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文詩二首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一、說教材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文詩二首說課稿

《散文詩二首》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四篇課文的主題都是親情,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學習這個單元,我們要進一步體會不同時代、不同背景情況下不同家庭表現出來的至純親情,也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間真情。

《散文詩二首》這個篇目實際上包含兩篇散文詩,散文詩雖然是剛上初中的孩子沒有接觸過的體裁,但這兩篇文章從內容上來看,還是比較簡單的。泰戈爾的《金色花》通過一個美麗的假設——孩子變成金色花,生動巧妙地表達了孩子對媽媽親密與關愛的情感;冰心的《荷葉母親》則是由雨中荷葉護蓮的情景聯想到母親對孩子的呵護關愛,從而表達對母親的感激與依戀之情。

二、說目標

本課兩篇短文都屬於散文詩,而散文詩的本質還是詩,詩歌有強烈的抒情性。所以,要想走進這兩首散文詩,讓學生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必須首先引導學生讀好詩歌,進入情景。我據此設定本課教學目標一: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要深入體會中外詩人各自文章裏表現出的具體情感,我們必須透過具體的語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語言表達、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我據此設定本課教學目標二:品味詞句,體會人間至愛親情。兩首散文詩在寫法上都運用了借物抒情這種獨特手法,而初中學生有必要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建立對這種手法的認識。我因此設定本課教學目標三:體會借物抒情手法在表達情感上的獨特效果。

三、說教法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曾說過:“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同樣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這篇文章時,要喚起學生心底同樣的情感體驗,就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另外,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究美點動情點,則需要採用詞句品析法、討論法等。教學《荷葉母親》時,爲了讓學生體會詩歌的共性之一形象性,也是爲了更深體會詩歌蘊含的真摯情感,我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冰心的《紙船——寄母親》,則需要採用比較閱讀法。對於兩首在體裁、主題方面極其相似的散文詩來說,我覺得教師則要採取重點突破、舉一反三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主教第一首,引導自學第二首。

四、說學法

在課堂上,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也就是要變“講堂”爲“學堂”。特別是對待內容相對淺顯的這個篇目來說,教師更要充分相信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討論,去交流,甚至作出評判。所以,我覺得應該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多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鍊學生主動思考、口頭表達的能力。

五、說過程

學習《散文詩二首》,我設計以向學生介紹散文詩入手。而介紹散文詩以建立學生的信心爲原則,讓學生不要因爲散文詩是一種新體裁而產生畏難心理。引入課題後,我主要採取以下三個步驟進行教學。先學習第一首《金色花》。

第一步,讀一讀,體會情感意蘊。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主題、情感等,再試着去揣摩恰當的朗讀方法。然後點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評議,使學生明確《金色花》在節奏、語氣、重音等方面的朗讀技巧。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一方面提高了在散文詩朗讀方面的處理技巧,另一方面又對詩人透過文字表現出來的情感有了初步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設計一個男女交叉朗讀的環節,讓學生體會到《金色花》表現了一種特別聖潔、甜蜜、幸福的母子親情。

第二步,品一品,分析主要形象。初步體會課文包含的情感意蘊後,第二步就要深入文本,通過品味具體的語言,去進一步分析文中母親、“我”的形象。我設計了四個小問題:

1.“我”爲什麼希望變成一朵金色花?只是爲了好玩嗎?

2.爲了表達對媽媽的愛,“我”有哪些具體的行爲?

3.“我”的行爲體現出“我”怎樣的形象特點?

4.面對“我”的調皮,媽媽又有怎樣的表現?體現了媽媽怎樣的形象特點?

通過這四個問題,我們引導孩子去關注文本里的關鍵信息,對孩子的行爲會有完整的認識,自然會分析出孩子活潑好動、單純可愛、頑皮機靈的特點和母親溫柔慈愛、善良無私的特點。

第三步,寫一寫,深化認識感悟。當學生們通過上一個環節被孩子和母親之間聖潔的親情感動的時候,我希望通過一個寫、說的環節來深化學生對自身身邊類似情感的認識。所以,我擬定了一個句式“假如我變成了,我希望。”,啓發學生髮揮想象,表達對至愛親人或友人的一份情誼。同時,這個環節的設計,也是啓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直接吐露真情,也可發揮想象聯想借助具體的事物。

完成以上三步的學習後,我順勢進行課堂小結,歸納學習類似《金色花》一類散文詩的方法,以便下一首《荷葉母親》及以後其他散文詩的學習。

因爲有上一課學習散文詩《金色花》的鋪墊,學習《荷葉母親》自然就輕車熟路了,所以,這一課的學習要更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老師更多地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下面,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我簡要談談學習思路及必要交代。

通過散文詩學習方法複習導入對《荷葉母親》的學習,在第一環節裏,由學生分組自由讀,然後小組派代表展示並交流朗讀體會與技巧。再通過分析文題裏“荷葉”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認識到文章是借寫荷葉護蓮來表達對母親愛子的感激之情。

在第二環節,學生按小組圍繞雨中紅蓮的階段、“我”的心情變化等內容組織討論,體會荷葉護蓮和母親愛子是何其相似,更具體準確認識無私母愛的可貴。學生設置問題,相互交流解答,教師適當補充引導。

第三環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文眼”:“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在上節課讓學生初步認識借物抒情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借物抒情這種手法。

課堂小結:母愛是世間最美麗最純潔最無私的一種情感,讓我們帶着一顆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母愛,也希望大家學着藉助一定的景或物去表達內心對母愛的一份讚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