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談禮貌》優秀教學實錄「附點評」

本文已影響 2.86W人 

  板塊一:古訓、俗語、名言警句巧鋪墊

《談禮貌》優秀教學實錄「附點評」

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說理文《談禮貌》。

(課件呈現: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學生指名讀,齊讀。)

師:這句話出自《禮記》,古人遺傳下來的做人做事的準則。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生: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課件呈現第一自然段,其中“意思是說”呈紅色。)

師:“不失色於人”就是這個自然段中哪個詞的意思?

生:彬彬有禮、態度不粗暴。

師:對。“色”是什麼意思?顏色?

生:相貌的意思。

師:這個“色”就是臉上的表情、神態,甚至你的眼神。“不失口於人”是什麼意思?

生:說話要講信用。

師:不單單是講信用。

生:說話要嚴謹。

師:要求有點高。

生:不能說髒話。

師:對呀,就是要說文明、禮貌的話。再讀讀這則古訓,要爭取記住。

(生齊讀)

師:當別人不明白的時候,就用“意思是說”來解釋一下。

【點評:課文中引用的古訓是文言文,比較難理解。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沒有過多講解,稍作點撥,就巧妙地化解了難點。關注學情,教在學生疑惑處,這是最好的例子。】

師:再來讀一條古訓:“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生齊讀)

師:它出自《荀子》。這句古訓的意思是說——(課件呈現:人無禮不生,事無禮則不成。意思是說, 。)有點難了,誰能來翻譯一下?

生:我只知道後面這句話的意思,意思是說,做事沒有禮貌的話,事就做不成。

師:非常好。再看看前面一句,人沒有禮貌就怎麼樣?“生”什麼意思?“生”組個詞叫——

生:生存。

師:對,“不生”,不能生存,更不要說美好的生活。連起來說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生:人沒有禮貌,就很難在社會上生活;做事情沒有禮貌,就做不到完美。

師:掌聲鼓勵一下,說得太好了。今後在寫文章用到古訓,如果別人不懂,就可以用“意思是說”解釋一下。不要你懂人家不懂,這是不禮貌的。(衆笑)

【點評:補充一則古訓,讓學生用前面學到的方法解釋一下,意在培養學生言語實踐能力。】

師:課文中還用了其他的語言。(課件呈現: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生齊讀)

師:要不要用“意思是說”來解釋?

生:要,不然人們聽了,不知道什麼是“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師追問:你聽得懂嗎?

生(點點頭):有點讀得懂。

師:一般人讀得懂嗎?

(許多學生回答:懂)

師:是的,一般人都懂,通俗易懂,這樣的語言稱爲——

生:(齊)俗語。

師: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俗語,你會說嗎?

(生沉默)

師:看來平時沒留心積累。

(課件呈現: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生齊讀)

師:是不是很好懂?(課件呈現:見人不施禮,多走二百里。)

(生齊讀)

師:這些俗語來自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古訓則來自於經典國學。平時要多留心生活中的語言,也要多讀書積累。

【點評:薛老師說:“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不必教。”這就是關注學情,從學生實際出發。】

(課件呈現: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鑰匙。——鬆蘇內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歌德

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生齊讀)

師:這些句子,都是很有名的人說的。這樣的句子就叫——

生:名言警句。

師:這些句子也可以警示、啓發別人。《談禮貌》這篇課文中運用了古訓、俗語,也引用了名人名言和警句。平時我們要善於積累,積累得多了,表達的時候語言就可以豐富、精準、有說服力。

【點評:強調積累古訓、俗語、名言警句的意義。既是學習方法的引導,也爲下文課堂練筆做好了鋪墊。】

  板塊二:層層深入悟寫法

師:這篇課文讀得懂嗎?都沒有問題?——那老師來考考你們。作者寫《談禮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生:作者是希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禮貌。

生:作者是希望用禮貌化解糾紛,不會有矛盾。

師:有點不一樣,但總的意思都是說要有禮貌,或者說要講禮貌。讀讀課文第一小節,其中有一個詞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哪個詞?

生:優良傳統。

師:是的,“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要繼承這個優良傳統,要使用禮貌語言。好,把這個句子畫下來。(板書:禮貌待人。)

【點評: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總領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看一篇文章,培養學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這是學習說理性文章的一項重要訓練。】

師:默讀課文,思考:作者談禮貌是怎麼談的,用了哪些方法?同桌之間討論一下,要細緻。

(生閱讀、討論)

生:他用了對比,講禮貌會怎樣,不講禮貌又會怎麼樣。

師:哪個地方是用對比方法寫的?

生:用牛皋沒禮貌和岳飛有禮貌來對比。

師:這是在一個事例中用有禮貌的行爲和沒禮貌的行爲進行對比。有補充嗎?

生:牛皋沒禮貌,老者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了他;岳飛有禮貌,老者給他指了路。

師:這是用有禮貌、沒禮貌行爲的結果進行對比。

生:第一段,作者用古訓開門見山來點題。

師:你的回答很高級啊!

生:作者講了幾個故事。

師:這叫舉例子。舉了幾個例子?

生:三個。

師:概括一下。

生:問路,下公交車,裙子被踩。

師:下公交車裙子被踩,太長了,概括一下,兩個字!

生:被踩。

師:被踩?概括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水平的,再想想。

生:踩裙。

師:嗯,好的。第三個呢?

生:劃臉。

師:劃臉?這變成故意的了。

生:誤傷。

師:可以,範圍可以更大一點,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刮鬍子。

師:朱師傅只是給周總理刮鬍子?

生:理髮。

師:請把這三件事概要地記在書上。(生記錄,師板書:問路 踩裙 理髮)作者用了舉例的方法。還有嗎?

(生沉默)

師:認真閱讀第2、3、4自然段,看看寫這三件事,每個自然段後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需要用心閱讀才能發現。

生:每段後面都有一個總結。

師:再說一遍。

生:每段後面都有一個總結。

師:再說一遍。

生:每段後面都有一個總結。

師:這叫“重要的話說三遍”。什麼叫總結呢?

生:就是把前面故事包含的道理概括一下。

師:明白了沒有?課文不但寫了事,還把每個故事暗含的道理概括出來了。偉大的發現!請用橫線把每件事後的道理劃出來。我們一起來讀:“問路”這件事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生:(齊讀)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師:“踩裙”這件事又說明了什麼道理?

生:(齊讀)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師:“理髮”這件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生:(齊讀)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師:作者是怎麼談禮貌的呢?先說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後舉了三個例子,每個例子後面都說了一個道理。他是以事說理,前面部分是敘事,後面部分是說理。

師:好,現在來看看這三件事,思考一下,作者爲什麼要選這三件事?

【點評:此問意在引導學生思維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

生:這三件事是從不同角度寫的。

師:哪些角度?

生:第一個講如果沒有禮貌會討人嫌棄,第二個事例講禮貌可以化解糾紛,第三個事例講禮貌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師:這三件事是並列的嗎?

生:是有層次的。

師:是的,“有層次”,這個很重要。哪個層次稍微低一點?

生:問路。

師:哪個高一點?

生:踩裙。

師:哪個最高?

生:理髮。

師:三個事例,第一個問路,是我們有求於別人,要不要講禮貌?

生:要。

師:第二個事例呢?

生:我覺得是“有失於別人”,不小心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要主動道歉。

師:第三件事是什麼?別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朱師傅不小心把周總理的臉劃破,最應該講禮貌的是誰呀?

生:(齊)朱師傅。

師:他有沒有講禮貌?

生:(齊)講了。

師:哪個詞看出來呀?

生:(齊)“深感不安”。

師:但是這裏重點講的不是朱師傅,講的是——

生:(齊)周總理

師:人家把你的臉劃破了,照理可以不講禮貌,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講禮貌,而且還安慰別人。思想境界很高。

師:三件事。有求於人的時候要——

生:(齊)講禮貌。

師:有過於人的時候要——

生:(齊)講禮貌。

師:當別人有過於你的時候更要——

生:(齊)講禮貌。

師:這三件事是遞進關係。

【點評:問題層層深入,學生思考也隨之步步深入,巧妙至極!】

師:還有問題嗎?爲什麼要寫這三個例子?

(生沉默)

師:我們看,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他一開始舉的是誰的例子?

生:(齊)古代的。

師:後面的呢?

生:(齊)現代的。

師:古人要講禮貌,現代人也要講禮貌。還有什麼人要講禮貌?如,“踩裙”是誰講禮貌?

生:小孩和青年。

師:“理髮”中是誰講禮貌?

生:領導人。

師:普通人也要講禮貌,領導人也要講禮貌;小孩講禮貌,大人也要講禮貌;古代人講禮貌,現代人也要講禮貌。古人、今人;大人,小孩;平常人,領導人,人人都要講禮貌。現在明白這三件事有典型性吧?

【點評:引導學生領會選材的典型性,既是理解課文內容,也是學習表達方法。】

師: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是怎麼用這三件事來說理的。(課件呈現: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讀——

(生齊讀)

師:這是用什麼方法說理?

生:(齊)俗語。

師:引用了俗語。(板書:引用)

(課件呈現: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生齊讀)

師:這是怎麼說理的?

生:(齊)打了一個比方。

師:是的,很形象。

(課件呈現: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生齊讀)

師: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溝通了人們的心靈,二是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兩層意思用“不但……而且……”連起來了。——好,我們來總結一下。《談禮貌》這篇課文是用“敘事——說理”的方式來談的,選取三件事說了三層道理,談了講禮貌的好處。

【點評:教說理文,把重點放在“怎樣說理”上,而不是隻關注說了“什麼理”。】

  板塊三:創設情境學說理

師: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有禮貌或者沒有禮貌的事情?——老師就遇到一個,請看!

(課件呈現:一個小青年甩着幾張百元大鈔,問一個賣布娃娃的老人:“喂,瘸子,這玩意兒怎麼賣?”老人沒好氣地說:“不賣!”一個小姑娘問:“老爺爺,您的布娃娃真漂亮,請問多少錢一個?”老人遞給小姑娘一個布娃娃,笑眯眯地說:“小姑娘,不要錢!”)

師:用這個故事來談禮貌行不行?還缺點什麼呢?

生:(齊)道理。

師:對了,只用事來說理,缺乏深刻性,沒有說服力;只說理沒有事,不生動,沒有感染力。

【點評:創設情境,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談禮貌,更能引起學生的`直觀體驗和感受。】

師:現在,請你用一兩句話來議一議這件事,拿起筆來寫一寫,這件事能用來說明一個什麼理。三分鐘時間。

(學生寫話,師巡視指導。)

師:這是個極有挑戰性的任務。誰第一個來跟大家分享?

生:禮貌不能用東西來衡量。

師:東西,這裏是什麼東西?

生:金錢。

師:建議你改一下。

生:禮貌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師:很好,優秀。

生:禮貌就像鏡子,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對你怎麼樣。

師:不錯,你化用了別人的語言。但是,怎麼把這個意思說得更好呢?

生:禮貌就像一面鏡子,你善待別人,別人就會善待你。

師:剛纔那位同學,你覺得這個句子怎麼樣?

生:比我的好一些。

師:那就修改修改,這叫取長補短。

生:不管在哪裏,凡是彬彬有禮的人都會受人尊重;反之,舉止粗魯,說髒話,不懂禮貌的人,肯定遭人鄙棄。

師:你說得不錯,但這麼一大段話,我們記不住的。說道理不能說得太長,因爲一般人記性不太好。(衆笑)

生:禮貌不是錢,但比錢還要值錢。

師:記住了嗎?來,一起說一遍!

生:(齊)禮貌不是錢,但比錢還要值錢。

生:即使再有錢,也買不到“禮貌”這個無價之寶。

師:掌聲鼓勵。講道理就要這樣簡要精練。

生: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師:這位同學引用的還是這十個字。有沒有發現,自己寫的句子也不錯,但一引用古訓、俗語、名言警句,就會顯得更有水準。當然,剛纔這位同學化用名言警句也很好。——用剛纔這個事例,再加上同學們寫的道理,就能夠“談禮貌”了。給大家一分鐘時間,修改自己寫的話。(生修改)

師:有沒有新創造的句子?

生:禮到讓人贊,無禮讓人厭。

師:這是化用,不是直接引用。一變化就很高明瞭。

生:禮貌是映照你缺點的鏡子。

師:很好,用了比喻說法。

生:金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但卻買不到“禮貌”這個無價之寶。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師:掌聲鼓勵。他先說了自己的意思,再引用課文中的俗語,太好了!

【點評:反覆強調“引用”在說理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這一重要說理方法。這是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師:剛纔這都是在“紙上談兵”,這不算本事。什麼纔算本事?

生:現學現用。

師:好,考考你。小青年甩着百元大鈔,老人卻不賣給他。他肯定非常生氣。“我的錢不是錢?你爲什麼不賣給我卻送給一個小姑娘?”在這種情況下,作爲一個小學生,你該怎樣跟他談談禮貌?這個小青年姓“牛”——現在實戰,給你們五分鐘,來說服這位牛先生。

(生寫話)

師:好,假如我就是那個小青年,很沒有禮貌,你會怎樣說服我?

生:牛叔叔,您知道那個老爺爺爲什麼把布娃娃送給小女孩,卻不賣給你嗎?我給你講個故事吧。《說岳全傳》上有這麼一段:牛皋向老者問路,也像你一樣態度粗暴,最後導致他多走了200里路。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裏向老者問路,態度也跟這個小女孩一樣彬彬有禮……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希望你也能向岳飛和小女孩學習,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師:她引用了岳飛和牛皋的故事,並引用了“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有一定的說服力。合格。

生:牛大哥,你看小姑娘有禮貌,人家賣給她,還不要錢。你沒禮貌,自然不賣給你。一個人對別人不禮貌,別人就對你不滿,甚至討厭;假如你有禮貌,別人會對你滿意,甚至會對你讚賞。

師:就是說——“禮到讓人贊,無禮讓人厭。”她用了什麼方法?與小女孩做了一個比較。

生:叔叔,你這樣做,如果我是那位賣洋娃娃的老伯伯,也不會賣給你。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映照他的鏡子。希望你能像那個小姑娘一樣做個有禮貌的人。您能向那個賣洋娃娃的老伯伯道個歉嗎?

師:掌聲鼓勵。她引用了歌德的名言,再加上自己創作的,還用上了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更能讓人信服。好,有沒有不一樣的?

生:牛大哥,您好!我覺得您不講禮貌是不對的。講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應該時刻銘記於心。給你講一個《說岳全傳》裏的故事吧!牛皋向一個老者問路,態度跟你一樣惡劣。老者不僅沒有給他指路,還說他是個冒失鬼。岳飛也來到這裏問路,他先離鐙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纔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我覺得你應該向岳飛和小姑娘學習。正如俗語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師:不錯,他既引用了故事,也引用了俗語。好,統計一下,引用了投影上的俗語的同學舉手!——你們有沒有發現,當你有時候說理說不清、說不透的時候,有一個好辦法,是什麼?

生:(齊)引用。

師:是的。引用古訓、俗語、名人名言,能把道理說得更透徹更明白。下課回去後,再把你寫的修改一下。

【點評:語言學習重在實踐。在反覆練習過程中,大多學生掌握了“敘事——說理”的表達方法,語言能力得到了切實提高。】

板塊四 拓寬思路練應用

師:再讀課題。這篇課文是談禮貌的。除了談禮貌,生活中我們還可以談什麼?

生:談文明、談理財、談國學……

師:比如說,這個同學經常不做作業,我們可以跟他談什麼?

生:談勤奮、談習慣。

師:這些話題,我們可以在班裏談談,鍛鍊我們說理的能力。

【點評:學習貴在“舉一反三”。課內得法,課外運用,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爲真實本領。】

  【總評】

這堂課體現了薛老師注重培養言語智能的理念和組塊教學的方法策略,給我們帶來很多啓示。

一、確定適切的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內容不等於課文內容,需要教師自己從課文和相關資源中去尋找、發現。《談禮貌》這一類說理性文章,很容易圍繞課文內容大談禮貌對人的意義,把語文課異化成“思品課”。薛老師這節課不僅關注“說什麼理”,更關注“如何說理”,思考“爲何這樣說而不那樣說”,從中揣摩說理方法和表達規律。根據說理文的特點以及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薛老師確定了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1.學習“引用”的說理方法;2.學習“以事說理”的段落結構;3.運用“引用”和“以事說理”的方法進行說寫訓練。這幾項教學內容都指向了語文方法掌握和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適切的。

二、採用適當的教學形式

多年來,我國閱讀教學大多采用“線性結構”,以課文內容理解、分析爲主線,逐段串講,沒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導致教學高耗低效。薛老師創造性地將“線性結構”改成“板塊結構”,從根本上改變了鬆散、低效的課堂教學形態,創造了一種指向語言實踐的整合、高效的教學結構,讓閱讀教學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這堂課,薛老師設計了四個板塊:1.古訓、俗語、名言警句巧鋪墊。這一板塊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也爲後面的說寫訓練做好鋪墊;2.層層深入知寫法。這一板塊重在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以事說理”等表達方法;3.創設情境學說理。這一板塊重在遷移運用,進一步鞏固前面學到的說理方法;4.拓寬思路練說理。這一板塊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以事說理”等方法,培養說理的實戰能力。四個板塊意圖明確,內容清晰,板塊之間既有內在聯繫,又各自凸顯教學重點,實現了言語實踐中提高學生言語智能的目標。

三、根據學情開展教學

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生。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是薛老師教學成功的關鍵。薛老師認爲:教學一定要教在學生疑惑處,讓學生經歷挑戰,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他提出三個“不教”的主張:“學生已會的不需要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必教,教了學生也不會的暫不教。”他的教學總能喚起學生挑戰的慾望,讓學生一直處於躍躍欲試的學習狀態。比如:學生很容易讀懂課文三個故事的內容,但爲什麼要選這三件事,作者是怎樣用這三件事來說理的,學生卻弄不明白。薛老師拋出的問題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塊石頭,立刻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學生帶着問題潛心讀書、思考,經過一番挑戰,終於掌握了說理文的一般表達規律。“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這樣的教學,纔會使學習真正在課堂內、在學生頭腦中真實地發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