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

  【導學目標

1. 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2.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 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導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導學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學習課時】兩課時

【課前預習】

第一課時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 )南 鑲( ) 水藻 ( ) 貯( )蓄

髮髻( ) 澄( )清 着( )落 看( )護

2.釋義:

響晴:

設若: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4.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自主學習】

1.聽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研讀精彩語段,學習景物描寫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爲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2. 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讀第3語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課外練筆,感受一下自己家鄉冬天的特點,看誰寫得好。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技巧

巧,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裏。

2. 比較下列三組句子,你認爲哪一句好,爲什麼?

(1)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爲什麼?

(2)“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2

[教學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意會導入。

1、欣賞狗尾巴草的圖片,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由抒發感想,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平凡亦出神奇,美在於發現。引用:“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在中國文學史上,人們曾經對中國現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進行排位,用六個字來概括: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當然,這種排名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不是等閒之輩,在藝術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下面,請隨着老舍一起去發現洋溢着的特殊的美麗。看看他是怎樣發現美,又是怎樣來表現美的。(出示“發現美表現”)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思考:濟南的冬天最特別之處在於什麼?參考:溫晴。

2、聽課文錄音,學生在語言的薰陶中(可閉眼傾聽)感受一下溫晴的濟南的美麗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筆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設問並引出品讀第三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過渡: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麼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預設: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於濟南的山水有什麼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5)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後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後一節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鑑,學會發現。

1、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晴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於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並發現美,用幾句話來描寫,表現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等,以求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啓迪。

五、佈置作業,由此延伸。

觀看美麗的畫面,想別人之未想,發別人之未發,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吧。播放《錢塘潮大潮》的視頻圖像,在錢塘潮壯闊的景象和雄壯的聲音中發現美,並運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表現美。

六、結語。

願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觀察生活,願你發現生活中的美,願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2、作者通過這些對比,目的是爲了什麼?

(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爲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突出濟南獨有的“溫晴”美景,賞它是個“寶地”。)

3、濟南的冬天是“溫晴”是個“寶地”,作者在文中是通過什麼來具體描述這一內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誦讀課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濟南冬天的山,請學生能根據文中的描述,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合適的名字。(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清綠)

3、作者在寫這些景物時,是突出它們的什麼特點?

4、文中是如何來寫這些景物的特點的?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睛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黃)山腰(粉色)比喻、擬人

城外遠山:美水墨畫比喻

水:澄清暖藍水晶冒熱氣比喻

5、文章的結尾直到什麼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應標題寫出濟南冬天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與喜愛)

五、課堂總結

六、佈置作業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3

教材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以描寫四季景物爲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這些課文,不僅能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濟南冬天天氣的溫晴,又進一步從山和水具體描繪,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作爲寫景抒情的散文,本文運用了豐富的寫景方法和技巧,是同類作品中的典範,更是學生學習寫景方法的最好範例;同時,文中優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讓學生獲得不少的教益。

學情分析

1、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於地域相距較遠,學生對濟南知之甚少,但結合我們當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內容。另外,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思考探究,有利於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與互動交流。

2、學生認知障礙點:本文內容較易理解,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的是:抓住事物特徵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先進性自學,然後重點探討重難點問題,最後再通過當堂檢測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揣摩、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運用各種修辭給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由裏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學會抓住特徵多角度描繪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感悟文章的圖畫美、情感美、音樂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由裏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抓住事物特徵多角度寫景的方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4

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②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遊詞。

③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研讀賞析25小節。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後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嚮往的溫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②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冬

e.不可以。因爲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研讀賞析

①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一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c.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設計濟南的導遊詞

②重點研讀:第3小節和第5小節。

[問題]

a.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

b.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c.找出你認爲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爲什麼寫得好?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明確]

a.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c.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爲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b.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巴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答案參考教參第104頁)

體驗反思

[提問]爲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緻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的異同。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②假如你是一位導遊,冬季帶領遊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遊詞。

(此題是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以濟南的冬天一文爲參照,介紹冬季的美景、設計行程。)

應先介紹濟南的歷史、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以及與其有聯繫的幾位名人(李清照、辛棄疾等)。遊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紹冬景。

佈置作業

①寫作練習:寫故鄉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徵。

②比較閱讀:讀郁達夫《故都的秋》。(比較在感情、寫法、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5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給課文生難字注音。

2、完成《導練》42頁:一、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喜歡冬天嗎?能說說對廣東的冬天的印象嗎(陽光、樹木、花草、溫度)?那濟南究竟是一個怎樣迷人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二、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作品: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三、檢查預習:

1、注音(投影):

鑲上(xiāng) 圈兒(quān) 薄雪(báo) 看護(kān) 貯蓄(zhù)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一髻白花(jì) 狹窄(zhǎi)

2、查正:《導練》42頁:一、整體感知1、2、

  四、整體感知課文

1、在掃清生難字的基礎上,速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理清課文的條理(投影)

(A寫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B寫陽光下的山C寫小雪下的山D寫外城下的山

E寫濟南的水)

(2)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投影圖片)

(小山搖籃圖: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雪後初晴圖: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水墨畫:城外的遠山—一淡雅。

空靈水晶圖:水色——綠。)

(3) 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文中大量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

(擬人、比喻)(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也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欣賞第一、第二自然段:

(1)濟南的冬天天氣的特點是什麼?課文用什麼寫作方法寫濟南的天氣特點的?

( 溫晴。用對比的寫作方法。)

(2)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調的句子?

(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

(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3)作者從山、水寫濟南的溫晴,陽光下的山是怎樣的(抓住關鍵的詞語)?

(4)第二段中,作者寫得情景交融,濟南的人們也一樣喜愛,找出相應的關鍵詞語。

(含笑、春天、溫暖、綠、慈善)

  五、小結: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把我們帶進了濟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着重描繪了濟南冬天的山和水。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6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識記本文的生字詞,瞭解本文的文學常識。

2、理清文章的結構,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3、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

4、積累本文的佳詞妙句,達到熟能成誦

  學習重點與難點

1、結合重點詞句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2、學習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導學過程:

一、回顧有關冬天的詩句

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爲“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戲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話劇《___________》被西方人譽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1、脈絡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點)

第一部分,(1段)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具體:無、無、無。

第二部分,(2、3、4段)濟南冬天的山景。

一層;寫陽光照耀下的山景。特點:二層:寫雪後的山景。特點:三層:寫城外遠山。特點:

第三部分(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特點

2、文章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寫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簡要說明。

二、【課堂研討】

1.聽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標劃生字詞並掌握。

(1)注音:濟南()鑲()水藻()貯蓄()髮髻()澄清()着落()看護()

(2)釋義:響晴:秀氣:

貯蓄:澄清:

空靈:

1.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2.本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你能用第一段的一個詞語說明它的總體特徵嗎?

3.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方法對景物進行描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4.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5.全文的結束語和課文標題有怎樣的聯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三、細讀課文,探究文意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爲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9、“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此句中的“臥”字用得極妙,理由是:

四、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研讀,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爲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結合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五、【學習反思】

六、【教師批閱】

時間:等級或分數:

七、【獎勵記錄】

優勝學習小組:優勝展示小組(個人):優勝點評小組(個人):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7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蒐集有關作者老舍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經歷過冬天,那麼,石家莊的冬天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總之,北方的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麼一個地方,不但那裏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裏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着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着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老舍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裏的溫情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導入,給學生以親切自然之感,同時教師也點到了濟南的冬天與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處,給學生以提示。

二、驗收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並想辦法記住它。

(2)瞭解文章大意,想想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3)蒐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中1號同學當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彙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並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3、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2號同學負責,在小組中讀正確。

4、檢查詞語能否讀正確。3號同學讀詞語。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號同學在小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通過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驗收學生的認讀情況,小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負責,都有任務,鍛鍊、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三、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然後試着想一想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濟南的冬天——溫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這在教學大綱中對高年級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感受。

1、教師設置情景導入,讓孩子們想象濟南的冬天的畫面。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預設: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3、配樂創設情境,朗讀體會濟南冬天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之後,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讓學生交流的過程更加整合,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有更熱烈,有更多的感受與同伴分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誰來說一說,文章圍繞 “濟南的冬天”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複習導入,回顧全篇,儘快讓學生走進文本,爲後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

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品讀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圍繞中心話題,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

學生賞析濟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寫了濟南的山、水,現在請四組同學的代表分別上臺給我們介紹作者筆下的山水,其餘同學把書合上,從畫中,從同學的複述中感受濟南的山、水。

1、第一張圖片:陽光下山景圖。

請第一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複述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

教師提問: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麼特點?

教師引導下學生回答。

板書:陽光下的小山:溫晴

2、第二張圖片:薄雪後山景圖。

請第二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複述第三自然段內容。

教師指導背誦:根據學生複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指導背誦。

提問:濟南小雪的小山有什麼特點?

板書:小雪後的小山:秀氣

3、第三張圖片:城外遠望山景圖、冒着熱氣的綠水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問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

三、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交流中心話題。

課文處處流露着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熱愛。現在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用心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並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預設點: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

“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④雪後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在實際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定性的說到某一部分。教師深入學生回答,與之展開深入對話,有機結合在一起。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二、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麼特點?

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教師作綜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將語文打開。

①推薦閱讀:《沁園春.雪》

三、作業。

1、背誦整篇文章。

2、學了本文之後,你的感想是什麼?記錄下今天的收穫。可以採用詩歌、文字配畫等形式。

3、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向書的世界引領,激勵着學生種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種子。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8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感知文章的意境美

2、品味語言,瞭解語言美的寫法

3、拓展訓練,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重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及其表現方法

  三、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拓展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遊濟南請老舍做導遊

1、作者簡介(圖1)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戲劇:《茶館》《龍鬚溝》

2、老舍先生將帶我們去神遊濟南(出示課題)(圖2)

濟南的冬天

3、說到冬天,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圖3、4、5、6)

4、總之是冰天雪地,那麼,濟南的冬天會是什麼樣的呢?請聽老舍的介紹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讀課文

2、思考並回答

(1)作者告訴我們濟南的冬天的特徵是什麼?

(2)文章寫作上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3、歸納(補充圖2)

濟南的冬天

語言美

溫晴

  (三)品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及其表現方法,瞭解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逐段品讀,找出你認爲優美的語言並說明理由

2、回答:怎樣才能使語言優美?怎樣描寫景物?

3、閱讀第二節時,出示幻燈片

4、穿插比較句子的優劣

(圖7)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2、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的冬天特別暖和。

1、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快日落時,陽光斜照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1、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2、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第三節的色彩美(圖8)

()的矮鬆

()的山尖

()的藍天

()的山坡

()的陽光

()的薄雪

色彩豔麗如水墨畫

小結:本文使語言優美的方法是什麼?本文是怎樣寫景的?

(補充圖2)

濟南的冬天

運用修辭——比喻擬人

語言美展開聯想

傾注感情

抓住特徵——溫晴

寫景

多角度描寫——山水

  (四)拓展感悟

運用上面學到的知識,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一隻蘋果”

(圖9)

一隻蘋果

1、大小

2、形狀

表面3、顏色

4、手感

5、香味

6、內核

內部

7、嘗味

  (五)課外延伸

以《**的秋天》爲題,寫一篇散文

(圖10)

談橋的秋天

蜜梨飄香

豐蠶繭滿簇

水稻彎腰

收魚蝦滿塘

雞鴨歡唱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9

  【教學目標】

1.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領會由裏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2.欣賞用詞的精當、生動、準確;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3.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感情,接受美的薰陶。

4.感受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1.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對描繪景物、抒發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學習老舍先生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中國北方的寒冬,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被稱爲“寶地”的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先生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等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羣衆喜愛。

  【相關知識】

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躬耕於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隋朝年間因沿壁鐫佛,石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很有名,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新課講授】

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濟南(jǐ)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髮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晴朗無雲。

設若:假如。

貯蓄:儲存,積蓄。

澄清:(水、天空)清亮。

2.討論,感知全文。

(1)文章按照怎樣的結構寫濟南的冬天?

明確:總——分——總。總寫“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分寫部分,圍繞山和水展開,寫了陽光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照應開頭

(2)濟南爲何“真得算個寶地”?

明確:濟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將之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後,給人的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淨的。

(3)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確:

(4)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舒適”的?請講述理由。

明確:①濟南三面環山。②像是“在一個小搖籃裏”。③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④水是不結冰的,清澈透明。⑤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二)課文分析

1.分析第1段。

(1)本段中運用了什麼手法寫出了濟南的冬天的哪些特點?

明確: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2)課文從什麼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住慣了的“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由衷讚歎。這段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爲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係。

(3)本段中的“響亮”是什麼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爲什麼?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裏是指“晴朗得刺眼”。不可以。“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2.分析第2段。

本段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老城”?有什麼好處?

明確:擬人。用“睡”“醒”將老城人格化,使之有生命的感覺和意味,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3.分析第3段。

(1)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境?作者是從什麼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作者從人們的感受及遐想,來表現濟南的可愛。

(2)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陽光朗照下的山。

(3)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明確:兩方面。①小山:用“圍”“小搖籃”“暖和”寫出濟南的可愛、充滿溫情。②人們:用“含笑”“不着急”寫出濟南冬天的慈善。

4.分析第4段。

(1)這一段主要講什麼?

明確:薄雪覆蓋下的山。

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主要從哪幾個方面寫?

明確:空間順序。①山上:矮松青黑——頂白花(像日本看護婦)。②山尖:全白(鑲銀邊)。③山坡:白雪黃草(穿花衣)。④山腰:露粉色(害羞)。

(3)“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明確: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青黑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②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4)這段文字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分別舉一例)有什麼好處?

明確:①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樹尖上頂着雪的青黑矮鬆。形象貼切地描繪了小雪下矮鬆的秀美情態。②擬人:“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突出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思考探究”。

2.找出你認爲優美的詞語或句子,並反覆朗讀體會它的妙處。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對課文的前4段進行了細讀賞析,既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也從整體上對這篇課文的結構進行了把握。這一節課,我們將學習課文的最後兩段,並且從寫作特色等角度繼續對課文進行學習。

  【新課講授】

(一)課文分析

1.分析第5段。

(1)本段主要寫什麼?

明確:雪後濟南的城外的景象。

(2)本段爲什麼用兩個“臥”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唯有“臥”字才能把錯落有致的小村莊及矮屋房頂上的薄雪的形狀、情態寫得活靈活現,烘托出一種恬靜安逸的氣氛。兩個“臥”字表現出的安閒、舒適與前文“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相照應,這樣使全文一致,有一種和諧之美。

(3)城外遠山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素淡雅緻。

2.分析最後一段:

濟南的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明確:通過描寫三組植物:綠萍、綠水藻、綠柳,襯托水的“綠”,體現了冬水的溫暖,充滿生機。從顏色上來看:澄清、清亮、藍汪汪,用“藍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清澈通透的特點。

(二)品析賞鑑

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①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②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的讚美之情。

(三)比較閱讀

《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

明確:兩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圖畫,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圖畫,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課堂小結】

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等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0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學習寫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方法:以誦讀爲主,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爲“語言藝術大師”。他

所寫的小說《駱駝祥於》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那麼,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邊學習邊領略。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同時自己查字典、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三、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2.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明確: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後具

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濟南全景、雪後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四、細讀、分析課文。

引導學生逐段細讀課文,要求他們在自讀的同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並指導他們就文章各段的內容、描述方法和語言,在課文一旁的空白處寫些簡要的批註。

各段問題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課文從什麼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的由衷讚歎。所以,可以從全文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到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對濟南的讚美。這段的對比方式,是一種“曲折行文”的手法。這段課文,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爲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係。

②課文中的“響亮”是什麼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爲什麼?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裏是指“晴朗得刺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第二課時

(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境?作者是從什麼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們的心理描寫,來表現濟南的可愛。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來寫城:“在天底下曬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寫山:“安靜木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明靜、溫暖和舒適的特點。濟南人由於身在溫暖冬天而引起對溫暖的春天的聯想,但眼前春天並未到來,他們卻又“並不着急”,而且“臉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現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第3自然段

這段也是寫山,是小雪點染了山之後的景色。那麼,作者從什麼角度描寫哪些景物?議論後在全班交流。

明確: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的看護婦”,是對小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 “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到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後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紅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溫晴”、“秀氣”之後,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在這段文字中,“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一個“臥”字,和文章的什麼地方相呼應?

明確:“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心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樣寫水的“溫晴”的?

明確: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裏照個影兒”。讀到這裏,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捨。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並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1.讓學生再將課文默讀一遍,要求邊讀邊找出作者的各個觀察點。

明確:作者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第三段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後的山景;第四段從城內拉城外,寫雪後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視到仰視,寫出整個濟南的形象。作者正是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的觀察,才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濟南“溫晴”的這個特點。

2.學生再議論,歸納課文的各種表現手法。

明確: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倫敦),與濟南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使人們確實感到它是“寶地”。

②作者不僅細緻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告訴讀者,以此來感染讀者,使讀者有如臨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冬天的濟南寫得脈脈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六、反覆朗讀課文。

朗讀前要指導學生怎樣讀出感情來,如朗讀課文時可根據文中描寫的景物展開想象,腦海中映現作者描繪的畫面。

七、指導學生作文。

可帶領學生外出,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徵,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爲《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

2.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3.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能力目標

1.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3.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爲一篇美文,語言樸實清新,作爲感知,感悟文章內容與風采的朗讀形式是多樣的,如配樂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散讀。

2.問題式教學法。教師依據教學目標 設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嚴密思維、拓展想像。

3.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前一篇課文《春》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寫景散文的一般閱讀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配樂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膠片、打印好的《清泉贊》及習題設計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文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爲“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給出一個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 倫敦(dūn) 鑲(xiāng) 水藻(zǎo) 貯蓄(zhù)

髮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設若:假若。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着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爲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4.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爲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爲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鬆 山尖 草色 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爲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2

【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前面我們領略了朱自清筆下溫暖明媚的春天,也走過了樑衡那緊張熱烈的夏天,更感受了三峽那悽婉寂靜的秋天,今天我們相約在冬季,一起來品味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預習反饋

1.朗讀課文,並用筆圈出生字詞,藉助字典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濟南( ) 倫敦( ) 鑲( ) 水藻( ) 貯蓄( )

髮髻( ) 澄清( ) 着落( )看護( ) 響晴( )

響晴:______設若: ________________貯蓄: _______________

空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冬天,你會有什麼感覺,通常會怎樣來形容你的這些感覺?(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風凜冽/刺骨、數九寒天天寒地凍,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的孤寂。)

一、以溫晴識溫情,感受濟南的與衆不同(溫暖如春)

1、通過預習,你感受到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你能用幾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嗎?

你覺得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濟南的特點?溫晴。

2、讀文章第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現出濟南“溫晴”的特點的。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風不冷、不酷,不硬、不厲;突出濟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們帶給濟南,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溫柔、溫情,是安適、安詳、安逸。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回國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家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3、對於冬天的感受,老舍和我們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呢?

明確:這是“濟南的冬天”,濟南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另外,這是老舍自己的感受,融入了他個人的情感。我想在老舍眼中,濟南的冬天不僅是溫暖晴朗令人舒適,更帶着脈脈的溫情讓人留戀。我們看看文章是否處處圍繞着“溫晴”,也處處體現着“溫情”。

補充資料: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二、以溫晴看溫情,欣賞濟南的和暖秀美(秀美如畫)

師: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着溫情和希望。

請你找出這些畫面,爲它起個貼切的名字,並且解說它的溫晴/溫情。

示例:山村臥雪圖

你看,小村在“臥”,小雪也在“臥”。它們“臥”的舒暢,“臥”的安詳,給人感覺這是陽光下爽心的“臥”,多少還帶有一些暖酥酥、懶洋洋的“臥”。這不僅能讓我感受到溫暖晴朗,更感受到了陽光對村莊對小雪的溫柔深情。

搖籃安睡圖“搖籃”給人的感覺就是暖和、溫馨、舒適。睡在搖籃裏的濟南和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愜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親細心的照料,親切的問候。這是別處冬天難得的情致。

雪後小山圖 小山秀氣,承受不了大雪。陽光下,山色斑駁,秀美動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暉暖人心,溫暖柔和。真是“妙”極。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態!

玲瓏水晶圖晶瑩絢麗,玲瓏剔透。雖說藍是冷色,但它卻是瑰寶,內裏包含着色彩繽紛的事物;它又與海洋一色,涌動着生命的內蘊和氣息。同時,它又包含着別緻的情韻。濟南又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稱。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濟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綠,如此的清,散發着蓬勃的生機,在加上溫晴的天氣,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說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藍汪汪了。

師:我們知道,一幅風景畫,畫什麼景,是欣賞者關注的。從剛剛同學們的概括和介紹中,我們瞭解到了老舍對濟南的山水是情有獨鍾。畫面的色彩也是頂頂重要的,同學們有沒有去關注呢?冬天的濟南的確是一幅畫,我們領略了畫中景,也欣賞了景中畫。它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也是一幅寧靜和諧的水墨畫。美呀,太美了。

三、以溫晴品溫情,體會濟南的柔暖情韻(溫情如女子)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但是在作者筆下,濟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帶有種種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換句話說,是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裏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山水,用飽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請同學們找出文中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言,體會溫晴的特點,從而品味其中飽含的溫情。(小組交流)

示例:健美優雅的女郎

陽光下,山坡上,斑駁的色彩成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秀氣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這件花衣,悠閒安適地站在微風之中。調皮的風兒不時掀動一下她的衣角,閃現出健美的肌膚。“帶水紋的花衣”使得這秀美的女子活潑了起來。

守護搖籃的母親。母親的形象是溫暖的,守在一圈小山圍成的小搖籃旁,唱着搖籃曲的母親更是溫暖的,而且還有那撫慰人心的話語。如此善良溫存體貼的母親給人歡喜,給人幸福。這樣,睡在小搖籃裏的濟南就感到舒適溫馨,母親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間大愛。

2細緻周到的護士

大家熟知這一形象,耐心細緻的她帶給濟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夢境,是溫柔的關照。 而且還是日本的護士,更顯溫柔。(徐志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頂”着一髻兒白花寫出了小雪的特點,寫出了青松越發的秀美。

3 嬌美害羞的少女

夕陽斜照,光輝映雪。白白的薄雪調和着陽光成爲粉紅色,這就是少女害羞的顏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愛俏,女子愛美。面對鏡子整妝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長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鏡子。面對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來,它不僅不願結冰,破壞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英國詩人雪萊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是本文最好的註腳。

老舍先生爲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由此,你感受到了作者對濟南飽含的是怎樣的情感?

教師小結:老舍先生不愧爲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這一個個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們眼前一樣。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溫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秀美,集中突出了冬天裏“溫晴”的特點。爲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着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蘊含着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作業

《濟南的冬天》無處不美。那麼,老舍先生是如何運用藝術的筆法,來描寫景物之美的呢?請大家尋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體現這些美的句子,並做好批註: 修辭運用之美 俯瞰仰視之美 動靜結合之美 景物映襯之美

板書濟南的冬天

溫晴之美陽光下的小城

雪後的小山

蘊含綠藻的水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3

課標及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

②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③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2.能力目標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③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讓學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經歷、創作,加強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情景(問題)導入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爲“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2、目標導學

⑴、積累“狹窄、貯蓄、髮髻、水藻、地毯、寬敞、鑲、肌膚”等詞語。

⑵、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

⑶、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晴”特徵,並體味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自學

1.填空題《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稱號。代表作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戲劇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拼音寫漢字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寬chǎng____zhù____蓄

3.解釋加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

②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三、助學

(一)讀:1、朗讀音頻播放:(1)播放音頻朗讀文件,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2)讓學生邊聽課文,邊動筆在書上圈點勾畫,標出生字、難詞,重點詞語、優美語句及自己的疑問。

2、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3、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讚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徵是什麼?

(二)學生朗讀全文,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徵”的方法閱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徵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述。(溫晴)

2、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山景、水色)

3、圍繞着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爲主,尤其是寫景、抒情散文的朗讀,師生讀,生生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朗讀文本中理解、解決問題。

濟南的冬天

(1)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2)景物: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的遠山——淡雅;

水色綠、清、亮

3、課堂小結:

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

四、用學

1、、給下列加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濟南()A.jìB.jǐ②.貯藏()A.chǔB.zhù

③.水藻()A.B.④.鑲邊()A.B.ráng

⑤.澄清()A.dèngB.chéng⑥.着落()A.zhuóB.zháo

2、依照課文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狹小),城外又那麼(寬廣、寬敞),山坡上(建着、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冒着、臥着)點雪,對,這是張水墨畫(也許、大概)是唐代名手畫的吧。

3、找出與其它三句修辭手法不的一項()

A.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B.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C.……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詳地睡着,只等着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D.因爲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五、評學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濟南()倫()敦()晾曬()暖和()喚()醒

着()落()發ji()看()護婦鑲()上xiang()晴

露()出狹窄()水藻()zhu()蓄cheng()清

2、解釋下列詞語

設若:__________溫晴:___________着落:__________慈善:___________

空靈:__________響晴:___________秀氣:__________貯蓄:____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___________(體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現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長篇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話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濟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比,依次描繪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濟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點。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寫的。

⑵、本文緊扣了濟南冬天的“______”這一特點,讚美的是___________(A、濟南的冬天B、冬天的濟南C、濟南冬天的美景)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作業佈置:

(1)認真,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

(2)複習這篇課文的生字詞,下一堂課準備聽寫。

(3)每人回去蒐集描寫冬天的語句至少一則,古詩詞至少三句以上。

第二課時

一、導學

1、情境(問題)導入

作者說濟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讓作者如此不遺餘力的讚美它,熱愛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體味作者筆下如詩如畫的美景。

2、目標導學

⑴、學習本文抓住濟南冬天的景物特徵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二、自學

1、劃出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並寫出自己的體會。

提示:我認爲-------最美,美在------。

(1、運用的修辭手法2、抓住事物的特徵3、情景交融)

2、分小組交流

3、小組推選一名組員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三、助學

(一)、質疑探究:

1、欣賞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其中美妙的語言,找出你認爲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爲什麼寫得好?

【明確】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爲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明確】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

3、濟南的山有什麼特點?

【明確】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4、文中是用哪些修辭手法來雪後的山景的?

【明確】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來比喻雪色。

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寫出了雪動人的雪態。

5、第五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明確】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明確】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明確】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二)、討論歸納:

1、作者怎樣寫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明確】①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用一連串的動詞,烘托出舒適溫暖的環境。

②“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安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③從人們有感受寫:“面上含笑”“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還寫了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了人們的笑容,更突出了人們舒適溫馨的感受。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明確】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三)、再讀課文,提高升華

《濟南的冬天》無處不美。那麼,老舍先生是如何運用藝術的筆法,來描寫景物之美的呢?下面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然後大家一起來尋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體現這些美的句子,並畫出來:

【明確】1、修辭運用之美;2、俯瞰仰視之美;3、動靜結合之美;4、景物映襯之美

1、修辭運用之美:

⑴第2節“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一句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寫出濟南的冬天的舒適和暖和。

⑵第3節“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害了羞”寫出了小山的可愛。

⑶第4節“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這句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寫遠山的美。第5節“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還有“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水的美。

⑷第5節“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濟南比作藍水晶。

2、俯瞰仰視之美:

⑴第2節“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這是俯瞰之美。

⑵第5節“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寫出了濟南的美。這是仰視。由河水看到天上,視野闊大,整個濟南都美。

3、動靜結合之美:

第3節,“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動靜之美。

4、景物映襯之美:(幾種景物相互襯托,我們常說的“綠葉扶紅花”就是映襯之美。綠葉襯得花兒更紅,紅花襯得綠葉更綠。)

【明確】“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矮鬆與白雪相互映襯,在白雪的映襯下,矮鬆越發的青黑。這是色彩上的映襯。“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白雪與藍天相互映襯,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草的綠色和暗黃色相映襯,很美。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爲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用學

1.給加粗的字注音。

濟()南倫敦()鑲()邊

寬敞()水藻()貯()蓄

2.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一)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①.用最簡練的話概括本段的內容。(不超過8個字)

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好不好?爲什麼?

③.“響亮”一般指聲音宏大,從上下文來判斷是不對的,那麼“響亮”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

④、填空。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與__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寫濟南冬天沒有______、沒有______、沒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⑤.作者說“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根據你自己的親身感受寫一段北中國冬天的天氣。

(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②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③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①.指出畫線句子的修辭方法。

②.本段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這句話照應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話?

五、評學

1、選出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濟南的冬天》一文,全文處處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暖和晴。

B.《濟南的冬天》一文,寫北平的多風和倫敦的多霧,反襯濟南冬天的無風和響晴。

C.《濟南的冬天》一文,重點寫了人們的活動。

D.《濟南的冬天》一文,重點寫了各種景物——陽光、小山、白雪、綠水等。

3、本文緊扣了濟南冬天的“______”這一特點,讚美的是___________(A、濟南的冬天B、冬天的濟南C、濟南冬天的美景)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標題“濟南的冬天”,結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可理解爲: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作結尾有什麼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說“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冬天無風聲,溫晴,山秀又水清。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樣的,用一兩句話把它描述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一)①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着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④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⑤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邊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⑨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①、這一段主要寫的是()

A、濟南有山有水的地理特點B、濟南冬天的溫暖C、濟南冬天的景色

②、開頭以一個假設句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頭第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轉到對濟南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寫。

③、文中“暖和的睡着”,其中“睡着”的是指___________

④、“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句話交代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文中的“整”和“缺”字面上好象是矛盾的,實際上並不矛盾,因爲:___________

(二)想一想,爲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爲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

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

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教師解讀: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4

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筆下的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那綠藻……無不給人美的享受。它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讀者的心靈迴歸自然,爲我們在教學中開展豐富的審美活動提供了充沛的資源,所以學習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審美價值,引領學生進入作者營造的美的意境,整體感知,獲取美的享受和薰陶.

(二)課程標準:

走進課文,包圍你的是滿含溫情的親切優美而生動的語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語言大師。一系列的比喻、擬人、抒情句是作品給我們的極好饋贈,這就爲學生積累感悟語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所以教學本文,積累語言也是對學生極具體極實惠的豐收、學習寫景的一些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寫作引導的最好資源。

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

我校學生特點

1、學習標準低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學生關注學習,關心成績

3、學生渴望被重視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並從我校具體學情出發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爲:

學習目標:

一、瞭解作者老舍及與課文相關內容;識記並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二、 (1)知識目標:首先,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其次,領會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細緻描繪,情景交融地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三、激情導入,全力以赴,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美好河山的情懷。

學習重點: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描寫的方法。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

學習難點:情景交融的寫法。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 依據預習案通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同時圈點勾畫重點字詞,熟記基礎知識。

2. 感受濟南冬天之美,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學習從不同角度細緻觀察景物,並能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3.本文語言優美,寫景生動,對老舍清新,質樸,雋永的語言要細細體味。完成預習自測題目。

4.將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標出來,並填寫到後面“我的疑問”處。

5,限時15分鐘,獨立完成。

教材助讀: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9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話劇《龍鬚溝》(因此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裏。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二、瞭解背景

本文約寫於1930~1931年間,那是作者剛從英國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濟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本文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爲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篇,本文爲節選,可獨立成篇。

三、文體知識

寫景散文即以描繪景物爲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作爲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現主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解析指導:這一題主要讓同學們瞭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 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2 .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顯著特徵是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有着怎樣的感悟?

預習自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濟( )南 倫敦( ) 鑲( ) 水藻( ) 貯( )蓄

髮髻( ) 着( )落 看( )護 寬敞( ) 地毯( )

2.常識填空 :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國著名的(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說《 》 《 》 話劇《 》《 》等。

3.從括號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沐浴着 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 躺着),只等春風 來把它們---------(喚醒 搖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4.聯繫句意說說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響晴: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 安適:

(3)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秀氣:

( 4)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空靈:

我的疑問

請將預習中不能 解決的問題寫下來,供課堂解決。

探究案

探究點一:開頭段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介紹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探究點二:第三段是本文寫景優美段落,此段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 山景 的?

探究點三: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其景色特點的?

探究點四:爲什麼文章題目是“濟南的冬天”,而結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二者有什麼區別?

解析指導:回答這一類問題,要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入手,結構上前後呼應, 內容上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

探究點五:本文是如何做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

訓練案----有效訓練,反饋矯正

1.下列句子的修辭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b.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c.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

d.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

2.作者寫山,主要寫了幾種情況下的山?它們分別具有什麼特點?作者寫水,是抓住什麼特點來寫的?

3.文章以“ ----------”做標題,表明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下的冬天,不同於 其他地方的冬天,而以“----------”作爲文章的結尾,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 時令下的濟南的總的感覺。這樣的結尾既與開頭“-----------”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檢測案:

一.基礎鞏固題:

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

a.颳風 依靠 慈善 垂柳 b曬着 綠蘋 暖和 橫臥

c.園圈 溫情 水紋 水墨畫d.搖藍 斜射 稍微 煩燥

2你能選出下面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嗎?( )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3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話劇________________。

4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文章開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對比,反襯出北平,倫敦,熱帶三處令人討厭的氣候。

b.作者對濟南大體用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突出表現了濟南的秀美睡態。

c.文章對濟南冬天的山着墨較多,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的遠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點,在描寫濟南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能力提升題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 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5.文中描寫景物的順序是-------------,---------,------------,------------。

6.劃橫線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它的本體是( ),喻體是( )

7在文中找出一處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的句子。

8對文中畫( )處的句子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描寫黃白相間的山坡,春風化雪,不久人們就會見到山坡原有的顏色。

B.表現濟南冬天的溫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動;“山的肌膚”指山坡的草地。

C.描寫濟南冬天的溫和,有水蒸氣蒸發升騰的美景,不久雪就會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顏色比雪色更美。

D.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像山穿着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文本拓展積累

濟南的春天

舒德峯

濟南的冬天比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熱,春天和秋天該是黃金季節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歡春天。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豔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她步履輕輕地走來,又行色匆匆地歸去,逗留的時間竟那麼的短,讓人稍不留神就錯了過去。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斕的西洋畫,那濟南的春天該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畫了。她點綴着淡淡的桃紅、淺淺的柳綠,總讓人難以領略她的神韻。正是因了那分短暫的、清雅的而又透着生機的靚麗,濟南的春天才格外讓人憐惜,令人銷魂。

過了陰曆的二月二,氣溫便升上來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會覺得那醉人的春風竟撲面而來,來得是那麼快,快得你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不及脫去厚厚的冬衣,更換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點兒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時舒展開來,被溫柔的春風撫弄得有了幾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條,像少女飄柔的長髮,在風中搖曳,不知不覺間竟萌動出淡淡的鵝黃,然後又吐出清新的嫩綠,使人想起“萬條垂下綠絲絛”、“漏泄春光有柳條”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楊,枝上先是鼓起了一個個小花苞,慢慢 地又變成了“毛毛蟲”,多像調皮的少女紮了滿頭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楊花就伴着柳絮飛起來,飛到你的發上、臉上、身上,軟軟的,癢癢的,你會覺得是那般的愜意。迎春花兒總是開得很早,黃黃的小花兒點綴在瘦瘦的枝條上,有幾分羞澀,又有幾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圖”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開始返青了,遠遠看去有點兒淡綠,近看卻尋不到蹤影,真的是“草色遙看近卻無”了。

濟南以泉水著稱,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濟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個個競相涌動,噴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連那在盪漾的水草中游動的小魚兒也是那樣悠閒自在。走過泉城廣場,你會看到放風箏的人多了起來,那風箏瀟灑地在空中飄舞,引得行人停下腳步,仰起頭,看那風箏,看那晴空麗日,也看那遠山的黛綠和無垠的春色。

該是踏青時節了。人們被春風鼓動着,被春色吸引着,怎能按捺住萌動的春情啊!三五好友,結伴而行,山坡、泉邊、湖上、郊野,隨處可以看到滿臉春色的踏青的人們。

仁者樂山。喜歡登山的人們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頭、蟠龍山、紅葉谷、五峯山,還有許許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爲濟南這座城市就在羣山的懷抱裏,唯獨北面有個缺口。其實,真正喜歡爬山的人,會去濟南的東部和南部,那裏有許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風景秀麗,遊客稀少,有的山還沒有路。那樣的山爬起來,你會覺得風景獨秀,別有滋味。

智者樂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當然是很好的去處,但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百脈泉,還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兒,都各有風情,美不勝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盪漾,綠柳垂絲,一湖煙雲,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搖。每年春天,我都喜歡去濟南北邊的黃河岸上走一走,那楊柳輕搖的長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輝煌燦爛的落日,那大氣磅礴的河流,總讓我感慨萬千,流連忘返。

說到喜歡賞花的人,當然會去植物園了。許多花兒都會在春天裏綻放,冰清玉潔的梨花、豔麗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蘭,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詩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歡看大自然中的花兒,還是應該到郊區去。“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菸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這首詩寫的就是濟南東郊的景色,閉眼想象詩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還沒到心就醉了。

濟南的春天就是這樣的風姿綽約,這樣的婀娜多姿,這樣的生氣蓬勃。我常常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幾筆,就把濟南的春天打扮得這般動人。她讓人感到心情舒暢,感到生機盎然,感到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着無盡的希望。

10.閱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寫在下面。

11.爲了表現濟南的春天的特點,作者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描寫,請用幾個四字短語把這些方面分別概括出來。

12.作者說,“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豔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那麼,應該把濟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麼呢?請續寫一句話,表現出濟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點。(要求句式一致,修辭一致)

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豔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濟南的夏天便是,濟南的冬天便是。

1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再看那垂柳的枝條,像少女飄柔的長髮,在風中搖曳,不知不覺間竟萌動出淡淡的鵝黃,然後又吐出清新 的嫩綠……

14.請把本文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你更喜歡什麼季節的濟南?爲什麼?

文本拓展積累素材設計意圖:

增加學生閱讀量,使學生對寫景文章從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積累素材,爲寫作打好一定基礎,豐富學生的閱讀情趣。

  總結

圍繞本課時的重難點,設計課程。體現學生思維特點,訓練學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課時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教案濟南冬天15

師:上節課我們劃分了文章層次,明確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個詞來讚譽濟南,是哪個詞呢?

生:寶地

師:既然說是寶地,都體現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

師:濟南真可算是處處是寶地,是美景。今天我們重點分析描寫山的這幾段。來看看這些美景是如何通過語言展現的。我們可以分析具體語言,來把握景物特點,體悟作者情感。老師先來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一段文字寫了濟南的老城,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老城帶有生命的意味,寫出了濟南城安適、秀美的睡態,有着溫暖、恬靜、適宜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從這段中,同學們能不能再找出某個詞語、某句話,看看濟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學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詞語的一個方面)

生:“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師:搖籃的形態是怎樣的?(邊緣起伏舒緩,四面高一些,中間平坦舒適)搖籃給你什麼感覺呢?

生:安全感、躺在裏面很舒適、柔軟、溫暖。

師:常常說,母親把嬰兒抱入搖籃裏呵護照料,文章中說一圈小山把濟南城放在搖籃裏,那濟南城能夠感受到小山給予的什麼呢?(若答不出來可再引導,小山像母親一樣,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愛、慈愛、慈善可親。(板書)

師: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師:小山形態秀美,不得不說是出奇的,是塊難得的寶地。誰能夠再找一句?

生:“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書:修辭,擬人)

師:哪個詞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聲地說,小山好像在和濟南城低聲細語。

師:爲什麼要低聲呢?大聲說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還在“安適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擾,只是像哼唱搖籃曲一樣“低聲地說”。

師:對,濟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麼安寧沉靜、溫暖舒適。同學們再想想,“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除了是對躺在搖籃裏的濟南城說的,還是對誰說的?

生:對生活在城裏的人們。

師:是這樣的,那大家說,生活在這樣的冬天裏,人們心裏感覺怎麼樣?

生:熱乎乎的、不着急、好像馬上能到春天了。

師:沒錯,在小山的搖籃裏,濟南的冬天是溫暖安適的,蘊含着感人的脈脈溫情,潛藏着朦朧的春意,所以人們纔會想象“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作者這樣寫,也使得寫景畫面靈動起來了。

師:如果只是陽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說明濟南是個寶地?下面我們來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寫薄雪覆蓋下的山,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是哪個詞?

生:最妙的。

師:找的很準。雪,在冬天是最尋常可見的,作者卻說最妙。文章中的哪處描寫讓你感覺到小雪的妙處呢?試分析(3分鐘討論)

生:“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師:樹間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雪的形態比成盤在頭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貼切生動。

師:小雪連樹尖兒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樹頭髮上戴着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樹有意挑選這樣一朵花似的,顯出雪的什麼特點呢?

生:小雪、精巧、可愛、靈動。

師:對,從色彩上來講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鬆更加蒼翠了。

師: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呢?

生:喜愛、驚歎。

師: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還注意到了景物之間,色彩的相互映襯(板書:色彩映襯),濟南的雪一點也沒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於白雪的襯托,矮鬆反而顯得越發青黑了。

師:來看看,接下來雪又呈現出哪些姿態和顏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寫出了山脈上雪的白色、銀色。

師:雪霽晴巒,與什麼交相輝映呢?

生:與藍天交相輝映。

師:還有哪句?

生:“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帶水紋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擬人。

師:爲什麼“穿”字可以判斷出擬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動作,山和雪都不會真正地穿。

師:說得對,把人的特徵、動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這是一處擬人。那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又是什麼呢?

生:本體是一道兒白、一道兒黃,喻體是帶水紋的花衣。

師:本體中,白色無疑是雪的顏色,那暗黃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顏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蓋着的白雪比成了帶水紋的花衣。

師:大家看過水紋的形狀嗎?爲什麼“看着看着”水紋會動呢?給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一下。

生:因爲雪不厚,被風吹散了。

生:因爲雪會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顯露出來了。

師:沒錯,這些都是“動”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勢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聯想一下水的波紋形狀。(可簡單畫圖)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帶水紋的花衣。

師:是這樣的,作者由一處山雪看到另一處山雪,看着看着,隨着視線的跳躍,整體上就成了帶水紋的花衣,而且好像會掀動一樣,看見山的肌膚。這樣寫,靜態的寫就好像動起來一樣,這是一種什麼寫法呢?

生:化靜爲動。(板書)

師:靜中有動,白雪覆蓋下的山呈現出一種動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這樣寫雪,就顯得氣韻生動。

生:“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雪在夕陽照射下的色彩變化,像害羞一樣。

師:既然是擬人,擬作一個什麼人更合適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師:爲什麼呢?

生:因爲容易害羞,臉紅的顏色微微發粉。因爲雪純淨無暇,小孩子的內心也單純。

師:少女臉頰緋紅,好像害羞一樣,面對雪這樣一種姿態,作者會懷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

生:喜愛,山雪非常可愛,情態可掬。

師:咱們再一起看看,這一段結尾說“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發了作者的某種情感,是什麼呢?

生:喜愛。

師:作者的語氣似乎有點祈求老天爺,就是下小雪吧。那爲什麼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氣,下大雪承受不住。

師: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層雪,爲山着想,爲山考慮,這是一種什麼情感?

生:擔憂、憐惜。

師:對,作者有幸在濟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陽,細品山間小雪,作者對這塊寶地是心存珍惜喜愛之情的,是心存什麼的?

生:欣喜、感激。

師:帶着欣喜感激之情,請同學們集體朗讀這一段,感受美麗的雪景。

師:文章的第四段很簡短,寫到了濟南城外村莊的景象,看一看哪個詞語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畫。這是一處比喻。

師:水墨畫裏畫了什麼?

生:山坡、村莊、雪。

師:這幾處景物有什麼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黃色。

師:請大家想象,一張水墨畫,暗黃色的宣紙畫卷在眼前緩緩展開,黑色與白色潑墨點染在上面,這樣的水墨畫有什麼特點呢?

生:古樸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書)

師:對,還不是一般的古樸淡雅,作者帶着推測、商量的語氣和讀者親切交談,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生:視如珍寶,愛不釋手。

師:這一段裏還有那個字眼吸引你?

生:臥。

師:臥這個動作帶給你什麼感受?

生:放鬆、安適、寧靜、親近自然。(不是橫,不是重重的壓,村莊和房頂沒有抗拒雪)

師:精準地用詞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臥字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雪的輕盈、村莊的安寧祥和。(板書:精準用詞)

師: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在欣賞完濟南的山、雪、村莊之後,作者又把我們領到了水邊。說一說這一段展現了哪些景物。

生:綠萍、水藻、垂柳。

師:作者寫這幾處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生:綠。

師:作者極力描寫綠萍、水藻的綠,爲什麼呢?

生:好像在生長一樣,綠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陽裏充滿生機與活力。

師:對,這就是積蓄在水中的綠的精神,接下來又寫到了垂柳要在水裏找個影,說明水怎麼樣?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書)。

師:和水藻的綠相比對呢?

生:是色彩的映襯。

師:映襯之後,大概是爲了突出什麼吧?

生:寫水藻和綠萍的綠,是爲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師:這是映襯的作用,寫水中植物的綠,就是爲了寫水的清澈透亮。這裏面還寫出了水的一種特點,是什麼?

生:不忍得凍上。

師:爲什麼不忍的凍呢?

生:因爲被那股綠的精神所感染了。

師:有道理,還可以想想,爲什麼不忍得凍,這一句從修辭上來講是什麼?

生:擬人。

師:擬人的修辭,事物就會具備人的動作、思想、情感,那麼水對水邊的其他景物有什麼情感呢?

生:憐愛,水好像能和岸邊的垂柳對話,讓垂柳在冬天裏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變得活潑歡快,有生命力。

師:藍水晶怎麼理解?追隨作者的視線,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麼比喻成了藍水晶呢?

生:天空。

師:天空藍汪汪的,藍的發亮,像藍水晶一樣的天空有怎樣的特點?

生:空靈的、明淨、純淨的。(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作者什麼情感?

生:喜愛。

師:藍水晶也是很貴重的,視如珍寶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樣,包着紅屋頂、黃草色,包着濟南城,那作者擁有這樣一塊藍水晶,心晴是怎樣的?

生:珍愛、驚奇、讚賞。

師:讓我們懷着這些美好的情感朗讀文章第五段。

師:本文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裏的氣候,濟南的山、雪、水,並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精準的用詞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襯來加以展現。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板書),誰能夠總結一下,作者帶着怎樣的感情,創設了這樣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愛、熱愛、讚賞、憐惜。(結合某處語句)

  板書:

氣候——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慈善

寶地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動人

城外遠山——古樸淡雅

水——澄清空靈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寫作手法:色彩映襯、化靜爲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