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夜雨寄北》優質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31W人 

 一、教學目標

《夜雨寄北》優質教學設計

體會字裏行間蘊涵的情味,整體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意蘊。

二、教學內容

1.點提取:詩歌的意蘊

2.點釋意:意蘊就是文學作品裏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比如說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說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風骨,表現的人生的某種精義,或者某種主旨。一般來講文學作品都有三個層面,即語言層面、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詩歌鑑賞也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3.關鍵詞:詩歌意蘊

  三、教學材料

1.典型材料:李商隱《夜雨寄北》

2.補充材料:卞之琳《斷章》、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點導入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詩歌的意蘊。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一直問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學習詩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們就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詩歌的意蘊

  (二)點強化

1、作者介紹(知人論詩)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現存的詩有600餘首。他由於處在“牛李”傾軋的黨爭之中,所以受人排擠,很不志。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他與杜牧生活在同一時代,被世人並稱爲“小李杜”。

秋雨綿綿中的有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2、文章脈絡結構

全詩有四句。首句一開頭抓住妻子的來信“問歸期”來回答。“未有期”三字,既是對妻子問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羈旅窮愁,有家歸不得的抑鬱難堪之情。“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寫眼前景物,實際上是寫客懷離緒的惆悵之情,綿綿夜雨,漲滿秋池,長夜難眠,孤燈聽雨,詩人正是借寫蕭瑟之景,抒離索之情。三、四句寫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自己孤悽的生活,既是空間的變化,又有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

3、該詩三個層面分析

(1)、語言層面分析

詩有很強的直覺性。詩歌語言高度概括、凝練,極富意蘊,它常常違背一般的語法規範,比一般的文學語言具有更強的陌生感,詩行間常留下許多空白,顯示出很強的跳躍性。正是這種跳躍性,才容納了詩歌更豐富的意象,從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裏,構築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詩歌意蘊。這種語言藝術特點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詞與抽象詞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將抽象詞與具象詞搭配,構成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從而給讀者提供追尋詩人個體感受的信息。《夜雨寄北》就體現了這個特點。這首詩僅用28個字,把自己仕途不得志、有家歸不得的抑鬱之情表現出了,極富想象力。

(2)、意象成面

具有美的意象的詩,才能給讀者以美感。能否創造出新穎獨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詩歌成功與否的標誌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賦、比、興這三種方法。“巴山的夜雨”、“秋池”點出寫這首詩的時間和地點,用一個“漲”字把作者的愁思與窗外的瓢潑大雨聯繫起來。“共剪西窗燭”把詩人思家的畫面刻畫淋淋盡致。

(3)、意蘊層面

讀者伴隨着意象在腦海的形成和語音節奏感的刺激,產生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層去體悟詩的意象內蘊即詩的意蘊,是詩歌鑑賞成敗的關鍵。詩的意蘊一般包括審美意蘊和智性意蘊。優秀詩歌都具有審美性。審美意蘊指詩歌的音樂和結構情感的美;智性美指有詩情的表達透漏出的深刻哲理。詩人通過迴環的修辭手法,運用現實和幻想畫面的結合,通過簡練、意味深遠的語言,把身處異地,思念妻子的抑鬱之情表現出來。

  (三)點延伸(選講)

1、語言層面拓展

卞之琳的詩向以含蓄睿智爲讀者所喜愛,他常常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世界,以象徵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豐富生動的藝術感,又蘊含對世界的體驗。《斷章》這首詩,其語言就生動體現了這種特點:“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詩的表面平淡無奇:橋上有風景,於是你在看;你也構成了風景,於是別人也在看你。在無奇中,讓人體會到了畫面所蘊含的豐富的生與死、知與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對性哲理。“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裝飾”的是夢,這一語言的搭配極爲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詞與抽象詞的組合,打破了語義的邏輯關係,構成了一種詩意的邏輯,從而大大擴充了詩歌語言的彈性,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內涵,又擴展了詩的表現範圍,加深了詩的理意。

2、意象層面拓展

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之所以催人淚下,是與詩人成功運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一組組含義深刻的意象分不開的:“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着疲憊的歌”,視覺“老水車”與聽覺“疲憊的歌”相連,詩人用這種蒼涼的意象開頭,一下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極佳的詩歌欣賞狀態,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數百年的歷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讀者面前,開闊而雄渾,蒼茫而深沉。“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是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又將具體意象與抽象意象融爲一體,在時空的急劇轉捩、對比中,完成了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裏掙脫”“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這些意象,讓我們在最初的震撼過後,又恍然於它們所代表的強烈思想感情的複雜意義之中,從而使我們從藝術的視角感悟到了這首詩獨具的審美情趣,使我們感到詩人內在的精神與詩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詩的解讀離不開對意象本身的把握,詩的創造力、想像力,詩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讀詩,必先讀懂意象。

3、意蘊層面拓展

穆旦常常在自己的詩中給所塑造的形象以黑暗與光明的哲理,《讚美》這首詩就集中代表了詩人的這種藝術創作風格。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是作爲抒情主體的詩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軀移動在田野中”的農夫。抒情主體在荒涼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憂鬱的森林中,對着在天際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訴說自己的“沉默的愛情”,“要以荒涼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陰雨的天氣”、“要以帶雪的手”和“佝僂的人民擁抱”;這是一個有着強烈愛國之情的形象。而農夫,這“許多孩子的父親”,“多少朝代在他身邊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壓在他身上”,“路是無限的悠長”,而他卻放下了“永遠無言地跟在犁後旋轉”的古代的鋤頭,堅定地“看着自己”融進了死亡。一個勞動者守望着自己的貧窮、勞苦,然後拋開妻兒老母,拋開一切,一去不回頭。這是一個什麼形象?他的內質是什麼?是什麼使得“我”也在爲他的離去而痛哭?不言而喻,這兩組意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農夫與我猝然相遇在詩中,各自理解着自己的使命,當芸芸衆生昏昏於自我意識的喪失時,我和農夫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着清醒,傳達出一種與昏聵的世界格格不入、爲尋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到此,我們已經完成了對意象的解剖,挖出了詩歌的某些內涵,對作品有了初步的審美體驗;然而進一步去體味:在這一荒涼而飢餓的畫面裏,農夫形象的精神之光開始活躍起來,浮動起來,擴展起來,從而傳達出農夫的個性品格——在自身充滿動亂、矛盾、苦難和愚昧時,毫不猶豫地拋棄自己、犧牲自己、改造自己,尋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一個民族才能起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農夫這一形象,實際承載着民族歷史的內涵,代表着先行者的特定品質,閃耀着民族性格的不朽光華。而我是新生農夫的象徵,我與農夫的血肉聯繫,共同築就了民族之魂。這正是《讚美》這首詩給我們帶來的崇高的美學意蘊,鑑賞到此,纔算真正進入到詩歌意蘊層的把握之中,也即進入到詩歌的“智性”意蘊中。

 (四)、點回歸

同學們,相信通過對這首詩意蘊的分析,我們對詩的意蘊有個初步瞭解,這對我們以後在分析詩字裏行間所表現出來的意蘊有幫助。也希望大家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鑑賞其他的詩歌。

 六、板書設計

《夜雨寄北》

夜雨:點明作詩的時間。北:指巴山以北的長安。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君:指詩人妻子王氏。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北,有大巴山小巴山。這裏指詩人所在之巴東。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二句:是說何時能回家相對夜談,追述今夜雨中客居巴東的情況。何當:何時。

全詩譯文:您問我的歸期,但我的歸期沒有定, 現在我是獨居在巴山的旅館裏,面對不停夜雨,只見秋天的池水往上漲。什麼時候才能夠與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燭長談, 又說起我獨居巴山的旅館中面對夜雨的情景。

七、作業要求

課後閱讀賞析卞之琳《斷章》、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穆旦《讚美》,掌握詩歌的意蘊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