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傷仲永文言文及翻譯

本文已影響 3.43W人 

導語: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受之於天雖異,但還得受之於人,否則就將復爲衆人,進而說明未受之於天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傷仲永文言文及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傷仲永文言文及翻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爲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裏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爲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爲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爲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爲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爲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爲普通人就爲止了嗎?

擴展閱讀:

題目理解

“傷”,是哀傷,嘆惜的意思。“傷”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爲仲永這樣一個天才最終淪爲一個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層意思是爲像仲永的父親這樣不重視後天教育,思想落後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層意思是爲那些天資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連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轍的人哀傷。

文體介紹

本文敘事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第一段是“聞",第二段是先“見”後“聞”。敘事一氣貫通而又層次分明,詳細有致而又結構緊湊,內容集中而又意指鮮明。這種見聞錄的方式使方仲永與“我”發生了聯繫,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真切之感。文章語言平實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傷仲永”爲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何以可“傷”道理,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於一個神童“泯然衆人”的惋惜之情。

方仲永的形象

天生神童,卻因後天的不學習,而淪爲普通人的典型形象。

思想感情

本文通過記敘方仲永才華泯滅的'事例,指出了當時不重視人才培養的時弊,強調了後天的學習和教育對人才成長的重要性。

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達聰慧,其天資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而最終成了一個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也對應了孔子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主題

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