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2017年《小稻秧脫險記》評課稿彙編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小稻秧脫險記》評課稿一

2017年《小稻秧脫險記》評課稿彙編

劉老師對教材的鑽研已細緻到每一個標點,每一處字詞,每一句話,每一種訓練點……聽、說、讀、寫,樣樣兼顧,可見準備充分,付出了巨大心血。

縱觀全課。模式大致是學一段,品一段,訓練一段,再指導朗讀。非常紮實、有效,針對性強,對考試很有幫助。但問題也出來了,3段,4段都用這種方法重複教,學生必然有厭倦感,加之3年級孩子注意力可能只有黃金的20分鐘左右。後20分鐘學生必然有生拉硬拽之感,因爲他的注意力實在很難集中了。

所以鑽研的深和全是你的優點,也是你的缺點。覺得每一處都好,都要教給學生,那哪個是要給學生的最重要的點呢?一課只能有一到兩個點是重中之重,最好是一個。

就本課而言,分角色朗讀應是核心。朗讀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如果是我,我會請幾個朗讀水平參差不齊的孩子來讀,然後指名問學生:你覺得哪個讀的好,哪裏讀得好,爲什麼這樣讀而不是那樣讀?學生在說理由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小稻秧或雜草的語氣來說,這時老師順勢把一些詞語意思讓學生講明白。再次指導朗讀,讓全班都讀的有聲有色。在此過程中老師再選擇一處重點訓練,應該是“紛紛”那段。最後再回顧全文,分角色朗讀留下總體印象,就可以了。三年級的課應該簡潔明瞭,主線清晰,選一點轟炸即可。

另外還有兩點供大家討論:一是本單元以對話爲主,應該滲透對話指導,是不是應該把文中出現的三種對話形式做個比較會更好。提示語有在前面,在後面,在中間兩頭挑,標點用法是不一樣的。

二是:每節課10分鐘寫字要有保障。不應是第一課時教全部生字的寫法。這應該是習慣,既然是習慣應該天天如此。後10分鐘學生注意力已很難集中,不如靜心寫字。

  《小稻秧脫險記》評課稿二

這是一篇科普性童話故事。這篇課文寓農業常識於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寫出了雜草對稻秧生長的危害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作用。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知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更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盡情品味教學內容美。《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文質兼美、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蘊涵着豐富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是學生感受生活的最重要依託。張老師通過引導學生演中練,演中評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教學內容美。

二.關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標把“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視爲“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是以學生個體體驗爲基礎的,是學生對知識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行爲、認知和情感的整體參與。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那種內在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爲的親歷、體認和驗證,對張老師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張老師在教《小稻秧脫險記》時,教師充當噴霧器大夫,對準學生(小稻秧)盡情地噴灑化學除草劑,噴灑後學生表演“紛紛倒下”的動作、表情不到位,張老師幽默地啓發:“要麼你這株雜草抗藥性強,要麼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僞劣產品。張老師再給你噴灑一點。”說完,朝他們又做了噴灑的動作。在老師創設噴灑情境的激發下,學生如臨其境,有了真切體驗,一個個耷拉着腦袋,有氣無力地紛紛倒下了。這樣,對於重點詞的理解學生在演練中自然領悟,從而避免了單純灌輸式的詞句理解。

三.合作學習成效顯著,有律動感。李老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前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初步瞭解各角色特點,再讓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同時課件出示各角色特點詞,接下來小組演,公演,生生間互評,在評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這樣的合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生在這種有效的合作中主動探究,獲得美的愉悅與成功的深切體驗。

四.教學程序緊湊,讀後演,演中評,評中悟,環環相扣,語言文字的訓練悄然融於情趣化的表演中。

有關教學的兩點建議

小稻秧脫險後的喜悅情景再演一演,注意和遇險時的神情作一對比,這樣會更完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