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歷史的記憶散文(通用13篇)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的記憶散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的記憶散文(通用13篇)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1

張曉風在《不朽的失眠》中,以豐富的想象,敷演了張繼在落榜的不眠夜寫下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張繼雖然失去了原本期望中馬蹄輕疾衣錦還鄉的榮耀,歷史卻記住了他那晚的失意憂傷,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於是一千二百年後的今天,世人依然在吟誦那晚他寫下的詩章,卻無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遊街的歡喜。

歷史也是有記憶的麼?如果有的話,歷史爲什麼不記住金榜題名的風光狀元,而選擇銘記一個名落孫山的落魄士子呢?我們回首歷史時可以發現,原來歷史本身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遭受宮刑後,身心受到巨大的創傷,但他忍受着恥辱與痛苦,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執著,實現了當初“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誓言。他用自己飽經滄桑的雙手,完成了《史記》這一曠世奇著,給後世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寶貴文化遺產。而“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已成流傳千古的佳話。他用全部精力編寫的《太史公書》以及他在誹謗和嘲笑中磨礪出的堅強與剛韌,都被歷史的記憶深深地鐫刻。

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一代又一代的文官武將隨春秋代序,又有幾個能被歷史所銘記呢?而“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在東平僅僅爲官七日,有着清風一樣的政績,卻處處受人排擠。他窮途無路時狂飲爛醉,放聲號哭;他對待他人時愛憎分明,擅用“青白眼”;他處在強權亂世時清正高潔,從不曲意奉承。他乖張的行爲與率真的性情如赤子般明快單純,也同樣被歷史的記憶清深深地銘刻在其中。

烏臺詩案使蘇軾被謫貶到黃州一方窄窄的水土。他的政敵竊笑着,看他不羈的靈魂如何消沉,看他傲岸的頭顱如何低垂。那個三月的一天,蘇軾在通往黃州郊外的途中,恰巧遇上一陣雨。面對突如其來的料峭風雨,他依然且行且歌,從容不迫地跋涉在泥濘中。是啊,剛剛遭遇過一場政治上不測風雨的他,不也是從那鎖定周身的陰冷無情的目光中,從那滅頂而來的流放異地的諭旨中,從那在心頭揮之不去的如夢魘般的日子中氣定神閒的走過來了嗎?現在面對眼前的蕭瑟,怎麼能不達觀從容呢?這一幕印在了在歷史的記憶中永不褪色。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時間像流水一樣永不間斷。歷史的記憶如銅製編鐘渾厚而清亮的敲擊聲,足以穿越中華五千年的悠悠歷史。歷史所銘記的,不僅是司馬遷盡心竭力創作的《史記》,更是他堅強剛韌的意志;不僅是阮籍清廉的政績,更是他坦誠直率的品性;不僅是蘇軾由感而發的《定風波》,更是他達觀從容的作風。所以說,歷史記憶的選擇,必定是深刻而睿智的。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2

《隨園食單》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全書分爲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不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醒園錄》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元整理,因家中有“醒園”故取名《醒園錄》。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多種關於調料、飲饌及食品製法。書中所收菜點以江南風味爲主,也有四川當地的風味。

《食珍錄》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爲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祕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錄》裏,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異錄》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採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爲齊全的食單。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價值,有的談到烹調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發展的可貴資料。

《食經》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爲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從有的各目前冠經人各來看,如“北齊武成王生羊膾”、“越國公碎金飯”、“虞公斷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等,都是王侯貴族的飲饌。而有的各目講究,如“千金碎香餅”、“乾炙滿天星含漿餅”、“撮高巧裝壇樣餅”等,反映出當時飲饌已達到非常精美高貴的水平。

《本心齋食譜》作者署名是宋代陳達叟,因爲室名本心齋,所以又稱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書房裏起居閒坐,玩味《易經》,牀上圍着畫有梅花的紙賬,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飲食崇尚清淡。有客人從外地來訪,臉上流露出飢餓的神色。作者叫書童端上淨素飯菜,客人品嚐後說,沒有塵俗氣味。主客討論食譜,就形成了這本書。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如:菜羹、韭菜、山藥、筍、藕、綠豆粉絲、水引蝴蝶面、水團、白米飯等。每類後面都附有讚語,讚語簡括,均爲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爲“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這種記述方法,表現了作者富有文學素養,又因所用贊體簡要,類似歌訣,容易背誦,所以就便於普及。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飪著作。內容以素食爲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唐代杜甫有詩云:“山家蒸慄暖,野飯射麋新。”南宋時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詩中的山家、野飯,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飲饌。全書二卷,記述以素食爲主,亦有少量的葷菜,如飯、羹、湯、餅、粥、糕、脯、肉、雞、魚、蟹等。選料大部分爲家蔬、野菜、花果、糧米,部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儘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啓發和借鑑。許多菜餚別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窺見當時烹飪技術、烹飪藝術所已達到的水平。

書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藥加工制配的食療飲饌。如:蘿菔面這一條下稱:“王醫師承宣常搗蘿菔汁搜面使餅,謂能去面毒。”而麥門冬煎,則是純藥物,其標目下稱:“春秋採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煮熬,如飴爲度,貯之磁器內,溫酒化溫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見是用純藥物加工和蜜製成,並加溫酒後服用的一種保健飲料。總之,此書對了解江南飲食風貌和南宋烹飪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3

我向來是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無奈以前不開竅,竟把那時間耗費在搭訕上,現在想想都覺得可恥。要是沒有中考失利的教訓,可能就要步入竊香偷玉之流了,還談什麼成就。可是春季來臨,就算不去採花,也總得嗅到些香氣,忍不住翩翩起舞一番,但只是在幻想的世界中。

有人說,大學以前的愛情是奢侈品。的確,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純淨度上來說,都可稱得上是“後無來者”之境地。暗送秋波者有,千里傳書者有,高山仰止者有,遐想幻境者有,這些都是形形色色的春心萌動。

剛開始,戀愛風氣還沒有高漲的時候,那幾個少數人享有的戀愛是受人羨慕的。我也忍不住想要戀愛來激發學習的動力了。當時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男女相配“門當戶對”,長相、性格的匹配都是那樣充滿青春的氣息,帶有美好的遐想,和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後來很多人分手了,種種原因都有,但絕對不會逃出歷史的輪迴。

一會兒,春季結束,迎來了夏季。這是個躁動的季節,男男女女都衣着單薄了,也許當時大多數人的思想還是比較純潔的,可也保不準有些人涉足禁區,開始狩獵活動。聽聞當時有一個離我們很遠的一個學校裏,有人懷孕了。當時的人,爭相唾棄,都引以爲恥。對於這般少男少女來說,說都難以啓齒,何況是這樣越軌的行爲呢?可現實卻並非如此決絕,因爲有人打響了一炮,就一定會有人等子彈飛一會兒。飛着,飛着,就一炮接着一炮了。有打獵的獵戶,就一定會有制裁機構。那時,因爲大多數人是有意打獵的,所以有沒有幫助“捉姦”的,也沒人知道。畢竟,很多漢奸都沒有什麼名氣。功勞全讓班委“攬”去了,這也是唯一敢和學生羣衆明着對乾的。也許這些班委有紙包不住火的無奈,也有邀功請賞的心態,總之講義氣的是少數。

我的故事不是如電視劇般一見鍾情,或者患難與共,也不是小說裏才子佳人一般風流俊爽,只是在淡淡的相伴中生了情根。於是,我在鼓足勇氣那刻起,刨除了一切的顧慮,甚至忘記了自己,一手牽起她的手,一手捂着她的耳畔說:“我喜歡你。”她的臉立刻漲得通紅,當時我們倆的心都砰咚了好一陣子。雖然少了不少傳奇浪漫的情節,可卻讓我感到真實塌心。至於一見鍾情的浪漫可能是不會有了,但患難與共的傳奇卻有可能出現,這也是考驗我們情感的最佳方式,也是我們情比金堅的見證,我是這麼想的。

人人都有一種情懷,那就是“我是特殊的”。暫且不談這種情感究竟包含了怎樣深廣的內蘊和決心,可是不正視歷史,也不願去歷覽遺蹟,總結經驗教訓的人,註定要走向沉淪。當時的我,志氣高昂,自信能夠駕馭情感,僅僅因爲我相信我可以對伴侶負責,她也不會無故離開,所以這段情感註定美滿幸福。當時的我,只有17歲。她,只有16歲。

我不善言辭,喜歡將情感默默地埋在心裏,所以顯得平淡至極。我們的戀情在當時也算是公開的,但我從不擔心有人會告訴老師。要是可以的話,我希望有一次機會,那就是在我們牽手的時候,班主任就在我們的面前。這也是對那些沒有覺悟的人的一種表態,如果你們的戀情真是純淨的,爲何只是耽溺於情感,而沒有高度的覺悟,爲何在別人的面前要將牽起來的手縮回去。這是一種羞愧,像是對罪惡的遮掩一樣,愛情何至於墮落如此?

那時每天晚自習結束後都會陪她走出校門。記憶中我只有一次沒有送她,什麼原因也不記得了,也許是出於一種倔強的逆反心理,覺得我們疏遠了。隔了一天,我才知道她很在意這點,我對她說我學習的太入神了,其實她哪裏知道我是耍情緒。不過這次倒是讓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不會爽約了。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不需要嗎?誒,我只是和你研究研究嗎,你幹嘛這麼認真呢……不需要嗎……”

以前的我,選擇了不需要,這是不是也預示了我這段感情的結束也不需要?可是,不需要的理由是在我,有沒有理由卻在她。對於這段感情,我充滿了困惑、絞痛,從此變得沉鬱起來,於是我不斷問自己“她在我心目中是一個驚歎號?還是一個句號?我腦子裏爲什麼充滿了問號?”

畢業前夕,她說,她有封信要交給我。我沒有迴應,只說知道了。有人說女人心,海底針。我不贊同這種說法,我想說人心難測。能夠告訴你理由的答案,在愛情這方面,是可以補救的。我是很想補救的,但我知道我們卻是補救不了的,所以我決心不看這封信了。因爲我實在無法相信她對我有過真實的情感,即便有過那也是過去了。我不懂她,她也不懂我,這就是膚淺。

現如今,很多當時的戀人相隔兩地,都否定當時的情感。多半的理由都是那時候不懂事,不切實際。我說這不能僅僅用現實來衡量,在我這個深切體驗者看來,那時候的戀愛是純淨地不沾瑕疵的,但正是因爲如此,纔會破碎地也是令人如此心醉惝怳。可破碎的原因雖有來自外界的因素,多半還是自己的修養和覺悟不夠高。機械地否定那段情感,這是對美好的一種抹殺。越是否定地徹底,墮落地越深。人不應該耽溺於回憶,但也不該淡忘歷史情感,僅僅用僵硬的世俗法則去衡量世界和他人。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4

如果說一株棗樹是一頁歷經歲月積澱的紙張,上面散落着靈動文字的話,那麼,千萬株棗樹連接起來,形成這片龐大的棗林時,就揮寫出了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鉅著。我無法想象這些棗樹在千年的歲月中是如何靜謐而又安詳成長的,它們與世無爭、默默無聞,靜靜感受着漸行漸遠的時光。它們已然具有了靈氣,具有了大地上特有的樸拙之氣,沉穩、厚實和莊重,讓人感到親切。

徜徉在棗林裏,我感受到了大地的溫潤。

碼頭鎮邵家村的這片棗林安靜的分佈在村子周圍。村子不大,只有百十來戶人家。邵家村藏匿於這些高大茁壯的棗樹林裏,也就有了仙火氣。清晨或者黃昏,萬物俱籟而炊煙繚繞時,村子裏偶爾的雞鳴犬吠化作了一曲美妙的音樂。我向來喜歡這種靜謐,能使疲憊的心靈得以淨化,一切的苦悶便煙消雲散了。身居城市,行走於車水馬龍之間,我們缺少的就是一種心靈上的安靜。我們面對的是乏味的數字、生硬的文字和堅冷的水泥牆,那些漂浮在心頭上的藍天與白雲,鄉村與田野,只能在夢中縈繞而過,朦朧中不過是一片模糊的影子而已。我一直在想,漂泊在城市中的高樓大廈裏是不是與大地隔離了聯繫,是不是失去了大地特有的溫度和躍動?那些來自大地深處的吶喊已經變得渺小而又遙遠了。

棗林裏氤氳着泥土的芬芳,當然,也摻雜着萬物生長的芬芳。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開的正濃,棗樹下的種植的花生成長正茂,小草匍匐在田地裏,通身碧綠,小巧而又玲瓏。有了這些,整個棗林中也就有了煙火氣。這種氣韻是流動的,像天邊的雲朵,飄渺而又靈動。在人間,在邵家村,在這片廣袤的棗林裏,這種氣息繾綣流淌,那裏面飄蕩着鄉野農家漢子粗獷高亢的歌唱,他們叫醒了沉睡的大地,引來了春風送暖棗花飄香;那裏面激盪着黃河波濤洶涌直向東的豪邁與激昂,滾滾浪花則像歲月的腳步促使着棗兒熟花生香。我來的時候正直盛夏,棗子青澀,就像面頰含羞快要出嫁的女子一般,青青的、澀澀的,但透過棗林,我卻看到了秋日的火紅。隱匿在城市包圍之間的這片棗林,眺望着滾滾黃河、八面荷塘的這片棗林,她的紅火與嬌羞化作了一團溫暖的火苗,溫潤着我們冰冷的內心。

怎麼了解村莊的歷史,不如去問一棵樹。

樹木無聲,卻在流失的歲月中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息繁衍。大地無聲、棗林無聲,但它們內心生出卻無時無刻都傳出滾滾吶喊。生命也是一種吶喊。穿着五顏六色衣服的女子游走於棗樹的臂彎裏,像是找到了生命中的最愛。愛情的信任、家庭的依託,有時候靠的就是一個堅實而又溫暖的臂膀。這些棗樹是村莊的依靠,也是村莊生命延續的見證,它們在村子的另一種變遷中得到了生命的昇華。我想,環繞在棗林中的村子以及生長在村子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這是一種純淨、一種安然、一種無慮和一種寄託,他們在棗林激盪氣的微風裏安然入睡,在棗林響徹起的吶喊中慢慢醒來,生命的時光便如水般流走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種流水,或湍急或平穩,無聲無息便在歲月的沉澱中煙消雲散而去。這並不是虛度,而是一種解脫,同時,也是一種境界。平平靜靜過一生,也是一種至高的生活禪理。

清晨起來的時候邵家村炊煙四起,棗林中飄蕩着鄉村飯菜的濃濃香氣,它們接受着農人最淳樸的饗食,在第一縷初升陽光裏靜靜舒展枝葉。舊時光走遠,新時光來臨,四時四季變換交替,老棗樹已經變得寵辱不驚。

微風吹來,醉了邵家村,醉了棗樹林,醉了八方遊客。若常來此地小住幾日,也會醉了心中那份久違的鄉土夢想。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5

前些時日我在杭州參加筆會,晚間酒後獨自到西湖遊覽。天氣是潮熱的,又帶些沉悶之氣,賞景的心情也就消了三分。走到斷橋時竟然下起雨來,不是很密,雨滴卻大如豆,雨也是熱的。斷橋邊上佈滿了荷花,在雨中自然別有風采。天上無月,水裏映着斑斕燈光,荷花也就五顏六色了。月夜賞荷自古有之,古人的心境是追尋一種高古與灑脫,自有風度。今人賞荷卻少了幾分從容,鏡中花水中月,匆匆一瞥,只不過留下個印記而已。西湖的荷花嬌氣、溫潤,佔了南方水汽的緣故,怎麼看都像閨閣裏的嬌羞女子,別有風情。

碼頭鎮的這片荷花,浩浩蕩蕩十里之遙,氣勢上自然不遜於南方的荷花。我一直以爲南北的荷花有所不同。南方的荷花是溫潤的,浩淼之間,水氣繾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的荷花也就流露出了羞澀之感,讓人生出些許憐意。北方的荷花是精壯的,葉大亭亭如蓋,葉杆中正筆挺,花朵則豪邁奔放。北方的水柔中帶剛,有骨子傲氣,生在此中的荷花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孤傲。但這種孤傲卻給人以親切,能在炎炎夏日裏激盪起縷縷清風,讓人不禁心神盪漾。

我曾見大千居士畫的荷花,或是潑墨、或是潑彩,皆瀟灑大氣,溫潤有餘。大千筆下的荷花是南方的,是帶着蓋頭的女子,款款之間有種少女的豐盈,未等近前觀賞,水汽已經涌到眼前了。大千先生一生愛荷,畫荷無數,他以“君子之風,其清如穆”喻荷,盛讚其高潔。

白石先生北上後畫風大變,所畫荷花大都有樂觀健朗之神氣。先生所畫的無論是秋荷、殘荷,還是綴以蟲鳥的荷趣圖,荷花的形象皆挺拔而厚重、蒼勁而清健。白石筆下的荷花是北方的,莊重質樸,如脊樑耿直的少年,別有一股英俊之風。他的荷花有生活的味道,是人生漫長的體驗,是生命至純的昇華。

碼頭鎮的這十里荷塘,風捲荷葉,波瀾壯闊,豈是畫家筆下所能繪就的?同行的一位攝影家說,荷花開時一般在早晨六點至十點左右,水汽升騰,花瓣漸開,且天氣清涼,是賞荷的最佳時間。我爲此起了大早,只爲這十里荷塘而來。水是黃河之水,荷是北方之荷,微風乍起,十里荷塘中飄起清幽之氣,煞是喜人。

荷風十里,煙氣浩淼,視野之內盡是碧葉紅花,偶爾有鳥躍起,也是通身碧綠,脆鳴幾聲消失於遠方。水裏也有小魚躍起,跌宕起圈圈漣漪。此時的這種躍動,卻又像畫面裏的平靜,一切都是那麼和諧。生態是一種平衡,平衡則是自然。這塊隱於市的碼頭鎮給人帶來的不僅是十里荷塘的驚喜,更是對自然生態的維持與延續。身處十里荷塘之中,彷彿自己已成了一株荷花,那些藏匿於心底深處的抱怨、哀怨、人世間的冷暖悲歡、愛恨情仇,都在浩蕩的清風中煙消雲散了。深處鬧市,我們已經用一把無形的鎖關閉了心靈,已經把自己與自然隔絕起來,我們所面對的只不過是碌碌而過的時間而已。生命,已開始變得生硬而不解風情。在十里荷塘之處,我們打開的又不僅僅是一把鎖,而是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融入進荷花的高潔之內,融進這和諧的自然環境之中,從而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洗禮。

一位中年漢子搖櫓而來,一葉扁舟,一掛薄網,身後是一個陳舊的陶桶。奇怪的是,桶裏面竟然插着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誰說北方漢子不懂浪漫,這株荷花便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幕。在荷花的間隙之處,漢子穩住小船,扁圓的漁網也呈現出荷葉的飄逸形狀。十里荷塘中缺的就是這種景象,一靜一動,動靜相宜,整片荷塘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我想,有水有荷有無盡的歡樂,人世間莫過於此。一切功名利祿與悲歡離合終會隨風散去,而這荷風十里,卻是年復一年的延續着,經久不息。深處其中,感悟其中,我們久久不願離去。

碼頭鎮,因荷花而生動。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6

在我的記憶裏,每一次離開村子就覺得慢慢地走遠了,好像永遠不能回來一樣。所以,不管我到村子三裏遠的學校上學還是和小朋友到附近的街市上趕集,總是一步一回頭的看着這座小小的村子,生怕它在我的記憶裏抹去。那時候村頭有一棵很老很老的棗樹,歪着頭像看着一切來村子裏的人,我想,我一定得把這棵樹記下,無論我回來時村子變的多麼美、多麼的大,沒有老棗樹它都不是我的村子。然而,我還是越走越遠,對村子的印象,只有在夢中想起它了……

住在碼頭鎮邵家村時,我感受到了村莊久違的親切。

在邵家村,人們以農爲生,平平靜靜地幾代延續下來。村子是魯北平原上常見的那種村莊,小巧而又玲瓏。高低錯落的房屋,繾綣的炊煙,以及在樹枝上唧唧喳喳叫個不停的麻雀構成了村子獨特的風景。當然,還有駝了背的老者聚在一起享受着剩餘的時光。在炎熱的夏季,他們會在村子一棵繁盛的老棗樹下乘着涼;寒冷的冬天,他們會倚在牆角里曬着太陽。老人們圍成一個圈兒或倚在牆角下列爲一排,然後開始訴說比他們還老一輩人的事情和自己一生的見聞。他們是不會閒談村子裏其他人的長與短的,一個相同的故事在他們嘴裏多次的咀嚼,無數次了,會越來越有味道的。村子是一罈陳年的老酒,日子久了也會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村子裏有講不完的故事,就連屋檐底下的麻雀也會探出頭來傾聽來自村子裏的語言。它們是存不住話語的,會飛向鄰村、田野、藍天,然後向鄰村的麻雀、田野裏的玉米、閒適的白雲把這些故事講出來,樂此不彼。它們在春天鮮豔的花叢裏或秋日金黃的穀穗中飛起飛落,跳舞、唱歌和聚會,然後,又結伴而回,它們是村子裏最幸福的鳥兒。在那個年代,鳥兒是傳遞信息最快的使者,春天,花兒開了,蜜蜂舞了,燕子便會從南方飛了回來,找尋它們往年的巢兒。它們裝了一肚子南方的故事,累了的時候,會站在院子裏的涼衣繩上,用歌唱的形式把故事講出來,這往往會吸引許多鳥兒駐足傾聽,以及在院子裏收拾農具的農人。當然,到了深秋,燕子向南方做着長途跋涉的時候,也會帶走北方村子裏的故事。我想。它們會在南方的某一個角落把村子裏的故事說給其他的鳥兒聽的。

我想,如果我不離開村子,會在村子裏生活一輩子,就像父親一樣,侍弄散發着芳香的土地,傾聽着麻雀的見聞還有燕子帶回來的故事,然後在村子安靜的夜裏睡去,在露珠垂落的清晨醒來。然而,我還是離開了村子,像燕子一樣,帶走了村子裏的故事。

有時候,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裏,我會看見幾只落腳的麻雀,它們帶來了村子古老的氣息,然後帶走了我長長的思緒離去。它們又回到村子裏去了。

所以,每一次離開村子我總是想,就這麼漸漸地離村子遠去麼?父親和母親會扛着鋤頭把我送到村口的老棗樹下,然後我一步一步地向村子的另一個方向走去,父親和母親又扛着鋤頭走向他們的田地。我把自己當作了一隻燕子,然而,我這隻燕子會有歸期麼?我想,我的靈魂一定留在村子裏了,要不然爲什麼對它魂牽夢繞?我的靈魂會像燕子一樣盤旋於村子的上空,或者像一棵樹一樣,紮根於村子這片平靜的土地上了。

在邵家村,我感受到了她心跳的律動,感受到了她的溫暖與溫馨,徜徉在她溫潤的臂彎裏,遠去的時光又一次慢慢拉近,生命得到了輪迴。

村子漸漸遠去,但會永遠裝在心裏。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7

眼下各大電視臺的相親類節目很是紅火,可謂異彩紛呈、如火如荼,令人眼花繚亂之餘,爲那成功在節目中牽手的幸運兒而高興,也爲勞而無功者而遺憾不已。每當看到這類節目,總使我的心中難以平靜,因爲我曾有過一段比他們還要艱辛漫長而又曲折的相親史。既然能稱之爲歷史,那就肯定有着特別的意義,一是因爲持續時間長,前後竟歷經了3個年頭;二是因爲人數多,我總共有11個相親對象;三是因爲對我的人生影響深遠。那一幕幕相親往事雖已經時隔多年,但是今天仍歷歷在目,猶如發生在昨天一樣,使我無法也不想忘卻。下面,我就以時間爲順序,逐個回憶一下與她們的相親往事,把久積心中的情感寫下,以此來紀念我的那段難忘的歲月,也藉以懷念那些與我今生有着或深或淺緣分的女孩子,撫平我因思念與遺憾而失眠無數個夜晚造成的心靈創傷。

2005年2月4日,農曆臘月二十六。

這時的我尚在初中三年級就讀,因爲上學晚,加上基礎差,沒少留級。這時的我剛在一個多月前過了十七週歲的生日,虛歲已經十八歲了。作爲一個十七八歲的半大小子,如果說現在還不渴望愛情,還不巴望着接觸女生,還不因爲相思心儀的女孩而苦惱,那就完全不正常了。作爲農村的孩子,自然要受農村舊習俗的約束,按規矩我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於是,就在這前兩天,我的大表姐和五姨夫腳前腳後進了我家,爲我帶來了好消息。因爲到臘月二十六我們補課纔算正式結束,加之這一天又是個逢雙的好日子,況且春節前已經沒有幾天了,於是就在這一天,我一下子相了兩次親。

早晨天還沒有亮,媽媽就把我叫了起來,讓我換上新衣服,與她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往北去。我尚殘存的睡意被寒風一刮頓時消散了,清醒了許多。我感到這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因爲我與俺五姨夫的這個外甥女小敏同在一個學校一個年級上學,教室相鄰,又有着好幾個共同的老師,我們可以說是很地道的師兄妹關係。我們的事情成了,以後在學校裏咋辦?總不能搞一次轟轟烈烈的校園愛情吧?我是個比較內向的人,況且還是一班之長,怎能帶這個頭兒?如若不成,以後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那就更難受了。怎麼辦呢?我想到了逃跑,但是又感到不妥,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失信於人可不好,何況這是俺五姨夫和五姨媽做媒,他們一番好意爲我張羅,不求我回報啥,我咋能不識好歹,去讓他們寒心呢?那就去吧!儘管並不想去,可事已至此,還能說什麼?與五姨夫會合後,他又交待我幾句,然後我們三人向目的地奔去。下了車子,看到她和她的父母微笑着往這邊迎接,我心裏分明感到了一股暖意。到了屋裏,她媽給我抓瓜子兒,我忙站起來接住,之後在媽媽的暗示下,我又忙着掏煙。可是煙盒子撕了半天就是撕不開,我心裏直埋怨:知道我從來沒有捱過這東西,爲什麼不提前替我拆開呢?還好,終於撕開了,拽出來一根讓給她爸,過後才憶起忘了給俺姨夫一根了,不過他又不是外人,想也不會與我這個小孩子計較的。我坐在那裏聽大人們聊天,偶爾也插句話,以免尷尬。我不時拿眼睛瞅她,雖然也並非第一次見到她,可以前哪有這麼近的距離呀!見她也穿了一身新衣裳,背後甩了條柔順的馬尾辮,被口油潤的發閃的雙脣一張一合間便露出來兩排整齊而又潔白的牙齒。見她笑得很燦爛,我心裏也樂開了花,儘管我並不知道她的笑是否因爲我的緣故。大概過了十分鐘吧,我們藉故要走了,他們忙客氣地挽留。我奇怪的是爲什麼不讓我與她單獨說說話呢?因爲我的爺爺以前當過生產隊幹部,後來又做過走南闖北的商人,結識了周圍十里八鄉的許多人,加之人緣好,又愛管些閒事,所以老喜歡給人家牽線搭橋,有好多回都是在我家相的親。那時候我年齡小,他們也就不刻意讓我回避。見別人相親都可以倆人單獨說話,那麼我們的機會被誰剝奪了呢?

一路上,媽媽老問我認爲她怎麼樣。說實話,我也說不清。她長得是不錯,可是在一起過日子,光長得好有啥用,關鍵還得能幹活。反正我知道自己幹農活不中,要是她也不在行,這日子咋過?回頭又一想:想恁遠幹啥?人家啥態度還不知道,八字還沒一撇呢!況且現在還都在上學,早着呢!

回家匆匆吃完飯,我和媽媽又騎車到了表姐家。因爲路遠,到那就已經十點了,表姐忙帶着我們去了娜娜家。竟然見到娜娜家門前站了一羣人,從沒有見過這陣勢的我立即緊張的低下了頭,幸好媽媽提醒:“快給大家打個招呼。”我忙舒口氣,擡起頭,儘量微笑着對大家說:“都在這玩麼!”大家“嗯”了一聲,隨之又從人羣中冒出來一句:“這不是俺的班長嗎?”

“壞了!”我心中叫苦不迭,最怕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樁婚事無論成與不成,被自己的同學得知,傳揚出去終究不是什麼好事啊!何況自己是一班之長,得注意形象啊!但是事已至此,又爲之奈何?只好硬着頭皮進去,見到了比我大一歲的娜娜。她輟學好幾年了,一直在外打工。當大人們都離開後,我們聊了些家長裏短。嚴格地說,這應該算作我第一次合格的相親,因爲早晨那次省略了倆人單獨說話的環節。見她的臉又細又白,而且看起來文靜內斂,像個勤勞善良之人,我心裏很是滿意。

不知爲何,這兩段姻緣都胎死腹中了。我也沒有多想,因爲馬上就要中招考試了,我必須努力備考。另外,對這兩次相親,我壓根也就沒有抱多大希望,我認爲自己還小,以後有的是時間,儘管大人們認爲我已經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可是,每當我孤寂之時,總不自覺地一次又一次地想起這倆一個比我大一歲一個比我小一歲的女孩子。她們時常走進我的夢裏,陪伴我度過那段難忘的歲月,也將厚厚的寂寞之塵土掃除掉,把我的淚堤掘開,浸潤着我內心深底的那處傷口。

2006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十六,以及次日。

那天我到四姨家走親戚,姨夫的嫂子問我可曾訂婚,我說沒有,媽媽趁機說:“要是中的話,您給操個心吧!”那個大娘很爽快地答應一聲:“中啊!”吃完飯,大娘出去了,我們一邊閒聊,一邊心不在焉地看着中央臺的《再見阿郎》。不一會兒,大娘又回來了,把姨夫叫出去說話,之後又一起回來,姨夫把我叫出去,一邊說:“來了。”一邊將我往過道里一推。他的話音還未落,我就看到了她,心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一時不知所措。但是我畢竟是過來人了,這種場合又不是第一次經歷,所以立刻穩定了情緒,開始進入狀態。她說她輟學幾年了,一直與父母和哥嫂在外地打工,三年沒有回過家了,這次回來希望能定好親。她又說與我們村的誰誰誰是同學,問他們的現狀,我都一一如實回答。她給我的印象是老實穩重,同時又有些多愁善感,從她那樸素的衣着中我感受到了陽光般的溫暖。現在外出打工的女孩子回來,一個個大都衣着洋氣時髦,甚至連說話的嗓音都失去了家鄉的特色,更讓人痛心的是她們中有些人已爲大都市生活所污染,追求華美,愛慕虛榮,丟棄了鄉村女孩那種天真清純的本色,變成了想融入城市融入不了,想走出農村走出不了的時代畸形兒。而目前的她雖然也在城市打工了幾年,可看起來還是那麼清純可愛,這不能不使人動心。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說:她叫蘭蘭。就這麼一句話在我的心裏立刻掀起了驚濤駭浪來。這個名字太不陌生了!不僅僅因爲我們是同學,也不僅僅因爲我與她哥認識,而是她在我心裏早已經播下了愛戀與思念的種子。那是1994年8月,我虛歲8歲,她9歲,我們一起走進同一個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從此成爲同學。她哥在二年級,與我的一個小叔同學,因此與我也熟識,經常在一起玩。當時我們都還小,固然不知道情爲何物,也許是因爲她哥的緣故吧,我對她比對別的女生多了一份關注。那時候老師上課前進班裏見少了學生,總會問與之同村的學生知不知道其曠課的原因。每當老師問王蘭蘭今日咋沒有來時,我總會趕緊扭頭看她的位子,心中總有一種特別的滋味,可能是疑惑,可能是牽掛,也可能是我們的緣分使然吧!後來見到你又來時,我心裏好開心啊,蘭蘭!

可是好景不長,大約兩年後,她突然間不見了,她哥哥也像從人間蒸發了似的。這令我很是不舒服了一陣子,但是由於年紀小,後來逐漸在記憶裏模糊了對她的印象。五年後的一個暮春的上午,我到村委會去交電費,又碰到她了。剛開始我還有點猶豫,可當與她一起來的人叫了她一聲“蘭蘭”後,我的疑雲被一掃而光。對,是她!看她那秀髮間的蝴蝶結還是當初的那種顏色。這一羣人向我走來,到我面前時,蘭蘭,咱倆的雙眼碰觸到了!大約兩秒鐘後,你向我的背後駕車駛去。我忙回首,見你越去越遠,直到消失在那一片金黃的油菜花中。不知你能否感受到我對你的掛念與情意,反正從那一刻起,你已經佔據了我的心。相思之酒很苦,總在每一個想你的夜裏把我灌醉,在若醒若幻中,我呼喚着你的名字入睡,把你帶進了我的夢裏,蘭蘭啊!

回到家,聽爸爸說今天表大爺爲我提媒來了,我很是不安,心裏豈能再容得了別人?可是若不去見面,終究還是不妥的。於是次日下午,我奔到了表大爺家裏,由他帶着來到了比我大兩歲的她的家裏。她看起來也很老實,文靜,下有倆弟弟,其中一個是我的初中同學。後來得知她和父母都相中我了,只是我的那個同學也就是她弟弟,說我脾氣犟,因此這門親事就此告終。因爲蘭蘭的緣故,我對此也並不太遺憾。

兩天後,姨夫那邊傳來消息:失敗了!原因有二:一是蘭蘭說我們倆性格一樣,都太老實,怕以後生氣;二是怕我以後上學上好了再不要她了。我雖非無情之人,可是有好幾個老兄已經做了我的榜樣,他們在學業上一得勢,便立刻與在家鄉苦等他們多年的她分手,另覓新歡去了。我當然是力求與她結緣的,可是種種跡象表明,似乎已經沒有了迴旋的餘地。加上馬上就要開學了,我必須返回教育學院上學,也就釀成了我今生最大的遺憾。蘭蘭啊!我們由十年前的有緣無知,到十年後的有緣無分,這期間我所付出的苦與痛你知道嗎?我是多麼渴望能與你牽手爲伴,走完餘下的人生之路啊!我上學也是爲了我們的將來啊,你咋就不能理解呢?只要有你陪伴,再苦的日子也是甜的,再陰沉的天空下也處處充滿溫暖,再痛的傷也是快樂的。

2007年春節回家,得知蘭蘭還沒有訂好婚,我心裏很是難受。儘管我很遺憾未能與你牽手,可我還是期望你能趕快找到幸福的歸宿。只要看到心愛的人幸福,那我也會很快樂,儘管她的幸福不是我給的,我在這快樂之中也會充滿遺憾與苦痛的折磨,可我還是期盼她能儘早步入幸福的殿堂。蘭蘭,你是幸福的我纔會是快樂的。

2007年2月13日,農曆臘月二十六,以及以後的日子裏。

這年臘月二十六,是我相親歷史掀開的兩週年紀念日,按公曆算又是我與蘭蘭相親日子的週年,所以格外值得紀念。巧的是,這一天下午我又被大姨夫叫去,和他的一個表哥的閨女相親。我與大姨、大姨夫的弟弟前進叔三人蹚着泥水,來到了位於距大姨家七八里遠的安徽省境內的大姨夫的表哥家。她叫俊霞,在商場裏當售貨員,練就了一張好嘴,身材很好,人也漂亮,可就是對我不太熱乎,儘管她的父母對我很熱情。可我的心中還是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果然,失敗了。後來得知原因是房子問題。因爲當時雖然我家已經蓋好了四間平房,但是她眼高,非得嫁個有樓房的。由於我早有心理準備,所以也就避免了更多的遺憾與傷心,只是偶爾想起她那充滿個性的言談舉止,給我許多新鮮感,令我心底深處生出些酸酸的滋味。

過了春節,具體是正月初幾我記不太清楚了,是個晚上,我爸爸在外打工時結交的一個鄰村的朋友來給我提媒,女方是他的表侄女。而這一天下午,剛好我的一個堂姑也來爲我提媒。於是,第二天上午,我又一下子見了兩個她。先去見了爸爸的朋友的表侄女,她叫什麼名字我記不住了,比我小一歲,自然條件很好,很外向,會打扮,特別是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始終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只是她說話時嬌聲嬌氣的,好像她是多麼的高貴似的,完全不像一個農村的姑娘,這令我很是不舒服。如果定親或者結婚後你撒撒嬌,讓我哄哄你,逗逗你,寵寵你,這是應該的;可是而今我們第一次見面,你就這個樣子,別說我思想守舊,我實在是受不了,甚至於懶得理她了。估計她也覺察到了,略收斂了些,可我們的相親也結束了。得知她以屬相不合爲由不願意後,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鬆,這可真是新鮮啊!以前相親失利我總或多或少有些遺憾和不甘,而這一次卻是咋了?

回家後,俺小姨夫又趕緊騎着摩托車把我送到了姑姑家。她叫喜玲,比我大幾個月,身材苗條,個頭高挑,臉也長的又白又細,只是我從她身上看不到農村姑娘所特有的那種淳樸和善的純真,反而從她的眉宇間看到一股霸氣和寒氣向我逼來。而且她始終沒有與我說過一句話,到我姑姑家,她就一直站在堂屋門口,大約兩分鐘後不辭而別。她的媽媽留了下來,很熱情的問我在哪上學,成績如何,又有些擔心地說她閨女連初中都沒有畢業,怕我們結婚了沒有共同語言,怕我嫌棄喜玲沒學問。這位大嬸的話令我很感動,我想若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話,那該多好啊!大嬸有她的擔心,我也有我的擔憂:萬一與她結婚後,她的脾氣不好,可有我父母的罪受的了。如果婆媳關係不融洽,這個家可就熱鬧了。第二天傳來回話:失敗了。我有點惋惜,不過說實話惋惜的並不是這個她,而是惋惜失去一個這麼好的丈母孃,可真是損失大了。

緊接着我的大表姐和姐夫又進了我家,說又爲我物色了一個對象。因爲兩年前和娜娜的事情不歡而散,令我遺憾不已,至今仍心有不甘,所以他們一說,我怕再重蹈覆轍,就想打退堂鼓。兩年前人丟的還不夠麼?那次不中,這次就行了?何況她們是一起長大的同歲的兩姐妹,我已經被其中的一個給“篩”掉了,另一個會去撿起別人的剩飯津津有味地吃?算了,不見也罷!可姐夫說那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若不去,叫他的臉往哪擱?我知道姐夫一向是個很要面子的人,再說這也是他們的一番好意,若真不去,豈不令人寒心?以後誰還來管我的終身大事?這天下雖大,可是真正操心自己婚事的人又有幾個?挨不着靠不住八不挨九不連的人,誰哪那麼多工夫去操這份心?於是,第二天上午,我又來到了闊別兩年之久的大姐家,和娟相親。

娟看起來比娜娜稍微胖些(或謂之爲豐滿),個子大約一米七,長髮披肩,粉脣流盼,比起娜娜的嬌羞無邪來,她則更顯得成熟穩重,言行很講究,措辭得當,很有主見。這樣的人將來持家絕對是把好手,她準能把一個大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她雖然優秀,可是與我理想中的她還是不一樣。我想找的人還是希望能像娜娜或蘭蘭一樣,雖在外打工多年,仍出淤泥而不染,猶如清水芙蓉般純真可愛,勤勞善良,儘管還是有些不經事幼稚,可是我喜歡。對於相貌,我沒有過高的要求,因爲我本身就其貌不揚,我有自知之明,我雖是癩蛤蟆,但是並不奢望去吃天鵝肉。我只想找到一個愛我的人,我也愛她,牽手相伴,走完餘下的人生之路,長相好歹實在是次之又次的事情。

正月十四,元宵節前的最後一天,老天爺突然間降下了甘霖。我、爸爸、表大爺一道,頂風冒雨騎着自行車往北趕,到表大爺的小孩舅家裏去相親。他們在前邊說着話,我有氣無力地蹬着自行車,雨閃過傘打在我的臉上,流進我的心裏,使我難過的心更加潮溼。我的心好累啊!不僅是因爲見了這麼多女孩仍沒有定住婚,更主要的是我曾在學校裏向一個純真可愛的她許下了諾言,表達了我對她的綿綿愛意,儘管她並沒明確表示過願意接受我的愛。雖然在同學們的眼裏,我們不合適,甚至知道內情的班主任老是在我面前旁敲側擊:“老齊同志,你最近忙啥呢?天天行色匆匆,怕是不幹好事吧!”可我還是堅信:我們一定會有個好的未來的。因爲我真的喜歡她,只是不知她是否也像我愛她一樣愛我,這一點我心裏實在沒譜。正因爲如此,我纔在極其矛盾與痛苦之中見了一個又一個她,如果我與她的關係確立後我是絕不會再相親的,可是她偏偏不給我一個準話,讓我費盡了神,傷透了心。相親因爲各種原因失利後,我既高興又遺憾,遺憾是怕錯過一段好姻緣,高興的是總算對得起班中的她了。

想着,念着,傷心着,到了她家。在堂屋裏聊了很久,可還是不見女主角上場,我有點急了。大約過了個把小時,她提着東西回來了,見了我們羞澀地笑了笑,算是打招呼。原來她是去趕集了,進裏屋換了鞋,坐在了堂屋東門口。大人們見此,忙都知趣地走了,留下我們倆。見她不停地把雙手合着來回搓,頭又低下,俊俏的臉上現出嬌羞之色。我想就這麼坐着聽雨聲也終究不是個辦法,況且自己是個男人,總不能等着她先開口吧!於是我便問她今天趕集人多不,打着傘路上好走不,冷不冷,雖然有明知故問之嫌,但是爲了沒話找話說,卻也顧不得那麼多了。由此開了頭,便聊了起來。她說她是中學沒上完就因爲跟不上課輟學了,姐姐出嫁了,倆弟弟還在初中上學,父母打工走後,她就在家看門,爲弟弟做飯。還說與我同歲,比我大幾個月。我心想現在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她竟然能耐得住寂寞在家看門,真是不簡單。我說出了幾個與她同村的初中同學的名字,她很是詳細的爲我介紹了他們的近況,令我大受感動。她又問我在哪上學,學的啥,還得多長時間畢業,我都如實說了。她聽了以後,剛纔的熱情減少了許多,當我和爸爸不顧他們的挽留執意要冒雨回家,我走到門口,她立刻站了起來,深情地望了我一眼。我與她對視了大約兩秒鐘後,就與爸爸撐開傘走了。

次日傳來消息: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她和家人相中了我這個人,只是我還得上三年學令他們擔心了。如果她同意了我們的婚事,那就意味着她還得苦等三年才能與我結婚。可是在農村,定親後等三年再結婚簡直是笑話。更何況,三年後如果我再高升一步,上了本科再考研,學業有成了再不要她了,咋辦?到那時,我們都已經二十好幾了,在農村裏那個年齡段的人,怕是孩子都會跑了,我這個大學生變心後好找對象,可是她這個老閨女呢?我雖不會去做這樣的負心漢,可是已經有好幾位老兄已經做了我的榜樣,學業有成後,立刻拋棄了有婚約在身苦等他們多年的農村姑娘,成了當代的陳世美。追求婚姻自由固然是對的,但是這樣做明顯是嫌貧愛富的負心漢所爲,給一直摯愛並苦等着他們的姑娘造成了無法彌補的身心創傷,爲大家所不齒。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白了我告訴她我還得三年才畢業時,她的表情中流露出的是失落、失望、痛苦和遺憾啊!當我要走時,我們的對視中她的眼神裏明顯深含着些許的不捨,些許的憂傷,些許的無奈,些許的不安,些許的不甘,可是我這個笨蛋竟然沒有看出來,我咋該恁笨哩!不同意,對於我倆來說心裏都不會好受。我有心讓父親託表大爺再去說說,大不了我畢業之前先與她結婚,反正我不說學校裏又不會知道,就算知道,又能如何,總不會把我開除了吧!可是回頭一想,班中的她也許正在盼着開學後與我團聚哪!她也許正在憧憬着我們的美好未來哩!我已經承諾只愛她一個,現在咋能在兩隻船裏各踏一腳?於是,我在萬分不捨與矛盾痛苦的糾結下,沒有想方設法去挽大廈於將傾,而是就此作罷,把注壓在了學校裏的她身上,造成了一年前的悲劇重演,使我的遺憾之繩結的又長又粗。

4月2日,我的那朵美好的校園愛情之花在這個百花盛開、爭奇鬥豔、奼紫嫣紅、鳥語花香的春天曇花一現,過早的凋謝了。我與她還沒牽手卻就分手了,很是可笑,更加可悲。我的初戀結束了。幾日後,見她與校外的一個他牽手走在我面前時,我愛她的心徹底碎了。而此時距我與那個我不知道名字的她相親之日正好一個月。又一個月後,5月2日,因“五一”長假回家的我,沿着兩個月前與爸爸、表大爺走過的路前行,儘管這天是陽光明媚,可我的心裏卻很潮溼,在滴着淚啊!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還是到了我的跟前:雞飛蛋打兩頭空,我一無所獲。我成了世界上最孤獨最傷心的人了。騎着車子在這條既漫長又很短的道路上行駛,我好想哭,可淚水流不出來,因爲都已經流進心裏去了。到她家屋後,我停下車,苦等了好久可就是不見她出來,但是就算出來又能如何,她已經許了別人,早就不屬於我了,屬於我的除了一心的憂傷與惆悵,不捨與失望,後悔與迷茫,還能有些什麼?我們的婚事如何挽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此刻才明白,一個最值得我去愛的人已經永遠離開了我,而這一切都是我罪有應得,自種黃連自把那苦味嘗。老天爺,爲何會這樣?

正月十八,小姨爲我介紹了一個她,也是我的小學同學。說實話,這次相親我配合的不好,因爲我的心早已飛遠了。邁着沉重的步伐去,帶着一肚子的苦水回。失敗對我來說早已習慣,這次更讓我感到釋然。儘管這時候我也遺憾傷心,可並不是爲了這次相親。三天後,我帶着一肚子的苦痛踏上了返校的列車,看見老家的房子越去越遠,看着來送我的爸爸那一臉的愁雲,我掬了一把淚水從車窗裏向外拋灑在了故鄉的土地上,聽到了一聲沉悶的落地聲,苦笑一聲,忙又關嚴了車窗。

五月十六,剛因爲暑假回家才兩天的我,又被一個同村同姓的伯父以及爸爸領着到鄰村去見了她——我小學同學平兒。平兒的出現,使我死水般的情感激起不小的波瀾,給我久溺的心射入一縷可貴的陽光,爲我的人生注入一股珍貴的活力,賜給我以涼爽的清風驅盡了夏日的炎熱暑氣,掀開了我生命征途中嶄新的一頁。也許是她太具有魅力,也許是我苦難的愛即將盡頭,也許是冥冥之中我們有着難測的緣分。對視中無需太多的言語,但都能讀懂彼此眼中所深含的情意。直覺告訴我,在相親中屢遭磨難的我即將踏盡泥濘步坦途,苦盡甘來了。

回到家後,我激動的吃不下飯,可正在蓋房子,不吃飯哪來力氣幹活?在烈日炎炎下,汗水如雨下,但是我在汗水蜇眼中看到了那珍稀的希望曙光正向我照來。想着正在蓋的房子就是我與平兒未來的新家,再苦再累也能立即生出神聖的力量來。這兩天發生了一件事,就是下大雨形成了澇災,水衝進了我們家,坐在堂屋裏水已經到小腿處。爸爸把電視搬到了竈屋裏,我剛從堂屋裏出來走到門口,忽聽“轟”一聲,堂屋裏的東牆倒塌下來,好險啊!哪怕我再晚出來兩秒鐘,怕是已經被蓋住了。驚悸之餘我更加珍惜和感激與平兒的這段姻緣。幾天後,是一個響晴的日子,她們母女來到我們家相家,因爲老家殘破不堪,便讓她們到尚未完全竣工的新房子裏相家。見到她們來,我心裏很是高興,從內心深處早把她們當成一家人了。見未來的岳母臉上始終洋溢着歡笑,我的心中也早已被欣喜的潮水涌滿,甚至恨不得趕緊上前叫一聲“媽媽”。我和平兒又單獨聊了會兒,之後她們就走了,看着平兒遠去的倩影,我心中十分不捨,真想上去把她拉回來,抱在一起永遠別再分開。又過幾天,我們又一起到縣城去買東西,那天天氣不是太好,很陰。走在縣城的大街上,提着爲平兒買的衣物,嗅着心愛的人身上散發出的迷人氣味,我心裏很是受用。這是我和她第一次去買東西,也是我第一次單獨和女孩子去上街,很激動,很新鮮,很興奮,也很擔心,生怕哪一點做得不好,惹她生氣了。吃完午飯後去買單時,我特自豪,因爲我終於爲自己心愛的她紳士了一回。我們又到一家超市去轉轉,她看見那琳琅滿目的商品時,眼神中不由得流露出渴望與羨慕之情,當我問她喜歡不,她卻搖起頭來,我再次徵求她的意見:給你買下吧?她卻乾脆說:這裏不好玩,咱走吧!我知道她這是爲我節省,加之買的衣物總共才花了不到五百塊錢,這與人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回來坐公交車,人多,我們都站着,好不容易盼到一個空位,她卻把我摁到空位上,還說我拿的東西重些。我坐在那裏,真是如坐鍼氈。心裏在愧疚和不安之餘又涌出了濃烈的幸福感。

到鎮上下車後,雨已經下緊了,她撐開傘與我夥着打,多次拒絕我要找一輛摩托三輪車的要求。可是見到雨水飄灑到她的身上,我心疼得很,快到北街時,我硬是不顧她的反對叫了一輛摩托三輪車,把她先推上了車。坐在車中,見到對方臉上的雨水滴,彼此會心一笑。到她村口時,我們都下了車,雨已經小多了,她回家去,我往我們村奔去。這時候我才猛然間悟到:她剛纔不願意讓搭車回來,可能是想多和我在一起會兒,可是我這個笨蛋那時卻不知把腦袋扔到了哪裏。四天後,我們正式定親了。到第二年,即2008年3月17日,農曆二月初十,我們結婚了。那時我虛歲二十二(實際年齡二十週歲零三個月),她虛歲二十三(實際年齡二十一週歲零六個月)。至於婚後的生活如何,顯然已經超出了本文的敘述範疇,在此也就不便多言了。

屈指算來,在那三個年頭裏,我先後與11個女孩相親,飽嘗了相親帶來的酸甜苦辣。通過相親,使我對人生多了幾分思考,對人世多了幾分敬畏,對人情多了幾分理解,對自己多了幾分認識,對別人多了幾分諒解,對家庭和社會多了幾分責任感。這將是我的一筆不菲的財富,也是我的一段揮之不去的刻骨記憶,更是一面可資參考的歷史明鏡,會使我終身受用,受益匪淺的。所以我記下它,記下的就不僅是一段往事,是一片片追憶的碎片,是一段一去不還的經歷,而是我的心靈由稚拙走入成熟,情感由無知獲得豐盈,人生由晦暗奔向光明的歷程,更是一劑安妥我靈魂的仙丹神藥。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8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臘八粥各地食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爲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衆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爲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爲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9

——我的宗族記憶

在我的記憶深處,所有的歷史都是寫在紙上的。那些大人物,英雄也罷,梟雄也可,都在紙上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當我們打開歷史的畫冊,卻無法找到關於小人物的些許記憶。也許很多很多年前,我們可以在族譜上翻到那些我們叫做祖先的卑微的名字。隨着現代文明的發展,農耕時代的結束,人們的家族觀念也隨風而去,當一個生命逐漸逝去的時候,我們沒有任何關於他們的記憶,有人說這是一種進步,是進步嗎?我不得而知。也有人說,這是人們對自己祖先的遺忘,是人的一種退化,是退化嗎?我也不得而知。

我的祖先不屬於我現在腳下的土地,聽祖父說起,我們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一路遷徙而來。在我的老家,我們已經居住了整整五代。對我來說,我記住的,除了祖父一代人,父親一代人和我自己這一代人,以及正在成長的我的女兒他們一代。那些更早的,比如我的曾祖,我的高祖,我沒有絲毫記憶,也曾想過翻閱一下那些隻言片語,找找他們生活的那些痕跡,可是,隨着老家的幾次修建,那種叫做族譜的東西,到底去了哪兒,卻已經沒有人知道了;我也只是從祖父和伯父的口中偶爾聽到而已。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作爲大山的兒子,我會離開生我養我的大山,到外面去討生活。在我所接受的傳統思想裏面,我一直以爲我會和我的父輩一樣,在土地裏面刨生活,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也葬於斯。陰差陽錯的緣故,我離開了我的老家,把握自己的家定義在了一個對我的父輩來說很陌生的地方,在那裏,我聽不見農村那親切的牛哞,看不見輕盈的裊裊炊煙,當然也就沒有了那些熟悉的面龐、悅耳的鄉音。行走在城市的街頭,我所能把握的除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家人,再也沒有了其它。其實我知道,老家將會逐漸淡出我的視線,而我也會逐漸被老家所遺忘。

幸運的是,我工作的單位,依舊在老家的小鎮上,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我有超過兩百天的時間可以聽到那些熟悉的鄉音,看到那些樸實的臉龐。只有這樣,我才能感覺到我內心深處的關於老家的許多東西依舊鮮活着,就像我依舊活着一樣。

曾經看過別人的族譜,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當然這是莫大的榮耀。一個泛黃的本子,用工整的筆記,記載着一個個曾經逝去的生命名諱,普通人只有短短的幾行,記載着某人生於某年某月,逝於某年某月,曾娶某人爲妻,生有几子幾女,僅此而已,個別在歷史上曾經留下過自己的足跡的人也許會幸運一些,會加上幾筆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

我知道,在很多的家族裏面,對這寥寥幾筆卻是極端重視。在很多文學作品裏面,那些家族內部的懲罰,點天燈、浸豬籠等雖然血腥,卻無法讓族人真正恐懼,最然人恐懼的莫過於開除祖籍,死後不得葬入祖墳,每當這種懲罰實施的時候,總面臨着無數的爭鬥,以前我不理解這一切,隨着年齡漸長,開始接觸歷史的時候,我開始明白這一切。這種做法是將一個人在世上存在的一切全部鏟去,這種做法雖然不會傷及人的生命,但是被懲罰者的子子孫孫都將要接受這種懲罰,無休無止,一時的懲罰將成爲子子孫孫永遠的恥辱,而且永遠無法抹去。

在很多農村,人們都忌諱把自己的孩子過繼給別人,尤其是異姓,在他們看來,一旦孩子過繼給了別人,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從宗族上抹去,而且是永遠地抹去。在我小時候,罵人時最惡毒的話,就是說誰的父親是領養的孩子,這種罵人話比罵別人的母親還要惡毒,爲這種事輕生的人也大有存在。有一次回老家,走到一處,母親告訴我那個地方曾經居住了一個望族,由於各種原因,那一家人先後死去,曾經讓別人所羨慕的青磚綠瓦已經變成了斷壁殘垣。我不由生出一種感慨,像這樣的人家,他們還有宗族存在嗎?一旦一個家族走到這一步,活着的最後一人,面對着曾經存在的一切,他們會想些什麼呢?這種情況下,那些曾經堅持的宗族觀念,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我的家族一直是一個漂泊的家族,在老輩的口耳相傳的記憶裏面,我聽不到多少輝煌的記憶,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楚。父親曾經告訴過我,我的曾祖,實在“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填陝西”的兩次大移民中,從遙遠的湖北黃州一路遷徙而來。剛到這裏的時候,當時的土著對曾祖他們極爲排斥,於是,曾祖不得不採用了一些極端的手段來獲得大家的認可,當然包括使用武力。每次聽父親講到這裏的時候,我不由生出幾分欽佩,我的曾祖是一個小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關於他的記載,但是對我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當初沒有曾祖他們的一路艱辛,那麼也就沒有我的祖父,當然也就沒有了我的父親,父親也不可能遇到我的母親,自然也就沒有了我,自然也就沒有了這些文字。

年少的時候,我對我的曾祖有過太多的埋怨,當時的'我不明白,曾祖爲什麼會選擇在這個地方紮下跟來,因爲這裏的土地貧瘠,窮山惡水的,用一句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說,這是一個鳥不生蛋,兔子不拉屎,鬼都不長毛的地方,侷限了他們的一生也就罷了,還讓我們這些子孫們從一開始就比別人差了好多。隨着年歲見長,一次又一次的背井離鄉,對於我的曾祖,我不再埋怨,我的敬佩感與日俱增,試想想,一個外地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無所有的自己,要取得別人的認可,並且落地生根,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而且在這樣的一個地方,一個新落戶的外地人,勢必要奪去別人的土地,對於農民來說,這可是他們的命根子,誰能容許別人奪走自己賴以生存的東西呢?在父輩的口中,我聽不到關於曾祖軟弱的記憶,但我相信,面對着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村民的集體排斥,曾祖的心裏,也曾經動搖過,何況,當時的他也是背井離鄉來到這裏,對於自己的家鄉,他也有過太多的,太多的留戀。面對這樣一位真正的男人,我又有什麼可以埋怨的呢?

去年給曾祖上香的時候,跪在曾祖的墳前,我突然有了一種想法,假如曾祖活到現在,面對着一羣自己的子孫們,一個個拋棄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家業,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夢想,他又會作何感想呢?是生氣,還是理解,我不得而知。

在《摺疊的山峯》裏面,我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是一個不孝的人,因爲我離開了老家,離開了土地,也離開了生我養我的父母,走出家門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在這世上,我已經成了無根的浮萍,斷線的風箏。”現在的我,雖然一直在老家工作,但是我知道,葉落歸根對我來說也許只是想想罷了。等到很多年後,我已經離去,那些居住在老家的子孫們,面對着我這個幾乎從來沒有存在過的先人,他們會說些什麼呢?在他們記載的族譜上,又該給我寫下怎樣的一筆呢?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10

早有人說過,瞭解中國人的心理,應看民間信仰的形態。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由田野調查得出的結論,多少證明了此點。我是北方人,自幼在蠻荒之地長成,對民間信仰知之甚少。二十多年前去福建,看見衆多古老的信仰遺址,頗多感嘆。閩地多神祕之所,且有古風的流佈。那裏方言遺產頗多,爲語言學家所鍾愛。那裏信仰遺存也很豐富,僅閩北一地,便不可勝數。這對於我這樣生於北方的人而言,自然有不小的引力。

偶然讀了這本關於建州的書稿,遂想起當年的福建之行,實在太走馬觀花了。本書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細節,寫出了故鄉的宗教建築、鄉民信仰,繪出了古中國鄉野的幅幅圖畫,對於研究地域中的社會習俗、精神遺存,是難得的文本,沒有廣大的情懷不能爲之。這屬於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種,所據材料多鄉邦文獻和實地考證。建州的道教與佛教遺產令人眼花繚亂,許多爲人所不知的建築和故事在時光的深處被一點點還原出來。在如此多的舊跡間穿梭,天地忽然闊大起來,遙遠的先知的面影,信仰者的日常生活,讀書人的行蹤,其間所散出的古老的氣息,都指示着我們的古人生活的一部分。這種現象,今人不易理解,而建州人,千百年來就生活在這樣的時空裏,他們創造着、期盼,一代代延續着相近的夢。

《神往建州》是一個嚮導,揭開了當地的許多歷史之謎。既有故土的信俗派別的介紹,又有信俗相關思想的沉思;時間跨度甚廣,從秦漢到民國;涉獵的人物林林種種;所談話題在文史哲間,且有民俗意味的繚繞。作者所談,不限於一縣一鄉,能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中討論民間信仰,便有了高低互動,上下對應。我感興趣的是作者對一些個案的分析描述,都是一般教科書裏所沒有的,人類學者在其間定可找到有趣的話題。比如道教在民國間的形情,如何組織,怎樣維護社會秩序,形成了一個社會動態圖景,可以爲認識民間信仰與民間組織提供參考。又如,清代流寇對佛教寺廟的破壞,書中有詳細交代,而太平天國運動對於民間信仰生態的破壞,書中留下了痛苦而令人深思的記憶。研究中國歷史與文化,這些細節殊爲重要,比一些空泛的理論,更顯得紮實有趣。

民間信仰,維繫着國人的精神之網。國人的宗教觀,是與生存的困境有關。本書寫了大量讀書人的行跡,其間都牽連古文化的根基。民間信仰有出離苦海的衝動,而思想與現實的隔閡也造成了一種超凡的憧憬。寺廟、觀院常常是人們聚集的場所,那些無形的力量維繫着鄉民的精神,使他們在無希望的時代有了寄託。造廟修寺,乃期盼福運降臨的選擇,也有圖騰式的形而上意味。建州留下的故事,多與民間疾苦有關,可憐的鄉民在苦運中善良的精神閃動,能給人心一種溫暖。

自從佛教傳入中土,學人的思考和民間的信仰有時在不同的軌道上。晚清時候,章太炎主張以佛教喚起國人的進步,不過他的宗教觀,是以“自識”爲宗,強調“自信”,“依自不依他”。這種宗教觀是覺悟的思想者的一種再思考。但我們看清末民初的民間信仰不是這樣的,是迷信與妄信的因素都有的。但迷信其實是一種社會心理的外化,一定程度保持了民風的本然。閩地的民風淳樸,與這類民間信仰的存在大有關係。這是我們思考思想史裏的宗教與民間信仰不能迴避的問題。本書其實記錄了讀書人的世界與百姓的世界的兩種形態,一些片段令人想起古老的生活方式裏的詩意遺存。雖然作者並不迴避歷朝的災難與不幸,但那種超脫苦海的寧靜之美,也夾雜了作者自己的夢想吧?

閩北的存在,可以解開諸多文化之謎。單是廟會,就頗值得玩味,可看到多樣有趣的遺存,如同進入風俗圖,花擔、綵船、春臺、高蹺、挑幡、香盤、大爐、老爹、馱枷等等,有北地可見之物,亦多閩北特色。上元、中元、下元時節,民間鬼神信仰頗盛。閩北人對於鬼的理解,與中原有別。且看無常鬼、地理鬼、高爺、矮爺等表演,乃民間心理詩意的裸露。高深的佛理被世俗化理解的時候,人間的美意也聯翩而至了。

蘇軾當年寫在鄉間遇見佛教信徒的故事時,一些場景頗爲傳神。介紹信徒讀經時的莊重之態,刻出“灌流諸根,六塵清淨”之意。此大可以證實建州古人的精神一隅,“以廣大心,得清淨覺”,恰是得佛理要義者的境界。民間文人與善良百姓,得此境者,歷代均有,從鄉間的石刻、造像、家書中,我們都依稀可見。高深的佛理,一旦融入日常生活,便成風俗的一部分。建州的民風裏存留着這些美質,一想起來就讓人感嘆不已。恰如作者所說:“崇佛漸成習俗,習俗有長性,佛也有長性。都悠着性子,都天荒地老”。

去過閩地的人,最難忘的也許正是這些有趣的遺存。印象深的是婚喪嫁娶的場景,保留了許多明清時代的遺風,而唐宋以降的謠俗,經友人指點,便也略覺一二。我們現在遙想唐宋的語言、生活細節,有時在閩地可以找到某些形影,而在中原,多緲乎而不可見了。所以,看到本書,便生出思古的幽情,有尋覓舊跡的衝動。知古者,方可洞悉來去之影,區分神魔之跡。過往可以推知未來,國人的精神生活,必定不會枯竭。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11

連日來,由於要完成長篇小說《玉真公主》,我不斷的學習,翻閱了大量有關歷史資料,特別是有關於大唐的歷史記錄,我愈來愈對歷史的興亡和血腥興趣更濃了。

爲了弄清唐朝歷史,考察有關與之相關的資料,特別是對每一個皇帝與皇帝之間的相互更替,我從隋朝開始入手,也就從山西太守李淵那裏着手,找到了唐高宗李淵的有關資料。

其實李淵並不是老子的後裔,只不過他爲了擡高李唐王朝的地位,故意把老子李聃追認爲其李姓祖先的,所以就有了我們周至縣今日的樓觀臺——昔日曾一度被唐朝皇帝改爲宗聖宮這一說。據史料記載,大唐皇帝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就沿襲了其父高祖皇帝的旨意,每年都要到終南山下的樓觀臺來祭祖,所以樓觀臺一直被人們認爲是皇家宗廟,難怪每年的正月初十樓觀臺古會那麼大的,方圓百里的人都來趕會,湊熱鬧,這恐怕就是其中的原因吧?

李淵在四個兒子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向了反叛的道路,終於在山西太原起兵造反,在河南跟王仁則大戰,取得了大唐江山,可是不久就出現了歷史有名。老兒子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部下和軍士們的擁戴下,做了皇帝,封其父親爲太上皇,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乾的事情,當然李世民的確爲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一點是功不可沒的。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多虧了宰相魏徵的輔佐,成就了一帶英明君王之名,同時也因了他的勵精圖治,歷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那就是著名的“貞觀之治”。遺憾的是到了李世民後人那代就不行了,祖先們當年的應用和果敢的品質他們一點都沒有繼承,血液裏留下的僅僅只剩下了軟弱和無能。

大唐歷史上竟然還有奇怪的一頁,那就是高宗的妃子武則天。這武則天乃是高宗的父親李世民的才人,但是高宗即位之後,竟然把父親的小老婆據爲己有,成了他的妃子,後來還封爲皇后。

就是這位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女強人,奇蹟般的在歷史上書寫下了女人也能做皇帝的一頁,體現了女人也能跟男人平起平坐,這恐怕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成功飛女權運動吧?這個女人確實厲害,她真能下得出手,接連把自己幾個女兒溺死殺死,還費了丈夫,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大唐國號爲大周,真了不起呀!

武則天是個很了不起的女人!雖然好色極淫,但是做事情果斷勝過了男人。她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愛惜人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曾經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討武曌檄文》,武則天看了文章不但不憤怒,反而到處令人尋找此人,認爲此人很有才華,還想重重用他,就這一點來說真是難能可貴啊!一個女人,不但不記恨,反而很賞識他,這個女人真不簡單。

武則天后來把皇位給了兒子中宗,她自己覺得累了,住在養心殿好好休息了。本該可以安詳天年了,誰知她老了還很風流,竟然最後死在了面首二張的牀榻之上,一代女皇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臨死落了個遺憾二字。

唐中宗軟弱善良,竟然被壽樂公主用毒藥給害死了,當然她是受了其母韋后的指使。韋后也想學學婆婆武則天,當個女皇帝,可是命不好,被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聯合侄兒李隆基給及時抓捕了,女皇的美夢破滅了,韋后亂黨下場悲慘無比。

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成長爲一個有頭有腦的年輕的皇子,其父李旦唐睿宗即位做了皇帝。李隆基的父親是一個愛情至上者,人長得極爲風流,喜歡書畫,還喜歡木工活路,在治理國家上沒有主見,太平公主此時勢力不小,她竟然也效仿起了母親,發動宮廷政變,被李隆基及時發覺,這位侄兒不愧爲英明人物,大義滅親,一舉消滅了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此刻睿宗藉機會把皇位傳給了三郎李隆基,這就是被人們叫着唐明皇的玄宗皇帝,他一上來,就實行了很多開明政策,呈國號爲開元,三十年間國泰民安,歷史上把這一時期叫“開元盛世”。

此後他把自己兒子壽王的妃子楊玉環奪來之後,好像也就到了將要沒落的時候了。從開元十九年起,李隆基得到了美人楊玉環,此後就像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裏描寫的:從此君王不早朝,春從春遊夜專夜。楊玉環進了李隆基的懷抱後,李隆基便改年號爲“天寶”,此後邊關戰事不斷,只跟愛妃楊玉環恩愛纏綿了十幾年,就發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玄宗倉皇帶着愛妃楊玉環從驪山逃跑了,逃至興平的馬嵬坡時,軍士們動亂了,一定要叫李隆基把紅顏禍水楊玉環給賜死,要不兵士們就要造反了,李隆基萬般無奈,只好忍痛割愛,賜死了楊玉環,從此李隆基失去了愛妃,就像丟了魂一樣,從渭河沿岸繞過,直接進了古儻駱道,經蜀地轉折從四川回到了長安城,此時已經是兒子李亨做了唐肅宗。兒子做了皇帝,當然害怕老子回來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於是逐日削減李隆基身邊的人和馬匹,讓太上皇老爹在思念和絕望中老死在太極殿裏。

正史上有關李隆基的親妹子九公主玉真跟八公主的記錄很少。只是點滴記錄了有關玉真曾給三哥推薦過李白跟王維,關於李白跟玉真公主的感情糾葛,玉真跟王維的感情糾葛,沒有正式記錄,都是一些野史和民間傳聞,我把歷史翻閱到這裏,有點失望,要把玉真公主這段鮮爲人知的歷史故事寫出來,恐怕只能全靠自己的大膽想象和虛構了。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12

歷史的長河,記憶了祖國的昌盛與屈辱。

戰爭,出現了林則徐大英雄,一場浩大的禁菸,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八年的抗戰,中國的小米加步槍,對付八國聯軍的飛機和大炮,是多麼大的懸殊,卻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到與紅軍,是邪不勝正,紅軍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是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讓中國不至於滅亡!

我們的國家,走過了屈辱;走過了心酸;走過了坎坷。現在是:國家安定,人們過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過去;忘記了歷史,讓我們時刻警醒自己,要做有良知的中國人,我們要團結一致,纔不會受到別個國家的欺負!

回顧歷史,讓我們更加堅強;回顧歷史,讓我們更加自信;回顧歷史,讓我們更加自毫。我們的中國,是充滿神奇色彩的中國,我們要繼承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和不屈不饒的精神!

歷史的記憶散文 篇13

穿過歲月幽深的長廊,我們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璀璨與絢爛;透過歷史深邃的眼眸,我們讀懂了這部東方鴻著博大精深的睿語哲思;站在歲月的寬闊而宏厚的肩膀上遠眺,看到有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聽到有一種激情,經久不息,勇往直前;讀懂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照亮未來。

沐浴着和煦的陽光,我們又一次升起了用無數革命前輩的鮮血染成的五星紅旗。莊嚴的國歌,雄壯的旋律,鮮豔的紅旗,無時無刻不在告誡我們——牢記屈辱歷史,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忘不了那振聾發聵的隆隆轟炸;忘不了戰鬥飛機在頭頂盤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