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入殮師觀後感影評1000字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導語:《入殮師》電影裏的人們對於死亡並沒有太多的恐懼,可能是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的原因。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入殮師》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入殮師觀後感影評1000字

  入殮師觀後感最新範文【1】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需要冷靜,準確,並且要懷着溫柔的感情。送別故人時的靜謐,讓所有的舉動都變得如此美麗。”——題記

曾經在王朔的小說《許爺》裏,我知曉了日本有這樣一種職業:背死屍。小說裏提到“儘管日本是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民族同樣又是個禁忌很多的東方民族。發達使他們的城市遍佈高樓,自然規律又使他們終有一死,而禁忌則使他們不允許搬運死人時使用電梯。所以,所有死在高樓的逝者都要僱人從樓梯上背下來。”而發達了的日本人自然是不會也無須去幹這背死屍的工作,但許爺——最早入行的出租車司機,由於市場的開放,收入逐漸減少,由光鮮走到落魄。加入了出國打工的隊伍,遠赴日本,爲了生計,做起背屍的行當。爲了求得一條活路,不得不攬下這種活,何況這種活路得來的報酬不少。對於《入殮師》中男主角給死人整理儀容的工作,我們又將以怎樣的角度去理解呢?

入殮師

片中男主角小林大悟本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但因自己所在的管弦樂團解散,他最終回到了家鄉。一天,報紙上的一則招聘廣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廣告上寫到“年齡不拘,保證高薪。實際勞動時間很短。旅行的家務助理。NK代理商”,他看完廣告後便欣然前往。令他感到驚奇的是,社長佐佐木連他的履歷表都沒看就決定錄取他了。他最後才明白:“旅行的家務助理”原來是指“安樂出發的家務助理”,NK便是“入殮”的縮寫NK,他心驚膽顫的接受了這份高薪的見習工作,同時也瞞着妻子美香說是找到了一份在結婚會場的工作。

從對入殮師沒有一點概念到熟稔入殮的各個環節,大悟只用了很短的一段的時間。但就是在這一段時間裏,讓他對入殮師這一行有了全新的認識。他看到了原本以爲是美女結果卻是個人妖的青年、留下年幼的女兒死去的母親、有着很多吻痕但壽終正寢的爺爺……各種各樣的離別情景折射出現實社會壓力下的那些複雜多樣人生軌跡,大悟也在一次次整理死者儀容的過程裏感受着來自人心深處的愛,他由沉重走向釋然。應該說,是對生死的理智和音樂家固有的悲憫情感讓大悟徹底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線,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份神聖工作。

影片中妻子的角色,是代表着“普遍認知”的典型形象。他妻子美香得知自己丈夫是在做“入殮師”這一行時,完全不能接受。她認爲這是一個令人羞恥的工作,所以美香極力想把丈夫拉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但大悟卻沒有答應,這個他曾經羞於出口的職業,卻儼然已成爲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這個原本平淡無奇,同時被別人認爲很羞恥的工作讓他體會到了一種超越的力量。就如他入殮時的心裏獨白一樣:“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需要冷靜,準確。並且要懷着溫柔的感情,送別故人時的靜謐,讓所有的舉動都變得如此美麗。”大悟就在這一連串嚴密的入殮環節中,體會到了作爲入殮師的意義,也似乎是在重新認識自己,發覺自己靈魂深處的愛,對於衆生的大愛。這時的他,已然不僅僅是以前那個鬱結於自己個體的小挫折裏的大悟,而是一個有了對於生命的“大悟”的心胸開闊的人,這可能正是影片本身想傳達給觀衆的價值觀。

影片承襲日本電影傳統的安靜敘事的風格,情節娓娓道來。往常的抒情電影總會以一個情感的爆發點作爲影片的高潮,然而事實是,這種模式已然俗套。因爲即使是澡堂老闆和主人公父親的死,似乎都是在我們預料當中的。影片從頭到尾都在將平靜貫徹下去,也是用這樣平實的手法講述“愛”。片中死者們的親友因爲自己與死者的情感聯繫表現出不同的愛,德高望重的父親死去,他體會到女兒們對父親的愛,慈祥的奶奶去世,他體會到子孫們對奶奶的愛,年幼的男童死去,他體會到長輩對晚輩的愛……而因爲男主角童年特殊的經歷(父親和店裏的女招待私奔,自己又離開母親到外國求學),並且當時他母親已經過世,父親還下落不明。他因再沒有機會對自己至親、至愛的人做最後的道別,而懊悔不已,可是這份工作——爲他人做道別式,似乎拯救了他的內心,讓他放下了懊悔與痛苦,去回想起曾經的幸福,珍惜現有的幸福。其間,主角們內心的變化就是情節發展的關鍵環節,導演通過抓住表情的微妙轉變訴說人心的成長蛻變。比如片子最後的情節就是這樣:當妻子春香眼看着丈夫爲澡堂老闆入殮的時候,她釋然了,雙眸閃出淚光,嘴角也露出一絲微笑。她覺得“入殮師”並不是她原本所想象的那種卑微的職業,從她感動並略帶幾分敬意的表情我們可以看出,她終於跟丈夫在“入殮師”這個詞上有了情感的交集。所以,當她跟搬運大悟父親屍體的工人解釋大悟的職業時,她並沒有猶豫。

情節的巧妙,表達的精準固然重要,但就此片而言,不得不提的神來之筆則是久石讓大提琴曲的配合,這爲影片的超脫感加分不少。久石讓是日本當代著名作曲家、配樂大師,他的許多作品都和電影有關。他決不重複的創作態度使得他的音樂不拘一格,充滿各式各樣的元素,成就了許多經典之作。他的音樂包容寬廣,不乏人文關懷。他爲此片作的曲子——《Memory》,記憶,深沉中帶着溫存,給人一種心靈撫慰。雖然片中都是死亡,但每份死亡背後都帶着深沉的回憶。在情節發展時配上這樣的大提琴曲,其平和的旋律和低沉的音色塑造了略帶哀傷卻明澈的氛圍,這也爲情感的表達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片末,我們看到男主角在綠色的海邊原野背景下,感受入殮師這份工作帶給他情感上的衝擊,回憶起自己與家人的點點滴滴,回憶起小時候給過他“石頭信”的父親,耳邊響起大提琴聲,風,海水,草地好像都變得更溫柔,在這份安靜中,音樂像是主人公內心的獨白,再傳達一種開闊的心境,平靜的力量。

雖然《入殮師》的情節是以平靜溫和的畫面呈現出來的,但不可否認,就是有這樣一種電影,無需華麗的外殼,只需安靜的敘事就足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佩服導演瀧田洋二郎有這樣的功力,因爲像《入殮師》這樣的電影,如果太用力,會拍的很煽情,如果火候不夠,就不會有超脫的深度了。電影可能和文學有着一樣的追求——樸素是至高境界。如果這種樸素能一直延續下去,可能會涌現更多關注靈魂的作品。我想,專注於精神層面的作品會給予人更多養分。

  入殮師觀後感最新範文【2】

《入殮師》在影迷中的口碑不錯,據說當年很多有志青年都去做入殮師了,真假就不知道了。

《入殮師》電影影評:對於死亡並沒有太多的恐懼

電影裏的人們對於死亡並沒有太多的恐懼,可能是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的原因。對死者的入殮過程也成爲一個極其精細、一絲不苟的儀式。這讓我想起了美劇《CSI拉斯維加斯》某一集,這部劇集裏面每一集都在和死人打交道,其中不乏重口味的鏡頭。對其中有一段印象尤爲深刻。鑑證科的帶頭大哥格瑞森在太平間裏檢查一具女屍,皮膚白淨,身材極好。一兩分鐘的鏡頭,沒有出現一點露點,反而燈光和音樂都非常輕柔,讓人感覺他檢查的不是一具屍體,而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藝術品。請相信這絕不是一種變態,而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這部電影第一個給我一堂課普課程,陰森和晦氣其實在電影裏面絲毫沒有。知道了日本的喪葬文化,進而從中窺視到日本人對於生命的一些看法和做法。其實影片既不凝重,也不深刻,除了題材是入殮,完全就是一部日本的小清新生活電影。

《入殮師》電影影評:對於死亡並沒有太多的恐懼

影片裏的人們經歷着各式各樣若即若離的感情。影片的最後,很日本的小清新電影一樣。這些匯聚到一起:一個很受人尊重的老太太過世,有誤解、有隱瞞、有分歧的人們因此走到一起。每個人都發現,原來人的生命中可以有這麼多的身份,大家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沒想到有朝一日這些角色相遇的時候,自己的角色是可以改變的也是不得不改變的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兩條線:死別、生離。不知道作者在創作這部電影的時候,《入殮師》給了相似的感覺。有沒有聽說過中國“生離死別”這個成語,但世界上找不到更精練、更恰當的詞語來論述這部電影了男主角的工作就是爲死別服務,而自己的身上正經歷着生離。

《入殮師》電影影評:對於死亡並沒有太多的恐懼

越是大牌的導演,中國的近幾年的大多數電影恰恰相反:越是厚重的歷史、越是深邃的主題就越裝B,而《入殮師》這個題材頂多算個小題材。

包括出世、包括愛情、包括恩仇,這是影片很想告訴觀衆的一點—生命就是一系列偶然的交集。也包括死亡。

覺得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傑出的電影,平心而論。甚至覺得影迷們給的評價有些過高了但我仍然要給電影打個85分,因爲電影的坦然、真誠。

看過的日本電影大都如此。不管影片自身優秀與否,其實不只僅這一部電影。通過電影,都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種真誠,能讓你感受到創作者的內心。即便是裝B題材的電影,例如去年團購來的《熱血高校》系列,也是編劇導演用極爲真誠、認真和用心告訴你什麼是裝B而非他自己裝B

  入殮師觀後感最新範文【3】

日本電影從來不缺乏中國觀衆,但如果問及他們對電影的觀後感,他們的回答往往與電影的主題南轅北轍。即便將其解釋爲“豐富了作者的思想”,但認真品味後仍會發現他們離題太遠。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本人以爲責任首先在中國的影評人,他們對日本電影的評介不夠或出現偏差。作爲觀衆思想的引導者,影評人處於航標燈位置,保持燈塔高度,增強燈光強度,這樣才能起到打破黑暗,引領觀衆走上正確方向的作用,但現實令人遺憾。不少中國的日本電影影評人,他們或許是對中國電影外行而轉行到外國電影、日本電影。他們既不瞭解日本的社會、歷史、文化、日本人的思維習慣等,更不瞭解結果於這種土壤中的精神產品-電影,似茶葉品評師去鑑定香水,不出錯纔怪。比如對日本電影《入殮師》的評介,有中國觀衆結合自己親人從死亡到進殯儀館、火葬場的親身經歷,把日本電影《入殮師》作爲比對的對象,進而得出日本人尊重死者,而中國人粗暴對待故人的結論。這種將中國現實生活中的`經歷與日本虛構的電影進行對比,接着就輕易下結論的方式、方法,既無助於提升日本人的道德水準以及中國觀衆對日本電影的欣賞水平,同時也侮辱了日本電影導演的智慧。日本導演絕不會拍攝一部單純讚美、詠歎殯葬行業的巨片。日本導演的深刻與中國觀衆對現實的憤怒之間存在雲壤之別,日本導演如果知道中國觀衆如此解讀一定會拭淚痛哭,而這種巨大偏差也正是中國觀衆誤解讀的典型事例。

本人是這樣理解這部電影的。

故事梗概

序幕

狂風暴雪中,一對工作搭檔坐在汽車上,主人公自述從東京回到山形縣兩個月。接着鏡頭轉換,晴朗天空下出現了一棟孤零零的房子,屋外放置的花圈顯示這裏正在舉行喪禮,專程開車趕到的兩個人是進行遺體處理的“入殮師”。

電影正式開始。

序幕時的“入殮師”現作爲一個大型樂隊的大提琴演奏員出場,樂團中的所有成員都在十分投入地演奏,舞臺上全神貫注的樂隊成員與觀衆席上稀少的觀衆不成比例,特寫鏡頭下的一名聽衆愁眉苦臉。

演奏結束後,他被介紹是樂團的老闆,老闆對所有人艱難地吐出了兩個字:“解散”。所有人都瞬間失業,各自匆忙離開了現場。

大提琴師回家一個人對着自己的大提琴發呆,這時女主角-妻子出場,她興高采烈地告訴他,有人送來了今早剛釣回的章魚。得知丈夫突然失業,妻子儘管難過,但仍想通過下廚房做頓美食沖淡悲傷氣氛(1)[1],這時意外發生了,章魚還是活的,掉在地板上仍在蠕動。夫妻倆決定將章魚“放生”。可章魚入水後反而死了。

章魚的生死似乎在提醒男主角:離開了適合生存的環境就要死亡,男主角決定返回故鄉-山形縣。

小夫妻倆回到家鄉山形縣,夫妻倆開始了溫馨的晚餐(2)。

次日男主角“按圖索驥”去找工作。

這時社長回來了,男主角鄭重其事地將履歷書遞交給了社長,而社長連看都沒看就丟棄在沙發旁,接着問“能否長期幹?”當得到“可以”的回答後,社長立刻說“錄用了,然後就對女職員下令去印名片。一方急着問工作內容;另一方卻用“待遇”來吸引求職者。

除了廣告上的“NK”是“納棺”縮寫這一工作內容社長解釋說是“印錯了”之外,其餘廣告上所說的都兌現了。月收入五十萬。正當男主角猶豫之時,社長已將當日的工資塞給了他,男主角推辭,社長說了句今後多次使用的口頭禪:“別當回事”。

男主角在回家途中買回了妻子喜歡吃的高價牛肉。

妻子說晚餐是牛肉火鍋(3)

第一次工作是裝扮死者,拍攝“入殮”的教學片。

第一次接觸真正的遺體是爲一個死去兩週的老太太收屍,回家路上高中生指他爲“臭源”,他去澡堂拼命洗。回家出現異常舉動,深夜獨自一人拉琴。

早晨,男主角一人獨自來到河邊。他在這裏看到了逆流而上的大馬哈魚[2],浴室看門人從身邊走過,鼓勵大馬哈魚“加油”、“加油”。男主角自言自語道:“拼命往上游奔也無法免除一死。明知這一結果,爲何還要拼命呢?!(“往上游走”的另外一個含義是:在社會上獲取更高地位)浴室看門人迴應:“這就是自然規律”。這時社長出現在橋上,他從車裏高聲呼喚道:“跟我一起去吃飯吧,這是社長命令。”“一起去找飯吃”是“一起去幹活”的隱語。社長從駕駛席換到助手席,等男主角上車去“吃飯”。

他們倆因爲遲到五分鐘而遭到死者家屬的呵斥,對方罵他們“你們不就是靠吃死人飯的嗎?”

這次是爲一箇中年女子送終(二)(5)。

當晚夫妻倆一起去澡堂洗澡,從澡堂出來後兩人約定一起去一間酒吧,而這間酒吧就是自己家。兩人輕鬆地對話,男主角談起自己的父親、母親以及喜愛的唱片。

當晚男主角再次深夜外出工作。次日早晨在公司,公司女職員說她來自帶廣[3],與男友私奔時將孩子拋棄,後漂流到當地在酒吧間當陪酒女,因酒吧間老闆娘去世而認識了“NK代理店”的社長,一切表明她與社長關係非同一般。

大悟誇讚她泡的茶“很好喝”。

當天下班後再次偶遇老同學,老同學的態度與上次見面時截然不同,他呵斥男主角不找個正經工作幹。回家後也因妻子知道了他的工作內容而遭到斥責,妻子回了孃家。

男主角繼續從事他的工作。

在爲一個年輕女孩“入殮”時,因被罵“入殮師”工作是贖罪,男主角崩潰了,他下定決心要辭職。女職員要他本人親自向社長提出。

在社長的房間,社長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使男主角回心轉意。

鏡頭回到序幕時,接受了變性手術的死者死於自殺(五),而他之所以如此實際上也是爲了生存。

男主角終於“大徹大悟”,他徹底領悟所有人乾的一切都是爲了吃飯、生存。

聖誕晚餐吃炸雞(6),社長提議男主角演奏一曲。

當初靠拉大提琴“吃飯”的男主角如今靠當入殮師“吃飯”,大提琴成爲“業餘愛好”,此時他拉琴爲大家“佐餐”。

此後拉琴與爲逝者化妝的鏡頭多次交替出現,第六次是爲一個老太太;第七次是爲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孩子。冬去春來,男主角狼吞虎嚥地吃着法式麪包(7)、日本壽司(8)。第八次是爲一個老頭化妝,接着九個、十個,都是瞬間用鏡頭帶過。

某日男主角提着飯盒(9)回家,意外地發現妻子竟然主動地回來了,妻子告知自己已經懷孕。

妻子再次勸丈夫改行,這時又來了一個電話。丈夫再次外出“幹活”。

男主角經歷了“入殮”人生中的又一個高潮。

他趕去澡堂爲老闆娘化妝。更令人驚訝的是:澡堂看門老頭竟然是個焚屍工,下日本象棋是他的“業餘愛好”。

男主角的下一個“活”,竟然是爲三十年音訊全無的父親“入殮”。

兒子用嫺熟的手法,讓父親安詳、莊重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