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教科版四年級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本文已影響 1.41W人 

  教學目標

教科版四年級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知識目標:

認識課後2個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情感目標:

體會這首詩的意思,領會詩中所描寫的情境及詩人的情感。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並能背誦。

2.培養自己對古詩的興趣,並能在課後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歡的古詩。

  教學重點:

這首古詩的教學重在美讀。通過誦讀,領悟意境,領會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瞭解唐詩,作者張繼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師:反映詩中意境的圖畫或教學掛圖,古代彈撥樂曲的磁帶。

  教學時間:

1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放古樂磁帶,帶學生入情入境。

2.教師語言導入,板書課文題目,指名讀題、解題,介紹作者。

張繼,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描寫旅途感受和自然風光,寫得自然樸素,情味深遠。《楓橋夜泊》是詩人夜泊楓橋,見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鬱,有感而發所寫。由於《楓橋夜泊》這首絕句,楓橋和寒山寺成了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

 二、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示範誦讀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讀詩,將不懂的字、詞勾出。

3.同桌互相幫助,解決不懂的字詞。

4.質疑答疑。

5.同桌互相講一講詩句的意思。

6.師根據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今譯:月亮慢慢落下去,烏鴉啼聲陣陣,秋霜彷彿鋪天蓋地。伴着江邊的楓樹,對着江中的漁燈,漂泊思鄉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讀課文,深入領會。

1.自由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用筆勾畫出來。

2.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在這些詞語下面作上記號。

3.這時詩人的心情是什麼樣的?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4.理解“愁”,詩人究竟“愁”什麼?爲什麼而“愁”?(讓學生根據自己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補充)

5.看到的、聽到的和詩人的心情有什麼關係?邊讀邊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

6.說詩意境,加深領會詩表達的感情。

師小結:這不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楓橋夜泊”圖啊!詩人很善於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豔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繫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連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是孤寂的,但由於作者豐富、鮮明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並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

這首詩有情意,有境界。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會很自然地呈現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立體圖畫,我們就像坐在電影院裏看立體電影一樣。難怪這首詩很早就廣泛流傳,並且傳到國外。確實是一首難得的有意境的好詩啊!

7.根據對詩歌的領會,再誦讀。

8.評議、指導。(用低沉、壓抑、緩慢的語氣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詞語。

9.放音樂磁帶,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體味意境,自己誦讀。

10.請生配樂誦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頭腦中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

11.再次配樂自由誦讀,最好入情入境達到陶醉的境地。

12.根據板書背誦;抽生表演背誦;齊背。

四、擴展。

你喜歡這首詩嗎?可以用圖畫來表現這首詩的意境,可謂“詩中有畫”。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寫成一首白話詩,配樂朗誦,或幾人合作集體表演配樂背誦。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看、聽)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 夜半鐘聲 借景抒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