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說明的方法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語文說明的方法1

語文說明的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將比作,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作比較: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語文說明的方法2

⑴一切用漢字“寫”成的讀物,都稱爲漢字讀物。它時包括古今,地涵蓋中外,型不分集散,體無論科藝,言不別文白……漢文讀物既具有一般讀物的基本性質,又有其獨具的特質。

⑵漢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傳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漢字讀物有着悠遠的歷史源流。自甲骨文以來,漢文字體雖幾經變易,都沒有使文字出現斷代情況,更沒有產生新的文字系統。正因如此,才使歷代典籍得以流傳並保留至今。今天的漢文字讀者依然能讀得到並大部分讀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這在世界歷史上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

⑶漢文讀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負載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對很高。同拼音文字讀物相比,漢文讀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簡約性。相同內容的一篇文章,漢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書要比漢文的書厚許多。在聯合國使用的五種工作文字文件中,漢文讀物總是最薄的一種。有學者認爲,在語義信息量相當的條件下,一個漢字字符所含的語義信息相當於3.7個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漢文讀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使讀解形象生動,意趣盎然。漢字本身就富於聯想性。漢字由象形開端,終於大部分演變成會意,佔漢字90%的形聲字,不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聲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會意是漢字聯想的兩扇大門。漢文的詞語也往往引起讀者的聯想。漢語中不少詞彙、成語、典故本身就是前人運用比喻、比擬、借代、誇張、摹狀等形象思維創造的言語成果,當讀者讀到這些詞時,就不是僅僅對字面義的直接攝入,而自然會從更廣遠的詞語義域展開聯想。例如,“螢雪”一詞是刻苦讀書的意思,但它立即會使人聯想到晉代車胤以螢火蟲的微光照書夜讀和孫康映着雪光讀書的情景。這樣的聯想無疑會加大思維的廣闊度和讀解的深刻度。

⑸漢文讀物在形式上具有審美特點。首先,漢字形體的圖像性先天具有一種審美基因,加之書寫工具的不同,筆墨運用的變化,佈局結構的安排等,使字體顯得千姿百態,神采飛揚,氣韻生動。其次,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短語、句子,如果結構類型相同,字數相等,位置一致,就會形成平行、整齊的句式結構,看上去悅目,使人產生一種句式均齊的美感。再次,漢語音節樂感很強。如果利用押韻、疊音、雙聲、疊韻、反覆、迴文等手段,讓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在語流中有節律地重複再現,在聽感上就會形成一唱三嘆,迴環婉轉的音樂美。漢文讀物語言的音律美,爲誦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⑹漢文讀物內涵淵深,外延博大,縱貫古今,深入人心,薰陶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

⒈通讀全文,概括漢文讀物的特質。

(1) (2)

(3) (4)

⒉第⑶段劃線句子運用了 和 的說明方法,要說明的是 。

⒊第⑶段劃線句中加點的“在語義信息量相當的條件下”能否刪去?爲什麼?

⒋請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第⑷段劃線句子所舉的例子,並說說舉這個例子有什麼表達作用。

⒌“螢雪”一詞能使人產生聯想,請你再寫出一個詞語,並簡述由此聯想到的情景。

【解析與點撥】:

第1題考查對信息的捕捉、篩選、概括能力。答案要點是:悠遠性、簡約性、聯想性、審美性。

第2題考查對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用圖表等,要能夠正確理解和辨析。說明方法的運用是爲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服務的,答題時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它具體說明了什麼,表達了什麼。答案是:作比較、列數字,漢文讀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簡約性。

第3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說明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準確性,所謂準確,就是符合客觀實際。如何理解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呢?語言準確主要體現在表示程度、範圍、依據、估計等修飾限制性詞語的恰當使用上,例如,《中國石拱橋》中說:“《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裏的“大約”、“可能”表示估計,說得不肯定但很準確。因爲這是根據目前手頭現有的資料寫成的,這樣說留有餘地,不把話說絕對,更符合客觀實際。這道題的答案是:不能,“語義信息量相當”是兩種字符語義信息量作比較的前提(限制條件),如果刪去,就無從比較了。

第4題考查語言概括能力和對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要與說明對象的特徵相聯繫,還要考慮說明的效果,如準確、清楚、生動、形象、具體等。答題時要根據具體語境來分析。答案是:“螢雪”一詞會使人聯想到車胤和孫康讀書的情景,形象具體地說明了漢文的詞語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加大思維的廣闊度和讀解的深刻度。

第5題考查語言積累和聯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彈琴遇到鍾子期,兩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例1的第1、3題,例2的第2、4題都是有關說明方法的題目;例2中的第3題是關於說明文語言的題目。不管是說明方法還是說明文語言,都是從文章的技法角度來考查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語文說明的方法3

做說明文閱讀題時是最讓人頭痛的了,下面有幾種方法幫助解決說明文閱讀題。

閱讀說明文應該抓住以下方面。

(一).理解說明內容,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理解文章內容是指明確說明的對象和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閱讀說明文,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徵,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整體閱讀,理解說明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

(1)局部分析,綜合概括。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組材和選材,段落層次的意義和聯繫,從而綜合歸納出說明事物的特徵,如(中國

石拱橋)一文列舉了中國石拱橋中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趙州橋和盧溝橋。我們在分析這兩個例子時,不難發現這兩座橋雖有不同之處,但卻都

具有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的共同特點,因此可以綜合概括出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2)抓住關鍵語句。許多說明文在說明事物時,會明確交待對象的特徵,以便於讀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們要學會抓住這些關鍵性語句,從而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例如(蘇州園林)一文,一開始就明確交待了蘇州園林的特徵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抓住了這個關鍵語句,就把握了說明對象的特徵了。

總結:其實做說明文時,把握說明對象,抓住關鍵句,綜合概括是重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