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2017小學語文《題臨安邸》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4W人 

古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朗讀、誦記,豐富積累上。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詩中進行情感體驗,接受薰陶,增強語感,提高品味。

2017小學語文《題臨安邸》教學反思

  【2017小學語文《題臨安邸》教學反思1】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一個難點。一首古詩只有幾十個字,而且又多了一層語言障礙、時代隔膜,對於小學生來說,要理解透詩中的意境確實很難。

怎樣讓古詩教學更有效?經歷了本次“雨花杯”賽課,筆者對古詩教學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下面就《題臨安邸》一詩教學談一談:

一、憑藉“註釋”,理解詩意。

《課程標準》對於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中提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在於考察學生能夠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怎樣落實這一課標要求?

教學《題臨安邸》時,筆者根據課標精神,結合六年級學生對古詩文理解有一定基礎的特點。在課初就提出自學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出詩的韻味,然後,藉助老師給的註釋(因爲事先不能和學生有任何接觸,所以不便要求學生帶工具書),試着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以舉手問老師。”以此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習慣和能力。

從課堂效果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做到“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大意”。

二、補充資料,引起共鳴。

情感是詩歌的靈魂。古詩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對字詞的字面理解上,還應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古詩中蘊涵的深刻情感,想象到古詩的豐富畫面。但是,由於古詩的內容高度凝鍊,情感含蓄深邃,加上年代久遠和語言表達上的不同,學生接觸古詩文不多,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這的確不是一件易事。怎樣進行突破?教學《題臨安邸》一詩,我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課前蒐集大量與本詩有關的背景資料(由於不能事先佈置學生預習,所以由老師代爲蒐集,經過整合,然後提供給學生),學生通過閱讀背景資料,感知古詩的寫作背景,爲感受古詩的深刻內涵奠定基礎。

2.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背景資料,感受當時社會金兵橫行,國破家亡,生靈塗炭的悲慘現實,結合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秋夜將曉出

籬門迎涼有感》中的詩句“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所反映的場景,配以音樂的渲染和老師激情的介紹,讓學生充分感受在金人佔領區生活的宋朝人民,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的淒涼,和他們無日不在盼望南宋王朝收復失地,拯救百姓的迫切。正在學生移情於北方百姓那無助的“悲涼”之時,隨即引導學生質疑:“南宋王朝的統治者們到底在幹什麼?”

此時,再來品讀《題臨安邸》,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抓住“詩眼”,品讀情感。

古典詩詞講究鍛字煉詞,作者往往將複雜而深刻的情感凝於作品中的一字、一詞或一句之中。古人云:“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我們抓住解讀詩詞的關鍵所在——往往是詩詞之“眼”——加以啓發、點撥,那麼就能促使學生沿着這個方向作更深、更廣的思考、聯想,從而深刻體會詩詞中蘊涵的情感內涵。《題臨安邸》這首詩中,一個“醉”字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可謂精妙無比。

教學《題臨安邸》時,筆者緊密圍繞“醉”,以“南宋王朝的統治者們到底在幹什麼?”爲線索,讓學生通過想象感受南宋王朝統治者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自上而下、醉生夢死的淫靡生活場景;通過交流感受南宋朝廷那“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腐敗無能、昏庸無恥;品讀通過感受詩歌蘊涵的油然而生的悲憤之情和詩人一顆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

課堂上,學生想象豐富,感受深刻,誦讀更是慷慨激昂。一個“醉”字,讓學生走進了詩歌的內涵,走進了詩人的內心。

四、反覆吟誦,讀中感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古詩教學的核心手段,依靠充分誦讀,能使“心入於境,情會於物”,以至心領神會,通達“悟”的境界。

教學《題臨安邸》時,筆者通過不同層次的誦讀,充分發揮誦讀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

1.初讀古詩時,筆者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詩的韻味。當學生讀通、讀順了古詩,對古詩的理解也就有了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了。這時的讀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又可爲後面品位詩歌中蘊涵的情感奠基。

2.當學生充分感悟詩歌中蘊涵的豐富情感,觸摸到詩歌的靈魂時,筆者用聲情並茂的語言,配以背景音樂渲染,給學生營造一個如身臨其境的氛圍,讓學生帶着感情反覆誦讀古詩:

①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哭幹了眼淚,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的統治者們早日去解救他們,這幫南宋的統治者們卻躲在這裏在醉生夢死——(齊讀)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北方的失地在等着他們去收復,可他們卻在這淫靡的生活中一醉不醒——(齊讀)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在這幫酒囊飯袋的眼中,杭州這樣一個臨時避難的地方,簡直成爲昔日的都城汴州。他們已經丟了一個汴州,難道他們想把杭州也丟了嗎?——(齊讀)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想到北方的國土還沒有收復,詩人不禁想問問這些南宋的統治者們——(指名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⑤想到北方的老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姓不禁想問問這些酒囊飯袋——(齊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⑥在那些南宋的統治者們當中,你最想指着誰的鼻子問一問?(反覆指名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學生通過反覆地誦讀,將身心完全融入到詩中,對詩歌內涵的領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進一步昇華,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達到詩人合一的境界。

五、適度拓展,積累詩文。

《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背誦優秀160篇,而課本里的古詩也就那麼幾十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古詩文的時候進行適度的拓展。

教學《題臨安邸》時,筆者在課堂上拓展了同時代、同主題的古詩三首(分別是:《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夏日絕句》),引導課後學生自主蒐集南宋愛國詩多首,並熟讀成誦。

適度的拓展,擴大了學生的古詩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總之,古詩文是一種芬芳的精神食糧,古詩文教學理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如何高效進行古詩文教學,還有很多待於我努力學習和探索。

  【2017小學語文《題臨安邸》教學反思2】

1.古詩教學要“讀”出來

古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朗讀、誦記,豐富積累上。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詩中進行情感體驗,接受薰陶,增強語感,提高品味。而詩是表達人類情感最好的語言方式,所以古詩教學的第一要義就是“讀”。怎麼個讀法?我想在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

[!--]

(1)層層拔高的讀。

《題臨安邸》這首詩是本節課重點的教學內容,我分了五個步驟開展教學: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好節奏;三讀,讀懂詩意;四讀,讀出情感;五讀,學會誦讀。在課堂上,可以看到,在老師的步步引導下,學生朗讀的水平在在逐層提高。

(2)文道合一的讀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疏通詩意,體會詩人獨特的情感。那麼,如何將自己理解的內容和體驗的情感表達出來?我嘗試着將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巧妙地融入古詩的教學之中。不僅讓學生讀懂了什麼,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讀好這首古詩。“節奏”、“起伏”、“疏密”是朗讀古詩的三個重要的要素,邊讀邊引、邊教邊學,學生自然也就會讀了。同樣,在拓展閱讀時,這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同樣運用於《滿江紅》的朗讀中。指導學生如此反覆朗讀吟詠,能進一步領略詩的意境,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和感受。

(3)迴環往復的讀

一首詩,越讀越有味,這“味”不僅僅體現在“層層拔高的讀”,“文道合一的讀”,還體現在“迴環往復的讀”。當《題臨安邸》作爲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讀出了情感,甚至也會吟誦了,再怎麼讀才更有味?那就是對比讀。《滿江紅》同樣是愛國詩詞,卻表達了和《題臨安邸》那些權貴完全不同的政治態度。一邊是岳飛將軍的滿腔激憤,一邊是達官貴人的尋歡作樂,兩者如此鮮明地擺在一起的時候,學生的心情是複雜的。有一個學生這樣說到:“我爲岳飛將軍鳴不平,岳飛將軍在戰場奮殺,哪些皇帝貴人們卻在尋歡作樂,簡直太令人氣憤了。”學生的心中激起這樣的情感的時候,再讀《題臨安邸》,對詩歌的意境把握又上升了一個層次。課堂最後,再讀完南宋其他愛國詩句之後,配樂朗讀《題臨安邸》喚醒南宋王朝的這些達官貴人們,是一種感情的昇華,是一種情感的宣泄。

2.古詩教學要“整”進來

此“整”爲整合之意。將什麼整合進來?我認爲:

(1)將已有舊知整合進來

因爲本節課我將帶着學生學習愛國詩詞,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背誦曾經學過的一首愛國詩《示兒》,並提問:學了這首詩,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這樣,通過喚醒他們與這節課後面所學的《題臨安邸》這首詩的相關知識經驗,爲他們掃清障礙,做好前提鋪墊,以便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古詩《題臨安邸》的情境。

(2)將背景資料整合進來

兒童學習古詩相對於一般的課文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難進入古詩中的情境,所以教師要注意開發利用學習資源,爲學生提供必備的背景材料。在這節課中,我向學生介紹了南、北宋的歷史,這有助於學生理解西湖的風景如此之美,詩人林升爲什麼還要發出“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感嘆。

(3)將圖片資料整合進來。

學生對“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話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他們簡直就把杭州當作汴州。但是,爲什麼他們把杭州當作汴州?汴州是個什麼樣呢?這對學生來說,是個疑惑之處。在理解這句詩的時候,我出示了《清明上河圖》,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到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這樣一來,學生體會到杭州在這羣貪圖享樂的權貴們的手中,也將和汴州有着同樣的命運。這樣,對詩句的理解也就深了一個層次。

3.古詩教學要“展”開來

此“展”可解釋爲:

(1)拓展補充

我們語文課堂要體現“大語文”觀,不僅將教學內容僅僅侷限於這一首詩的教學。我從不同體裁的角度選讀了《滿江紅》這首詞,從詩人的不同性別的角度選讀了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從不同描寫對象的角度選讀了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些詩詞雖有不同,但都表達出對南宋王朝擔憂,都表達出滿懷壯志的愛國熱情。像這同時代、同主題的詩詞,教學中拓展開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形成“網狀”的積累模式,達到觸類旁通的良好效果。

(2)展開想象

學習古詩不能拘泥於逐詞逐句地串講直譯,當學生已經初步疏通詩句之後,就應引導他們反覆在朗讀吟誦中,邊讀邊想,展開想象,力求再現詩中的美妙場景和意境。《題臨安邸》這首詩中,圍繞“醉”字學生可以通過展開想象,豐富對“醉”的感悟。很可惜的是在課堂中我沒能讓學生去展開,只是如蜻蜓點水般請個別學生說,由此而體會詩人的“憤”,雖然學生也說了出來,但我感覺還沒有真正地深入地領會透徹。

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說這節課是經過幾次打磨,但終有不妥之處。如何在遵循學生閱讀規律下,有效開展古詩閱讀,是這次“雨花杯”賽課給我帶來諸多的思考。在比賽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行走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收穫別樣的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