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上冊《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四年級上冊《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四年級上冊《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情感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能力目標: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秋色和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

嘗試用本節學到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試着自學一首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有關《楓橋夜泊》的圖片、學生課前預習本節古詩。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唐代著名詩人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時,被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 了,讓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於是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七言絕句。自從張繼的《楓橋夜泊》問世後,寒 山寺因此就名揚天下,成爲千古的旅遊勝,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 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有什麼問題,朗讀後可提出來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糾正讀音)

3、理解課題:

(1)教師:楓橋在哪裏?

(2)理解題目。

“楓橋”交代了什麼?(地點)夜:夜晚;泊:停泊;楓橋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教師板畫“楓橋” 楓橋:在今江蘇蘇州西部的一座橋。②。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 。)“泊”的是哪隻船呀?(教師板畫“客船”)爲什麼說是“客船”呢?這個“夜”點明瞭什麼?(貼卡片“泊”)

(3)齊讀古詩一二句,想想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同學說老師板書,並解釋詩中的名詞的意思, (愁眠:懷着旅愁,似睡非睡。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今蘇州西楓橋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詩僧寒山曾住這裏而得名。夜半鐘聲: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鐘聲音。)

(4)再叫同學們上來試着解釋一兩句的意思,老師再講解。(“月落烏啼霜滿天”,這是詩人夜泊時所見,點明瞭時間是深夜,季節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靜之中,偶有烏鴉啼叫劃破夜空,反而使周圍的氣氛顯得更加寧謐深沉。詩人通過這些景物,要表達怎樣的情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讀書,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初步想像古詩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人的“愁”。)

(5)第三句: 朗讀訓練 :學習第三、四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寒山寺”,貼“寺”“鍾”)寺裏還傳來了什麼?(解釋句中一些名詞(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聽,鐘聲怎樣?(傳得很遠,傳到了客船上詩人的耳朵裏)這就是第四句詩 ——夜半鐘聲到客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生(分組討論後進行回答)

(③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等等)老師再解釋這兩句詩的意思。

最後和同學們一起欣賞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着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麼淒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並繪出了一幅悽清的秋夜羈旅圖。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後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着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恆和寂寞,產生出有關人生和歷史的無際遐想。這種動靜結合的意境創造,最爲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的韻味。

 三、出示問題,引發思考

1、詩人到底因爲什麼而愁呢?提問(首先,結合詩文,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漂泊 在外、四處奔波的寂寞之愁、思鄉之愁 。

2、然後,介紹作者,( 張繼[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懿孫, 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與皇甫冉交,情逾昆襄州(州治在今湖北 省襄陽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肅宗至德初前後在弟。天寶十二年,(公 元七五三年)登進士。嘗佐鎮戎軍幕府,又爲鹽鐵判官。大曆末,入內爲檢 校祠部員外郎。又分掌財賦於洪州。後來夫婦俱歿於其地。繼詩以楓橋夜泊 一首最著名,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補充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過詩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覺到詩人的“愁”? (再讀詩文,引導學生想像古詩畫面,感受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表現出來的深深的“愁”。在本環節的教學中,要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見解。)

4、利用音樂、畫面,創設清冷、悽美的意境,教師述說詩文大意

 四、出示圖片,幫助理解

引導學生看圖片,(出示楓橋夜泊圖片)說說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1、詩寫景的目的是爲了抒情,那麼從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會抒發了什麼思想感情?(分組討論)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五、總結全詩,體會感悟

1、這幅畫在你眼裏是這樣的美麗,但是,它在詩人的眼裏卻不是這樣的,這和詩人當時的心情有關。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呢?詩中的哪個字寫出了這種心情?(貼出“愁”)

2、讓我們成爲詩人,坐上小船,回到那個秋夜吧

3、教師描述: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寒 冷,你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你感到孤 獨,使你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你的.客船上

4、讓我們用滿腔的情,來吟誦這首名傳千古的詩吧。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爲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爲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六、開闊視野,延伸拓展

鮮爲人知的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再泊》 唐代詩人張繼留下的詩並不多,但一首《楓橋夜泊》伴隨蘇州城,伴隨寒山寺流傳千年。張繼重遊寒山寺時,又寫了一首《楓橋再泊》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詩文是: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嘗聽半夜鍾”。請同學們用本節學到的分析詩歌的方法嘗試着自己鑑賞這首詩,下節課把你不理解的詩句、詞語提出來,大家一起分析解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