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最新西遊記手抄報內容資料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自己喜歡的手抄報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手抄報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西遊記手抄報內容資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西遊記手抄報內容資料

西遊記主要人物形象

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爲唐。爲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爲:悟空(菩提老祖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淨,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爲旃檀功德佛。爲人膽小無能,狹隘刻薄,遇事愛哭泣,一心向佛。

孫悟空(心猿)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外號美猴王、封號爲“齊天大聖”。公元前578年出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爲尋求長生之道,獨自漂洋過海,歷經八、九載,學會了講人言、行人禮,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爲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觔斗雲(又作筋斗雲)本領。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後大鬧地府與天宮,後被天界招安,封爲弼馬溫。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爲齊天大聖並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後被二郎神困住,又被太上老君用金剛琢打倒,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金剛之軀。之後大鬧天宮,被王靈官戰個平手,後來在與如來的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音點化,拜唐僧爲師,法號行者,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最終封爲“鬥戰勝佛”。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爲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人將他奉爲神明。孫悟空堅持自己心中正義、嫉惡如仇,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最喜好當官,是心靈的化身,智勇雙全。

豬八戒(木母)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爲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佔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爲“淨壇使者”。爲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它咬殺母豬,打死羣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卵二姐,想不到一年卵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爲二徒弟後,爲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爲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沙悟淨

又名沙和尚、沙僧。原爲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爲“金身羅漢”。爲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白龍馬

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燬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爲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爲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西遊記歇後語

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豬八戒的後脊樑——無能之輩(悟能之背)

豬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計未成——又生一計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觀音菩薩進澡堂——左右爲難!(男身女像去哪邊好?)

豬八戒讀書——竟衝識字的

如來觀音——假夫婦

六小零童——孫行者

牛魔王和小白龍拍大頭貼——正宗的牛頭馬面

花果山猴子——無法無天

猴子爬竹竿——上竄下跳

哮天犬過了獨木橋就不會叫了——過目(木)不忘(汪)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豬連必合(珠聯壁合)

豬八戒進女兒國——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龍拍大頭貼——牛頭馬面

豬八戒娶媳婦——揹着走

西遊記》劇組開會——聚精會神

孫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腳

豬八戒背媳婦——捨得花力氣

豬八戒不成仙——壞在嘴上

豬八戒吃黃連——苦了大嘴的

豬八戒吃人參果——苦了大嘴的

豬八戒吃豬啼——自殘骨肉

豬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歡

豬八戒戴耳環——自以爲美

豬八戒戴花——越多越醜

豬八戒的武藝——倒打一耙

豬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賞

豬八戒掉進萬花筒——醜態百出

豬八戒發眸氣——又醜又惡

豬八戒拱簾子——嘴先進

豬八戒過火焰山——倒把一耙

豬八戒進了女兒國——看花了眼

豬八戒進屠場——自己貢獻自己

豬八戒啃地梨——什麼仙人吃什麼果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西遊記》中最迷人的人物是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無拘無束,成了孩子們理想的象徵和寄託。西行路上的八十一難以及一路的神奇怪異、動人心魄的神魔衝突,反映取經過程中遭受的磨難和艱辛。“真經”已成了“成功”和“目標”的象徵。每每我碰到困難時,我總會想起孫悟空爲幫助師傅唐僧取到真經,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就會勇敢起來,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他們是一個好的團體,五個人缺一不可,缺少了唐僧,剩下的三個徒弟和龍馬就都沒有奮鬥的目標;缺少了孫悟空,他們就都會被怪物吃掉;缺少了豬八戒,這冒險就沒有趣味了;缺少了沙和尚,就沒有人來背擔子了;缺少了白龍馬,就沒有了交通工具給弱不禁風、慈眉善目的唐僧騎了。

由此看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孫悟空,需要唐僧,也需要沙和尚、豬八戒、白龍馬,在我看來,他們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團隊,也是一個不懼艱險的團隊,更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成功的團隊。

西遊記讀後感2

泱泱大國五千載,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衆所周知。而四大名著中,最使我銘肌鏤骨的便是《西遊記》。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他所寫的人物個個繪聲繪色,繪聲繪色。可是我浮光掠影的便是《西遊記》中聰明伶俐的孫悟空。

孫悟空乃東勝神洲敖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經觀音菩薩點化,成爲唐僧的學徒,與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他降妖除怪,立了不少大功。這是我喜愛他的原因之一。孫悟空對師父可謂是忠心耿耿。假如找到了什麼好吃的食物,他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師父。一路上,他維護師父,斬妖除魔。爲了救師父,他不吝得罪天條。他憑藉着自己聰明的才智,與妖怪明爭暗鬥,終究成爲妖怪們懼怕的對手。孫悟空充溢凜然正氣。一次,他來到了一個國度,那個國家遲遲不下雨,人們的日子越來越艱苦。爲此,他與豬八戒來到天宮,攪得天宮裏一片紊亂。終究,玉帝牽強答應給那個當地下雨。從此,那個國家的人們過上了美好的日子。

有時候,孫悟空也會與師父有點小衝突。可我以爲這些事歸根到底都是唐僧的錯。就因爲孫悟空把一羣匪徒殺死了,唐僧就要孫悟空走,並且這輩子再也別做他的學徒。這時候,孫悟空只能一再央求師父把他留下。可唐僧便是這麼決然,孫悟空只能厚意地和唐僧離別,單獨回花果山了。少了孫悟空,就少了一個維護唐僧的人。不久,唐僧被妖怪捉去,豬八戒便請孫悟空回來,救出了師父。從此,師徒倆的聯繫越來越和諧,兩人的衝突也逐步減少了。

西遊記語錄

1、齋僧不飽,不如活埋。

2、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

3、馬行千里,無人不能自往。

4、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莊。

5、你這猴頭!快去救你的師傅吧。

6、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7、菩薩、妖精,總是一念。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8、強者爲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9、山不礙路,路自通山。

10、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1、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12、天無二日,人無二理。

13、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14、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15、心行慈善,何需努力看經。

16、妖怪,哪裏逃。

西遊記手抄報內容

西遊記作者簡介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別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爲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爲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爲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爲原型的。

作爲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該書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先寫了孫悟空出世,然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還是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受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九九歸一,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爲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爲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被尊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創作背景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朝代。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並日趨尖銳;思想文化上啓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因唐太宗貞觀元年(627),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爲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爲《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大文學鉅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