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26W人 

  一、說教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說課稿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祖國爲主題,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感。本文是一篇雜文,它從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歷史前行過程,說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學時既要交代作品產生的時代特點和作者情況,又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鼓舞學生從作品中汲取樂觀堅強,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學好本文,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和鍛鍊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民族精神頌,有一種驚世駭俗、氣衝霄漢的神韻。主要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教學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要求讀準子音,讀出感情,通過反覆朗讀,培養語感。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漢語言豐富、優美的表現力,鍛鍊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或中心句理解中心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的愛國精神,感受作者的愛國的情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

這三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受——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初一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目標1、目標2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材處理

本課安排一課時,強調課前預習,課堂上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感知形象,品味語言,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四)教學準備

爲了拓寬課堂,實現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實現綜合性學習,再加上課文比較難理解,最好安排預習,同時組織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蒐集有關五四運動以及作者的有關資料(可以是錄相、文本等)

  二、說教法

1、新課標中專爲初中設定語文課堂應是“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於是課堂教學不應是師問生答的檢查性活動,而是學生展示個人優勢與魅力的舞臺,真正的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將談話法、導讀法、點撥法、交流質疑法、朗讀解惑法等有效結合起來,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教法。

2、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儘量讓學生自求自得,擁有一份相對獨立的讀書權。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主,教師適度點撥,真正體現“以學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主”的教育教學新理念,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並叢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接受健康積極的情感教育。所以,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同時指導學生善提問題,進行質疑交流,充分地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鼓勵學生想說、敢說,讓他們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四、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吸引閱讀、思考興趣

“有至情之人,纔有至情之文”,本文是一篇具有強烈鼓勵性和充滿樂觀精神的雄文。本文是李大釗於20世紀20年代完成的作品。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在年輕時代就確立了救國救民、“再造神州”的宏偉抱負和決心,大力宣傳“共產主義在中國必將勝利”,“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黨成立以後,長期領導黨在北方的各地組織,開展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鬥爭。1927年被捕,在獄中力盡磨難,頑強不屈,最後壯烈犧牲。表現了共產黨員英勇頑強的崇高品質。本文寫於20世紀20年代。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於迷茫之中,走道了十字路口。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爲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鬥爭,趣味無窮。因此在創設情境時,要花費略長一點時間,首先插放我國歌詠民族精神的樂曲如《國歌》等,雄壯激昂的樂曲震撼學生的心靈,此時讓他們說聽後的感受,教師及時激情引導“五四時期,中華民族如‘大病初癒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艱難,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臨陣脫逃、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彷徨苦悶。還是正視現實,挺起胸膛,振奮起民族精神?這是提在每一個革命者,每一個愛國人們面前嚴峻的問題,必須作出選擇,必須作出明確回答。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作者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強烈呼喊”

(二)整體感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促講,甚至以讀代講,也是新課改的重要思想之一。

1、教師範讀: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能夠感受到文中豐沛的感情卻難以確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如果在教學之初由學生朗讀課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其實,教師的表情朗讀也是一種處理教材的方式。經過朗讀處理之後,課文中飄忽的情感會變得直觀可感,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2、掃清障礙朗讀:強調字詞的認識,對學生有疑問的詞句進行解答,對理解有難度的可安排造句。

3、學生自讀:以學生品味、交流心得爲主,教師適當點撥。運用範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進行練習。

(三)研讀課文

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梳理。

“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疑起于思,這些問題都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思考。在合作學習前先讓學生獨立通過讀書找疑,便於多角度、多層次地發現問題。大大增加了合作時的信息交流量。教師進行歸類整理又加以呈現,更明確了學習的目標。

(1)“如何理解文中的“雄健精神”?

(2)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

(3)文章反覆使用比喻,化抽象爲形象,且形象生動,找出比喻句

(4)分組討論最後一段,暢談自己的人生理想。

2、組內合作、解決問題。

確定合作形式。請同學們自由選擇你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合作學習前,確定合作小組的形式很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效率。學生面對所呈現的問題並不一定都有能力解決,也不是都感興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采用“自由組合式”較爲合適。

3、組間交流、教師調控。

請各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組員可隨時補充。教師指導、總結。

(1)“雄健精神”,就是 民族精神,就是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一種冒險的美趣”“奇趣橫生”“一種壯美的趣味”這種種趣味,其實都是經歷艱難險阻以後的趣味,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

(3)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進程;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用“曲折迴環”“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艱難國運;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三峽比喻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鬥爭。

(4)學生自由發言,小組間採用競爭方式調動積極性

此步關鍵在於平等、融洽的民主氣氛,體現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思想,教師的職責在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

4、學生誦讀

在情感薰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可以進行配樂朗讀,表情朗讀,以使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

(四)擴展小結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線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堅信革命畢勝,民族必興,氣魄雄壯豪邁,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通過以上環節的訓練,學生在問、思、答的過程中,逐層深入的閱讀,並在這一學習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基本突破了重點難點。

(五)拓展延伸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學到什麼?今天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長征途中,也同樣會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遇見崎嶇險路,出現奇絕壯絕的境界,那麼你會如何去做?讓我們高唱着進行曲調,在這悲壯的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吧。

(六)佈置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