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談文化作文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文化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談文化作文

談文化作文1

文化,似乎是一個很抽象的詞,但在當今社會,卻被具象了。看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只要看這個人是否上過大學,考過研究生,念過碩士、博士。文化,就被濃縮到了那幾張紙上。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不知爲何,古人似乎並不重視讀書,與現代人的想法完全相反。在那烽火硝煙的年代,戰爭是強者奪取天下的必然途徑,軍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誰的傢伙硬,誰纔會有話語權,甚至九五之尊的帝王也不得不臣服於他。“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南唐後主李煜滿腹才華,卻無治國之能,而爲階下之囚,任人宰割。流傳至今的也只是那千古之愁。政治上,他終究是一個失敗者,人們怎會記得?只有那個時代的主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人,才能耀然於歷史舞臺!那些被踩在腳下的人早已被忘記,頂多留下幾篇悲愴之詞給後人感慨罷了。戰爭的年代,生存只有用別人的鮮血鋪平自己的道路。眼中只有殺戮,只有利益!

如今的社會相對安定,人們似乎更文明瞭,開始注重文化。可是這文化一開始就被固定死了,簡而言之,就是學習、讀書。而這也就成爲我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文化高低的唯一標準!

從小耳朵裏總會被父母灌輸所謂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總會被幻想將來成功時的場景,當然前提就是擁有那一張張的紙,一張張決定命運的紙!於是,紙上談文化成爲了這個時代的主流。

讀書難道就是爲了物質?難道不是爲了開墾灌溉自己的精神家園?文化被等同於讀書,讀書又被等同於將來的物質生活。當今的社會是吃人的社會,有權勢纔有話語權,爲了不被他人操控自己的命運,只有學習所謂的文化,學習這紙上的文化。

也許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生存法則吧!但文化早已面目全非,陰謀,道德淪喪這些隨處可見,孔孟之道早都被現代人拋到了九霄雲外。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從這點來說,我們的社會還能算是進步的社會,文明的社會嗎?

文化,只是用來換取一席之地的通行證罷了。只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過關斬將,殺得屍橫遍野才能獲取這個沾滿“鮮血”的通行證!

無力改變現實,只有做個“主流”的人,這就是當今的文化。

談文化作文2

隨着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絡走進千家萬戶,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給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便捷和快樂。信息高速公路,使地球變小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人與人的關係變密切了。網絡時代產生的網絡文化,則是新興的技術與文化內容的有機的結合。網絡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所謂網絡文化是以網絡技術爲支撐的基於信息傳遞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動及其內涵的文化觀念和文化活動形成的綜合體。網絡文化的主題是社會經濟生活的結晶,它含概了社會生活的政治、經濟、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科學技術、教育、外交等各個方面。網絡文化的發展歸根究底是以社會爲基礎的。

國家出臺政策法規,支持發展網絡文化技術,拓寬網絡文化發展的空間。除了官方的還有若干的民間網站,發展草根文化。

網絡文化對於傳統文化而言有繼承性,同時具有更爲廣泛的傳播性,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及時性以及反饋性。

例如我們寫一本書印數有限,發送的對象有限,如果把內容放在網上它的傳播就會更及時更廣泛,同時會及時收接到反饋的意見。

互聯網是一個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虛擬空間,在這裏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的意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並相互交流幫助,獲得尊重,自我的情趣愛好,抱負得以實現。對很多人來講,現實生活中許多難以實現的東西在網上實現了,因此,網絡文化具有明顯的補償性。

本人喜歡攝影,偶爾也寫點小詩,寫點散文,雜文,寫點研究歷史的文章,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找到表達自己的平臺,然而我在地方民間網站如“草根興文”、“鯢源社區”等草根文化平臺上,經常發表詩畫配,獲得了網友們的尊重和好評;前數月在全國性的新浪網站,博客安家,將自己的攝影作品配上博文,配上音樂,得到了博友們的支持和關注,增長了自己的才幹,覺得快樂,拓展了自己的視野。最近在《紅袖添香》註冊得到良師益友的指點,又多了一片綠地,又進入了一個文氣濃郁的空間,結識更多的文友。

我們的文化團體,應當依託網絡這個平臺,展示我們苑友們的詩書畫作品讓才藝最廣泛地在網上交流,對地方文化也是一個促進。有位喜歡國畫的朋友,他平時畫了許多山水花鳥,怕登大雅之堂,不久前,他的作品發在了書畫網上,經專家點評後,還有商家來函定購,產生了經濟效益。願苑友們都成爲網上的文化人,充分享受現代技術給中老年朋友帶來豐富的文化,帶來快樂,充分享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給生活增添的斑闌色彩,帶來的便捷!享受網絡,享受網絡文化吧!

談文化作文3

什麼是軍魂? 燃燒彈在我身邊爆炸,大火就在我身邊燃燒起了,我喜歡吃烤雞腿,但害怕烤到自己,面臨着自己被火烤時,我不能隨便移動哪怕幾公分的距離!爲什麼?這是上級的命令,這是我的職責! 前面碉堡裏機槍很是兇猛,很多戰士中彈身亡,後面的戰士們又衝上去,爲了避免更大的傷亡,我只能堵住機槍眼,難道我不想躲過子彈硬向子彈上撞嗎?我也想活者看到勝利的曙光,但這是我必須去做,這是我的使命! 即使四面被圍,彈盡糧絕,我們也要跟敵人撕殺最後一次, 不惜與敵人同歸與盡,因爲在我們部隊的傳統裏面沒有後退一詞,沒有投降一詞!

這就是我們中國軍魂!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兵的一岔接着一岔,他們手中的旗幟沒有變,他們部隊的傳統沒有變,他們的榮譽沒有變,他們的使命沒有變!即使面臨新的戰爭,他們也一樣打贏敵人沒有二話 !

是匹野馬,就應該馳騁大地;

是隻雄鷹,就能夠搏擊藍天!

讓我們肩負起新的使命,昂首闊步世界大國裏,我們永遠不會輸給別人的!

每一個大學都有一個屬自己的文化,它包括每一個大學生的道德風範,精神風貌與求學理念

曾經有一個學生高考成績特別好,山東大學裏的一個招生老師跟他聯繫說,只要他願意以第一志願報考山大,四年學費全免在這樣的利益或誘惑下,很多人也許會當即答應的,畢竟山大也錯名牌了嘛,但是這位考生卻說我想上北大,我上學不僅是爲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這個大學的文化

課本上的知識相對說是死的,但一個大學的文化卻是活的,它就在你的 身邊,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你,比如一個大學裏的人都亂仍垃圾,你難道會很自覺的找垃圾桶嗎?一個大學裏打架的很多,當他們欺負到你的頭上,你能不還手嗎?一個大學裏說話粗魯,講話很不文明,在這種環境下,你會不受影響嗎?不用想也知道,上一級學生的言行舉止,辦事作風都無時不在影響着下一級的學生們這種風氣將傳的很久很久

改變一個大學落後的文化,的的確確是很難的,因爲這已經成了風氣,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它需要幾代學生們的努力我們的確不如別人,但我們同樣擁有拼搏,只要我們時刻不忘追趕他們,學習他們,我們就會有機會,每一屆前進那怕一點點,幾年 的時間,我們的理念就會大大 的不一樣,我們的理念從原的鬆弛和懶惰變成了拼搏和追趕,這種精神就會留給我們的師弟師妹們,他們同樣會接過這面精神旗幟繼續前進,這就是我們的大學魂!

談文化作文4

在中韓端午節相爭韓國最終申遺成功後,舉國感到忿忿不平,國人們紛紛指責韓國卑鄙,x賤,無恥,抄襲中國申遺項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國人能夠反思自身呢?與其說是韓國搶走中國的端午節,不如說是國人自己扔掉它罷了。

其實,韓國申報成功並非是壞事,恰恰相反,還是件好事。何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爲不是一件壞事。”是的,正是因爲這次事件,讓那些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國人們打響了警鐘;給以那在背後罵罵咧咧,指責韓國過錯的無知國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件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時常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見被歲月給塵封,被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所掩蓋的傳統建築,傳統文藝,甚至傳統習俗。面對燈紅酒綠,層樓疊榭的摩天大樓,誰會甘願住在那破舊,老土的四合院,窯洞,吊腳樓,過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誰還會對那傳統的造物技術——簡單粗糙的物件和純手工高強度勞力而放棄學習更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在眼球經濟,泡沫經濟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保留住中國的國粹——京劇……少之又少罷了。

今天,大多數80後,90後,00後不過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在一次小學生問卷調查中,有記者專門“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目,結果幾乎所有學生都填寫了“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端午竟成爲孩子們眼裏最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相比,學生們更願意過聖誕節等洋節。“我最喜歡過聖誕節了,能收禮物和賀卡,大家還能一起玩,很開心。端午節就很平淡了,唯一盼頭就是放假,就連吃糉子也是平時就能吃到。”某小學生回答說。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過聖誕節,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於單調和嚴肅,都不如聖誕節般輕鬆有趣、充滿幻想。

而當問到屈原是哪國人,是幹什麼的,學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離奇搞怪。而在幾十年前,即使目不識丁的老人們都能謹記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對國家君王的忠貞,還有每年的划龍舟是爲了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糉子扔進河裏這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爲吃糉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節竟成爲學生眼裏最不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吃糉子竟是大多數學生們的唯一項目,端午節難道就將成爲糉子節了嗎?最後只能用吃糉子來苟且地維持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嗎?

爲何我們就不能夠直視韓國申遺成功背後的默默付出呢?其實韓國端午節跟我國的端午節大相徑庭,甚至起源和各種項目都無一相同。我們輸就輸在沒有象韓國一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重形式輕內容,重口號輕行動,重數量輕質量,重眼前輕長遠。何其相似,與當今被我們罵罵咧咧的政府官員那樣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說的冠冕堂皇,而實際做的卻不盡如人意,其實我們又好到哪兒去呢?

不要讓眼淚成爲地球的最後一滴水。同樣,不要讓傳統文化過了許多年後只能成爲我們腦海裏僅存的模糊的記憶啊。韓國申遺端午節成功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們罵罵咧咧之後逐漸淡忘,消失。我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畢竟這件事不僅折射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忽視,還反映深藏在我們骨子裏對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媚外的劣根品性。

談文化作文5

拿到題目,我選擇了文化。我在想,何爲文化?我只知道。如今的文化生活和以前大相徑庭了,過去的高山流水空靈輕音已經彌散,過去的戲劇名唱卻成了“庸俗”,現在的文化生活,是欲哭無淚啊!街頭巷尾那麼多的書店,真正想增添點文化氣氛,卻蒼白無力。

現今,我們正被一大批現實文化所包圍着,各類小說、韓劇、時裝、廣告向我們襲來。

武俠類、言情類小說如今大行其道,名著類的書架中黯然無光,“瞻仰”也少,武俠言情等庸俗著作卻被包着閃亮的精裝登上架場。並超受人們的熱愛。老師講課,往往拿出一摞書,大談特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一個勁兒地灌輸給我們經典文化。其實走出課堂,和同伴們一起談《倚天屠龍記》中的複雜愛情,一起論周杰倫的流行rap,一起看日劇、韓劇。我們欣賞並且喜歡這樣的文化,覺得它給我提供了悅我身心的簡單快樂。

毋庸置疑,流行文化是值得肯定的,雖暢談武俠小說的社會地位時,帶着一種諷刺,但是它的內容可以爲我們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指引方向。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降魔除妖,上天入地,曾決心去剷除社會上的“妖”與“魔”,漸漸讓我明辨是非。

但是太流行了,必定會引來一定的糟粕。對於武俠小說中的那些頗爲血腥的片段,會影響青少年的心智,因爲它們可能造成青少年們的一種極端可惡的心理,那就危險了。除此之外,還有些糟粕,電視韓日劇學生們爲之瘋狂,做起了狂熱的粉絲。他們以所崇拜的明星作爲偶像,模仿模仿,甚至在模仿中已經迷失了自我。

作爲中學生的我,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對待文化,經典文化也好,流行文化也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繼承,古爲今用。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創新的精神嚴肅的態度去審視當前的“流行”,讓它能成爲一種“可傳承的文化”!

談文化作文6

在我見門前的小院裏,種着一大片綠油油的竹子,那風韻俊俏的竹葉在微風中不停地搖擺着,搖到我內心最溫暖的深處。

可是人們所自家門口種竹子不吉利,那飄動的竹葉就如逝去的靈魂在深夜裏遊動,因此家人便開始考慮把這些竹子全部砍別有一番韻情與讚美。

自古以來,竹子以其虛心文雅的特徵,高風亮節的品質維人們所詠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時文人術士對竹子的高度讚譽。“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時清代鄭板橋對竹子的最好讚美,那細細的葉,雪壓不倒,風吹不折。竹子是充滿活力的,竹子是樸實無華的,竹子是頗具情趣的,竹子是堅忍不拔的,別樣的季節裏,竹子都各具風韻。還有唐代杜甫寫的“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古人對竹子的愛可謂稍遜不減。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獨特,影響折中國人的審美觀和身沒意思以及倫理道德,對中國文學,繪畫藝術,工藝美術,園林藝術,音樂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發展,有着及其重要促進作用。竹是中國文學的重要題材,歷代既有詠竹詩文佳作,創作了難以計數的作品,在中國文學中獨樹一幟,異彩繽紛。竹與中國的音樂文化有着重要的材料,中國傳統的吹奏樂器和彈撥樂器基本上是用竹子造的。竹子,對中國音律的'起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自周朝以後,歷代使用定音律,故此,晉代就有以“絲竹”維音樂的名稱,有“絲不如竹”之說,唐代演奏樂器的藝人稱爲“竹子”。可見竹是中國文化中不可代替的物質載體。

然而,面對村裏人現存的這種落後觀念,我心痛不已。古人可謂對竹子的讚美達到了頂峯,竹子是我國文化中的重要財富,可人們卻認爲竹子是貧困和落後的象徵。難道中國的竹文化就這樣消失於我們的生活甚至是學習中嗎?加強我村村民對竹文化的認識,是當代的我們弘揚竹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面對竹文化的丟失,我們何不想古人一樣去愛護,珍惜它呢?

竹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國文化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強當代人對竹文化的認識,需要你我的宣傳和愛惜。

談文化作文7

據《華爾街日報》,1991年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軍陸戰隊採訪,驚奇地發現,在待美軍艦上,美國官兵正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漂洋過海,備受美國人青睞;日本出現洪應明的《菜根譚》熱;中國的中醫、中藥、武術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還有,古琴早已走進西歐宮廷……這就是如今出現的一種怪現象:“中國和尚”在國內“唸經”,“聽者寥寥”,但漂洋過海卻出現“遠道的和尚會念經”的情形:“牆裏開花牆外香”的情形司空見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神,雖經歲月流逝,人世滄桑,仍掩飾不住它的燦爛光輝。

文化是沒有界限之分的,哪怕是曾經對立的兩方,在文化面前,也變得一致,這是文化賦予人類的魅力所在。品閱精萃的文化,是與一個偉大心靈在對話,從中可以尋覓到某些默契的東西。正如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的那樣,“政治是過眼煙雲,文化則會永存!”村上春樹的耶路撒冷文學獎更是最好的證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政治文題讓村上春樹的獲獎變得格外複雜,然而,巴以衝突並未影響人們對清晰、極簡抽象主義作品的喜愛。喜歡村上春樹,喜歡馬爾克斯等等,只因文化無國界!如果將歷史政治滲透到各個領域,殃及的不僅僅是池魚了,文化也會受到極大衝擊,何苦而爲之?不同國度的文化不會因國境線或海平面的阻隔而變質!文化不分國界,就像照耀整個世界的太陽一樣無私,更不會因國家之間的對峙而阻撓了灑向別國的金芒。

然而,部分人卻沒有真正理解文化背後的境界。他們會出現一提中國便“心灰意懶”“自慚形穢”,一提西方便“歎爲觀止”須“仰視才見”的民族自卑感。可事實亦非如此,如果把人類文化比作一棵熱帶大榕樹,這棵大樹紮根在史前文化悠遠的土壤中,它的不定根和氣生根落地之後,長成了許多附生的樹幹;它枝杈橫生相互絞結;它最終長成了一處盤根錯節、枝杈交疊的叢林。換言之,人類文化是相互影響交相輝映的,無高低貴賤之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範疇更是如此。追根溯源,從周易、道家儒家,到後受到佛教影響,意境作爲其核心,以其奪目的光輝陶治了一代又一代,而一代又一代又在這種超越中推動社會進步。只有在全面瞭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我們纔可能擁有真正意義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民族的自信。炎黃子孫的那份驕傲和自豪,做一個優秀的中國人!

中國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當她進入第六個千年之時,我們在回顧,在反思,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們似乎沒有時間細細端詳自己,沒有時間回望我們的根,我們的來處。自“文化熱”在國內濫觴以來,社會各界的思想熱情有增無已,自然就滋長起對各種研討思想文化的渴望。這一現象是不難解釋的,文化賦予給予我們品格和精神,只有認知民族文化,才能真正認知自我。亦如餘秋雨先生在走遍世界幾大文明的發源地後回到中國時的感言——《今天我及時趕到》,值得我們反思和回味。

無可奈何地落去,似曾相識者不來。該丟的都沒丟,不該丟的都丟了——這纔是最令人傷心乃至絕望的。停止迷茫,停止哀怒,共同尋找被埋藏,被遺落的文化,尋找着這千年緘默不言的文明。

談文化作文8

歲月的巨輪,在車道間碾碎凹凸;時間的力量在大地留下痕跡。中國傳統文化在華夏大地刻下深深的烙印。

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我想說,中國有一家又一家之文化。“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是儒家文化;“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是道家文化;“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是佛家文化。木心說,文學是我的信仰。我想說,中國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信仰。

放眼世界看當代,美國有NBA;巴西有狂歡節;意大利有達芬奇、有藝術聖地聖瑪麗亞修道院、有時尚之都米蘭、有足球隊國際米蘭和AC米蘭。中國呢?中國的標籤是什麼?孔子、長城、京劇抑或書法?我們常打着文化之旅的旗幟,去看故宮、觀兵馬俑、賞西湖、遊蘇州園林。然而現實往往是,在某個景點拍拍照,登登某座名山,摸摸某塊幸運石,嗯,滿足了。還未來得及問問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導遊說,沒時間了。然後大家匆匆趕往下一個景點。我想,這樣的文化之旅不過是一頓文化快餐,只嚐到了表面的味道,於其身卻無營養的積蓄。餘秋雨說,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蹟則因身後空虛而孤單。我想,在喧囂的人流過後,更多的是古蹟背後文化的悲哀與嘆息。當北京成爲過於鋪張的聚集,杭州成爲過於擁擠的沉澱,那歷史的風韻與傳統文化的價值便湮沒殆盡。

餘秋雨說,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在中國經濟復興的今天,也應當是傳統文化復甦的時代。當傳統文化不再是沉默的遺蹟,而是復活了的生命,那時的我們才擁有真正的文化自信,纔是真正的文化強國,才真正做到和平崛起。中國傳統文化如果不用來弘揚,就只是一句口號。而弘揚的過程則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化不能簡單地拿來,只有剝離了糟粕,取其精華,纔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現代文化長河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要在文化危機中求得生存,便需要克服許多感情的因素,去作出理智的選擇。君爲臣綱,夫爲妻綱是糟粕,於是乎被我們摒棄,我們倡導平等獨立;三寸金蓮的小腳是糟粕,於是乎被我們摒棄,我們高呼自由和民主;封建迷信是糟粕,於是乎被我們摒棄,我們宣揚科學與人道。當宗族力量變成地方勢力而存在,這便是糟粕,亟需打破;當禮尚往來的人際關係成爲爾虞我詐的升官手段,這便是糟粕,需要剔除。

文化是選擇的結果,由人來選擇呈現什麼。傳統文化可以是一堆包袱,也可以是一種財富,更可以是一種深刻。只有在現代的喧囂中,傳統文化的寧靜纔有力度;只有在現代人的沉思中,傳統文化纔有走向現代化的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現代化的車伕,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當。

談文化作文9

一、語文作文教學以及傳統文化的涵義

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綜合的實踐性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合理的進行交流以及表達,同時,語文作文教學也是一項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書寫能力爲主的活動。高中的語文作文教學主要是憑藉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有效的對學生的文化底蘊以及審美情趣進行培養,進而促使學生形成好的語文素養。而對於傳統文化而言,它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中華民族文化在歷代傳承中所形成的特質,以及所表現出的具備本國獨有的審美情趣等的總體表徵。對於本文而言,所謂的傳統文化是指以教學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爲基礎的,能夠促使學生文化底蘊增強以及寫作能力提高的精髓。

二、文以載道、傳統文化的寬度與教師的人文素養相關

對於教師而言,不單單要重視提高知識素養,也要注重人的發展,進而能夠促使人的終身發展。人文素養是依靠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人的自我體驗中發展起來的。無疑,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其中素養教育的關鍵點在於重視培養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而且最爲重要的目標在於合格公民以及“完整的人”的培養。對於民族的歷史而形成的文化和精神而言,其包含了這個民族歷代以來的理想以及情感,同時也是民族身份的標識。爲了讓傳統文化迴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要對所需要教學的古典文化進行認真的學習。與此同時,學生通過不斷的積累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貫注其精神,學生的思想也會在此時得到一定的淨化,其行爲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矯正,最終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無疑,教師所具備的傳統文化素養本質上就是語文作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精華。

三、爲學生在作文中蓄積傳統文化底蘊

毛志成作家曾經說過:“中學生寫文章要眼大。”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而言,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要爲我所用,進而能夠在作文中更好的體現出一定的文化積澱,促使作文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氣息。無論是把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引入到作文中,還是在作文中詠史或是引詩入文,都能夠在不一樣的角度中體現出人事物的底蘊,同時也能很好的體現出學生的文化素質,突顯出學生的文化底蘊。

四、傳統文化氛圍的創造

創造傳統文化的氛圍主要是依靠對課室的環境進行佈置,從而促使可是充滿文化的氣息,並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並從中得到一定的引導。其中,創造傳統文化的氛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課室內張貼名人名言以及詩句。比如,可以張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由於學生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是在課室中進行,從而能夠做到潛移默化的薰陶。第二,建立文化角,選擇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在課室合適的位置建立一個文化角,主要用於張貼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同時也能把作品與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得到拓展。第三,建立班級的文化牆。文化牆主要是以傳統文化爲主,不管是雕刻、畫,還是粘貼,都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氣息,從而能夠促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受到濡染。

五、傳統文化在高中作文中的運用

第一,合理運用經典詩句,能夠促使作文神韻的提升。首先要明確寫作手法,其次是把所運用的詩句拼成一段,然後是充分利用詩句的意境並呈現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最後是仿用詩句的結構以及語言。第二,引入歷史,突出作文的文化底蘊。首先,教師要展示作文中的好句好片段給學生看。其次,學生要練習片段。片段練習的目的是具有針對的對一篇作文的一個論證段進行練習。然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賞讀並點評學生的作文片段。最後,學生對於片段中的不足進行一定的修改。

六、總結

綜上所述,讓傳統文化迴歸語文作文教學,能夠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以及其文化底蘊的積累。與此同時,能夠促使中華民族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永久的傳承下去。

談文化作文10

所謂的“哈日族”,他們哈的不是我們銀河系裏的“日”——太陽,而恰恰哈的是留給我們中華民族累累傷痕的那個“日”——日本。爲什麼卡拉ok、青春偶像劇、卡通畫等的發明國不是那些歐美的國家卻偏偏是日本,我想這與大和民族人民的性格不無關係。他們可以帶給“哈日族”們一陣陣流行熱潮,卻很難可以帶給世界一場科技的革命,他們之中所謂的偉大的流行文化的發明者中鮮有愛因斯坦級的人物。因爲那令“哈日族”膜拜的流行文化大多沒有真正有內涵的,有意義的,又有多少可以像中華五千年璀璨文化那樣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的呢?

如果時光倒流,“哈日族”們無疑會被扣以“漢奸”“走狗”的大帽。拋去歷史的那些糾葛,面對現如今“哈日族”現象的泛濫,許多棄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而盲目地去推崇那些流行文化,這不是中華文化的悲哀,不是一種文化的侵略,不是一種“欺師滅祖”的行爲嗎?

時下的一些流行文化絕大多數只能使人們人生態度更加消極,更去崇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而在像“哈日族”一樣的跟“流行風“的人羣中,年青人佔了大多數。這正是由於年青人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對新鮮事物又缺乏理性的認識,才容易導致十分盲目地就去推崇那些沒有實質的流行文化。拿青春偶像劇來說,大部分都是一些以年輕男女愛情故事爲主,主角也多爲帥哥美女,使十分容易受到影響,去效仿偶像劇中的人物。這也是當前中國青少年“早戀”問題突出的一大原因。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而一些流行文化也就能很錯誤地去引導他們。當代的中國,許多媒體對明星亦或是外來流行文化的熱炒,使得許多都向往過那種在鎂光燈下的明星生活,錯誤地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我們應該呼籲社會來關注,“不追明星追名師”,年輕人在人生的黃金時期就該有正確的文化教育,抵制那些流行的誘惑。

可能有些人覺得我寫的太死板了,食古不化,跟不上時代潮流了。我要說,那些流行文化是可以讓人們在現實的壓力下去放鬆,它最多作爲一種生活調劑,一種娛樂,但你沉溺了,它很難會給你帶來好處,尤其對中學生而言。對衣服流行的追捧,對髮型的流行要求,作爲學生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我們當前的目標絕不是打扮,談戀愛。我們不應該讓社會這口大染缸過早染上顏色,受了流行文化的影響迷失在霧靄之中。

有位韓國留學生在上發帖表示對中國的“哈日族”不解,對一些中國人的崇洋媚外,盲目跟流行風也十分不解,認爲這是一種中國的悲哀。一些外國人也說過他們越洋而來,慕名中華博大的文化,卻發現中國人哈着外國的一些垃圾文化。可悲嗎?我認爲可悲。政治課本中說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汲取外來優秀文化,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結果呢,我們丟了古時文化的西瓜,卻哈着那些流行文化的芝麻。可悲啊!中華文化在哭泣,老祖宗們在嘆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