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草原》的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草原》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草原》的教學設計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的教學設計

《草原》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再現美)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羣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小學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後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後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夥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並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夥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裏,或爲什麼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雲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裏,或爲什麼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遊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遊團去草原觀光,小導遊向遊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儘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小學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小學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麗大、綠、靜

人更美→熱情遠迎

激情會見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

讚美草原風光歌頌民族團結

《草原》的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

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做些什麼事。

3、體會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報告天氣、指明方向,從而體會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三)教法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讀悟悟、自主學習

(四)課前準備:

課件、課文重點句板貼卡片。

(五)教學過程:

1、看圖說話,提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草原和鷹,配上音樂《牧民新歌》。

①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教師一邊操作課件一邊引敘第一段:當你來到遼闊的大草原,首先見到的往往是鷹……

②這節課,就讓我們和草原上的鷹交個朋友吧!齊讀課題:草原上的鷹

③師激讀:草原上的鷹是多麼勇猛呀!再讀

(2)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①你想進一步瞭解草原上的鷹嗎?打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碰到不會讀的字做一個記號,也可以先問問同桌或老師。老師巡視,把課文給學生圈出不認識的字。(做到生字讓學生確定)

②老師出示課文,讓學生讀不認識的字。(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不能讀的老師注拼音讓學生讀。)

③分節讀課文。

A、你覺得你能讀好哪段?指名讀一節。

B、誰最想鍛鍊一下?再指名讀。(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④你們很會讀書,還想讀嗎?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哪一句話最能看出人們對草原上的鷹有着深厚的感情,邊讀邊劃出一個句子。

⑤指名說,並板貼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導朗讀好這個句子,教師隨機評點:老師感覺有點像好朋友了,再讀。

2、讀讀悟悟,體會情感。

學習第二段:

(1)(導)爲什麼說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嗎?自由朗讀第二段,想一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2)指名說,隨機重點訓練以下句子:

①出示句子:果然,( )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現了一片黃雲,( )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手大的冰雹就劈頭蓋臉地打下來。

A、天氣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說,老師出示以上句子。

B、其實天氣變化是有一定先後順序的。請你給這兩個句子加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過不了多久、接着)

讀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麼感覺?(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C、天氣的變化不僅快,而且越變越惡劣。(先看圖(配音)感受)

看了圖,你有什麼感受?請你用書上的一兩個詞語來說一說這時候的天氣情況。(如: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教師馬上指導讀好這幾個詞。

你能通過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嗎?自由練讀整句子→指名讀→評議→全班男同學讀、女同學讀(師點:女同學要是能通過朗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那真的很了不起)→齊讀。

D、第一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爲人們預告了這麼惡劣的天氣,可以讓人們早做準備,怪不得草原上的人們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會說—學生齊讀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②你還從哪裏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名說,再師生共同學習句子。

A、先看圖,教師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着,多美麗的草原夜色,多寧靜的草原之夜呀!學生齊讀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時傳來鷹的長鳴,這是它在預告,明天天氣一定晴朗。

(要是學生讀不出來,老師再點撥:要是能再輕一點,老師會感覺草原之夜更寧靜更美)。

B、指導朗讀全段:男女同學分讀“早晨”“晚上”兩部分,特別要注意讀好這兩種不同的意境。

③小結: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引板:預告天氣

④第二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爲人們預告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們只要一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就會說:(齊讀)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學習第三段:

(1)你還從哪裏體會出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呢?

(2)指名說,並隨機板書:指明方向

(3)這段話寫得很美,老師讀着讀着就把它讀成了一首詩,出示:

藍色的天邊

閃動着的一些

黑點

就是鷹

朝着鷹飛的方向走

你也許能

發現( )

碰到( )

也許能

找到( )

①老師把最美的部分留給你們補充!學生填空。

②讀讀這首詩的第二節,你體會到了什麼?(試圖引導體會找到方向時越來越欣喜的`感覺。)

師生對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

③齊讀詩,並給詩加題目。

④第三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爲我們指明瞭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們終於找到了村莊,此時此刻,我們肯定會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對鷹說——學生齊讀重點句: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3、課堂小結,昇華情感。

(1)總結,第四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達到: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預告天氣,爲迷路的人指路,其實還能爲人們做許許多多的事,難怪人們對鷹充滿了感情,讓我們站起來,擡起頭,對着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高呼吧!—學生呼: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來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該怎麼讀?學生醞釀後齊呼。

(六)板書:

預告天氣

草原上的鷹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草原》的教學設計 3

一、 感受蒙古風情。

1、導入:

師:今天高老師要當一回導遊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想知道去哪裏嗎?(想)我先不告訴大家,一會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不坐汽車火車,也不乘飛機,那讓我們一起騎上馬兒出發吧!(放歌曲《賽馬》,老師帶領學生做起碼的動作。)

2、觀賞課件,瞭解蒙古風情。

師:我們到站了,請看!我們到了什麼地方?(課件展示:藍天、大草原、牛羊羣、蒙古包……)

生:(內蒙古大草原)

師:你看到這裏有什麼?

生:藍天、白雲、蒙古包......

師:說得好,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嗎?誰來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

生:自由說。

師: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他們喜歡騎馬射箭,能歌善舞。他們的飲食以牛羊肉和奶爲主,他們的服飾也很有特色,(課件展示:蒙族服飾)男女都穿寬大長袖的袍子繫腰帶,長筒靴,平時以紅、黃色布纏頭,女子盛裝時戴漂亮的頭飾。

生:欣賞課件畫面。

師: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趕上了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爲了慶祝草原上的莊稼豐收而舉辦的,非常熱鬧,我們看看他們都幹些什麼?(課件展示:摔跤、騎馬、射箭三幅圖片。)

二、表演

1、導入

來了這麼久了,怎麼都沒見到草原的小朋友啊?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擠奶圖

(原來,這裏的小朋友說我們趕路也累了,就去擠牛奶給我們喝了!哇,這裏的小朋友真能幹,你們知道怎麼擠牛奶嗎?

擠牛奶有一定的竅門,想不想學會以後和蒙古族小朋友一起擠牛奶啊?)

3、學習擠奶、硬肩、硬腕、笑肩動作(輕聲播放《擠牛奶音樂》)

4、跟隨老師聽音樂表演

5、小結:

小朋友們真厲害,這麼快就把擠牛奶給學會了,你們知道嗎?草原上的人們把這種用來表現擠牛奶的舞蹈叫作“擠奶舞”。

三、《草原就是我的家》(想象體驗,創造表演)

1、聽(範唱)

師:同學們,你們聽蒙古的小朋友唱起了他們最喜愛的歌曲,聽一聽他們是怎樣歌唱草原的。(想草原)你們聽到了什麼?來誰來說說?(學生再說草原)

2、揭示課題:《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下面我們一起學唱這首蒙古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來一起讀一讀歌名。(生齊讀)

3、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師:下面和老師有感情的朗讀這首歌的歌詞。

4、師生一起讀歌詞,併爲歌詞加上動作

師:那好,你們跟這老師來讀一讀,我們再爲歌詞加上動作,(教師帶讀一邊加動作,學生模仿)嗯,同學們讀得真棒!

6、播放錄音同學們隨着音樂輕聲哼唱

7、隨着琴聲小聲唱la

8、學唱歌曲(唱草原)

學生跟音樂有感情的演唱,老師做提示讓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9、用動作表演歌曲(跳草原)

10、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四、 創編歌詞

1、師:同學們,蒙古的`小朋友這麼熱愛自己的家鄉,你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嗎?那現在我們把這首歌的歌詞稍稍改動一下,來讚美我們自己校園好嗎?

小結:

同學們,剛纔我們用優美的舞蹈、甜美的歌聲來表現了大草原的美。如果你們想更加了解了蒙古的民族風情。有機會,讓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內蒙古大草原旅遊,親自感受大草原的美,到蒙古包做客。

《草原》的教學設計 4

★ 《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語文草原教學反思大全

★關於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的教學設計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5篇

★ 《將相和》優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 《燈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上中下左中右》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範文

★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曹衝稱象》精選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範文

★五花山教學設計及反思6篇

《草原》的'教學設計 5

《靜默草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消除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2、把握草原的特點,並體會作者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情感。

3、學習“對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準字音並理解重點詞組的意思。

2、把握草原的特點,體會草原的魅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對作者蘊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體驗。

學情分析:

本文內容比較抽象,我們這裏的學生對草原的瞭解較少,再加上這是第五單元的課文學生還沒有學到,也沒有預習。所以學習本課我以課文爲載體,通過“教師引領——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與老師進行互動、對話(如果有條件兼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草原有一個初步認識)。讓學生領悟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內蘊。

學法指導:

學習本文應以讀課文爲基礎,具體學法可分爲以下三步:

認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解讀課文:把握草原的特點,體會草原魅力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賞讀課文: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並體會作者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情感。

寫法借鑑:

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設計教學情境(同學們,你喜歡旅遊嗎?如果讓你旅遊,你想到哪兒去呢?並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順勢導入新課)。

二、作者介紹:

⑴當們想到蒙古人時,給我們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豪放爽朗粗獷……)

然而在這篇散文中讓我們感覺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徵:細膩柔情。在我國當今文藝界就有三個蒙古人以他們的細膩柔情征服了很多人。他們就是草原三劍客:歌手騰格爾、畫家朝戈以及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作家鮑吉爾.原野。

⑵鮑爾吉?原野,1958年生。內蒙古赤峯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散文集13部,被評爲遼寧省優秀青年作家。

⑶以上是對作者的簡單介紹。

除了作家身份,他還是一名人民警察,作爲一個生長在蒙古的警察,卻有如此的細膩柔情,在他的成長中,有兩個人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曾祖母——尊貴的臺吉夫人和他的老師——詩人安謐。

他的老師告訴他;“你要愛人民,愛土地,你要聽人民的聲音,你要聽土地的聲音。”正是因爲他們的影響,原野面對種種環境,始終能保持一顆純真而善良的心,他用這顆心感受世界,感受人間,感受他的草原,這種感受化入文字就形成了他作品的種種特點:優美、細膩、豪放、睿智等等。

三、學習課文:

現在讓我們帶着這些認識,走進原野的《靜默草原》。

1、認讀課文:請同學們大聲讀課文,並運用圈點批註法標出本文的生字生詞,瞭解本文大意。

(1)解決字詞障礙:

前瞻(zhān)簇(cù)立迥(jiǒng)然穹(qióng)廬長鬃(zōng)摩挲(suō)咆哮(páo xiào)處境(chù)

前瞻:向前方的遠處看;引申:向將來看。

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於花草等體型較小的植物。

迥然:形容差得很遠。穹廬:借指天空。摩挲:用手撫摩。

(2)解題:

從標題來看,作者筆下的草原側重的是“靜默”,而不是喧鬧的。

“靜默”在文中體現在那些方面,爲何說草原是靜默的?

明確:草原是遼遠的蒼茫的。一個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們以前根本沒悟出的哲理。這時的草原是靜的,也就是作者所說“靜默”的。沒有受到世俗的侵擾。所以,人,也必將是“靜默”的。也是個“善忘者”。

2、解讀課文:把握草原的特點,體會草原魅力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多種形式讀課文(1—10段),並標出有關描寫草原特點和人們對於草原的感受的語句用“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寫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的特點,我是這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來分析草原的特點。(板書句式)

A、草原的特點:(內容可以根據時間來調節)

參考內容:

(1)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對草原,要用心去感受。“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既是草原的特點,也是我們瞭解草原的所要的態度——用心去感受。

(2)因此蒙古人“想在眼裏裝填一些蒼茫。”蒼茫是草原人面對草原的一種心情,一種感受,在眼裏裝填一些蒼茫,實際上是用心去體會草原。

(3)看不到與看不盡:草原是遼闊無邊的,所以看不到也看不盡;而草原的變化多端,我們可以看到草原各種各樣的特點,所以“看不盡”。這是草原的又一特點。

(4)在單一中呈現豐富:也就是說,豐富是蘊涵在單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給人以單一感。“這顏色無疑是綠”,“無疑”也就是說,不用懷疑,草原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大片大片的綠。“草就是海水,極單純”這都表現了草原的單一,然而,這種單一,“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氣中的淡藍。”“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這就是草原的豐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

(5)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從觀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較出草原的另一特點:中心不定和可接觸性,再進一步指出草原的遼遠與蒼茫,和給人的親切感。

(6)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善忘實際上是對人生的豁達與灑脫,是一種對榮譽、金錢、地位等的不計較……“在靜默中觀望”是一種坦然自若的不張揚的沉穩。觀望未來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顆純淨的心。

B、人們對於草原的感受:(齊讀11--12段)(內容可以根據時間來調節)

參考內容:

(1)人難免爲這種遼遠而驚慌:此時人們爲眼前突然開闊的空間而驚慌,爲自己不知所從而驚慌,爲擔心爲擔心自己的得失而驚慌。

(2)爲什麼說“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侷促。”呢?

這裏又出現一對相矛盾的詞語。“自由”與“不自由”,現在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回答)

明確:首先要注意兩個詞“首先”“第二個”,也就是說自由與不自由這兩種感覺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依次而來。當我們站在草原上,面對草原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自由。我們可以在這裏騎馬、摔跤……悠閒自在。然而,正如作者接下來所說的“人,置身於這樣闊大無邊的環境中,覺得所有的柺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有句話說“有比較纔有差距”人與闊大無邊的草原相比,自然就顯得渺小與微不足道了。而此前,人揹負着種種世俗之事,榮譽、地位、權利、金錢……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柺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爲自己至高無上,驕傲、自大……然而面對草原的寬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闊大無邊的胸襟時,人所擁有的一切就顯得可悲、可笑了。所以作者說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竟然”一詞突顯了人面對草原的感受以及“處境感”。這就是草原給人自由感同時給予人的另一種體會“不自由”“侷促”。

(3)人在這裏揮動雙拳咆哮顯得可笑,蹲下嚶嚶而泣顯得可恥:作者是說,人在草原上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自怨自艾,而應當不卑不亢,保持獨立的個性和人格。

C、(指生讀13—15段)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並體會作者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情感。用“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寫出了人們對草原的__________感受,我是這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來分析人們對於草原的感受。(板書句式)

3、賞讀課文:本文語言優美,富含哲理,請同學們認真閱讀,用心體會。並用“我喜歡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作答。

提示:對於這一問題的設計,是爲了引領學生深入閱讀課文,用心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只要學生,從文中摘錄一句話,並說出自己喜歡的合適的理由即可。

參考內容:

(1)如何理解作者將自己比爲“母牛”“烈馬”; “母牛”和“烈馬”兩個反差的意象。母牛,烈馬讓人想到什麼?

賞析:母牛、烈馬都是食草動物,是草原上最常見最普通的`動物。它們生長在草原上,草原養育了它們。草原是它們的故鄉,它們的母親。雖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母牛溫順,烈馬暴躁,但它們面對草原面對故鄉時,卻表達了同樣的感情——對草原的如同對母親的深沉的愛,細膩柔情。在這裏,作者自比母牛、烈馬,實際上是作者的兩種不同的心境。用“母牛”這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溫柔之愛,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愛,易讓人想起“母親”的意象。而“烈馬”卻正好與“母牛”相反。火熱的愛,不顧一切的愛,甚至有點野蠻的愛。無論是怎樣的心情,面對草原,作者的內心總是能得到寧靜。這是草原豁達的胸襟對我(作者)的感染。

(2)現在我們來一同思考“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這裏“善忘”是忘記什麼?對未來的態度,如何在靜默中觀望。

賞析:善忘實際上是對人生的豁達與灑脫,是一種對榮譽、金錢、地位等的不計較……“在靜默中觀望”是一種坦然自若的不張揚的沉穩。觀望未來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顆純淨的心。

4、學習並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運用了對比手法的語段,並簡析其作用。

參考內容:

1、城裏人看草原和牧人看草原的對比。

2、觀看海景與觀看草原景色的對比。

四、佈置作業:

背誦11段,選做互動練習題3-5道題。

【板書設計】靜默草原

鮑爾吉.原野

1、“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寫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的特點,我是這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寫出了人們對草原的__________感受,我是這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方法:對比作用:強化

《靜默草原》教學反思

《靜默草原》這一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篇目,本文語言優美,富含哲理,是一篇詞清辭麗的哲理性散文。教讀這一課,必須緊扣課文,在閱讀中去理解、去體會、去感悟。因此,我針對本文設計了“教師引領——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

同時,我還認真分析了學生學習本文可能出現的情況:本文內容比較抽象,我們這裏的學生對草原的瞭解較少,再加上這是第五單元的課文學生還沒有學到,也沒有預習。所以學習本課我以課文爲載體,通過“教師引領——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與老師進行互動、對話。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領悟本文的真正內蘊。

我設計的第一套教學方案是: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草原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後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完成教學目標1和教學目標2。通過幻燈片展示,引領學生閱讀分析重點語段。當我得知焦園中學沒有多媒體教室時,我立即又設計了第二套教學方案。

我設計的第二套教學方案是:學生課前預習,消除字詞障礙。課堂上重點講讀課文:首先分段講解,然後精講精彩片段,最後引導學生探究本文主旨,學習寫作方法。但是,我在網上看到教育局的通知說“課前抽籤決定上課順序”,我想如果這樣學生是沒有預習機會的。於是我又設計了第三套教學方案。

我設計的第三套教學方案是:“教師引領——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裏結合了我們三春中學的“三讀教學法”。課堂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能夠引起學生深層思考。如果學生大膽自信、積極勇敢我就讓學生自主發言,如果學生沒有積極舉手、大膽發言的習慣,我就指生回答。爲了使所有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我緊扣課文設計了幾個句式:

1、“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寫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的特點,我是這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寫出了人們對草原的__________感受,我是這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句式不但扣緊了課文,又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見解。這時老師要給以適時的指導、評價。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設計了評比臺。

在我教授完這一節課後,我的教學目標都基本實現。學生在我的引領之下,有條不紊的學習了課文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引起了他們或深刻或淺顯的人生體驗。但是對於這一課,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內容需要挖掘,這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爲它要和生活聯繫在一起,在課堂上學習,到生活中體驗。

美中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的積極性還不夠高漲,雖然我課前得知這個班的學習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不愛發言、成績也較差。但是我沒有想到他們即使會也不願意回答問題;不過在我用多種形式引導之下,也出現了積極回答問題的局面;其中一個同學,一節課就回答了四次。不過因此也影響了我的教學進度,我預計提前3—5分鐘完成的教學任務,卻在下課鈴打響之前的幾秒鐘完成

《草原》的教學設計 6

第一課時

欣賞《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學目的: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聽記:(簡單的旋律)

1=F2/4

112┃(323)┃5653┃2—┃

(2532)┃(123)┃2161┃5-

方法:A、師奏F大調音階(上引、下行)生仔細聆聽,並分析拍號。

B、師旋律奏一遍,生隨音樂用手指劃拍(學生應規定速度)

C、師重複彈,生記下各音

D、師再次彈奏,生同時默唱、校正、糾錯

E、將聽記內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導入:剛纔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導入:剛纔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

A、分析拍號後,生自行準備,1-4組第一條,其餘的第二條。

B、請個別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XXXX較難),後集體評議

C、要求勻速進行節奏練習,整體的可由慢到快。

對照下面三組節奏,按老師所拍的先後次序,把序號填寫在括號裏:

()XXXXX┃X-

()XXX┃XXX

()XXXXXX┃X-

方法:A、請個別學生上面拍打,其餘評議是否正確。

B、生自由練習

C、聽老師打節奏,將序號填在相應的小括號中。

D、按序號連起來練習

五、欣賞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麼?

3、第二次播放歌曲,討論:A、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特色?

B、歌曲曲調由兩部分第一部分優美、深情表現了對家鄉的.讚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滿激情,表現了對家鄉的無比熱愛,這種變化是怎麼表現出來的?

4、第三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用曲線畫,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

5、完成17頁填空練習,並練習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結。

《草原》的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對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並能哼唱樂曲主題旋律片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難點】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①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

②通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麼,可以舉例子說明嗎?

(學生自由舉手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音樂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每個人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鑑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鑑賞一首作品,那麼大家從哪些方面進行鑑賞,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色彩。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通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並回答問題

①哪些音樂要素髮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②獨奏樂器是什麼?(琵琶)

③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於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着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爲主奏樂器和西洋管絃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羣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採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後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通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①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着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覆,通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②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着如歌似的讚美,又好像在描畫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三)鞏固提高

最後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學生比較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麼不同。通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是通過何種音樂要素體現出來的,並由此發現音樂要素在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瞭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可以更多的瞭解、欣賞《草原放牧》的故事以及相關的音樂片段,並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裏,下課!

《草原》的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爲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歌 曲爲2/4拍,五聲羽調式,爲擴充了的一段體結構。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採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 運用,盡情地抒發了對美麗的家鄉的讚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後重複 了, 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讚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初步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並對其產生興趣。

2、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3、能力目標: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

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樂的體驗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唱準並掌握帶附點和空拍的節奏:

①、×○ ×○ ∣XX× XX∣

②、 ×、× XX ∣ XX ×∣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道具筷子、音樂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生問好

2、師:請聽一段音樂(放錄音《我從草原來》)師配樂朗誦:藍天高,太陽照,草原好熱鬧,馬兒壯,羊兒肥,這裏風光好。聽着美妙的音樂我們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美麗而遼闊的大草原上,這裏有成羣的牛羊,這裏有美麗的草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二、走進草原

1、聽音樂《草原上》欣賞草原風光,並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師:你能看圖說一說圖中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嗎?(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潔白的氈房、成羣的牛羊)

2、你們能看出是哪個少數民族了嗎?(生:蒙古族)

師:你們真聰明!

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恆之火,也有一個別稱: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都生活在美麗富饒的蒙古大草原上,那裏的牧民還會騎馬、摔跤、射箭、擠牛奶呢,而且他們還非常的能舞。

三、學跳筷子舞

1、師:(出示筷子)咦?這是什麼?(筷子)你可別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學似乎有些懷疑,那就讓老師當一回小牧民給你們跳一段《筷子舞》吧。

2、師:剛纔我跳的筷子舞你們喜歡嗎?(生:喜歡)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筷子舞。

3、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舞蹈。

 四、學唱歌曲

師:歡快的筷子舞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我們說草原的歌曲是不是也很好聽?想不想把這首歌曲也學會呢?(生:想)

1、播放歌曲,生聆聽後師板書課題。

2、帶着問題復聽範唱。

①是誰在唱歌?(小牧民或草原小牧民)

②歌曲的延長情緒是怎樣的?(高興、自豪、開心、驕傲……)

③歌曲的節奏是怎樣的?師可從旁提示:聽了歌曲讓你有什麼感覺?想不想跳舞?有沒有力量?(稍快的或歡快活潑的)

3、跟節奏說唱歌詞。

板書節奏難點

①、×○ ×○ ∣XX× XX∣

②、 ×、× XX ∣ XX ×∣

4、跟音樂範唱學唱歌曲。

5、全體帶着感情齊唱歌曲。

6、表演歌曲

師:同學們誰想當神氣的小牧民?現在我們就唱起歌跳起舞當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嗎?挑選演唱組、舞蹈組、演奏組和說唱組的成員、

師:其實音樂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只要你熱愛音樂,能發現其中的奧祕,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五、拓展延伸

蒙古族還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它的演奏姿勢和二胡很相似——馬頭琴。(出示圖片)(播放音樂)就是我們剛開始聽過的那段音樂,它就是用馬頭琴演奏的,它的音樂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於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音樂聲減弱)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欣賞和演唱了蒙古族歌曲,理解了小牧民驕傲自豪,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也初步瞭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馬頭琴,豐富了蒙古族音樂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最後,讓我們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並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走出教室,結束這次草原之旅吧。(播放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

《草原》的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草原巡邏兵》

2、學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3、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聆聽《草原巡邏兵》,培養學生完整聆聽音樂作品中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的內蒙古民歌的音調,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二、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三、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並進行表演。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進行練習)

4:柯爾文手勢複習唱 “3 、5 、6”三個音。

二:新課學習:

(一)聆聽《草原巡邏兵》

1、初聽樂曲的“引子”與第一部分的快板音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

2、聽主題曲調,(情緒怎樣?你彷彿又看到了什麼?)出示主題曲調,學生看曲譜再聽音樂,並隨音樂哼唱,體驗蒙古音樂的風格。

3、 聽全曲。設問:全曲與我們剛剛哼唱的.主題有什麼關係?速度上有什麼變化?學生分小組討論後回答。師生交流答案:主題變化發展。

4、 聽全曲。要求:聽完後,按音樂發展的情景,簡單編講故事《草原巡邏兵》。

5、 完成課本上的作業,聽音樂排序號。

教師簡單介紹“笙”的性能。

(二)新歌學習

1、導課:複習《草原上》邊唱邊表演

師:《草原上》這首歌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首蒙古族歌曲,聽完後告訴老師,他的情緒是怎樣的?(聽範唱錄音,學生體會歌曲情緒。)學生自由回答

2、聽音樂,表現了小牧民怎樣的心情?(學生自由回答。)

3、學生隨音樂自由編創動作表演,老師適時指導。(師生一起隨音樂表演)

4、學生跟着範唱錄音輕聲演唱。(唱準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6、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邊唱邊用動作表演,表現出小牧民自豪、歡快的情緒。

課堂小結:

鼓勵與表揚,並指出不足之處。

《草原》的教學設計 10

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初步感受蒙古族的音樂特點。

2、能主動參與歌曲的表現。

3、瞭解並學習蒙古族的基本舞蹈動作,嘗試創編歌表演。

 教學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教學難點:

能夠隨音樂即興創編幾個小騎手的動作。

教學準備:

電子琴、課件。

 教學方法:

聽唱法和演示法。

課前1分鐘:音樂律動《小太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誰能爲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最熟悉的一個民族,並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今天宋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幾幅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中他們在做什麼?並猜一猜他們是哪個民族?

二、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1、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我是草原小騎手》,學生認真欣賞。

提問:①剛剛我們欣賞完這首蒙古族歌曲,請同學們說一說歌曲當中的`小騎手,在騎馬時是怎樣的心情呢?

②請同學們舉手說一說歌曲當中哪裏體現出小騎手的自豪感。

下面宋老師也來當一回蒙古族人給同學們唱一唱這首歌曲。

2、教師範唱歌曲第1段,學生傾聽。

3、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邊打節拍邊朗讀整首歌詞。

4、教師彈琴,學生隨琴輕聲用“啦”模唱歌曲第1段旋律。

5、教師教唱歌曲第1段:教師唱一句,學生跟隨唱一句。

6、教師彈琴,學生隨琴輕聲演唱歌曲第1段。

7、教師彈琴,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1段。

8、教師彈琴,學生隨琴嘗試填詞演唱歌曲第2段和第3段。

9、教師彈琴,學生有感情地用自然的聲音演唱全曲。

 三、歌表演教師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同老師一起手拉手隨音樂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創編舞蹈1、教師引導,請個別同學到前面來創編小騎手的幾個舞蹈動作。

2、播放音樂:教師與同學一同來創編蒙古族舞蹈《我是草原小騎手》共同體會他們愉快的心情。

 五、教師總結

今天,同學們學習了這首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也感受到了,在草原上騎馬、射箭、摔跤時的心情,同時也讓我們領略到了草原人民的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有機會同學們可以親自來體驗一下這裏的風土人情,美麗的內蒙古歡迎你。

《草原》的教學設計 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爲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麼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着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後讀課文,說說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並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草原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說說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草原的美和大。

⑴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⑶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公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麼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讚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歎,你們懷着愉快的心情,帶着驚歎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草原,最想幹什麼?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說一句話。

12、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說說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說,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⑴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①看畫面。

②學生說。

③男女老少穿着豔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說)

④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爲什麼要跑得那麼快?

⑤所以在讀時要體現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中,再談談。

⑵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①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說些什麼?

②指名說。

③說着你想說的話,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⑶幹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①學生說

②蒙古族同胞還用什麼招待我們?讀句子。

③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着這種感情讀讀。

④指名讀

⑷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聯繫《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難嗎?

③讓我們帶着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該印象。

2、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簇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3、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草原》的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2、通過朗讀和分析,體味作品的語言特色。

(二)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渲染氛圍,在品讀語言中學會寫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學生分析

學生已有前三篇寫景文章的學習基礎,對寫景散文的語言特點、學習要點、學習方法等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本文對學生來說並不難,宜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點難點

(一)、學會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二)、通過朗讀和分析,品味作品優美的語言

(三)、領悟寫景成功的要領。

導學方法:教師適當引導點撥,設計問題,啓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積極主動地品味、感悟、思考。

導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課前預習查閱)

你知道俄國19世紀傑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況嗎?你看過他的《獵人筆記》嗎?跟同學們介紹介紹。

二、整體感知:

1、自學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感情基調

3、結合思考與練習二,在文中畫出表示時間、景物及特點的語句。

三、解讀欣賞文本:

1、《樹林和草原》這篇散文描寫了俄羅斯草原上從黎明到夜幕降臨之後的美麗的'景色,可以說在屠格涅夫的筆下,每個時間段都是那麼地吸引人。當然“一千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那麼就請大家說說,你最喜歡哪個時間段的景色吧?

2、托爾斯泰稱屠格涅夫說:“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認爲最精彩的句子?並說說理由。請從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賞析!

3、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有時覺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說我們的校園吧,但當我們把它寫下來,卻連自己都感覺不到美。那爲什麼屠格涅夫卻能寫得如此逼真,引人入勝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四、質疑:

至此,你對文章內容還有什麼疑惑和問題呢?提出來交流。

五、想像拓展:

任選一個描寫片段,展開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要求用描寫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誰寫得更生動(可以根據課文前面描寫的景物進行補充)。

六、小結:

談談你學習這篇文章後的收穫(知識、內容、寫法、感情等)

七、課後作業:

1、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精彩的句子。

2、觀察秋天的景物,寫一篇標題含有“秋”的寫景文章。

《草原》的教學設計 13

一. 歌曲導入:

1. 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段歌曲,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2. 你們聽出歌曲裏唱的是哪兒了嗎?----------草原

3. 那麼你們想了解,遊覽草原嗎?好,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草原的文章------《草原的早晨》

4.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複習字詞:

1. 草原上牧民啊都非常的好客,熱烈歡迎咱們去他們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們有一個條件:凡是過了生字關的遊客才允許他去大草原遊玩呢,你們想試試嗎?

2. 出示生字詞,要求:開火車讀。讀對的跟讀兩遍;讀得不對,大家就把小嘴閉的緊緊的

三. 正文學習:

1. 好,帶上了生字朋友,現在就讓我們跟隨牧民的腳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課件

2. 來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麼?聽到些什麼呢?(學生想象)

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學生放聲讀課文)

3. 把你最喜歡的段讀給大家聽!

4. 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呢?(帶着問題學課文)好,接下來,讓我們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把這些問題解決掉。

學習第一段:

1. 大家讀了這麼多,老師也想把第一段讀一讀!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創設情境,播放音樂)“啪!啪!”此時音樂戛然而止

2. 你們看,春姑娘來到了草原上,小草長出來了,草原又變綠了,而且草原上到處是綠色,這真是——鋪滿新綠的草原!

3. 小草長出來了,草原上的牛啊,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鮮嫩的草了,牧民也開始忙碌起來。天剛矇矇亮,人們還在睡夢中時,遠處傳來了響亮的鞭聲,是誰這麼早抽響了鞭聲?(牧民)

4. 隨着這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已不在睡夢之中,鋪滿新綠的草原怎樣?(醒來了)

5. 指導朗讀第一段。

學習第二段:

1. 寧靜的草原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此時你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展開想象回答)

2. 那我們來看看作者看到了什麼?自讀,指名讀

3. “一隻羊”和“一隻只羊”有什麼不同?那麼,從“涌出”這個詞你知道了什麼?(羊多)

4. 牧民們是怎樣放羊的呢?(跨上,追趕)

5. 指導朗讀第二段。(彷彿自己騎上駿馬,開心激動地奔馳在大草原上)

學習第三段:

1. 同桌互讀(讀好了給他在書上課題處畫一個五角星,讀的不正確你來當個小老師教教他)

2. 羊兒成羣地散佈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所以遠遠望去,很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3. 好客的'牧羊人邀請咱們欣賞他們的歌聲呢!(放音樂)誰來說一說,這是什麼樣的歌聲?

4. 那麼美那麼響亮的歌聲被風吹着,傳到很遠的地方去,連天上的白雲都能聽到呢!書上用了一個詞————-迴盪

5. 我相信,那麼美的歌聲,和快樂的羊羣一定會深深留在你的腦海中,美讀第3段。

四.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 春姑娘已經帶我們遊玩了美麗的大草原,此時你心裏最想對她說些什麼呢?

2. 春姑娘就要走了,她還要走進農村,走進城市,你們準備送什麼禮物給春姑娘留做紀念呢?

3. 老師幫大家出個主意,每人畫一幅畫,名字就叫做“草原的早晨”!好嗎?好,下課!

【課中反思】:

通過第一次平行課的公開教學,發現了一些這節課存在的實質性問題。好多地方處理的華而不實,學生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草原的美與牧民的勤勞。但在幾個詞語的細節處理上有顯的碎而亂。由於用的不是本班的孩子,但師生間的互動與配合是我不曾想過的默契。因此,在課下又通過全組老師的研究與探討備出了第二次的詳案。

《草原》的教學設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爲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於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後,我會把全班分爲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雲際。”

2.這一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羣比喻爲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緻的工筆畫,這裏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啓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着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於“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後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爲什麼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蒐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並且爲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草原》的教學設計 1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着羊羣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着羊羣奔向劃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牧的情景。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想像,以加深課文內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圖、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時: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認識新偏旁(二)重點、難點、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後,知道了什麼?

(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裏春天的早晨怎麼樣呢?

(板:草原的早晨)領讀:

師:我國的內蒙古及兩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早的樹木,適應放牧牛羊。

3、說能說說記住“原”學的辦法。

(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着鞭子,羊兒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圖上畫了些什麼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羊羣;一羣羣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①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②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①指讀一節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這些詞中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交流

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

②指名讀第二小節

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麼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麼意思?

(3)指名讀第三小節

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4)複習鞏固生字詞

①認讀

②結合認讀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業

1、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想想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2、寫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廠”字頭 ( )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另寫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課文,另寫生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工 遠處 飄動

(2)聽寫,說出“處”“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事:

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 新綠鋪滿草原)

時間 早晨 黎明

②口頭填空:

鞭聲打破 寧靜。 草原醒來了。

(3)自由討論並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麼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過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們一樣睡着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了。一樣)

指導: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板書:羊兒牧民)

②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 奔向 草原牧民們 ,追趕那 。

③交流:一隻只:羊兒多

蹦跳着:羊兒歡快

無邊:草原大

跨上:牧民懷着歡樂的`心情

④這一段寫羊兒多,牧民歡樂,感情朗讀。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話,誰會誰讀

②寫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③作者爲什麼說“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羊、雲都是白色的,並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

三、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 )草原

( )羊羣觀點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3、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的:

學寫新字詞

完成有關練習

二、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寫好生字

三、教學難點:

認真書寫

四、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五、部誦指導: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來了。

② 羊兒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追趕那 。

③ 羊兒像 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 。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

無 打 處 民 動 牧原新

指名認讀

3、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髮言、歸納:

打:左高右低

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

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

新:左右兩邊上面齊平,右邊“斤”的豎拍長。

無:獨體字

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平捺

與“外”相區別

七、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難寫的多寫幾遍。

板書:

5、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隻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羣羣 飄動 歌聲

(多) (樂)

教後小記: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運用錄像展現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課上並沒有立即就讓學生看錄像,一面是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通過讀書,讓學生有所觸動,有所感受,進行質疑,這時,錄相的加入讓學生的疑問與圖像相聯繫,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示的聯繫,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和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