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文言文《捕蛇者說》公開課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各位老師大家好。歡迎大家和我一起分享探討語文學習的快樂。

文言文《捕蛇者說》公開課說課稿

今天我要說的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說》。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法,說教法,說教學過程,說評價與反思等五方面展開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官永州司馬時,寫的一篇揭露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罪行的文言文。它編選在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和這一單元的前3篇文言文一樣筆鋒犀利又富有文采,都是通過記一件事來寄託深刻的道理,或諷喻某種現象。編者意在讓學生透過簡單的故事情節,發現所包含的哲理,進而引發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體現了新課程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健全學生良好個性和人格的思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7-9年級)要求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因此本課教學中,第一、二課時應引導學生讀懂原文,掌握課文中常用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第三課時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思想和寫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2.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古文的方法,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詞彙。我的學生主要來自城區,每學期按要求制訂讀書計劃,會利用網絡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喜歡提出生活學習中感興趣的問題來共同討論,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初步的評價。

3.根據學情和教材特點,在第3課時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運用對比、襯托,突出中心的手法,把握"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主題。

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朗讀-質疑-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以讀爲主軸:誦讀 疑讀 議讀 品讀,讀懂古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識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理解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從而增強對新社會的熱愛。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突破:本次教學中的重點: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的運用,及把握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主題。但是作者與我們年代相隔甚遠,又因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以語言表達含蓄委婉,而又寓意深刻,這是難點,預設通過領會人物精彩的提問,來理解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可以較好的突破教學難點。

  二、學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能爲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將讓學生運用自主閱讀,質疑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音樂情境中愉悅的誦讀,在問題情境中質疑探究的讀,藉助多媒體課件,鏈接生活,對比現實,議一議,讀一讀,在自主合作的賞析活動中,饒有興味的品一品,讀一讀,圍繞"讀懂古文",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三、教法設想

早在兩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曾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認爲,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按照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以多媒體的影、音、畫,各種功能,開發學生的智能,以精心設計導語,設置問題情境,鏈接課堂與生活,以聽、說、讀、寫等方法來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閱讀體驗與問題探究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我準備採用:誦讀法、疑讀法和議讀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

爲了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提高課堂效率,我設置了以下教學步驟:1。設置情境,導入新課2。質疑探究,研習新課3。拓展遷移對比現實4。細細回味,再讀經典。5.總結歸納,整理板書。這五個環節立足文本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課內到課外,由課堂到生活,促進學生科學人文精神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而"交往式""開放式"的課堂組織形式,也將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一)設置情境,朗讀導入 (約5分鐘)

上課伊始,我拓展學習空間,播放一段古箏曲,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學情境。並在古香古色的音韻中誦讀,利用聽覺效果激發學生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從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師配樂範讀、學生分組朗讀,選擇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學生點評。利用師生互動品讀課文這一環節引領學生再過美讀關。古典音樂響起,那看似哀而不傷的旋律,誘發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習興趣,美讀吟詠之間,彷彿催人淚下的悲苦農民就在跟前。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和孜孜以求的心理很快進入學習情境中。

(二)研習內容 (約25分鐘)

1、兩個精彩的提問

我根據"課情"、"學情"因勢利導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啓發性的思考題柳宗元被貶爲永州司馬,有了更多與老百姓接觸的機會,並且能及時用筆記錄。正如今天的記者一樣。我利用已學過的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進行操練:假如你是記者,有幸路遇蔣氏,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指導學生根據投影提示完成"採訪記錄本",這既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又爲評價文中精彩的提問奠定基礎。再引導學生分別從原文找出:圍繞"捕蛇"這個話題,作者兩個怎樣的精彩的提問,激發蔣氏大哭道出心聲?與自己的提問比較,評價。這種設計一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二體現了: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程度好的學生可以較快的貼近課文主旨來提問,而程度差點的學生也可以從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來,如爲什麼不專門養殖毒蛇?等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存在鮮明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但是都是有着一種生命的創造衝動,教師應該呵護、關懷、喚醒並張揚這種生命衝動意識,支持學生去追尋自我、張揚個性,實現自我充分、全面的發展。而不至於在課堂上就否定了他們閃光的智慧。文章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2、三處絕妙的對比 :

可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而問題是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此時我投石擊浪有人就說"蔣氏靠捕蛇可以不受賦斂之毒,過得比鄉鄰快樂",文中連蔣氏自己也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蔣氏真的快樂嗎?我抓住意見分歧的契機與初三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將學生分爲真樂派和假樂派,兩大陣營。激發學生從文中找出依據進行辯論。並用投影展示這些辯論理由蔣氏自訴與鄉鄰的對比的三處語句:

永之人爭奔走 蛇巨毒、藥效高 當其租入

一、生存情況 對比一

斯役不幸

二、生活狀況 對比二

復吾賦不幸更甚

三、冒險次數 對比三

初三學生在辯論能力和判斷能力上,較之低年級已有提高,待雙方的脣槍舌戰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我相機誘導:是捕蛇者值的鄉鄰羨慕,還是封建時代農民苦不堪言的血淚控訴?真理越辯越明.學生比較容易的就歸納出文章主題: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樣的探究,沒有限制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學生均能暢所欲言,爲自己所持的觀點尋找理由,從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文本"。以投影出示對比語句節省板書時間,形象直觀地看出對比襯托手法,對於突出主題的作用。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1.

3、一個深刻的主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爲三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爲了讓學生在一番熱烈的討論後平息下來又順利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我請一學生講述課後附文《禮記﹒檀弓》中的故事,再找出與《捕蛇者說》主旨上的聯繫。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爲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舉多得。由孔子"苛政猛於虎"演變爲柳宗元"賦斂毒於蛇",說明:苛政害民,從來如此。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以及思想上的侷限性,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過渡)詩人謫居永州期間有一首著名的《江雪》,以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何時農民不再受苛政之苦,何時纔會有他筆下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我在悠揚的古樂中播放出這幅寒江雪釣圖引發學生思考.

(三)遷移訓練(約7分鐘)

一行文字赫然映入學生眼簾:"永州異蛇賣出3個億,新捕蛇者改寫捕蛇者說"。我請各小組推出的代表,以記者的身份展出:如今永州的新捕蛇者養蛇,賣蛇帶來巨大利潤的圖片資料及文字資料。並充當解說員,在臺上進行解說。這些資料是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課外上網搜索,獲得後篩選,整合的。解說詞是學生自己動手寫的,說,寫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提高。新大綱在第三部分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明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提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新課標要求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同學們通過對比古今社會,農村,農民,談感悟。平等對話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成果展示之中,更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這個教學環節中程度不一的學生,在各小組討論後都能夠圍繞熱愛新農村,熱愛新社會暢所欲言,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形成。也是讓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正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爲"知識的課堂之所以需要向生活世界迴歸,就在於生活是學生智慧生成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的啓迪,學生也就失去了可貴的靈氣。"

(四)品味經典(約5分鐘)

合理鏈接生活固然會讓語文課堂更精彩,但我們最後還是要回歸文本,讓學生立足於文本,直面文本,現在讓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再配樂朗讀,此時不限制形式,讓學生沉醉於與古人的思想交流,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進行生動朗讀,學生目視其文,耳聞其音,心悟其情,意會其理,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感覺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細細品味經典,我想,他們一定會有更深的感悟。

(五)板書設計(約3分鐘)

總結全文,回望課堂。師生共同討論,逐步得出板書。

數字化的歸納,提綱挈領,加深記憶和理解便於及時複習鞏固。板書背景中,創造性的將"蛇"字的尾部拖長勾住了一個銅錢的眼,形象直觀的體現蛇毒與金錢利益掛鉤,表現文章"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主題。至此本課的教學任務圓滿完成.

 五、教學評價與反思

1、精彩之處

1) 在本次教學實踐中,各環節滲透古文最本質的教法:讀。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在讀中有所創造。

2)圖文並茂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爲主的接受方式,變爲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的語文活動。生動活潑,事半功倍。如在教學重點:通過三張板書,投影展示蔣氏自訴與鄉鄰的生活情況、生存狀況、冒險次數的對比,突出中心,直觀形象。

3)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打破課堂與生活的界限,課外收集資料的展示給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與信心,初步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再次強化了本次教學重點,又使其感悟自身與世界的存在,獲得對生活與生命的體驗,爲創造新生活,打好精神底子。

4)本堂課節奏張馳有度,既有舒緩的朗讀,又有激烈的討論,既有充足的思考餘地,大膽的自我表現也有中肯善意的評價,課堂你來我往,師生共同創造美,感受美。

2、需改進之處

1)研習內容環節指導學生以記者身份對蔣氏提問,因爲時代的距離,估計有些學生的發問不能扣住中心思想,甚至超出教學範圍,比如學生會問:爲什麼農民們不專門養殖毒蛇?此時應注意有效的引導學生:封建時代的社會制度不可能給農民這樣寬鬆的環境來養蛇,蛇因巨毒藥性而抵賦稅是以生命爲代價的,但要肯定學生善於想象,敢於創新的精神。

2)本堂課有許多環節答案,都是由學生歸納總結出的,所以評價學生答案時,既要尊重學生個性,又要給予客觀真實的讚賞,激發學生上進心,藝術化的引領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六、結語

最後爲了達到"半畝方塘一鑑天,雲影天光共徘徊"的理想境界。願我們都以開放、靈活的學習方式,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涌動生命的活力,讓生命之花盡情綻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