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祭十二郎文》同步練習(含參考答案)

本文已影響 1.18W人 

導語:做練習可以有利於同學們溫習、鞏固課堂知識,掌握更多課內外知識,豐富自身語文知識,下面是《祭十二郎文》同步練習(含參考答案),敬請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祭十二郎文》同步練習(含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請歸取其孥(nú) 形單影隻(zhī) 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銜(xián)哀致誠 雖萬乘(shèng)之公相 丞相薨(hōng)

C、其餘奴婢(bì) 嗚呼哀哉!尚饗(xiǎng) 中年兄歿(mò)南方

D、並令守汝喪(sàng) 聞汝喪(sàng)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輟(chuò)汝而就也

2、下列加點詞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是( )

A、比(等到)得軟腳病 輟汝而就(接近) 斂不憑(憑藉)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歿 使者妄稱以應(答應)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 抱無涯之戚(憂傷) 吊(撫慰)汝之孤與汝之乳母

D、遠具(準備)時羞 止(停止)一歲 既(既然)又與汝就食江南

3、下列句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陽省墳墓

B、將成家而致汝 銜哀致誠

C、汝之子始十歲 始速禍焉

D、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4、加點的“其”字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其後四年,而歸視汝。 ②止一歲,請歸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⑥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⑦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 ⑧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 ⑩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①其後四年,而歸視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動搖者欲脫而落矣。

⑤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 ⑥將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A、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 B、將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雙音節詞,其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與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爲信也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譯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你叔父超過了七天,纔得到你喪亡的消息,於是就懷悲哀之情向你表達祭奠的誠意。

B、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

——繼承先人的後代,在孫子輩中只有你,在兒子輩中只有我。

C、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者非其真邪?

——唉!難道是真的這樣嗎?還是在做夢呢?還是這傳來的消息不可靠呢?

D、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話有說完的時候而哀痛之情卻不能終止,你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

9、下列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爲序,故“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韓老成的四叔。

B、古代禮俗稱幼年喪父爲獨,老而無夫爲寡,老而無子爲孤,老而無妻爲鰥。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種文體,《祭十二郎文》是韓愈爲侄兒韓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摯,悽惻動人,

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並舉。

D、本文雖記敘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但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字字是淚,後人稱爲“

祭文中千年絕唱”。

E、韓愈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創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幾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

石、范仲淹、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10、下列對課文的鑑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韓愈幼年喪父,由兄嫂撫養成人,與十二郎雖是兩輩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爲長祭。作者追以往,念後事,有切膚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從心底流出

,跌宕頓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個“嗚呼”,悲天搶地;四十個“汝”字,如對其人,一稱叫、一

傷痛、一悲切、一嗚咽,催人淚下。

D、全文貫注着一個“情”字,“言有窮而情不可終”,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寫成的。

11、作者在祭文第八段中回憶叔侄二人在往來書信中討論侄兒所患軟腳病一事,作用是( )

A、探究侄兒的死因。

B、根本不相信侄兒死於軟腳病。

C、對侄兒是否死於軟腳病仍持懷疑態度。

D、對沒能重視侄兒所患疾病的追悔莫及。

12、作者說:“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這話表達出怎樣的心境?( )

A、作者表示不再想活着了,願與侄兒同去。

B、作者表示不想在人世間再追求什麼,只求把兒女撫養成人而已。

C、作者表示以實現侄兒遺願爲自己最終心願。

D、作者看到侄兒的死,深感活在世上真是一點意思也沒有。

 二、簡答、翻譯題:

13、祭文開頭一節敘寫身世、家世的不幸有什麼作用,請分兩點陳述。

14、文章細敘“二人三會三別,終因謀官求祿,行蹤漂泊無定,不得會合而成永別”有什麼作用。

15、文章寫少者、強者歿而長者、病者存,申寫十二郎之死全出意料,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十二郎之死的悲

痛的?

16、文章中寫自己“想到雙方幼子的撫養和期望,又不得不回到求生的現實中來”時,連用兩個“嗚呼哀

哉”有什麼作用?

17、翻譯下列句子(第3題爲劃線句):

(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澤矣。

(2)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

(3)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①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土,則如之何?”王曰:“己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

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②。

 三、閱讀清代袁枚的《祭妹文》片段,回答文後題目。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爲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

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

若是。

餘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餘九歲,憩書

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錙衣》一章。適先生奓(zhà)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

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愈三年,予披官錦還家,汝從

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爲陳跡

,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忘。舊事填膺,思之悽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嫛婗(yíní,嬰兒

,這裏指幼年時期)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爲證印者矣

18、下列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汝以一念之貞(由於、因爲) B、雖命之所存(既然)

C、使汝不識詩書(如果、假使) D、或未必艱貞若是(或許)

19、文中第一段文字,作者對其妹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時分析了原因,作者認爲造成悲劇的真正原

因是( )

A、袁枚妹妹自己堅持不肯解除婚約,“一念之貞”造成了終生不幸。

B、作者害了他妹妹,所以文中說“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C、“古人節義事”害了他妹妹,傳統的封建禮教毒害了她,給她帶來了不幸。

D、不良的教育害了他妹妹,中國古代的詩書都是害人的,所以作者說“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

是”。

20、對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一段主要寫幼時兄妹關係。記敘了同捉蟋蟀、並肩讀書、自己弱冠粵行時幼妹“掎裳悲慟”、中

進士回家時妹妹“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等情景。

B、這一段文字寫的都是瑣事,但正因爲對兒時“嫛婗情狀”未能“羅縷紀存”,所以回憶得不夠,這

就更鮮明地表現了兄妹間的親密關係和悼念亡妹的真摯感情。

C、這一段中把兒時“歲寒蟲僵,同臨其穴”的情景與“今予殮汝葬汝”對比着寫,更加哀婉動人。

D、作者在記敘了往事之後,既後悔,又嘆息,這一悔一嘆,更直接抒寫了無限眷戀、又覺無可挽回的

哀痛。

21、翻譯“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紀存”。

 參考答案

一、1、D(“喪”應讀sāng)

2、A(A項“比”解釋爲“近來”,“就”解釋爲“就職上任”,“憑”解釋爲“臨”;B項“應”解釋爲

“應付”;D項“止”解釋爲“住”,“既”解釋爲“不久”“後來”。)

3、C(A項分別解釋爲“知道”和“探望”,B項分別解釋爲“使……來”和“表達”,C項都解釋爲“才

”,D項分別解釋爲“窮盡”和“處境困難”。)

4、C(分別爲指示代詞“那、那些”;人稱代詞“你的”;副詞,表反問語氣;假如;副詞,表揣測語氣

;人稱代詞“他、他們”。)

5、A(A項中的“而”均表示轉折關係。)

6、B(“致”爲使動用法,其餘都是名詞作動詞。) 7、C

8、A(“愈”指韓愈自稱,並非“超過”。)

9、B、E(B項中“獨”與“孤”應互換,E項中的“范仲淹”應爲“歐陽修”。)

10、B(應該是“長爲少祭”)

11、D 12、B

二、13、(1)表明兩人只好孤苦相依,未嘗一日相離,因而感情特別深厚,爲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礎。

(2)敘寫嫂嫂“撫汝指吾而言”的一席家常話,更值得品味,流露出無比淒涼、無比悲痛之情。

14、作者之所以這樣不厭其煩地敘寫,意在指責自己,反省自己爲“求斗斛之祿”而帶來無法挽回的悔恨

,使人讀來無限悲哀。

15、文章先寫自己未老先衰,再寫長輩“皆康強而早世”,進而寫自己將死而竟不死,顯得特別悲哀。

16、文中連用兩個“嗚呼哀哉”,表現了思緒的起伏跌宕,神情的無可奈何,使讀者也不自覺地產生共鳴

,墜入哀痛迷惘之中。

17、(1)我哥哥有那麼美好的品德卻早早地絕了後,你那麼純正聰明本來應該繼承家業的卻不能承受他

的恩澤呢。

(2)唉,(誰知道)竟然會因此而喪了命呢?還是由於別的病而導致這樣的不幸呢?

(3)①您有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女託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遊玩。等他回來時,(朋友)卻使

他的妻子兒女挨凍受餓,怎麼辦呢?

②齊宣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別處去。

三、18、B(應解釋爲“雖然”)

19、C 20、B(“回憶得不夠”表述不當)

23、後悔當時沒有將年幼時期的情況,詳細地記錄保存下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