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千年一嘆》有感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本書大概講得是餘秋雨等人探索除中國以外的幾大古國曆史文化遺產的過程。從希臘開始,途經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最後由尼泊爾回到中國。

讀《千年一嘆》有感

知道中華文明是古文明之一,卻一直不知道中華文明是歷經歷史長河,卻一直保留下來的唯一文明。這一刻,不同於餘秋雨老先生的驚訝,我的感覺是震撼。究竟多麼強悍的民族才能留下這一方淨土呢?不得不說,我確實自豪。

縱觀中國歷史,內戰、饑荒、天災、人禍,可以寫成滿滿的血淚史。又忽然意識到,把這些載入史冊的也恰恰是中華文明的文字——這種幾千年來從不曾遺失的東西。忘記是誰說的了,說:"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們的學校裏下手。" 即使朝代更替,即使戰亂災禍,文字卻是代代傳承,從不間斷。這樣想,或許可以理解中華文明爲什麼在“盛極必衰”歷史浪潮中屹立不倒了。

行人從希臘開始走,到珠峯邊下結束,途中“經過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十分舒暢,沒有厭煩的感覺,其一原因是我見識短淺,其二是因爲我很喜歡去了解。而他也繞開了一般旅行的觀賞模式,而是選擇一些有歷史文化沉澱的地方,希臘隨路的導遊也說“都是沒人去的地方”,所以這其實是一次世界範圍的“文明苦旅”,而且因爲地區的特殊,這份“苦”也從沉鬱的無奈變成了“一聲千年的長嘆”。

讓我印象最深的果然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不枉他多次強調來當賣點了。中東跟西亞,孕育了無數的文明,從千年前就開始爭鬥,“一個文明打敗另一方,在地裏撒上荊棘跟鹽,讓那裏成爲不毛之地”,文明又不斷重建,不斷革新,“一直向地下挖去,總能挖出屬於不同時期的文明遺址”,就是這樣一個悲哀的地方,現在仍是紛爭不斷的地區。這看起來像個“文明詛咒”,人們爲了自己有幸得到的文明而忘我戰鬥,每一方都沒有錯,與之相對的是,每一方都錯了。進入中東後,他們一行人每次跨過一個國家的邊境線都顯得十分驚險,小心地擦掉每一個阿拉伯文字,將全球通訊系統關閉,將寫好的草稿用洗衣袋小心地保存,因爲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當作間諜而被捕。這是鄰國之間的關係。國境線在地圖上是抽象的,在土地上則由人類駐守。最有代表性的要數“三八線”,朝鮮跟韓國同爲一個民族,被同一種文明孕育,卻被一條過於完美的直線一分爲二,這是對戰爭活生生的諷刺。而中東的國境線則是有着“文明”這條更抽象卻更讓人爲之執念的線。中東西亞因爲這些線而變得混亂,耶路撒冷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宗教的“聖地”,無數人爲之哭泣,不斷被佔領、被淹沒,卻仍讓人趨之若鶩,代價就是眼淚與鮮血。這些地區因爲持久的爭鬥,文化並沒有像“得益於珠峯的中華文化”傳承的如此神奇,多數變得破敗,他們的生活也開始“破敗不堪”。雖然多數都有着令人乍舌的資源,卻因爲財團以及國際勢力的介入,而沒讓多數人民獲益,他們只能在無盡的風沙裏成爲焦點,經常在各國溫暖的客廳被提及。

印象比較深的一塊是在印度,作爲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濃厚的信仰,恆河就是代表,無數人希望在死後皈依,而死後飄入恆河就是一種有歷史淵源的途徑。看起來應該寄居神靈的聖河,一定是無比清澈,讓人心如止水吧。可事實並非如此,因爲印度的經濟水平並不樂觀,貧困的人特別多,而這些人經歷了一生坎坷後到了老無所依的時候,最能安慰他們的選擇就是飄入恆河,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種景觀,無數的老人像乞丐一樣住在恆河邊,等待着神靈的指引,整條河看起來也變得猙獰。這是一種無奈的狀況,他們可能還有別的選擇,但是這種選擇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我們並沒有給他們溫暖的可以留戀人間的生活,又如何去質疑他們的“信仰”呢。

整個中東西亞之行,充滿無奈與悲傷,此爲“殤”,而這種壓得人喘不過來氣的“殤”並沒有停止爭鬥,爭鬥還在繼續,我們都是不稱職的見證者。野花並不能告訴我們人們爲何爭鬥,但是和平並不是妄想,交融並不是一定不行,所以我們能看見希望,祖先們跨越千年的嘆息,也一定會傳達到人們的心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