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二月二龍擡頭的由來】

龍頭節的來由有兩種版本,一是民間傳聞,老農說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故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二是科學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擡頭”。天文學者說,天上“龍擡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由於民間流傳着“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二月二日,俗謂龍擡頭,原濟南府所屬地區,稱爲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區多稱爲二月二,梁山稱龍頭節。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節,中唐時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在川陝之地流行,時稱“挑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聯繫驚蟄增加了龍擡頭的內容,並逐漸演變成以驅蟲害和祈豐收風俗爲主的節日。明清以來,山東此日有引龍、打囤、煎餅薰蟲、擊樑闢鼠、炒豆報捷等風俗活動,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見。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許多都與龍擡頭有關。鄆城等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來,這就叫作龍擡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龍起蟄。滕州等地這天蒸饃饃,名爲“蒸龍蛋”;吃麪條,名爲“龍鬚麪”。有的地方吃餅,名爲“龍鱗餅”;吃菜糰子,名爲“龍蛋”。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麪條、不喝小米飯,因爲麪條叫龍鬚,小米叫龍籽,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舊時多在龍擡頭這天理髮,小孩子這天入學謂佔鰲頭,以圖吉利。海陽等地用白麪或豆麪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麪缸裏,祝願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以應節序。

  祭龍

祭龍是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之一,在過去,龍擡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不過,在很多地區,特別是南方,人們也把二月初二作爲“土地公生日”,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龍擡頭習俗中的撒灰,由來已久,直到今天,許多鄉村地區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體做法,各地不同,大致爲: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闢災”;將灰撒在牆角,意在“闢除百蟲”;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並象徵性地放置一些五穀雜糧,稱做“圍倉”或“打灰囤”,以祝豐年;將灰撒在井邊,呼曰“引龍回”,以求風調雨順。撒法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甚爲有趣。

  薰蟲

進入農曆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薰香,希望憑藉煙氣驅走毒蟲。

  擊房樑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擊房樑,以驚走蛇、蠍等毒蟲,毋使爲害。有的地方流行敲擊炕沿,目的與敲擊房樑相同。

  理髮

漢族民間有種說法,曰:正月剃頭(理髮)死舅舅。此說雖無根據,也很荒謬,但影響卻極深,因此,在春節前無論多忙,人們都要抽出空來理一次髮,然後就要一直等到 “龍擡頭”的日子了。二月二理髮,俗稱“剃龍頭”,據說可以帶來一年的好運,因此,“是日,多剃髮”成爲流傳千年的龍擡頭習俗。

  炒蠍豆

這天比較盛行的風俗是炒蠍豆。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說吃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鄆城等地稱作“炒蠍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蠍子爪,蠍子不用打。”蠍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蠍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的把面棋子和蠍豆一塊炒,花樣甚多。吃蠍豆不僅可以闢蠍,還有人說誰要是吃了七家的蠍子爪,誰就能長命百歲。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蠍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蠍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