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推薦】高考作文集錦六篇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高考作文集錦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這個題目給學生想象和發揮的空間大,適用的文體也較廣。可以根據材料擴充寫作成獸、鳥、樹三者共處森林中對話與交往的故事,也可以寫成闡述物盡其用各取其長的議論文。

如果用幾個詞語來描述我對湖南高考作文的第一印象,我首先想到的是揚長避短,善假於物。

如果我還是18歲的考生,我會寫一個美麗的故事。現在我已人到中年,閱世更多,就更願意寫議論文。高三學生讀過荀子《勸學》節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若能以這段話開頭,格局廣格調高,再引入這段故事議論之。

我眼中的好作文首先是有好的文筆加好的立意。寫故事生動活潑,寫議論文道理說明白,不空泛。

短時間內寫出的作文,最能看出考生真實的寫作水平,有些所謂天才少年平時能在報刊上發表作品,文采飛揚,而在指定地點指定時間內卻寫不出像樣的命題作文,其成色如何大可質疑。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樂學網所提供的所有教育信息僅供參考,敬請網友以權威部門公佈的正式信息爲準。

高考作文 篇2

當大家來到這個世上時,上帝便在大家每個人的心中播了一顆叫做夢想的種子,而大家的任務便是通過不懈的努力來使它生根發芽,讓它開出最絢爛的花朵。

興許命運給大家的逆境大於幸運,但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那樣:生命的洪水奔流,不遇見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有一位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爲了理想,他毅然出門遠行,來到堪薩斯城謀生,他將他的作品拿給編輯部,但主編認爲他的作品缺乏新意而不予錄用。他和所有出門打天下的年輕人一樣,他初嚐了失敗的滋味,但他不忘初心,堅持着自己的理想,再一次去嘗試,雖然他又失敗了,但他還是沒有放棄,秉着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最終成爲了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一一才華橫溢的沃爾特迪斯尼。他遭到那麼多的困難,但他仍不忘初心,在創作中他得到了永生。

大家處在激情飛揚的青春年華。青春,一個美好的字眼,一個夢想成真的最好時機。興許在追逐夢想的途中,有很多人都與大家背道而馳,逆境重重。但泰戈爾說過: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盡無休的鬥爭,一場以寡敵衆的戰鬥。青春,不是大家拿來揮霍的資本,而是大家拿來拼搏的基礎。也許很瘋狂,但那又怎樣,不忘初心,堅定地一步步地走下去。也許,青春早已逝去,但卻仍堅持自己的初心,這也是一種成功。

保羅說: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體驗自己的青春,他一生都在碌碌無爲中度過。他5歲時父親便去世,14歲時他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在農場幹過雜活,但一點都不開心,18歲時,他的太太懷孕的同時,他又被解僱了。他後來什麼都試過了,但什麼都失敗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都過去了,而他卻一無所有。若不是有一天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保險支票,他還不會意識到自己老了。隨之他身上的一點東西憤怒了,覺醒了,爆發了,他開始拿着自己的退休金支票,並用它開創了新的事業。今天,他的事業欣欣向榮,而他,也終於在88歲高齡大獲成功,這個到該結束時纔開始的人就是哈蘭德?桑德斯,而他所創的便是肯德基。青春易逝,但那又如何,堅持自己的初心向着成功而努力,也會邂逅永生。

堅持自己的初心,大家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大家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忘初心,在不朽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高考作文 篇3

老師講杜甫的《春望》中的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時感嘆道,現在家書已經不常見了,寫湖北省高考作文題“變與不變”。學生甲說,表哥經常寫信給我,書信這種方式是不可替代的。乙說,現在有手機短信郵件這些聯繫工具,可以替代書信。丙說,就算現在有這種高科技,也不代表書信就會被取代了。丁說,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很多東西都悄然改變了。

結合這段材料,題目自擬,多角度作文,體裁不限。

房龍在《寬容》序言裏描寫了一個從山谷走出去的年輕人漫遊者,當他爬回山谷,想要把山谷裏的人帶到山谷外開創新的生活時,人們發出了恐懼的叫聲。守舊老人說他是對神靈的褻瀆,人們舉起了沉重的石塊殺死了這個漫遊者。只到有一天飢餓的人們爆發了叛亂,細心的先驅者已經在叢林和無際的荒野亂石中用人燒出了一條寬敞大道,才引導人們走向了綠色牧場。幾年以後,人們建起了一座新大廈。人們把一塊小石頭放在先驅者足跡的盡頭,石頭上刻着先驅者的名字,一個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戰的人的名字,他把人們引向了新的自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

改變的代價總是沉痛的,每次看到這個故事我都淚流滿面。但是我相信我們絕大多數國人讀《寬容》序言也許沉痛少之,暗笑多之。他們會說漫遊者太傻,怎麼不等人們有一定覺悟或者置身於死地的時候再回來帶領他們衝出山谷?聰明的人會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事情。有這樣想法的人基本上都不會再回到山谷,而是過着自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幸福”生活去了。正是基於國人的“聰明方法論”,所以我們國家很難出現先驅,開拓創造者,思想者,20xx高考信息《寫湖北省高考作文題“變與不變”》。有些有潛質的人也早已在“聰明方法論”的左右下行屍走肉了。

改變是最簡單的,亦是最艱難的。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但是“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是最可怕的勢力。”“繼承優良傳統,不斷改革創新。”繼承總在最前面泰山壓頂,讓改革創新喘不過氣來。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有識之士能夠良好的把握繼承與創新?於是乎導致了當下很多人,摒棄了中國古文化,封建思想卻根深蒂固。只有交換過來,中國的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從情感的角度來說,手機短信、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取代傳統書信交流應該還是不應該呢?舉個例子,80後的我們就經歷了從書信到手機短信,電郵過渡的時期。孩提時也經常給在外地出差的爸爸寫信,而現在和父母分隔兩地的我不再跟父母書信交流,但是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短信,電話,微信聯絡,感情沒有變淡,反而與日俱增。當下人和人的情感淡漠,疏於聯絡的問題並不是靠表面的傳遞工具就能解決和改變的。物質日益豐盈,選擇日益多樣化的社會,只有靠信仰才能建立崇高的精神世界。否則物質越豐富,精神越墮落。正如我在微博上寫過這樣一句話:這個時代,我們把愛一個人的時間拿去認識很多很多人。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如果人類想要情感完滿那麼就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吧。從微觀上來看,會有一些特例存在;但是從宏觀上講這是必定的。得與失無時無刻不充盈着我們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跟隨並適應社會的變化。

手機短信、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取代傳統書信交流是趨勢。換言之,在遠古的那個年代當書信交流取代姿體符號交流時,應該還是不應該呢?不要說久遠不久遠,今天的都將成爲過去,我們只能向前看。更不要扯變與不變各有利弊的中庸觀點,那您還不如放下“筆”刀,立地成佛!

高考作文 篇4

一、指向現實的意識

xxxx年高考結束後,很多專家、學者對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使用詞彙最多是“現實(時代)、開放、思辨”,而“現實與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李澤淳、郝繼東點評遼寧卷“作文材料內涵貼近現實,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意義”;胡廑點評浙江卷“題目與生活實際關聯,讓考生有話說”;史紹典點評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比較接地氣,述說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兒”;厲行威點評湖南卷“散發着時代氣息”;唐建新點評廣東卷“嵌入時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參見《語文學習》xxxx年7—8期)可見,指向現實,考查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代、思考生活已經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題人的共識,也被很多語文專家、學者所認可,所接受。這種現實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體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多處提到語文應“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繫”,應“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特別是在表達與交流上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則是時代與國家對現代學生的要求與期待,“作爲當代高中生和未來的國家公民,理應直面社會,直麪人生,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應死啃書本,作文中只會拿幾個古人說事,套話連篇。”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應該關注現實生活,應該思考時代困境,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廣闊、豐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實,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之外,還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普遍的引導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從萬千社會現象與事件中選取的,題目的設計都是經過反覆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謂慎之又慎,斟酌之後再斟酌,材料背後反映的肯定是現代社會或者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或經歷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還有很強的引導性,高考作文指揮棒,引領了以後作文寫作與研究的方向,更引導人們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共同思考人類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如張開老師所說: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個鮮明的指向性:現實、現代,“引導考生積極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導向意義。”正是因爲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針對性、指導性,所以學生在寫作新材料作文時就一定要有聯繫現實的意識,不僅就事論事,就材料談材料,還要把材料放在宏

大的社會背景中去關照,去透視,放在歷史與現代的座標中去分析、把握,從而找到材料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契合點,把握材料的現實指向,進而在寫作中有的放矢,層層深入,展開論述。

比如xxxx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規矩”就是勾連了“傳統”與“現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傳統觀念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應該如何被對待”的老話題,就是對現實的一個鮮活的反映,世易時移,很多“老規矩”被人們淡忘,引導人們重拾“老規矩”,重新關注傳統,思考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再比如全國大綱卷作文題“農民工與醫藥費”,現實指向性就更明顯,反映了改革開放後,在人們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況下,新聞當事人老王和醫院以及老闆之間的誠摯信任。互敬互愛的關係,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引領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線,人情曰益淡漠的情況下,對社會“正能量”的弘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誠信、和諧、文明”等關鍵詞有極大的示範引領作用。江蘇卷“青春與不朽”的作文題則力圖引導學生直面現實,直面生命,永葆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張揚青春,一往無前,把握當下。

因此,指向現實的意識就是要求考生無論是在審讀材料時,還是圍繞材料寫作時都要心中有現實,心中有指向。只有這樣,纔能有很強的針對性,纔會語中要害,纔會寫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於材料的意識

新材料作文作爲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在出現之初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糾弊”,糾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之弊,防宿構、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意識就是基於材料的意識。這種意識可以分解爲三點,第一點是用材料的`意識。材料作文區別於以往的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一個很大優點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師大教授潘新和所說:“對於議論寫作來說,可以說最重要的莫過於‘材料’,‘材料’是決定議論質量的客觀條件,‘材料’工作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論點’的正確性與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重視材料的作用,特別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張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構建文章時的作用》中所說:“材料作文命題中的原材料在寫作時‘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第二點是觀點基於材料的意識,即寫作時所論述的觀點一定要源於材料,因爲論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可能憑空產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會產生片面的觀點,錯誤理解材料只會產生錯誤的觀點,只有正確、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觀點纔是可靠的,經得起推敲的。第三點則是論述中結合材料的意識,因爲材料是作文的起點,也是作文的範圍,材料爲作文提供了多個角度,廣闊的空間,也爲寫作劃定了邊界,超出這個邊界就可能導致斷章取義,審題偏頗,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談,而拋開材料,或輕視材料則會重新滑向話題作文的泥潭。如王學東所說:“一則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個論述視角的,但無論哪一個都不能脫離材料本身。”因此,學生在新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有基於材料的意識,做到觀點源於材料,論述圍繞材料,遷移回到材料,緊緊抓緊材料,緊緊結合材料。

這一點在xxxx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目“黑白與數碼照片”中表現得特別明顯。xxxx年6月29日,廣東省教育考試研究院向社會公佈的6篇優秀作文,無一例外都滲透着基於材料的意識,而且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張玉金教授在((xxxx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記憶/情感’,或者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都屬於符合題意。”而如果“離開‘照片/科技’僅談‘人的記憶/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則屬於偏離題意。許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兩句話來寫‘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值得珍惜的點滴可能被稀釋’,但如果不聯繫‘照片/科技’,則爲偏離題意。”另外,“考生在寫作中雖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內涵的其他事物/概念進行比較,視爲偏離題意。如黃金與生鐵(少與多,貴與賤)、烏龜與兔子(慢與快)等。’可以說,基於材料的意識是防止學生跑題、離題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這道屏障,學生纔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修飾、打磨自己的文章,纔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數。

三、由實到虛的意識

由實到虛的意識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因爲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現象類的,綜觀xxxx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題目,我們發現,廣東卷的“黑白照片與數碼照片”,遼寧卷的“祖孫有關萬家燈火與滿天繁星的討論”,還有重慶卷“遊客去波羅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國大綱卷“農民工老王在醫院打工抵債”,全國新課標乙卷“山羊過獨木橋的比賽項目”等屬於現象類材料作文。對於這類現象類材料作文,如果單純地就事論事,很可能陷入紛繁的亂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寫出深度,寫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談的泥沼。其實,現象不止是現象,特別是高考作文,所選取的現象,更不是一般的現象,也不是隨意選取的,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芸芸萬象,選取的現象肯定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和針對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這也可以說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爲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爲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增強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質量;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因此,學生在面對現象類材料作文時,一定要有由實到虛的意識,善於從個到類,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一個緊扣材料又有現實針對性的主題,在平時的寫作訓練時養成“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良好思維習慣,善於從更深的層面上去思考現象,洞察問題的本質,只有這樣,纔會豁然開朗,寫出深刻、透徹的文章。這也正如《語文月刊》副主編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寫作“要重視對事例的分析,對現象產生的原因的探究,對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意義的探究,對個案背後的社會文化心理的探究。”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周麗蓉、田茂香對全國新課標乙卷作文題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學生有一雙洞察力的慧眼,透過現象觸其本質,練習實際思考白己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周全表達自己的認識。”

所以,透過xxxx年高考作文紛繁的材料,、我們發現,廣東高考作文題目背後反映的是“科技與人生,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問題,北京高考作文題,本質反映的是“傳統觀念在當今現代生活中是否還適用的問題,是一個傳統觀念與現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繼承與批評‘老規矩’的問題,是一個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即“文化傳承與現代化”的關係問題。另外,全國新課標乙卷反映的是“習慣規則與創新發展”的關係問題,遼寧卷則反映了“自然美、生態美與社會美、科技美”的關係問題,或者說“城市化、現代化進程與環境”的關係問題。重慶卷作文題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異與公民意識”的問題,等等。由實到虛的意識確實會使學生的文章擺脫就事論事的俗套與膚淺,但也很容易滑向“虛而又虛”、不接地氣的雲端,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從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觀點後,就圍繞觀點而展開分析,完全脫離材料的內容而空泛議論。”因爲這樣會再次滑入話題作文的泥淖,圍繞一個話題進行空泛的分析,寫成標籤式的文章。

四、明確的角色意識

明確的角色意識是指考生在面對材料作文時,要明確自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潛在的讀者是誰?因爲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你該發表什麼樣的看法,潛在的讀者決定你該如何去表達;因爲任何文章的寫作都有寫作的角度與位置,也有指向的對象,葉聖陶、夏丐尊在《國文百八課》中說:“凡是文章都以讀者爲對象,都有讀者的預想。”朱自清也說過:“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這種角色意識與面對潛在不同的讀者,要求考生,在面對材料時,要思考該以什麼樣的措辭語氣,什麼樣的思想內容,什麼樣的結構風格去呈現,要思考“作者與讀者的社會關係,讀者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讀者對題目以及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的態度與立場等諸方面的因素。”

明確的角色意識首先要求考生有讀者意識,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寫給閱卷老師看的,是面向閱卷老師的,因此要了解閱卷老師的喜好、閱卷老師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該站在何種立場和位置來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文章的寫作就有了一個潛在的讀者,有了針對性,就不會造成說理的盲目與散漫。反過來,如果“讀者不具備的知識、不熟悉的東西不解說,而讀者熟悉的東西一再重複,就會削減說理的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說理的效果。”這種潛在的讀者意識其實很多作家都有,蘇童把它理解爲“寫作,就是給陌生人寫信”,阿來則說:“我從不取悅讀者,但會很好地研究讀者的需要。”另外這種讀者意識也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二個表現是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面對材料作文,特別是觀點類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遍觀xx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觀點類的,比如江蘇卷“有關對青春不朽的不同觀點”,湖北卷“遊客對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還有安徽卷“對改動臺詞的不同意見”等,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認爲……,有人認爲……”的形式出現。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順着別人的看法回答:你怎麼看?明確表達你對材料的態度與立場。一般來說,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爭議的,存在相當的議論空間,回答問題的意識,會使你的觀點緊緊限定在材料的範圍之內,避免跑題、離題、偏題,你可以贊同材料中任一觀點,然後展開分析、闡述,也可另起爐竈,思考出更新穎更有深度的觀點,但注意不要脫離材料含義的範圍。比如xxxx年江西卷作文題目對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學覺得,探究給自己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學習經歷;有的同學認爲,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的同學則抱怨,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流於形式……。’哪麼回答問題的意識就具體體現爲“你對研究性學習怎麼看”: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經歷與體驗,也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見聞與感受,也可以順着材料的思路,發表對探究性學習的看法,可以論述探究性學習的優點,也可以批判流於形式的僞探究等等。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三個表現是要有說服的意識。我們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現的材料,都包含着問題與衝突,潛藏着矛盾與對立,學生面對這樣的材料作文,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有說服的意識;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澆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瀾,而是發出自己的聲音,爲問題的解決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問題,不迴避,不逃避,敢於接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論述的過程中要有機制,有限度,有針對性,注意語氣與說理的對象,既可以正面闡釋,剖析示例,強化己方觀點,也可以預想對方意見與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辯駁,這樣立論與駁論相結合,正面與反面相呼應,立得正,駁得倒,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比如廣州xxxx—xxxx年度期末考試作文“大媽跳廣場舞”,有人贊爲“廣場文化”,有些住戶則長期受噪音的干擾,甚至做出潑糞、鳴槍、放狗咬等不和諧行爲。我們既可以從娛樂、健身、舒緩壓力;排解孤獨,增進鄰里關係;退出社會競爭舞臺後單調生活的一種釋放,對往昔火熱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媽跳廣場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讓住戶,讓反對的人理解、體諒,換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談廣場舞的好處,不能迴避其“擾民”的現實,不能迴避基本矛盾與基本問題,否則,空談廣場舞的好處,只會激化矛盾,而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五、理性思辨的意識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識,一方面是應對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培養現代國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所說,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現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等特點的同時,增強了對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確訴求;這主要是因爲邏輯思維和理性意識欠缺在我國國民中極爲普遍,這嚴重影響了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個

人發展。”而學生思辨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思維淺薄,深度不夠;二是思維混亂,條理不清;三是思維單一,片面僵化。因此“藉助高考的社會關注度和對中學教學的巨大反撥作用,讓考生關注作文材料呈現出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引導考生利用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工具去思考現實、關注人生,這對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實,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變成了大衆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則逐漸演變爲現代國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選拔精英的考試,而是迴歸到考試的本質:檢測與評價。檢測與評價即將畢業的高中生,即將走向社會的高中生,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國民,是否具有現代人應有素質與意識。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綜觀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題與焦點也都指向了這些方面。比如xxxx年新課標乙卷涉及到人與人相處的相互尊重、理解與包容;xxxx年全國大綱卷涉及到現代人如何處理義與利的問題;xxxx年四川卷涉及到現代人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平衡;xxxx年的重慶卷涉及到現代人美德與公民意識;xxxx年上海卷考查了現代人對自由的理解;xxxx年廣東卷與遼寧卷都考查了作爲一個現代人該如何面對科技對人生與社會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作文涉及到了善與惡,知與行,公與私,權利與責任,自由與規則,勇敢與敬畏,堅守與改變,個性與公德,情感與理性,博愛與寬恕,法律與悲憫,付出與收穫,懷疑與創新等。而思辨意識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且是一個作爲現代人的高中生應該具備而又最爲缺乏的,正如謝益清在《與其刪除,不如改良——談福建高考語文時文評論題》中所說的,面對材料,學生“由於思維缺乏靈活性,只能以單點結構式的直線性思維,簡單地照抄題目原材料的觀點和理由,或機械拼湊原材料的字句,在題目提供現有觀點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同時不能就一類問題,找到相關聯的現象、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造成思路狹窄,繼而陳述的理由空洞無力或雜亂無章。”因此學生思辨意識的具備就顯得尤爲必要和緊迫。

理性思辨意識的第一個表現是要求考生有思想,會思考,能獨立發表個性化見解,能追根溯源,準確立意,能分析具體原因,選擇最佳的說理方式與角度,並能明晰分歧所在,進行深入剖析,層層論證,而不至於假大空地喊口號,無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靈雞湯式的流於膚淺。判斷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並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預測性,是否有批判性思維的習慣、素質和能力,而這往往是我們的學生所欠缺的。考場作文中觀點偏頗、理由牽強者有之,邏輯混亂、說理乏力者有之,以敘代議、羅列事例者有之,觀點與材料骨肉分離者有之,思維定勢、粗解材料者有之,缺乏體驗、沒有生活者有之,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者有之。比如xxxx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就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思維品質,特別突出材料與觀點間的邏輯關係,這也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題趨勢,但從實際閱卷情況看,卻不甚理想。“今年安徽的不少考生或拿古人說事,或爲名人代言,或杜撰一篇無厘頭的穿越故事,才情透着虛,情感透着假,說理透着空。”

理性思辨意識的另一個表現則是能辯證、不極端,避免過激的評論與指責。因爲極端是一種惡,鮑鵬山在新版的《孔子傳》中特別提到,孔子是反對一切極端道德的,“因爲一切極端手段都隱含着對另一種價值的破壞。而且極端手段所蘊含的破壞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價值。”所以自古以來,我們都強調“中庸”,強調“中正平和”,強調“不偏不倚”。另外,從現代國民培養的角度來說,也需要學生辯證,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理性而不情緒化,激烈而不意氣用事,不偏頗,不偏激,理性而有節制。因爲“寫作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是思維的外化,作文水平歸根到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而我們培養的是有情有理之現代人,是有世界眼光與時代精神之現代人,是具有開放與包容精神的現代人,所以面對新材料作文,學生要有理性辯證的意識,否則,寫出的作文就可能顯得不成熟,以偏概全,主觀臆斷,站不住腳,經不起推敲,毫無說服力,顯得片面而狂妄,無知而膚淺。就像福建師大潘新和教授所說:“在高考作文中,學生絕大部分的論點與論據都是片面、絕對的,經不起讀者的推敲。”而且對20xx年福建省唯一的滿分作文《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頗多質疑,指出其“論點失真”“說理偏執”,並“輕而易舉地指出這個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詰難與辯駁”。

總之,指向現實的意識,基於材料的意識,由實到虛的意識,’明確的角色意識,理性思辨的意識,都指向了學生的審題與行文,因爲“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審題是“重災區”,而文章審題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遷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質量考場材料作文的關鍵。”學生只有在五個意識指引下,緊緊抓住材料,緊緊掌握材料作文的審題方向,養成仔細研讀材料、具體分析、深刻思考、巧妙遷移的寫作品質,這樣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才大有可爲,優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高考作文 篇5

生活需要感動,因爲感動可以讓人心中溫暖;生活需要成功,因爲成功可以催人奮進;生活更需要挫折,因爲挫折可以斷金鍊鐵。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名垂青史的人,哪一個沒有經歷過千難萬險?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生活落魄,去世後家裏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甚至連燒得紙錢都是用曹雪芹生前的稿紙代替的。但就是這樣一個生活極度貧困潦倒的人,寫下了中國文學界里程碑似的作品——《紅樓夢》。如今,研究紅樓夢已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紅學”。如果沒有生活的挫折,哪來的才華橫溢的曹雪芹,更哪來的他的史詩鉅著《紅樓夢》!

著名作家安徒生,剛開始學習寫作時,文章無人問津,有多少人變着花樣嘲笑他,辱罵他!他的作品被認爲“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平常的人,怎經的住這狂風暴雨般的侵襲!但安徒生毫不氣餒,筆耕不墜,終於成名。是挫折,讓他從一隻醜陋的醜小鴨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中國有一句俗話:“創業難,守業更難。”這是爲什麼呢?其實創業者創業時遇到的困難挫折,恰恰增長了他們的經驗和才幹,讓他們有了經歷狂風暴雨洗禮的根基而一旦創立了業績,各種環境都好了,也就不再有了創業時的艱難。而守業者沒有用挫折困難奠定的根基,就如溫室的花朵般弱不禁風,自然也就“富不過三代”。

在我的生活中,有許多成績優異,被寄予無限厚望的優秀少年,他們過着優裕的生活,從小在父母的表揚聲中長大,阻礙人生道路的頑石,大部分都被他們的父母清理乾淨了。還有的小部分,別人看來很平常,對他們來說卻是致命的!

曾經有一則報道,北科大少年班的一名14歲的花季少年,跳樓身亡,理由竟只是與他人發生爭吵,被他人羞辱。芝麻大小的事,竟葬送了一條人命!他們的腳上沒有厚繭,最終只有被劃破!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挫折雖苦,但卻是強身健體的良藥,讓我們用挫折鍛煉出一副好身板!

高考作文 篇6

輕輕地推開窗,你看到了什麼?天地日月,草木精華。一杯白開水,清澈透明,深吸一口熱氣,春之潤、夏之熱、秋之爽、冬之寒,便瞬間全都體會到了。

年輕人喜歡喝咖啡,因爲濃郁;中年人喜歡喝茶,因爲清香;老年人喜歡白開水,因爲可以照見他人。

一杯白開水,極其普通,卻讓你透過它,看到了整個世界。手捧一杯這樣的水,若在清晨輕輕呷一口,淡卻微甜,就像清晨的甘露,滴在葉尖。那是媽媽的愛呀,你可看得見?那是如高山上綻放的雪蓮一般純潔,山谷中流過的小溪一樣深沉的愛!是誰在我們最深的心底輕輕呼喚着我們的降臨?是誰在我們的每一寸肌膚上,播種下無私的關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樣的水,是日月捧出的精華,是花雨釀造的瓊漿。在焦渴中,這是任何飲品都無法替代的。透過這穿越時空的水,還有一雙老師們渴望的雙眼,當一顆幼苗破土而出,便會有千千萬萬的園丁爲她忙碌。

沿着校園的青石路,順着熟識的楊柳路,你可看見,初入學的小芽已經長得健壯青翠。 ァ耙恢Х郾剩二尺講臺,三句真理。”

一點一滴,滋潤心田。

透過一杯白開水,看到的是整個大千世界。春風夏雨,秋實冬雪,草木蟲魚,飛禽走獸……而自我,多麼渺小!我曾在山坡上放飛風箏,然而卻比不過天上的飛鳥;我曾在山谷中飲用泉水,但魚兒卻更爲自由;我曾試着離開家門,卻從未離開過爺爺的視線,奶奶的叮嚀。

這一切,原來是愛。沒有愛,哪有千人萬人爲你操勞;沒有愛,你又怎能爲千人萬人掛念?

我愛這一杯白開水,所有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不要咖啡的渾濁而擾動,不要茶葉的障目而忘己,更不要汽水的沸騰而自大。

就是這樣的白開水,清淡無味,但我卻可以品出千種滋味,是甜、是酸、是苦、是辣,是別人的愛,別人的情,別人的關懷,也是應當付出的回報,應當付出的真心。

狂妄的人,自負的人,都看不到這世界上的其他人。“山外青山樓外樓”,看到別人,才能提醒沉睡中的自我!

白開水,果然是醒人良藥,睜開眼,看世界,關懷自己,關心他人。

名師點評

以“一杯白開水”作爲標題,也許並不準確,應該還有更恰當的,但考場作文是“急就章”,不可能仔細推敲,嚴絲合縫,不妥之處在所難免。

通讀全文,你會感到,文章語言優雅含蓄,顯示出一種內在的文采。“透過一杯白開水,看到的是整個大千世界。春風夏雨,秋實冬雪,草木蟲魚,飛禽走獸……而自我,多麼渺小!”讀這樣的文字,如啜香茗,如飲醇醪。還應該看到的是,作者在揮灑才情的同時,行文始 終不忘圍繞主題,如結尾兩段就很好地扣住了話題。(唐惠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