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齊桓公老馬識途原文及譯文

本文已影響 2.5W人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總會看到不少的文言文故事,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齊桓公老馬識途原文及譯文,希望大家喜歡。

齊桓公老馬識途原文及譯文

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註釋:

(1)管仲、隰朋:都爲齊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聖賢之人。

(2)伐:進攻。

(3)孤竹:諸侯國,指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

(4)反:通“返”,返回。

(5)遂:終於,最終。

(6)陽:山之南,水之北。

(7)陰:山之北,水之南。

(8)蟻壤,螞蟻掘巢時運出地面的封土。

(9)仞:古代計量單位,七八尺爲一仞。

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着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裏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藉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聖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簡析:

文章選自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爲先導。他們不被現實所侷限,不被名利而矇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新鄭(今屬河南)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並且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爲一體,爲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韓非著有《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文章,後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