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天鵝的故事》優秀教學片段(附評論)

本文已影響 3.74W人 

師:老天鵝是怎樣破冰的呢?請同學們各自讀第5自然段。先輕聲讀讀,再默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自讀)

《天鵝的故事》優秀教學片段(附評論)

師:看得出,同學們讀得都非常投入。這樣吧,我們試着來講一講當時的情景,可以一邊講一邊打手勢,練習完後可以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練習後指名兩人講述。教師提示學生要演示出天鵝的“騰空而起”和“重重地撲打”,表現出力度)

師:同學們都已經看清楚了老天鵝的舉動,那麼,你們明白老天鵝這一系列行動的意思嗎?(出示填空:老天鵝真——————,你看它————————。)(生默讀,體會)

生:老天鵝真勇敢啊,你看它不顧自己的疼痛用力撲打着厚厚的冰面。

生:老天鵝真有智慧,你看它先騰空而起,這樣下落的衝力會更大。

師:是呀,下落的衝力越大,它的身體就——,現在你又有了什麼體會?

生:老天鵝真有犧牲精神啊,你看它爲了大家,心甘情願忍受劇痛奮力破冰。

師:同學們知道那冰層有多厚嗎?據有關資料介紹,冬天,貝爾加湖的冰層一般有約1米厚。比畫比畫,一米大概有多高?(學生比畫,感嘆)現在是早春的寒潮,我們設想冰層是冬天的一半,那也有多厚?(學生比畫)現在,你還想說什麼?

生:老天鵝要忍受多大的疼痛啊!真是難以想象。

生:看來老天鵝是作好了犧牲的準備。

師:同學們讀懂了老天鵝的行動,然而你們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你們就來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

老天鵝啊老天鵝,難道你就沒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跡?

生:沒有關係,爲了大夥的生存,我願意。

生:我看到了,如果這白羽、血跡能夠換來大家的食物,我心甘情願。

師:老天鵝啊老天鵝,你像石頭似的撲打冰面,難道真是鋼鐵之軀,就不怕那鑽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

生:我像石頭是因爲我攢足了勁,要竭盡全力,我很疼,但我願意!

生:不,我也知道疼痛和寒冷,但是爲了我們的集體,我必須這麼做!

生:我心裏只有破冰的念頭,疼痛和寒冷已經顧不上了。

師:老天鵝啊老天鵝,以你的聲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輕天鵝行動,何苦要忍受這般苦痛?

生:你錯了,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號召大家投入戰鬥。

生:正因爲我德高望重,才更需要做個榜樣!

師:此時,老天鵝還僅僅是在同那冰面作鬥爭嗎?

生:他是在同命運抗爭。

師:是的,這是一曲命運的交響。如果說老天鵝的行動是一首詩,那麼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壯麗的篇章;如果說老天鵝的心聲是一支歌,那麼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旋律。我們聆聽,我們感悟,一遍遍都會有新的收穫。

(出示分行排列的課文片段)

老天鵝

騰空而起

利用下落的衝力

像石頭似的

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

師:請你們想着畫面各自朗讀。(生自讀後指名一生讀)

師:冰面沒有破,怎麼辦?(一生讀)

師:冰面還是沒有破,再用力!(一生讀)

師:冰面已經被震得顫動起來了,繼續!(一生讀)

師:一齊來感受這動人的情景!(教師在原先出示的文字最後加上“一次/兩次/三次……”)(學生感情齊讀,完畢,俄羅斯合唱歌曲《俄羅斯上空的天鵝》響起,全場肅然)

師:(歌聲畢)動人的畫面還在繼續——(教師感情誦讀第6自然段)我們用心想象當時的情景,耳畔是否迴旋着各種聲音?那是什麼聲音?(學生默讀體會)

生:有天鵝撲打冰面的“嘭嘭”聲。

生:有冰層裂開的“嚓嚓”聲。

師:請你讀一讀課文中描寫這一聲音的句子。(生讀,齊讀)

生:有天鵝的呼吸聲。

生:有天鵝的叫聲“克嚕——克哩——克哩”。

師:(出示:“克嚕——克哩——克哩”)這一節中直接描寫這聲音的只有一處地方,但是我們想象當時的情景,是否真的就只有這一處呢?讀讀,想想。(學生默讀,體會)

生:天鵝們看到老天鵝奮不顧身地破冰,一開始呆住了,接着就小聲議論起來。好象在說:“我們也一塊破吧!”

師:按照這個意思,請你學一學它們的叫聲。

生:(輕聲地)“克嚕——克哩——克哩” “克嚕——克哩——克哩”

生:我覺得天鵝們破冰的過程中它們會相互鼓勵。

生:我覺得天鵝們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水面在慢慢擴大,心裏感到很興奮,發出歡快的叫聲。

生:我覺得是老天鵝看到年輕天鵝們一起努力破冰時,發出的欣慰的笑聲。它在說:“孩子們,好樣的!”

師: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曲動聽的歌,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出示:這是一首( )之歌。)

生:這是一首團結之歌。

生:這是一首奮鬥之歌。

生:這是一首讚美之歌。

生:這是一首感謝之歌。

師:感謝之歌?感謝誰?

生:感謝老天鵝,是它鼓舞了大家的鬥志。

生:感謝命運,讓它們經受了一次考驗。

師:深刻的理解,真切的感受!確實,這聲音瀰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這聲音在貝加爾湖上空此起彼伏。來,我們一塊重現當時的情景!(師生合作貼圖展現羣鵝破冰情景)

湖面上傳來了陣陣叫聲,那是它們激動人心的勞動號子!(教師指揮學生分排讀“克嚕——克哩——克哩”,達成此起彼伏效果)(隨即引讀)兄弟們哪——

生:(齊)加油!

師:齊心幹哪——

生:(齊)加油!

師:“克嚕——克哩——克哩”,在那廣袤的俄羅斯天空,在那遙遠的貝加爾湖畔,陣陣天鵝的歌聲久久迴旋,不斷傳來,一直傳到三十年後的今天。(意味深長地)這就是天鵝的故事。

  評論:

要談詩化語文的教學,我想,首先得明白什麼是詩意。詩意就是一種具有着詩所描繪的那種形象化的意境。我們先前所讀到關於詩意的文章,有很多是談“詩教”的問題,很多的論述是基於詩歌本身以及延伸而產生的,我想這未免狹窄了些。我以爲,詩意就是依靠情感和想象來營造一種情調,一種浪漫,是作爲主體的人對美學的一種追求的狀態。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詩化教學是一種文化和文學氣息特別濃厚的通過獨特的生機、鮮活的張力和創造的激情所體現出來的整體意蘊,是語言和人棲居的世界兩者關係美學追求的狀態。詩化不是一種狹隘的詩意化。詩化是語文課堂的生命,我們可以看到一切成功的語文課堂都具有詩的特質。它以生命活動爲本質,以情感意志爲動力,以情與景的交融互滲爲表現,達到一種“入境”“妙悟”“昇華”的主體情態。

那麼,今天我們爲什麼研究詩化語文,甚至有的教師呼籲詩化語文是未來語文的出路?這是和我們漢語言的詩性特徵分不開的。美國語言學家範諾洛薩在他撰寫的《漢字作爲詩歌的媒體》中指出:“漢字及句子主要是大自然中行動和程序的活躍的速寫。它們蘊藉着真正的詩。這些行動是可見的。但漢語如僅僅表達了可見的行動,它不過是狹窄的藝術和貧乏的語言。實則漢語還表達了那不可見的運動。最好的詩不但表現了自然的形象,並且還滲透出崇高的思想,精神的暗涵,和隱在的多種關係。大多數的自然真暗藏在視覺不可見的微觀程序中……漢文以力度和美函蓋了這一切。”範諾洛薩確實是觸摸到了漢語言的一個重要特徵——詩性特徵。以前我們很注意語言的工具性,但卻掩蓋了語言的實質。語言是意識、思維、心靈、情感、人格的形成者,是人們認識世界和自己的框架。作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漢語言,其符號的所覆蓋的意義,已經超過了符號本身所能表達的。馬致遠的《天淨沙•小令》中所描繪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最能表現語言的這一特點

語言是一種藝術,是人精神享受的產物,她所帶給人的種種感受:恬淡、靜謐、憂傷、高雅、柔和……這所有的能夠表達人類感受的詞彙往往來自於形象,通過文本和造型所給予人的則是一種來自於形象的想象。想象一旦和個人的閱歷以及經驗結合起來便是審美,詩意的個性傾向就成爲了審美的傾向。詩意是打動人的,她通過形象的再現,把一種寓於情境中的情感通過優美的語言、情景甚至是樸素無華的敘述,當她能夠在其中蘊涵了一種審美、一種真摯的時候,詩意便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張繼《楓橋夜泊》中孤寂憂愁的詩人,戴望舒《雨巷》裏丁香一樣的姑娘,哪一個不是因爲想象而賦予了其生命?宗白華《美學散步》中這樣說:“在一個藝術表現裏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爲景,因而涌現出了一個獨特的宇宙,嶄新的意象,爲人類增加了豐富的想象……”基於此,我們可以看到,詩性是漢語言最明顯的特徵,它依靠人的情感和想象建立起意境。

課堂教學中,除了文本所形成的意境,還包括教師語言所營造的意境。教師運用含蓄、情感、豐富的詩性語言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撞擊,使學生跟隨語言進入意境,對隱含在文本里的歷史、文化、藝術、生命、情感等人類永恆主題產生深刻的體驗,這個過程對主體來說,就是靈魂的喚醒、心靈的充實、精神的重塑、思想的昇華和美化。

下面我想就詩性語言的運用,談談這課的教學:

詩性語言啓發心靈 教學片段的第一部分,教師讓學生一遍遍誦讀,隨即通過演示和填空這兩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形式,喚醒學生對於老天鵝的悲憫情懷。有人說:“教育不在於給予什麼,在於打開,就像詩,給我們第三隻眼。”詩性的語言一旦嵌入孩子的心靈,喚起他們對於美好感情的嚮往,就能夠引領孩子進入文本所反映的情境,在情境“氣場”的影響下,孩子就能與文本融爲一體,進而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產生新的體驗。教學中教師所提到的冰層的厚度,我的理解不僅是一種常識介紹,更深的用意在於把厚度和學生已有的經驗對比,使實際經驗和文本信息交互作用,通過想象,產生情境,增強了對老天鵝精神內涵的領會。

詩性語言營造語境 着基於初步的領會,教師又啓發學生做老天鵝的代言人,我們看到教師的追問和學生的回答,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而是把學生帶入角色體驗。教師富有感召力的詩性語言,使學生在自覺或不自覺中發出了對老天鵝行動的由衷驚歎。連續運用兩個“如果……那麼……”“我們聆聽,我們感悟”的句式,一方面激發學生對老天鵝行爲內涵的進一步探究,同時也使得老天鵝的形象更加豐滿。課文片段分行排列,像一首簡短的小詩,更讓學生觸摸到了老天鵝的精神力量。學生心靈的震顫與教師營造的語境融合,由景及情,產生了更爲強烈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感情齊讀把這種體驗宣泄得淋漓盡致。隨即音樂的響起,使得教師、學生和文本“天人合一”,形成了一個美妙的語境“場”。

詩性語言昇華心靈 音樂和文本很多時候是相通的,音樂是語言的另一種形式,它有時甚至能超越文本的負載,因此恰當的音樂能引發人的共鳴。第6自然段的教學中,天鵝的叫聲被教師描述性的詩性語言,譜寫成了對真、善、美,對生、死、愛等更爲純粹而本質的歌唱;闡述了最本質、最具形而上意義的生命體驗,也是對人類、對自然的一種唯美追求的頌歌。看到此,我們的內心不由得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力量,一種向上的、昂揚的鬥志。教師把文本的信息個性化,情感化,用詩性的力量使孩子的心靈得到了昇華,陶冶了情操。我想,每一個聽課的孩子,他們的內心裏會長久記住廣袤的俄羅斯天空,在那遙遠的貝加爾湖畔,“克嚕——克哩——克哩”這天鵝的叫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