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講臺上下的啓蒙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2W人 

所謂啓蒙,是回到‘教育應當是什麼’的常識。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講臺上下的啓蒙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講臺上下的啓蒙讀後感範文

  講臺上下的啓蒙讀後感範文1

暑假讀朱煜老師所著《講臺上下的啓蒙》一書,對其中的一些看法很有同感,現就其一個觀點也談談自己的感想,如朱老師在書中所提的語文課中教課文內容還是教表達形式?

這本來不是問題,但是聽了很多公開課,包括一些全國性的公開課,還是覺得很多教師對教課文內容更感興趣。

學課文必然有內容,想逃脫都不可能,只要讀好,弄清作者思路,內容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是老師們對深挖內容很感興趣,也容易得到讚揚,名師們也大都是這麼教,比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簡直就像研究歷史。相反,對形式的探求,對語文能力的訓練卻相對說不那麼感興趣,不那麼下功夫。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要訓練學生養成純正而優美動聽的語音,要豐富他的語彙,要規範他的語法,包括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要優化思維品質以利於口頭和書面的表達……這些任務,別的課程也有作用,但都不是人家的必然任務,而語文課卻是責無旁貸。如果說形式就是指的這些東西,那毫無問題,語文課就是以形式爲主。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着眼於幫助學生獲得的言語智慧,那麼語文課就會失去其本質。

有的老師認爲關注表現形式就是抽象地講解寫作方法,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教條,這是一種誤解。一篇好的文章,其表現形式必然與內容緊密結合,所以不可能出現拋開內容講形式的情況。沒有了內容,形式也沒有了。在內容如何爲形式服務這個問題上深圳名師石景章老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總能很好地利用教材,讓教材的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很多時候還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而石景章老師則早已跳出教材,而讓語文教材成爲像數學教材中的例題那樣,我們知道例題是爲解決問題服務的,石老師就是這樣做的,而且教學效果非常好。如他教《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他定的教學目標是“圍繞中心選材”,他藉助文本教會學生如何圍繞中心選材。這在我們的教參書上是不會有那樣的目標的,他解讀教材的能力當然非一般教師所能及。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學生閱讀教材裏的文章的目的不在於它所傳達的信息本身,而是這些文章在傳達信息的時候所產生的“如何傳達信息的信息”。

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純粹指向內容教學的課幾乎沒有,絕大多數的語文課既有指向內容又有指向形式的教學環節。朱煜老師認爲正因爲兩者混雜,目標不清,所以教學效率受到影響。說到底,語文課不能得魚而忘筌,要由重“內容”轉變爲重“形式”,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起關注課文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習慣,從而提升語文素養。教內容還是教形式,本不是個問題,因爲學界對此已經有了研究成果。對於我們小學教師而言,要做的不是無謂的爭論,而是學習研究成果,並將創造性地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講臺上下的啓蒙讀後感範文2

炎熱的假期裏,在家靜靜地閱讀學校推薦的書籍,朱煜著的《講臺上下的啓蒙》。剛開始拿到此書覺得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書中所述的是一些小學教育的問題,這種書對我沒有什麼作用吧。那天,隨手翻了幾頁,我就被書中那一個個鮮明的案例給吸引了。

其中第一輯“放在心上”所寫“如果教師真正把學生放到心上,教育將成爲一個無比動人的過程,教師將從中感受到愉悅和幸福,教師的職業生涯亦將與其生命歷程融爲一體,並綻放出璀璨的光彩。”這句話讓我無比震撼。書中有這樣一個小事情:有一位學生關於方言的問題請教語文老師,當時語文老師不清楚,老師說,等他查到資料後再告訴學生。事後,老師把查到的資料告訴給學生,就因爲這件事,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學生的家長說,老師是把孩子真正放在心上了。

看到書中的案例,我心裏感覺無比的愧疚的。工作十幾年,但是到現在我都還不能完全做到,把孩子放在心上。更不能做到把所教的每個孩子都放在心上。比如:有時候出去散步時,小朋友由於好奇心很強,小眼睛很亮,他們經常會找到一些小蟲子,跑過來問我:“老師,這是什麼蟲子,它愛吃什麼?”看到樹上長滿了漂亮的花兒,小朋友又會問:“李老師,這是什麼花啊?可是由於知識的缺少,我一時也無言以對。只好告訴他:老師也不知道,等老師回家去網上查一下明天再來告訴你們,說完,小朋友很期待着。說句實話,我的知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問題,我一時回答不了他們,我會說,等我查到了資料,我告訴他們。然而,我卻事後都沒有查相關的知識,給自己找個藉口,說自己的工作都忙不過來。有時候,就是查了也忘記告訴他們了。現在想想,也許我是沒有把孩子的問題放在心上吧!教書育人不是那麼簡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應該把孩子的問題放在心上,這樣我也能學到不少知識,和孩子一起共成長。

書中還聊到一位學生成績不好,家長很着急。於是老師觀察後發現後其行爲習慣不佳,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差,做事容易分心。於是老師先開始採用表揚和鼓勵的方法,一開始對他起了一定作用,但時間一長效果就不好了,於是老師就採用批評的方法,可是多次的批評促使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孩子越來越對自己沒自信了。看到這裏,對照自己。在我們的教育中其實這樣的案例也是會出現,由於個別小孩子調皮搗蛋、自控力差,往往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爲。教師在鼓勵和表揚下還是一點長進也沒有,老師可能也會進行批評。我想,作爲一名有智慧的老師,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儘量以表揚鼓勵爲主,哪怕要批評我們要講究藝術,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批評。100個孩子應當有100種不同的表揚和批評的方法。上面這個案例中,老師好像把孩子放在了心上,但爲什麼還是出現了問題呢?我也在反思,我們可以發現,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掌握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家長把孩子放在心上,是因爲親情;教師吧孩子放在心上,則必須要有專業知識做支撐。因此,教師學會把學生放在心上的過程,就是教師自身專業水平提升的過程。

其實我們不管是小學老師還是幼兒園老師都一樣,只有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中,愛孩子,那麼孩子纔會愛你,喜歡你,從而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有句話說得好:“愛是一種教育,一門學問。”要想破繭這門學問,只有我們不斷地更新知識,深入得摸索孩子的心裏發展,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孩子,那麼這門學問就會越學越精。

此書除了第一輯“放在心上”;還有第二輯“教書與讀書”;第三輯“當下,我們怎樣做教師”;第四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雖然書中基本上所述的都是關於小學的問題,但是對於我這樣一位幼兒教師來說,每一輯中也都帶給我不一樣的震撼與深深地反思。

“教書與讀書”中說到———怎樣做老師,是個大題目,也是個小題目。要找出答案,得先讀書,最好讀得廣泛些,要緊的書則要讀得深入一點。書中,朱老師還常常提到自己讀書的事兒,連他的好友賈志敏老師也稱他爲“一介書生”。讀書,是一個奇妙的過程。一本書,不能馬上充飢你的胃,卻能在你遙走十里路後回頭聞到它的香。好教師會用閱讀充實自己,使學生和他在一起就會感到愉悅,併產生求知和對話的慾望,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將他人的經驗和智慧,邀請到自己的經驗之中,產生新的聯接的過程。

的確如此,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在選擇書籍閱讀時,我首先會去關注一些有關幼教方面的書籍,此類書能給我帶來許多先進理念,在實際工作中採用的優化措施及進一步瞭解幼兒個性。在閱讀時我會進行摘錄、細細品味他們的觀點和理念,然後針對自己工作進行借鑑與反思、整改。但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我也會閱讀一些其它關於生活、時尚、名著方面的書籍,以提升自己個人修養。

此書共四輯不僅有解決我們思想困惑的,更有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當前教學改革的方法對策。還有作者用自己的切身體驗一些介紹的經典書目和文章,我想,在以後,我會去閱讀一些朱老師極力推薦的書《綠窗下的舊風景》、《獾的禮物》、《夏洛的網》等,有機會一定要找來讀一讀。

書中一段段教育旅程中穿插的各種插曲,我就像坐在火車上看風景的人,列車前行,緩緩開動,細數風景,感動盡在不言中。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教師的日子不是一天一天過的,而是一週一週、一學期一學期過的。送走了一屆屆的孩子,可以回想起什麼?自己是否有了成長?這些從何得到印證,學着朱老師做些筆記、做些反思……始終喜歡看到書中每篇文章後面那一個個日期,這是歲月的積累,或許這樣才能對得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