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猴子種果樹》說課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猴子種果樹》說課

《猴子種果樹》說課及反思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

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也沒有主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體系的理念,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覆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並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2個二類字,這個智能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三、設計特色

以讀爲主,培養語感

滲透學法,自主探究

 四、教學設計

我打算先識字後學文,分3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認識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吧!接着我問:你知道這隻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也已進入課文情境,於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讓我們到課文中找答案。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於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導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着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讀中感悟。

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自主讀文,合作學習。

1、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爲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創設情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種下了一棵梨樹苗,接着讓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給梨樹澆水施肥的情景,啓發想象:猴子當時會想些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爲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後指導學生讀出猴子的心急:是啊!這隻猴子剛剛種下梨樹苗,就急着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大家試試看!

這一環節的設計藉助多媒體的生動場景演示,模擬展示猴子種樹的過程。充滿童趣的動畫,能激發孩子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爲主動學習、輕鬆學習奠定基礎。這裏的朗讀指導,旨在讓學生體會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說話,爲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學習第2—8小節,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裏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2—8小節,想想說說猴子三次種果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體感知這部分的相似結構。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爲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爲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這兩節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點指導好朗讀:烏鴉對猴子說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爲主。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幾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接着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後交流表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啓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着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悅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3、學習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後一段,我讓學生聯繫前面的課文思考,設疑:故事中的這隻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頭來,什麼樹也沒有種成。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啓發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再用多媒體展示樹葉枯萎和猴子無精打采的動畫,讓學生說說此時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說些什麼。

這時的猴子形象與上課伊始剛種梨樹時猴子的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比,便於學生更深刻和真實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於是,學生會有感而發對猴子想說的話。這樣創設特定的情景,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三)、引導續編,深化情感。

這一環節,我準備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隻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後,會怎麼做呢?

意在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四)、實踐拓展,內化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讓學生讀一讀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諺語和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還有德國的“一鍬挖不成水井,一天蓋不成羅馬城”;阿拉伯的“參天大樹從種子開始”等等;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童話,促使能力遷移。

  《猴子種果樹》反思

《猴子種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樹,最終一事無成的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能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本課的教學要求是:1、知識與技能。認識“猴、梨、將、諺、櫻”,會寫“拔、耐、杜、短、將、鴉、梨”七個字及“拔掉、耐心、烏鴉、梨樹”等詞語,認識寸字旁。分角色朗讀。弄清楚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麼樹也沒有種成的原因。2、過程與方法。通過認讀、書寫擴大識字量。在朗讀中認識猴子的錯誤。3、情感價值觀:在理解故事中認識猴子的錯誤,懂得凡事要多動腦筋,要堅持到底。

爲輔助教學,我設計了比較引人的教具。有精美的圖片,有動畫,輕鬆的音樂,還有表演用的頭飾等道具。

開火車、有節奏地拍手孩子很喜歡。在教學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先做一個開火車的遊戲、拍手認讀詞語複習詞語,快速讀課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由此揭示課題,並就題抓中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再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猴子什麼樹也沒有種成?當教學課文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瞭解猴子種果樹的經過和結果,明白做事如果急於求成,沒有主見,到頭來什麼事都辦不成的道理。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請大家看1——3自然段,說說猴子首先種了什麼樹?接着老師板書:梨樹,老師板書的時候,孩子怎麼辦?跟着老師書空,不愧是一個好辦法。在我板書的時候孩子跟着書空,讓孩子的眼、手、腦都動起來,更有利於掌握文章的主線、漢字的筆順、詞語的識記,然後出課件:梨子圖片再過渡到學習第二自然段:這麼誘人的梨子猴子吃到了嗎?

在學習課文的第2至8自然段時,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認爲在學習第2、3自然段的時候要以扶爲主,提出問題:正當梨樹快成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接着用課件形象感知,再返回課文看:烏鴉飛來了,幹什麼?說什麼?誰來把烏鴉的話讀一讀?烏鴉這句話該怎麼讀?同學們看他讀得怎麼樣?然後看課件的句子“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用耐心說話。再理解農諺梨五杏四。最後分角色朗讀猴子與烏鴉的對話。

教學課文第4——7自然段,在優美的輕鬆音樂裏放手讓孩子根據合作學習要求學習。老師根據要求檢查。指導朗讀。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思維較活躍,一般能積極地進行思考,爭取回答問題,只是在回答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但是其他學生能及時地給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對這三句農諺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說,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

樂於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喜好,自編自演童話劇充分發揮了孩子對角色的想象力、創造力。

總之,我在教學時抓住動物的特點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鍥而不捨,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以導“說”、“讀”、“疑”、“演”的過程來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個性。

在學習過程中,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啓發引導,展開討論,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白一個道理,貪圖眼前利益,一心想着省事的人,最終,一無所獲。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準的事,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成功。讓學生以這個寓言故事來教育自己,使自己不會犯小猴子的錯誤。

另外也有幾點遺憾:1、在錄相的時候如果配話筒,效果會更好。2、因爲回答問題都是點名,很多時候沒有配合用手指點孩子起來回答問題,因而攝相師的鏡頭有點跟慢,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特寫鏡頭不夠多。3、日常教學任務重,決定着手準備錄相課的時間短暫,準備以及編輯不夠充分。

下次有機會上錄相課,準備充分一些,投入更多的熱情與時間,相信效果更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