養了想象力與表達力,如出示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這樣寫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抓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棱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之後的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將收集的鳥類知識隨堂介紹展示,感覺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了,拓展了其知識面,滲透了審美和思想教育。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珍珠泉》一課是略讀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重點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雖然以前也講過閱讀方法,但此次給我印象深刻。因爲在此之前,學習每一篇課文,讓學生讀完課文後,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看法來,學生們都是兩眼向天,不知提什麼問題好,甚至說“沒什麼問題,讀懂了全文”。其實,我心裏很明白,所謂的沒什麼問題,是因爲他們不會提問題。這次,學習《珍珠泉》時,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這時我着急了。下課後,我反覆查閱了有關閱讀教學的資料,得到了一個自認爲可以啓發學生思路的閱讀方法:

1.整體讀全文一次後,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2.遇到不懂的字詞,就採用多種形式去問,如查字典、請教同學、老師或父母。

3.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4.反覆讀文,找出答案,從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關鍵字眼。

5.再次感情讀文,體會不同人物所表達的情感。

6.讀完後,看看自己想說些什麼(拓展學生思維)。

沒想到,我這樣一講,同學們的思路頓開,結合課文《珍珠泉》,再讓學生讀文。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問題,如:“爲什麼叫珍珠泉?”馬上有同學找到了第三自然段,並把句子找出來了。又如,“珍珠泉周圍有什麼景物?”很多同學搶着把句子找出來並很有感情地讀了出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着不大……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並指出了關鍵詞語“石頭、黑裏透綠的青苔、蕨草、花兒……”通過這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時,只要我們老師指導的方法得當,學生的思路就能打開。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同時更要積極鑽研教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受收到較好的成效。俗話說得好: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南極風光》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不但語言精練、準確、規範,而且生動、形象,將自然美與語言美渾爲一體,尤其是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爲朗讀教學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縱觀整堂課,我在課堂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先前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結果卻不盡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 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了南極風光的美麗、奇異、神祕、迷人,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範讀引悟、自然領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鑑於課文內涵豐富,我重點抓住南極冰雪、動物、南極光三個方面,有重點的讓學生感悟,針對不同特點採用朗讀、觀察、合理想象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每一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媒體的使用,語言的訓練,必要的練筆,小組的合作,有序、有法、有度,達到良好效果。但我也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呈現異常興奮的狀態、學生的質疑能力較薄弱。我想:今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提問技巧的傳授與培養。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麼。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麼?我認爲,對於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並不意味着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爲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於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後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爲:1.本課中關於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並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並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爲什麼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爲是不文明的嗎?爲什麼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隻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纔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裏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着,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隻做課堂上的配角。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習作內容

這次習作,我們來寫一寫家鄉的景物,寫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盡力寫出景物的特點,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果對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別感興趣,也可以寫。

寫法點睛

俗話說:“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誰不說咱家鄉好呢?小朋友,你的家鄉在哪裏?你的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呢?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可愛的(美麗富饒的)家鄉吧。

首先要言之有序。

寫家鄉的景物,一定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或者具有典型特點的景物,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寫景的順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以時間推移爲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寫,也可以寫某一段時間的景色變化;二是以空間方位爲序,可以採用由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等空間方位順序來描寫景物;三是移步換景爲序,即隨着觀察者立足點的移動變化來描寫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景色,後到了什麼地方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只要按順序把觀察到的景物具體寫出來,家鄉的美景自然會呈現在讀者眼前。

其次要抓住特點。

寫景時只有抓住景物的特點,才能使人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怎樣才能抓住家鄉景物的特點呢?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物不同,景緻的特點也不同。比如,從氣候上看,北方冬天冷,哈爾濱有“冰城”之稱,而南方夏熱,重慶有“火爐”之稱、“霧都”之譽;從地勢上看,有的小朋友家鄉在一望無邊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有的小朋友則在連綿起伏的丘陵、高聳陡峭的大山上;從物產上看,有的小朋友家鄉盛產小麥,棉花,蘋果,而有的家鄉盛產水稻、香蕉、柑桔……總之,可以從事物的種類、大小、形狀、色彩、聲音,從靜態、動態等方面去發現特點,去描寫特點。

最後表達真情。

寫景表達的情感必須真實,這樣才能在感動自己的同時感動別人。對家鄉的讚美、熱愛,可以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來,也可以在開頭、結尾和文中直接抒發對家鄉的真情。此外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採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親切的擬人、有力的反問、動人的誇張,以及引用美妙的傳說,這樣寫會更加生動優美,更加吸引讀者。

小朋友,快快拿起你的五彩妙筆,盡情描繪那如詩如畫的家鄉美景吧!

思路點撥

思路1──寫一寫家鄉的大街小巷。你的家鄉一定有大街小巷吧?這些大街小巷是咱們生活和休閒的好地方,一草一木可能記載着人們的喜怒哀樂。寫一寫這裏的景色吧。

思路2──寫一寫家鄉的四季景色。你的家鄉也許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可以寫一寫家鄉四季變化的不同景色吧。

思路3──寫一寫家鄉的山水。你的家鄉有山有水嗎?不論是高山大河,還是小山小溪,咱們都可以寫一寫家鄉的山或水呢。

思路4──寫一寫家鄉的風景名勝。你的家鄉有旅遊景點嗎?這可是咱們習作的好素材呀!能夠成爲瀏覽勝地的地方,景色一定美麗迷人吧,寫出來就是好文章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