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辭賦精選

《捕蛇者說》的課後練習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導語:柳宗元所處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轉折時期。公元755年安祿山之亂後,中央政權與藩鎮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對人民加重賦稅。

《捕蛇者說》的課後練習

  【篇一】《捕蛇者說》的課後練習

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爲餌,可以已大風、攣?、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爲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爲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餓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記述蔣氏祖孫三代的遭遇,發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文中寫蔣氏的自述,始終採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以他“捕蛇獨存”和鄉鄰“___________”相對比;以他“_______________ ”和鄉鄰的“雞狗不得寧”相對比;以他的“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____________ ”相對比;以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鄉鄰的“先死”說明捕蛇的不幸。

4、文段從哪三個方面寫出了永州之蛇的“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麼?(用文段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試分析“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記述蔣氏祖孫三代的遭遇,發出了“苛政猛於虎”的感慨。

3、文中寫蔣氏的自述,始終採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以他“捕蛇獨存”和鄉鄰“非死即徙爾”相對比;以他“弛然而臥 ”和鄉鄰的“雞狗不得寧”相對比;以他的“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相對比;以他的“幾死者數 ”和鄉鄰的“先死”說明捕蛇的不幸。

4、文段從哪三個方面寫出了永州之蛇的“異”?

一,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二,以齧人,無御之者。三,然得而腊之以爲餌,可以已大風、攣?、瘻癘,去死肌,殺三蟲.

5、文中提到的“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麼?(用文段原文回答)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6、試分析“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與後文:“苛政猛於虎也!”相呼應,暗示永之人不堪爲田賦所累,儘管像捕蛇這樣危險的差事,也爭着去做。

  【篇二】《捕蛇者說》的課後練習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君將哀而生之乎 ( 使……活下去)

(2)又安敢毒耶( ▲ 怨恨 ▲ )

(3)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 ( 兩次、兩頓 )

(4)備水旱 ( 防備 )

14.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1)向吾不爲斯役,則久已病矣!

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事,那麼我早就困苦不堪了.

(2)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國家即使有高大的城牆,深險的.護城河,嚴厲的法令,殘酷的刑罰,還是不能禁止他們.

15.甲乙兩文都封建社會的官員針對當時社會現狀寫的文章,他們的寫作目的各是什麼?他們的寫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

甲文: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可用自己的話回答)

乙文:希望統治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

相似處:希望統治者能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維護國家統治.

16.仔細閱讀乙文,談談乙文的作者如何使當時的統治者接受自己的觀點的?(2分)

作者從反面指出其危害:認爲百姓生活貧困是由於不富足,不富足是由於不務農,不從事農業就不能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不能定居就會離開鄉土,輕視家園.(即百姓不能安居樂業.)(1分);當百姓飢寒交迫時,就顧不上廉恥了,什麼事都會幹.(即百姓不能遵紀守法) (1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