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說明文作文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條理性極強的說明文,說明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那要怎麼寫好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龍擡頭習俗說明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1

中國在古代是一個農耕文化,春耕是一年的重中之重,每年的二月二是中國的龍頭節,龍頭節又被稱爲“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這一天是龍擡頭的日子,這一天,老百姓要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爲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爲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大多與節氣有關,“龍擡頭”這個日子自然也不例外。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爲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擡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元宵吃湯圓,清明節吃艾果,在龍頭節這一天也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有着自己的特色食物。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麪條),俗稱“頂門棍”。爲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北方多炒豆子的習俗,就是將黃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鍋裏炒,然後食用,民謠曰:“二月二,龍擡頭,家家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裏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2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爲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擡頭”。俗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髮,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其實,“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一說實爲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這種說法的起因也與瀋陽有關。清朝成立後,當時不少漢人爲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裏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敢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一直流傳下來。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麪條),俗稱“頂門棍”。爲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擡頭,家家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裏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地方風俗:山東滕州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髮,龍擡頭這天理髮希望一年好運。滕州青島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徵着“金豆開花”。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爲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纔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3

龍頭節的來由有兩種版本,一是民間傳聞,老農說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故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二是科學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擡頭”。天文學者說,天上“龍擡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由於民間流傳着“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在我們蘇北地區,“二月二”清晨,農家人會用石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爲引龍回。然後點着蠟燭,照着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掉。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在描述京畿地區的風俗時也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擡頭。五更時,各家以石灰於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爲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麪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爲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麪和稀攤爲煎餅,名曰‘薰蟲’”。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裏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着龍擡頭走好運。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裏“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裏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4

農曆二月初二,古稱“春龍節”、“龍頭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古代民間極爲盛行的節日,其中的許多習俗一直延續到現代。二月二有哪些民俗活動?它與山西又有何關係?本網記者採訪了國學專家,文瀛書院院長衛方正。

在山西談到“二月二,龍擡頭”格外有意義。中國的文明從根本上講是農業文明,而山西是一個農業大省,中國的農業很早就高度發達和成熟,很早就把時間和農作物的生長結合起來。“二月二”氣候變暖,萬物生長。此時,我們用“龍擡頭”這樣宏大壯美的`意象來表示萬物欣欣向榮。

另外,山西很早就出土過不少有關“龍”的器物。“龍”本來就是華夏民族,尤其是以農耕爲主的中原一代的圖騰或者是崇拜物。把“龍”與農作物的生長結合起來,第一因爲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二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到了這個季節更加勤奮更加自信的民族行爲。

此外,“二月二”還有一個印證。根據古代天文學記載,東方蒼龍是二十八星宿的其中一象。在每年“二月二”的時候,東方蒼龍星開始擡頭。因此,“二月二,龍擡頭”第一起源於農事,第二起源於農事與天文的關係。

以太原爲核心的山西各個地方,“二月二”的民俗活動特別多。比如,太原本地人會在這一天吃烙餅,有扒龍皮或卸龍衣之說,還有一些地方會食用豬頭肉,也有一些地方這一天會吃雞蛋,吃扯麪等等。

目前,全國各地最廣泛的“二月二”的民俗就是剃頭。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着“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習俗。其實,在清朝是便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但漢族人都要剃頭,人們爲了懷念自己的頭髮,於是有了“思舊”的說法,訛傳爲“死舅”。而“二月二”剃頭也意味着氣象一新。

“二月二”在大江南北還有一些講究。如,婦女在這一天不要做針線活,意爲“扎龍眼”。在山西的一些地方還有“引龍”的習俗。人們會在這一天用水、灰或者絲線來“引龍”。

總之,在“二月二”這一天,全國各地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風俗來保持一份對於物阜民豐,對於風調雨順的祈求和盼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