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魯濱孫漂流記》教案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魯濱孫漂流記》這篇課文講的是魯濱孫在荒島上戰勝了各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使他成爲一個英雄的象徵。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魯濱孫漂流記》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孫漂流記》教案

A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2、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是重點、難點

(一)重點、難點

瞭解魯濱孫到荒島後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體會他勇敢無畏的精神。

(二)疑點

魯濱孫在島上如何處理吃、穿、醫病難題的?

(三)解決辦法

重難點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加以點撥解決,疑點通過教師補充有關背景知識解決。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21*魯濱孫漂流記。解題:“漂流”什麼意思?(隨着水浮動)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自由發揮,最好根據課文內容)

同學們,你們看過《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嗎?有誰能告訴我這篇長篇小說的作者是誰?(板書:英、笛福。請同學介紹笛福的有關資料)

2.本文是書的縮寫,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種種困難,歷盡磨難,生活了28年之久,最後終於獲救回到了英國。

3.荒島,大家可能只在電視、電影裏見過。你能想像一下荒無人煙的小島是怎樣的嗎?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注意“荒島”的“荒”字。(荒涼悽苦的)

4.剛纔同學們通過想象,自己描繪了一幅荒島風景圖,真的是很荒涼,很艱苦。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魯濱孫來到的是一個怎樣的荒島。請9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思考以下問題:

a)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時間順序)

b)課文講了哪幾件事?(5件:遇險上島、建房定居[包括了魯上船尋寶]、養牧種植、救“星期五”爲伴、回到英國。同學回答時板書)

5.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荒島: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都是亂石野草。如果是你在這樣一個荒島上,你會怎樣?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那麼,魯濱孫又是怎樣在這一個小島上活下去的呢?默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魯濱孫在島上經歷的事的部分找出來,想一想:魯濱孫在荒島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難?(遇到困難:冷、餓、野人的威脅。解決辦法:搭起帳篷、打獵捕魚、養羊種麥。住所前空地插樹樁,羊羣分養,救下“星期五”爲伴。從中體會:魯濱孫有智慧、勇敢、不畏困難,頑強鬥爭,勤勞。回答時板書)

2.這些困難都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關係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生命的奇蹟!讓我們和魯濱孫一起去歷險吧!(齊讀課文)

(三)、圍繞重點,讀書討論

1.魯濱孫在島上的經歷艱難、驚險,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難中處處透着險,而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想盡辦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歷盡艱難,勇敢地活着,你佩服他嗎?請大家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讀給同桌聽,說一說:你佩服魯濱孫的什麼?爲什麼?

2.指名朗讀,並談感受。(圍繞魯的特點)

3.魯濱孫孤身一人在島上歷盡千難萬險,除了書上講到的這些困難,肯定還有其它困難,想像一下,魯濱孫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4.通過學習,大家對魯濱孫的瞭解更深了,請大家用一到兩個詞語來誇一誇他。

5.學完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啓發(魯濱孫從遇險上島到回到故土,想盡辦法,利用周圍可利用的一切,積極改善生存環境。這對於處於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啓示。在當今的社會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識,不向惡劣的環境低頭,不輕言放棄,就能克服任何困難。)

(四)、課外拓展

大家通過學習,對魯濱孫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有興趣,可以讀讀笛福的原著《魯濱孫漂流記》。

B案

教案設計

〔教學設想〕

文學名作是語文教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歷來是閱讀教學的重心所在。而解讀文學名作的文藝理論性文章學生讀得不多。如果說文學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鮮活的,學生會愛不釋手,自覺投入,那麼我們不得不考慮到面對理性而呆板的文藝評論,學生可能會眉頭緊鎖,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我想緊抓名作本身,以血肉豐滿的小說爲平臺引出學生對作品的原始解讀,再順其自然引向小說理論家伍爾夫對《魯》這一作品的解讀,從而把學生從感性的“讀”引向理性的“評”這個層面上。同時,緊扣課文,集中精力讓學生了解伍爾夫解讀小說的切入點——“小說家的透視法”,再聯繫文中提到的讀者的透視法和學生解讀小說的過程來體味像伍爾夫這樣的小說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是如何解讀文學名作的,從而使學生獲益,覓得一些解讀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後讓學生以讀過的文學名作爲例,進行兩種透視法的比較分析,從而提高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從教學論的意義上說,這是引導學生再次發現的一個過程,也就是用他們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讀出自己的心得,讀出自己新的見解,讀出自己的個性。這無疑是十分有意義的。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概括《魯濱孫漂流記》的主要情節,並談談讀後的感想。

2反覆品讀本文,把握作者伍爾夫解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基本切入點——“小說家的透視法”。

3對比分析作家的透視法和讀者的透視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提前一週讓學生閱讀小說《魯濱孫漂流記》或播放碟片。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大家有過出外遨遊,探險漂泊的夢想嗎?那麼試想一下,你們都會有哪些經歷呢?(學生自由發言)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因不滿於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動盪,假想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儘管它與世隔絕,但居住其間的人卻“怡然自樂”。英國小說家笛福的名作《魯濱孫漂流記》中主人公魯濱孫因着一心要遨遊探險的想法,幾次出海,最終流落荒島,關在那裏經歷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孤獨生活。如何來解讀這篇小說呢?英國意識流小說家、小說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伍爾夫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板書課題)

二、重溫原作,引入課文

1請學生概述《魯濱孫漂流記》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

2(多媒體播放魯濱孫的航船觸礁這一情節)如果寫到魯濱孫九死一生,爬上荒島這一情節時,笛福請你爲他往下續寫,你會如何寫下去?(請2—3名學生簡述續寫思路)

3思考:爲什麼以上同學的續寫各不相同?爲什麼他們與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們能從今天要學的伍爾夫的文章裏找到上面這一問題的答案嗎?(將問題引向本文)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第3段中說“《魯濱孫漂流記》是一個恰切的例證”,作者要用這部小說證明什麼呢?

2小說家的透視法指什麼?它對我們解讀小說有什麼作用?

四、課堂小結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小說經典之作。有着豐富創作經驗和嶄新的小說創作理念的小說家伍爾夫對其進行了獨具慧眼的解讀和評論。她告訴我們全面掌握小說家的透視法是我們解讀小說的良法之一。課下讓我們再讀文本,進一步瞭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視法的。

五、佈置作業

反覆研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一、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說由於讀者的經驗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對小說情節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要深入解讀一部文學名作,就必須爬到小說家的肩上,通過他的眼睛觀察。本節課,讓我們藉助伍爾夫的慧眼來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視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難點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1段,其他學生思考:作者讓我們在探討作品的過程中,要有一場“孤獨的戰鬥”,這場“戰鬥”指什麼?

2作者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呢?

3集體朗讀課文第2段,說說作者在這裏舉哈代和普魯斯特要引出哪個概念?

4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視法的?

三、比較分析,加深理解

1請找出文中關於作家透視法和讀者透視法的分析,談談兩種透視法的關係。

四、拓展運用

1未學本文時,大家是怎麼解讀《魯》這部作品的?學了本文之後,作者的解讀對你有哪些啓示?對作者的解讀,你有哪些看法或補充意見?

2試着運用作者的解讀法來解讀你們熟悉的文學名作。

五、小結全文

雖然這篇文藝評論文行文較爲含蓄,多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曲折地表達觀點,但透過作者伍爾夫的深入分析,我們知道了“掌握小說家的透視法”是解讀文學名作的一條良徑,今後同學們不妨一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