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中國古都之首

本文已影響 2.72W人 

西安,古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當今的西安是陝西省的省會,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009年國家頒佈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西安被列爲繼北京、上海之後,我國第三“國際化大都市”。

中國古都之首

  歷代名稱

“西安城”:灃京(周)-鎬京(周)-咸陽(秦)-長安(漢)-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興(隋)-長安(唐)-長安(後梁)-長安(後唐)-長安(宋:注“永興”)-長安(元) -長安(明)-長安(清) -長安(中華民國)-西京(中華民國)-西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宗周(周)-內史(秦)-京兆(漢)-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後梁)-京兆(後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一名的由來

“西安城”,在西周時稱爲“灃鎬”。“灃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灃京和鎬京的合稱。“灃鎬”所在地區稱爲“宗周”。秦時稱“內史”,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建築新城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改長安城所在地區爲“京兆”,意爲“京畿之地”。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爲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更名爲“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爲“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爲“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但“長安城”仍稱“長安”,歸長安縣管轄,“長安”之名並未廢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將“長安城”剝離“長安縣”獨立設立“西安市”爲止,“長安”之名廢止。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爲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爲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爲世界歷史名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