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千年一嘆》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92W人 

《千年一嘆》讀後感1

從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就是對世界歷史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匱乏,以至於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腦海裏完全沒有形成時間軸和空間座標,只能跟隨作者的思路來解讀這些古文明遺址遺蹟。讀着讀着忽然想起了海子的一句詩“公元前我們太老,公元后我們又太小”,當然,詩句和本書並沒有聯繫,只是讓我聯想到了,當我們面對世界級的幾大古文明的時候,的確,公元前的你們太老,公元后的我們又太小。看着你們在“盛級必衰、至盛至弱”的規律中走向滅亡,在歷史長河中消失、在幾種文明的互徵互戰中毀滅、中斷,不禁心裏一顫,幸好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保存下來了;看着幾大古文明曾經璀璨過的土地上現如今還保持着戰爭、貧困、落後,不禁慶幸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天,感謝中國曆代戰爭只是政權間的爭奪而沒有涉及到文明間的征服與毀滅,感謝歷代統治者對文化的尊重、統一與包容,感謝科舉制度,感謝我們的祖先勤勞智慧,這是來自幾千年後的感嘆;可是今後面對新的世界文明我們應該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秩序,那就是和平、包容、不同種族文明的兼容,這也是來自幾千以來的一聲嘆息。

《千年一嘆》讀後感

《千年一嘆》讀後感2

在餘秋雨先生辭去院長職位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獨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間十年,去尋找中華文化。在追尋途中,餘秋雨先生堅信盧梭之名言: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無法思考。

行走途中,餘秋雨先生感覺自己被推到了一個尷尬境地要麼今後只敢小聲敘述中國文化,要麼爲了能夠大聲,不顧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廢墟。因此目的,餘秋雨先生告別父母,攜手香港鳳凰衛視,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除感受其它國家、地區優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數萬公里中重新發現中國文化。於是乎便有了這《千年一嘆》

作者出發經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地,感受到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學習歷史過程,除希伯來文明其餘似乎都有涉及。原來希伯來文明誕生於今天被稱爲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這塊地方稱爲迦南。希伯來人是當今猶太人的祖先。不過,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來人扮演了相對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沒有其它文明那麼顯赫了。

書中所介紹的部分中,我最喜歡希臘。環繞在周圍的是那美麗的愛琴海,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宮的悽慘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倫也酷愛希臘文明,不僅到這裏遊歷,而且還在希臘和土耳其打仗的時候參加過志願軍。拜倫將希臘看成是文化祖國,可見希臘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希臘的悠閒位居第一。餘秋雨先生認爲中國人悠閒不起來,不是物質條件不夠,而是腦子裏課題太多、使命太重。過度悠閒只會導致懶散,安逸的思想則會促成危難的滋生。但希臘終究給我們留下了絢麗燦爛的文化遺產,它們是希臘人的,也是全人類的無價瑰寶。《荷馬史詩》就是她最好的佐證。

當餘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農神廟前發放資料,向全世界的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回來時,聯想到斯坦因等人當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強烈的愛國情懷,使我讀的時候爲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於學習。

巴基斯坦是另一個我喜歡的國家。她的國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極似茉莉,香味也極其濃郁。她雖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蘭的男子表達對女子尊重的象徵。作者進入巴基斯坦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間破舊的小屋,是巴基斯坦辦理過關手續用的,但速度相當快,而辦理人員也相當友好。同吳建國先生的相遇、在夜間行車的經歷也相當有趣,似乎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的赤腳密如森林,又着實令人揪心,在艱難困苦中的堅強纔是最值得別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時覺得反覆的征戰,不管是別人打自己,還是自己打別人,都是對文明的破壞。古代中國雖有徵戰,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華文化才能延續。這也啓示現代保護和平,也就是保護文化。

此次閱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外國文化有了一些瞭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瞭解。

《千年一嘆》讀後感3

餘秋雨先生的文章給人一種自然簡樸、文底深厚之感。而《千年一嘆》是比較特別的一本。它是一本旅遊日記,記錄了先生親身越野經萬里考察人類各文明遺蹟的經歷,是去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

先生給我們講述了曾經的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地有過輝煌的古文明,而現在僅存的只剩下遺蹟!中國也是一個文明古國,她卻綿延了上千年,何解?

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哀嘆傳來,書中第一頁的插圖“我走進了荷馬史詩的大門”,我們看不到像中華文明一樣的富麗堂皇,光彩亮麗。僅僅只有由許多大的石塊堆砌而成的一張大門,經歷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淋,見證過多少王朝的興衰更替,她依舊在那。

可是讓人很難想象的是,這曾經是文明的中心,精神的聖地。而她也的確是的。

輕輕地,緩緩地,從那遙遠愛琴海面傳來的,從那雅典神殿傳來的,從那埃及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裏傳來的,從那兩河流域的土地中傳來的,是當輝煌已成寂寞,文明遭到侵蝕後的陣陣嘆息和無奈。

在衰落的文明中,褪去的歷史後,深深地一句嘆息,人類又投身到新的歷史中。歷史,每每讓人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更迭,多少次生死輪迴。面對歷史長河,我們手足無措。

從對希臘的描寫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個創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在奧運百年之時,錯過了舉辦權。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成爲了每一個希臘人難以磨滅的記憶。我好像看到了希臘人當時的萬念俱灰、內心無助的吶喊。

另一個地方就是世界火藥庫--中東,伊拉克就在兩河流域,祖先們曾經在此創造了古巴比倫文明;而現在因爲戰火,百姓苦不堪言,長期的極度貧困使人民無法選擇。貧困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尊嚴的失落和文明的湮落。

看了此書以後,一方面哀嘆人類文明的衰落,另一方面很慶幸自己的國家沒有在歷史長河中被埋沒。他們衰敗的每一個原因,中華文明也都遭遇過,可讓國人認真思考的是一種對歷史的不重視致使中華文明漸漸衰退。

前不久,北京樑林故居被無故拆除,並且美其名曰維修性拆除,我不得不欽佩拆除者智商之高,手段之強,和咬文嚼字功底之深。在殘磚破瓦中,我們看不到文明的影子,如今的文明人竟幹出這麼野蠻的行爲!我們看到的荷馬史詩的大門仍然在風雨中佇立,雅典神殿依舊在堅強的守衛着雅典,獅身人面像雖然沒有當年的栩栩如生,但仍然守護着沉睡千年的法老。可是倒下的樑林故居,卻真正倒下了。在兵匪滿地、行路艱難的舊中國,他們一次次從這裏出發,到地僻人稀之處尋找中華建築的瑰寶,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橋--河北趙縣的隋代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構建築-山西應縣的遼代佛宮寺木塔、中國現存最偉大的唐代建築-山西五臺的佛光寺……

北總布衚衕小小的24號院(舊門牌爲3號),曾因樑思成夫婦的社會聲譽而蓬蓽生輝,多位中國知識界精英慕名而來,相聚沙龍,品茗坐論,縱橫天下,也曾經令女作家冰心“心生醋意”,留下後人關於林徽因與冰心二人之間微妙關係的種種猜測。

樑思成曾說過: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而如今自己的故居卻遭此毒手。

據20xx年底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結果顯示,全國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當中,新發現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爲536001處,約4.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已消失,在經濟利益的背後,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鐫刻着一個民族文化記憶和精神靈魂的名人故居保護舉步維艱。

你們現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請我們謹記: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現在。

《千年一嘆》讀後感4

文明——世域延續千年的漫長路途,懲戒的鋒刃和貪婪的箭矢以恥辱的罪名逼迫文明在殘敗的遲暮下幻滅,漸漸消逝。往昔,文明的鼎盛宛如天涯落幕,於遭受冷漠、衆叛親離之際,獨自衰弱。餘秋雨先生嘆息的筆尖下,圓明園破碎的垣柱,爲歲月所勾勒;大流士宮殿兀長的裂痕,爲時光所渲染。千年的惋惜,一瞬的嘆息,閱覽的是文字,銘心的是文明。

傾聽愛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視埃及邊境森森軍容,文明的隕落以文字的形式完美的詮釋,餘秋雨先生以堅實的腳步,邁向文明殘存的聖地,尋覓文明千年的訊息。已逝的滾滾黃沙,忘卻遺留的遠去背影。千年一嘆,詠歎不止。字裏行間的情所依戀的是湮滅於戰爭之下的廢墟。文明與私心的鬥爭何時歸回於盡止?回溯昔年,先人耗盡畢生心血創造了文字、語言,以友好的溝通締結生死契約,但也正因此,才鑄就文明的毀滅。千年一嘆,所嘆息的正是那爲終結之光照耀的文明。

回首今世,我們依賴的現實,終將淪爲後世人眼中硝煙般的遺地,或是天災的降臨,或是異域的侵擊。人性的蠕蟲蛀蝕了孤寂文明,可又有誰能保證。它不會侵食我們的現實文明,無休止的破壞,最終必將迎來災禍。我們期盼碎石瓦礫間能誕生希翼的萌芽,在飽經風霜之時,給予故地生機。千年以來,多少文明經受着蒼涼、荒蕪。餘秋雨先生踏足至此,發出感嘆:“盛極必衰嗎?”當希臘帝國廝殺於血之洪流,中華正思念屈原之死。或許正是因爲這種孤獨的沉默,中華文明免遭戰爭之火吞噬,幸而存活於矛盾之中。那些爲之追捧的失落文物,也僅僅作爲文明的見證,心靈的寬慰,逝去在文明之巒的頂峯,化爲嘆息。等待千年之後未來的發掘,他默默祈願——後世的嘆息歸結於此,文明之海幾近枯竭。

千年一嘆,嘆於心底,嘆於腦海,出於對文明悲憤寫作成書本,即使百年之後,早已腐朽,也必要等待——千年之後靈魂爲衆人的感悟,餘秋雨先生的心血之作永垂不朽。

《千年一嘆》讀後感5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

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恆河畔邊傳來.

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了.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嘆》,隨後毅然地跟隨着他們,順着他們的腳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千禧之旅”的目的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文明古國,領略各人類文明的精華,尋找古代文明的路基,可我更覺得這像是一次冒險。途中他們遇到很多驚心動魄的事,隨時威脅着他們的生命,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但餘秋雨寫到:“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一切,就像脫去手套去撫摸老人的傷痕。”

於是冒險開始,抵達希臘時他所見的只有狹孝陳舊和人民的閒散。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今天的希臘也就是在冷落中與世無爭,閒散自如,而埃及卻不同,它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而古巴比倫遺址的復原,更讓人語塞,他們剷平重建古城遺址,卻連帶着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湮滅了。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學校裏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着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恆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震驚。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裏,以爲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爲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我暗想,對人類,它還有多少耐心?

《千年一嘆》讀後感6

從《狼圖騰》的世界出來時,所有痛苦的烏雲都在大門守候,千年一嘆讀後感。它像親你的朋友,你卻不能推開,不是不能,是不敢,有時亦會迷戀這種痛苦,深深的不能自拔。只能輕輕的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我再出來的時候你們還在,也許我會善待你們的。"於是狠狠地丟下這些朋友,走進一個大門。

我不能獨處一隅,需時時刻刻有人陪在身邊。老師,同學,親人,仇敵,鄰舍,能交心的不能交心的。只要有人能說活就可以了。不然alone就過來了,隨之而來的是lonely,只是因爲L將lonely賣給alone當奴隸了。

沒有很多人可以說話但是學校有一個諾大的圖書館。其實它並不大,面積不到一個籃球場大小的三層小屋,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已經很足夠了。馬列,文學,醫藥,化工,計算機,林浪滿目,文學自然是我排遣alone的手段了。說到底,就是讓自己心離L遠一點,它已經支離破碎了,不然後果真的難以想象。

同學介紹餘秋雨的《千年一嘆》。秋雨老師的文章在高中初中的時候有接觸過,但是真正的走進餘秋雨,還是要從這個《千年一嘆》說起,讀後感《千年一嘆讀後感》。

這書的文藝性不是很強,兼有歷史,紀實,採風文學的性質,但是還是被圖書館管理員放在了散文之列,也許是因爲餘秋雨這三個字的緣故吧!

此書所寫,爲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欄目。這個節目出衆在不僅介紹了旅遊景點,名勝古蹟,特色小吃,還深入地剖析了當地的人文風情,地理特點,歷史背景,逼真的再現了當地的民情民風,使人深入其境。犀利的筆鋒,深入的刻畫了統治者的昏庸,無情的揭露了政治的腐敗。婉轉委蛇的.口吻說不盡民生的凋敝,道不清文明的失落。

書中反覆提及到的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其他文明的失落,我並沒有太多的感觸,活在一個本土文明覆興的時代中,心中自然不會有如此的文明危機,卻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無論是從空間上還是時間上。

而書名所取"千年一嘆"估計也是嘆的文明吧。但是遺憾的是,我對秋雨老師的這種嘆息,不甚瞭解,所以就不了了之吧。

不知道薄薄的500多頁書竟第一次有太多的想說,卻一個也說不出來。大概把我狹隘的喉嚨堵住了吧。太深沉的文化,太沉重的嘆息,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這是我第二遍看這書了。一是這書確實好看。二是時間充裕,最重要的是能排除傷心的干擾。徹徹底底。看完這兩遍,一個星期不到。我想以後還會再爲《千年一嘆》寫一篇讀後感,或許不會。太深太沉得時刻,我只能無言。

今天下午又借了一本書--《冷霜長河》亦爲餘秋雨所作。一是早已仰慕大名,二是讀他的書的時候,內心能非常的平靜,不泛起一點波瀾,不蕩一圈漣漪,好像身臨一個微風徐徐的山谷。右邊是一傾而下的的瀑布,後面是垂直的石壁懸崖,清水環繞,我盤坐於草地上,空氣中混着野草放肆而悠遠的芳香,心中參悟着來自遙遠的禪道,內心如死水。

希望這本《冷霜長河》能讓我有更多的收穫。

《千年一嘆》讀後感7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閱讀了餘秋雨《千年一嘆》這本書,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在也放不下了。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開闊的視野,顯示了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對歷史和文明更深層次的思考,感觸很多,時而警醒,時而心靈震撼。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路途艱險,困難重重,但是他們卻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願意投入肢體歷險和精神歷險。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他們更願意脫去手套去撫摸人類文明,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這本書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啓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聞名於世的文物古蹟,感受千古魅力,同時也興起了一陣對古文明的嘆息,有對它們擁有久遠歷史的讚歎,有對它們不可思議創造力的驚歎,有對它們悄然無息走入歷史的感嘆,有對它們今不如昔的悲嘆。它們經歷了從輝煌到微弱再到衰敗,而我們中華文明的運行軌跡,卻爲什麼能避免整體性的崩塌,能一直保持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在中國,我們能書寫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們能用流傳了幾千年的語言交流,我們能去踏訪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足跡,我們能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

人類是文明的創造者也是毀滅者。高度發達的今天也不能免俗,廝殺還在持續。血腥的戰爭伴隨着文明的毀滅,人類正在重蹈覆轍。和平是我們所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放棄的,人類啊,認識你自己吧!

希臘,這個承載古代文明的早期搖籃,有太多的記憶。古代好戰尚武、政治保守的斯巴達人拖垮了繁榮進步的雅典文明,以戰爭推動工藝文明,得不償失,使一度強悍的邁錫尼顯得那麼侷促和單調,成爲了一個乾澀無味的悲劇。現代崇尚閒散第一的希臘人,逐步走向了疲憊和慵懶,已跟不上現代世界步伐反被現代文明所遺落。奧林匹亞將健康理念納入希臘文明並被全人類普遍接受,是我們永遠仰望的地方,它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是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發揮到極致然後再聚集在一起,現在我們依然用它們的基礎思想去思考,把它們的人體雕塑作爲觸不可及的標本,奧林匹克是永恆的世界座標。令人畏怯的巴特農神殿,伴隨自己的輝煌一去不復返,只能帶着悲愴。

《千年一嘆》讀後感8

追尋歷史的腳步,視國家的興亡,觸摸古蹟的滄桑,問道荒原的茫茫……——題記

一個古蹟,一段歷史

希臘,這個引起人們感嘆的名字,在希臘,處處是滄桑的古蹟,光榮的歷史;在這裏,完全可以感受到古奧林匹克的莊嚴、肅穆。20xx多年前,當幼發拉底河開始孕育新文明的時候,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已經開始井井有條的舉辦了;當許多國家受到戰火的洗禮時,希臘仍不失本色,奏響勝利的凱歌。它,一個承載了希臘幾千年的辛酸與驕傲的建築,一個飽經風霜、經受挫折的建築,希臘的路在它腳下延伸。它,便是巴特農!巴特農阿克洛玻利斯的中心,白雲雪亮,石柱殘跡斑駁,一種古典的美瀰漫開來。但,當希臘的黃金時代過去後,它還在,這是悲哀還是大幸?“他們都走了……”巴特農喃喃道。是啊,唯有這藍天陪伴着碧草。

金字塔的輝煌

埃及,一個古老的文明,正是這個源自於尼羅河的文明,創造了舉世無雙的金字塔。當年一位工匠的意外的喊叫,驚起了夜空中的黑暗。大金字塔聳立在沙漠中,它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的當一名看客,俯瞰朝代的衰亡,風雲的變幻。任何人在歷史面前都不值一提。拿破崙氣焰如何囂張,將整個世界都看成沙盤,但當他來到了金字塔下時,也感到了渺小。在高亢的歌喉,怎能抵過撒哈拉的夜風在金字頂端的呼嘯聲?

黃沙漫天,永遠陪伴着金字塔

斯人已逝,一抷黃土。但他們建築依存,屹立不倒。也許我們都忘了千年前僧侶的吟誦、祭司的虔誠禱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我們忘記了過去,忘記了歷史,忘記了先輩流傳下來的精神。千年一嘆,在嘆什麼?在嘆千年文化的迷失,在嘆千年精神的空白,在嘆我們內心對千年文化的不屑!遊歷了名山大川,流連於處處古蹟中。波光粼粼的藍是希臘的顏色;燦爛耀眼的金埃及的顏色:醉人心脾的綠是尼泊爾的顏色……

千年一嘆,需要的是毅力與耐心,頭腦與思維。千年一嘆,嘆過去;嘆文化;千年一嘆,引人深思……

追尋歷史的腳步,彷彿回到了歷史;追尋歷史的腳步,我們才能更好的體會生活!——後記

《千年一嘆》讀後感9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可能是每個中國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學習歷史的第一課,儘管那時候並不理解何爲文明,老師或父母總會要求我們記住這句話,同時還要記住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同樣也理解不了這些國家在哪裏、有着怎樣的文明,只是死記了這麼一個概念,隨着我們慢慢長大,這個概念就牢牢地長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很少有人去懷疑和論證,如果不是做學問,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這樣這句話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常識。

在信息化空前發達的當代,提及文明古國,我想大多數人頭腦之中首先出現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極度繁榮的文化藝術,很容易聯想到亞里士多德、維納斯、奧林匹亞、金字塔、空中花園、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比照我們的歷史,很容易想到這些人物和情景,或許來源於我們對三皇五帝、孔孟、萬里長城、兵馬俑的熟識,這樣的聯想看上去是多麼的順其自然、合乎情理,進而聯想到當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國家,比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更加進步。

然而,當我們認真讀完《千年一嘆》,跟着餘秋雨老師從古希臘文明遺蹟開始,到古埃及文明遺蹟,到古巴比倫文明遺蹟,再到印度文明遺蹟,最終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國,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伴隨我們很久的一些關於世界文明的認識,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很多問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