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語文上冊《楓橋夜泊》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教學要求:

四年級語文上冊《楓橋夜泊》教案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3、領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和表達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解題:

2、(圖片)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躁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一首詩讓張繼名垂千古,世界聞名。

3、展示書畫,歌“楓橋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傳!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古詩,品讀“入境”。

1、讀準字音,你讀出什麼感受?

(淒涼……)

2、師範讀,生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3、這首詩寫了些什麼景物?(生答)

1)學習第一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教師相機板畫“月”“霜”“烏”,貼出卡片“霜”和“啼”)“霜滿天”是什麼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品讀這兩句詩霜滿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覺),彷彿看到了什麼?(寒冷、孤獨)把這句詩的意思講一講。

4、學習第二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江楓”“漁火”)江邊的楓樹怎麼樣?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麼感覺(孤單、寂寞)

5、江楓“對”?——面對,相伴。“對”是什麼意思?此時,誰與誰對?誰和誰相伴?江風和漁火相伴。張繼有人相伴嗎?體會了張繼什麼心情?(寂寞)

6、“眠”——睡了?誰“眠”?江楓、漁火、船家、周圍的一切都睡了。詩人怎麼樣?(難以入眠)

樹睡了

橋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張繼醒着

夜愈深,愈難眠

原來,作者是對愁難眠啊!生誦讀教師改寫的詩句

7、後半句

1)“客”思鄉 寂寞

鐘聲響起(課件)講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啓發學生體會作者的想法和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聯想(體會寂寞愁苦)。

2)詩人在想什麼?

你能用語言表達作者的這種憂傷呢?不能,只能來讀!

  三、讀整首詩,誦讀悟情。

1、看畫面入情入境,將情融入古詩朗讀中。

2、讀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

3、張繼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情景?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1)邊吟詩句,邊想象畫面。

2)師引讀:

一千兩百年前的一天.殿試揭曉的黃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沒有他張繼的名字。他羞愧沮喪.本來預期的結果不是這樣的。雖經十年寒窗苦讀,可瓊林宴上卻沒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時至深夜,泊船楓橋.不能成眠的他。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張繼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

月亮緩緩下墜——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悽慘

天氣寒冷,周圍佈滿了霜氣——(一句)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二句)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三、四句)

沒有父母的關懷,沒有孩子的歡笑,有的只是--讀古詩

沒有家鄉的山水,沒有熟悉的鄉音,有的只是——讀古詩

 四、“出境”體會表達方法。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達到美的藝術境界。

1、教師口述作者描寫的畫面或生設計誦讀古詩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詩的思想感情過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並在創編古詩時,有初步的運用)。

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張繼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天氣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他感到孤獨,使他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張繼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師的引導下聯想類似的感情經歷(夏令營活動中的感受),遷移運用表達方法。

  五、整體感知古詩寫法,拓展探究。

1、師生討論:我們學過的古詩或課文中,有沒有用到過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2、若有時間,安排學生現場練習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課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寫景來襯托你當時的心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