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5 科技手抄報的素材

本文已影響 2.6W人 

  科技手抄報的有關素材:中國古代造船工程技術成就

2015 科技手抄報的素材

中國是世界上造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歷史上,中國木船船型十分豐富多彩。到本世紀五十年代估計有千種左右,僅海洋漁船,船型就有二三百種之多。我國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鳥船、福船、廣船,是最有名的船舶類型,尤以沙船和福船馳名於中外。

沙船在唐代出現於江蘇崇明。它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沙船在宋代稱“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稱“平底船”,明代才通稱“沙船”。

沙船載重量,一般記載說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約合五百噸到八百噸),一說是二千石到三千石(約合二百五十噸到四百噸),元代海運大船八九千石(一千二百噸以上)。清代道光年間上海有沙船五千艘,估計當時全國沙船總數在萬艘以上。沙船運用範圍非常廣泛,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蹤跡。元明海運最盛時期年運量達三百五十萬石以上。遠洋航線沙船也很活躍。早在宋代以前公元十世紀初,就有中國沙船到爪哇的記載。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沙船類型的壁畫。二十世紀初有人認爲,當時從我國北方到新加坡航線上的沙船,就是中世紀以前從我國到紅海以及東非港口貿易的那種船。

公元十五世紀初的明代初年,鄭和七次下“西洋”,二十多年間訪問了三十多國,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每次出動船艦一百多艘或兩百多艘,其中寶船四十多艘或六十多艘,共載兩萬七千多人。當時在南京和太倉造船,集中在太倉劉家港整隊出海。鄭和寶船長約一百五十米,舵杆長一一·○七米,張十二帆,這是最大的沙船了。

沙船有許多特點:第一,沙船底平能坐灘,不怕擱淺。在風浪中也安全。特別是風向潮向不同時,因底平吃水淺,受潮水影響比較小,比較安全。第二,沙船能調戧使鬥風(詳見船舶動力一節),順風逆風都能航行,甚至逆風頂水也能航行,適航性能好。第三,船寬初穩性大,又有各項保持穩性的設備,所以穩性最好。第四,多桅多帆,帆高利於使風,吃水淺,阻力小,快航性好。

沙船方頭方尾,俗稱“方艄”;甲板面寬敞,型深小,幹舷低;採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有“出艄”便於安裝升降舵,有“虛艄”便於操縱艄篷;多桅多帆,航速比較快;舵面積大又能升降,出海時部分舵葉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應,減少橫漂,遇淺水可以把舵升上。沙船採用平板龍骨,比較弱,寬厚是同級繒船繒船的百分之四五十,而大(是沙船兩舷前後縱通材,非常粗壯堅實)特別多,大中型沙船每側有大四根到六根,直壓到頭,川口鑲口(沙船艙口前後的縱通材)也很粗壯,直通前後。因而結構強度仍比其他同級航海帆船大。採用多水密隔艙以提高船的抗沉性。七級風能航行無礙,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航程遠達非洲。

科技手抄報

福船是一種尖底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宋人說:“海舟以福建爲上。”明代我國水師以福船爲主要戰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制勝。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堅強的衝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多用船力取勝。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優良戰艦。1974年七八月間,福建泉川灣後渚港發掘出一艘宋代海船,尖底而船身扁闊,平面近似橢圓形,頭尖尾方,從龍骨到舷側有船板十四行,一到十行是兩層船板疊合,十一到十三行是三層船板疊合,三層總厚度十八釐米(裏層八釐米,中層五釐米,外層五釐米),用三層板是防水線附近波浪衝擊,這和沙船用大甚至用護是一個道理。船板搭接和平接兩種方法混合使用。板縫有麻絲、竹茹和桐油灰搗成的艌合物。泉州古船十三艙,復原以後的船長三四·五五米,寬九·九米,深三·二七米,排水量三七四·四噸。

公元七世紀的唐代,我國海船就以體積大、載量多、結構堅固、抗風力強聞名於世。此後,阿拉伯商人常乘中國帆船往來於東南亞一帶。九世紀中葉晚唐時期以後,我國建造的大海船更爲許多亞非國家的人民所樂於乘坐。宋元時期,我國造船業又進一步發展。許多外國朋友往往用“世界最進步的造船匠”來稱譽我國船工。

我國古代造船技術的特點,是能創造出可以適應各種不同地理環境、各種不同性能要求的優良船型。例如,周代的方舟,是一種雙體船。戰國時期有舫船,也是兩船並連在一起的雙體船,不僅能提高穩性,更便於裝貨載人。漢代的樓船非常高大雄壯。三國時期海上大船長二十多丈。晉代盧循(?—411)作八槽艦。南北朝時期祖沖之作千里船。唐代有海鶻船,又出現新型漕船叫歇艎支江船。宋代最大的車船(槳輪船),長三十六丈,寬四丈一尺。明代有鄭和寶船,還有兩頭船、蜈蚣船、連環舟、子母舟以及其他新型船艦。連環舟分前後兩截,前截衝炸敵船,後截脫環駛回。連環舟還長時期地用於民間運輸,也很方便,在彎曲小河中可以分成兩截,便於轉彎。子母舟後部中空藏小船,入敵陣後發火和敵船同毀,戰士乘小船返回。

我國船工還善於吸取幾種優良船型的優點,綜合起來,創造新船型。例如宋代的江海兩用船,就是採用湖船底、戰船蓋、海船頭尾的新船型。又如清初康熙年間的福州運木船,又稱三不像船,它不像沙船,不像鳥船,不像疍船,實際上就是吸取了這三種船型的優點創造出來的新船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