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農事詩散文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在札達的任何地方,都能強烈地感受到它貧瘠的氣息,但人們用信仰彌補了土地的貧瘠。在達巴前往各個村莊的路口,隨處可見長達數十米到百餘米不等的瑪尼堆。這些充滿着精神意蘊和象徵意味的石頭,一直在歌唱,用歌聲傳達其獨具的意義。

農事詩散文

達巴的瑪尼石堆是札達最有名的。它呈金字塔形,高高地聳立着,由刻滿藏文和多種圖像的石頭組成,多刻“六字真言”和各種佛教經典,字體流暢規範,可說是一種特殊的藏文版本。而雕刻神靈的瑪尼石更爲豐富多彩。有反映佛教意識的釋迦,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妙音女神、度母,大威得金剛等,無不刻畫得深厚有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還有反映本教拜物意識的龍、魚、日、月,各種鳥頭、獸頭人身像,其雕刻活靈活現,風格怪異,形狀奇特;也有刻畫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造像,如宗喀巴,蓮花生,文殊,米拉日巴等,這些造像在雕刻上給予適當的誇張,賦予每個人物以個性,使之各具神態,躍然欲動,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雕刻採用平面浮雕、剪底陽刻、線刻等多種技法,隨形構圖,因材施刀,刀痕深沉時剛勁有力,輕逸時輕鬆自如,在線刻或平面浮雕中追求一種特殊的裝飾效果,因而雕刻出的作品形體準確,線條明快,刀法嫺熟,風格各異。

拉溫村的瑪尼堆上所有的石頭都有原始的土紅色斑點,那代表時光的斑點使瑪尼堆在陽光中顯得更爲醒目。我看到,不論是徒步的背夫,還是騎馬的牧羊人;無論是從田地裏歸來的婦女,還是玩耍到那裏的孩子,只要經過瑪尼堆,總是順時針繞其左側轉過,以消災免禍,賜以幸福。

達巴周圍是以農業爲主的農區。我在這裏感受了土地和莊稼的非同一般,也感到了勞動的快樂和詩意,並再次感到了石頭——特別是那種白色石頭的力量。藏人對白石的崇拜始自古代。《賢者喜宴》記載着藏王松贊干布的重臣瓊普邦桑孜死後,專門在墳上立一白石。而白石是農民心中的“金石頭媽媽”,藏語稱作“阿媽色朵”。莊稼長勢的好壞,能否避過天干地旱,雨雪風雹,都與它有關。

我們到達時正是達巴的秋收季節,我有幸看到了請白石的儀式。只見農人們來到地邊,由一位長者走到白石跟前,一邊在石頭上灑着青稞酒,糌粑面,放上酥油,一邊大聲吟唱——

“請喝吧,金石頭媽媽!

大雪小雪的冬天,

你給我們守護田地;

大雨小雨的夏天,

你給我們守護莊稼。

今天我們開鐮了,

請告訴地裏的生靈,

有頭的藏起頭,

有腳的縮起腳,

不藏頭,不縮腳,

弄出個牛大的傷疤,

我就管不着了!”

接着,農人們用彩色藏毯把白石小心地包好,恭恭敬敬地送回家。在來年安放白石之前,一直把它供在“央岡”(吉祥箱)裏,給它以神的供奉和膜拜。

石頭是農民心中的神祗,是田野和莊稼的守護神,每一個人都相信它能使青稞長得豐茂,並保護它不受自然災害的侵襲和野獸的踐踏。

每年藏曆正月初九,是安放白石的日子。我不可能見到,只能向當地的鄉親們瞭解。從他們的敘述中,覺得安放白石的儀式更加有趣。

天剛放亮,農人們便開始打扮耕牛,把牛角用清油擦得閃閃發亮,在牛角上綁着幾尺長的彩棍,彩棍上掛着紛紛揚揚的經幡,脖子上掛滿鋥亮的銅鈴,肩胛上披着綴滿貝殼的綵緞,額頭貼着日月形的酥油圈。這些體形高大,身軀健美的犏牛,經過這番裝飾,顯得十分威風。然後,他們給牛喂上飄香的青稞灑,濃醇的酥油茶,以及由酥油、奶渣和紅糖調製的叫“退”的高級食品,牛醉得搖搖晃晃。農人們也穿着節日盛裝,從央岡裏請出供奉了一個長冬的白石,仍用彩毯包好,然後痛飲一番,晃晃悠悠,唱着祈神的古歌,朝自家的地裏走去。農人的家人和鄰里親友拉着木犁,捧着祭品,也帶着醉意,和唱着古歌,跟着他行進。人畜同醉,情緒都亢奮激昂,古歌聲裏不時響起數聲牛哞,顯得歡樂吉祥。

到達農田後,農人先在四周點燃香草香枝,使芳香的煙雲瀰漫田野,升向晴空,驅走不潔之物,並召喚天空和大地的神祗,一起來參加安放白石的儀式。

在作了迎請白石的'儀式之後,農人套上耕牛,繞着白石犁出五道地畦,分別撒上青稞、小麥、油菜、豌豆、蠶豆種子,把它們作爲有生命的供品獻給“金石頭媽媽”。接着,古老而深沉的祈神歌再次唱起,其它地方的歌聲也響起來了,孔雀河沿岸都在歌唱。隨着歌聲,大家跳起古老的“玄”舞,喝起青稞酒,整個田野煙雲繚繞,歌聲起伏,酒香瀰漫,歌舞者忘卻了世間的一切,裝飾華美的犏牛也亢奮得亂蹦亂跳。直到日頭西沉,大家才相互攙扶,沉醉着盡興地回到各自的家中。

後來看過一些記錄西藏農俗的文章,說他們在鋤草時,總是一邊鋤草,一邊唱歌,以減輕身體的勞累。遇到從田間地頭路過的人,還要獻上一把綠色的青稞苗,並唱吉祥祝福的歌。路人則必須欣然下馬,回贈一些酥油、茶葉或銀兩,表示對辛勤勞作者的慰勞和對勞動的尊重。

他們還有把本很單調的勞動過程變成一場歌舞演出的本領。每個鋤草者都給自己取一個鳥兒的名字:畫眉、布穀、烏鴉、孔雀、鴿子、山鷹等等,當領頭人叫到某種鳥的名字時,他就走到鋤草隊伍的前面,一邊勞動,一邊模仿這種鳥的姿態和鳴叫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後,全體勞動者開始唱這樣一支民歌:

往上飛的鳥往下飛,

往下飛的鳥往上飛。

布穀鳥飛進柏樹林,

鬼鳥兒飛進草叢中。

千年不老的古樹上面,上面,

巧嘴的宗巴姑娘坐着,坐着,

鳥兒的話心裏記着……

這樣的勞動多麼美好,這就是西藏人的智慧。勞動就是歡樂,一切都在歡樂中進行。

在農人的心中,土地的生命是永恆的。在他們與土地的交往中,情感常常十分複雜,是一種平等基礎上的敬畏,一種複雜的愛。他們深情地與神交往,神,也一直存在於他們勞作的過程中,幾乎參與了生產活動的全過程。人與人,人與神,息息相通。

這是充滿詩意、神聖、仁慈、歡樂的勞作。

我想,這些勞作的人都是一個個歌頌大地並向大地致敬的荷馬——

我要歌頌大地,萬物之母,堅固的根基,最最年長的生物……向你致意,大地母親,繁星密佈的天空的配偶。請爲我的歌而友善地賜以令人歡歌鼓舞的糧食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