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故宮博物院課文

本文已影響 3.06W人 

《故宮博物院》以南面的午門爲中心,依次介紹了前三殿、後三宮、養心殿、御花園等主要建築,出神武門至景山作結。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故宮博物院課文,歡迎閱讀參考!

故宮博物院課文

故宮博物院課文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有五百多年曆史了。

紫禁城的城牆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羣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裏走,沿着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着,上面刻着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嘴裏都有一個小圓洞,是臺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着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裏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着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裏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個大圓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裏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雍正後,這裏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爲前後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築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裏接見外國使節。

乾清宮後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後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就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後三宮”。佈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爲主,後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後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築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複的感覺。這裏的建築佈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裏,彷彿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在成了風景優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羣,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不能不令人驚歎。

《故宮博物院》課文分析

本文大體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讀者既從中獲得了對故宮的一般性瞭解,又對祖國的傳統建築藝術產生自豪感。

課文第1段交代了故宮的位置及歷史沿革,使讀者對故宮產生整體印象。它地處“北京的中心”,是“城中之城”,即可讓人看到故宮的規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尋常;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院”,是着眼於它的豐富的收藏品而言的;它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有五百多年曆史”,這就突出了故宮在今天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

第2段統觀故宮全局,先大筆勾勒出紫禁城的整體佈局,然後指出故宮的特點:故宮建築羣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後文對故宮各建築物的介紹就充分體現了故宮的上述特點,而故宮的這些特點和它本來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統封建帝國的象徵相適應的。下面就根據課文從幾方面來看故宮的特點。

宏大壯麗:

紫禁城的城牆十米多高。

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建築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

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着,上面刻着龍鳳流雲……

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着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霧,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

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

紫禁城佈局統一體現在很多地方:紫禁城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門;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樓;三大殿規模不同,用處不同,而從外觀上看屬同一組建築;紫禁城前後兩大部分的建築基本上相對稱,如三大殿和後三宮遙相呼應。

至於故宮所具有的獨特的我國古代建築藝術風格則在建築材料、彩畫、雕飾及建築物式樣上都很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如漢白玉石橋、漢白玉欄杆、琉璃瓦、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龍鳳雕飾、太和殿民族味道濃郁的造型等。故宮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在故宮的中軸線上,這種嚴整的佈局,以及同組建築物之間講究同中有異、不同組建築物之間講究對比與呼應,使得故宮的佈局嚴整而不失於死板,這都是我國傳統審美觀的表現。

課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爲重點,詳細介紹了它的方位、外觀、內部裝飾以及功用,這樣,讀者既對故宮的“心臟”——太和殿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又能夠由點到面,對故宮的整體特點產生比較深刻的印象。所以,後面雖然對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等建築一筆帶過,但讀者因此而獲得的鮮明印象井不會模糊。文章最後一段寫在故宮北門對面的景山高處望故宮,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對這“宏偉的建築羣”“和諧統一的佈局”發出驚歎,既呼應前文,同時也正是讀者此時的由衷感受。

本文在安排說明次序時注意到:

1、着眼於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築物。作者沿着參觀路線,以天安門爲中國,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華殿合稱爲“前朝”。然後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於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後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來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2、總說和分說相結合。在逐一介紹各個宮殿之前,先概括介紹故宮的總體佈局以及它的外觀概貌和建築特點,然後以保和殿後面的小廣場爲界,把故宮分爲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介紹。最後一段,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築羣佈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對這個建築羣總體和局部的特點,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故宮中的每個宮殿也有它的總體構造和組成部分,課文一般也是按先總後分、先外後內的順序加以介紹,即先寫它的外觀,再寫它的內部裝飾、陳設,有的接着還介紹它的用途,說明它的象徵意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