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論美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教學目標

論美教學設計

1、理解作者對美的認識,認清內在美與外在美之間的關係。

2、能夠運用作者的觀點對認識生活中的有正確認識和評價。

3、體會作者語言精練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對美的認識,認清內在美與外在美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運用文中觀點就現象談認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如果在本班挑選一名同學任“班級形象大使”,你們會選誰?

小結;從大家的評選中可看出,有的同學注重外貌,有的同學注重能力,有的同學看重性格。看來大家對於形象,都有不同的評選標準。外表的美上形象美,能力性格的可取之處同樣也是一種美,一種更讓人心動的美。

今天,讓我們走近近代試驗科學的鼻祖——培根,感受他所認同的美。學完本文,對於美,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穫。那麼作者是如何認識美的呢?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1)邊讀邊用勾畫的方式畫出能夠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

分析後總結本文的中心論點——美德最美。

(2)作者在文中共寫了哪幾種美?可以概括爲哪幾類?

他認爲最高境界的美受到怎樣的美?

三、品析語言。(賞析、質疑)

(一)、賞析:再讀課文,找出你所認同並喜歡的觀點,談一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可以結合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或者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理解(如周總理,居里夫人,任長霞,劉翔等)。可以寫下評註,或者小組內自由交流。

討論並歸納:

1、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2、因爲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3、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用寶石打比方,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不僅不會有影響,而且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貴。

2、一個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爲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4、這裏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蘊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二)、質疑:培根的文章寫於400多年前的英國,以21世紀的中國青年的眼光來看,你覺得他的觀點有沒有過時?文章在潛詞造句、思想觀點方面有沒有值得修正或補充的地方?如有,舉例說明。

班級交流。

預案:1、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每個季節都有其值得肯定的美的地方,春的萌動,夏的激情,秋的激越,冬的潛力。)

2、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如單指外表的美,它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從內在美的角度品析,就有不妥之處了。)

四、拓展延伸。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動用了高科技手段來整容,一時間“整容”、“”等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中國“第一”郝璐璐也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請以“我看整容”爲辯題,進行一次小小辯論賽。

要求:在運用文中一些觀點或語句進行勸說的基礎上,學用精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五、課堂小結。

莎士比亞曾說:“美的容顏不一定有美的靈魂”。可見,他賞識內在的美。泰戈爾有言:“你可以用外表的美來評價一朵花,或一隻蝴蝶,但你不能評價一個人。”證明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的確,一個人美不美不在外表,而在才華、氣質和品格。

同學們,學習本文後,你們一定更懂得了美在內涵,她是一股屬於心靈的力量。只有心靈的美,纔是永恆的美,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美。願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美,都能做回讓自己滿意的美的人。

六、課後練筆。

1、小組蒐集關於美的名言警句,全班共賞;同時,編寫自己的“凡人論美格言”。

每人擬一條關於美的格言,小組交流後全班評比。

2、尋找生活中你覺得不美的一面,仿文章的寫法試寫《論不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